《古碑精拓十种》是2001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收录了礼器碑、乙瑛碑等从汉至唐的珍稀古碑精拓十种,可供读者临习与欣赏。
基本介绍
- 书名:古碑精拓十种
- ISBN:9787500824237
- 定价:32.8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年2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从汉至唐的珍稀古碑精拓十种,包括:汉·礼器碑、汉·乙瑛碑、三国魏·孔羡碑、南朝宋·爨龙颜碑、南朝宋·刘怀民墓誌、隋·苏孝慈墓志铭、唐太宗·晋祠铭、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等。
前言
人们对古碑并不陌生,常见的就有陵墓碑,寺庙碑。倘若按用途划分,还有功德碑、纪事碑、文献碑和标示碑等,从特点和品级来看,又有御碑、三绝碑、无字碑、图画碑和造像碑等等。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碑实物,是1996年从河南新郑县出土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韩国故城宗庙遗址的“无字碑”。被誉为“中华第一碑”。不过,这通碑与汉代以后的碑,其概念和内涵是不一样的。最早的碑用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立在宗庙祠堂的门前拴牲畜,二、竖在宫殿前面观察日影移动,用来测定时间,三、竖在墓穴四角,碑头凿个圆孔(称为“穿”),把捆绑棺椁的绳子穿过圆孔,藉助碑的支撑,把棺材缓缓放进墓穴之中。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开始,人们把死者的姓名、埋葬的时间等情况记在碑上,这碑也不再同棺材一起埋八墓穴,而是留在墓地,成为一个纪念性的标誌物,后来的墓碑就是从这儿演化来的。碑的材质也由最初的木材,改为石头。
东汉(25—220年)以后,碑的用途越来越多,碑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碑的结构则没有变化,一般由碑首(也称“碑头”)、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碑实物,是1996年从河南新郑县出土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韩国故城宗庙遗址的“无字碑”。被誉为“中华第一碑”。不过,这通碑与汉代以后的碑,其概念和内涵是不一样的。最早的碑用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立在宗庙祠堂的门前拴牲畜,二、竖在宫殿前面观察日影移动,用来测定时间,三、竖在墓穴四角,碑头凿个圆孔(称为“穿”),把捆绑棺椁的绳子穿过圆孔,藉助碑的支撑,把棺材缓缓放进墓穴之中。从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开始,人们把死者的姓名、埋葬的时间等情况记在碑上,这碑也不再同棺材一起埋八墓穴,而是留在墓地,成为一个纪念性的标誌物,后来的墓碑就是从这儿演化来的。碑的材质也由最初的木材,改为石头。
东汉(25—220年)以后,碑的用途越来越多,碑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碑的结构则没有变化,一般由碑首(也称“碑头”)、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
图书目录
一、御碑
二、功德碑
三、文献碑
四、经济碑
五、诗词碑
六、科技碑
七、反腐倡廉碑
八、民族团结碑
九、寺庙碑
十、墓祠碑
十一、三绝碑
十二、标示碑
十三、造像碑
十四、图画碑
十五、无字碑
二、功德碑
三、文献碑
四、经济碑
五、诗词碑
六、科技碑
七、反腐倡廉碑
八、民族团结碑
九、寺庙碑
十、墓祠碑
十一、三绝碑
十二、标示碑
十三、造像碑
十四、图画碑
十五、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