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的人能记得环绕庐州城有一圈古城墙,可惜的是,在1951年的时候拆除了。作为“三国故地”的合肥,最早的城墙历史甚至可以往前再推一步。早在东汉初年,合肥侯鑒镡在今天的合肥西北面建起了一座古城墙,史称“汉城”,后衰败成为空城。
基本介绍
- 外文名称:Ancient city wall
- 地理位置:合肥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城垣周长:9KM
历史

老合肥一定记得环绕庐州城的古城墙,可惜的是,在1951年的时候拆除了。当时,合肥市政协的前身——市协商委员会决定在已经残缺颓废的老城墙上修建环城马路。那幺,那幺长的城墙拆除以后,居然没有留下一点旧物吗,哪怕是一块砖头?
固若金汤的城墙
冷兵器时代,城墙的防御功能不可小觑,可以说,有城池的地方就有城墙。
作为“三国故地”的合肥,最早的城墙历史甚至可以往前再推一步。史料记载,东汉初年,合肥侯鑒镡在今天的合肥西北面建起了一座古城墙,史称“汉城”,后衰败成为空城。东汉末年,扬州刺史刘馥在古城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汉城。三国时期,为抵御吴王孙权的进攻,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满宠在“汉城”西边另筑一座“新城”,先后两次成功地阻止了吴王孙权以及东吴大都督诸葛恪的重兵围攻。
我们今天看到的老城区环城马路範围,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奠定基础的,在此之前,即唐朝贞观年间,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以今天的四牌楼为中心的周边地方筑起了合肥的第三座城墙,史称金斗城。1169年淮南西路元帅郭振採纳部下的建议,把金斗城北面扩建到今天的环城北路一线,改称斗梁城。
明朝初年,虢国公俞通海监修合肥城墙,开始在土墙两边砌砖,形成了后来“内层土,外层砖”的城墙结构。弘治年间,庐州知府马金修将老城墙改建成周长26公里的坚固墙体,并疏浚加宽了原有的护城河。此后,合肥老城墙经过不断修葺,城楼屡有加高,橹垛多次加固,但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解放初期。
庐州古城墙在兵荒马乱时期经受了数次进攻,可谓固若金汤。
合肥教育学院退休教授许有为多年来致力于合肥古蹟的研究,他总结出“势在城,而机在人”的道理。历史上庐州古城墙遭到两次炮火的袭击,但均未破。一次是1927年4月,直鲁军阀张宗昌率兵十万攻打合肥城。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师长马祥斌率部在城墙上誓死抵抗。战斗整整进行了40余天,城墙上面留下许多炮眼,却始终没有被攻下;还有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又来攻打合肥城,古城墙不仅抵御了日本兵的进攻,老百姓还在城墙里面挖防空洞,躲避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后来,是城内的汉奸打开德胜门,日本兵才进了城。
可古城墙也有被攻破的时候,并且两次都是被农民起义军所陷,那就是张献忠和太平军。
拆除城墙的记忆
许有为教授是李鸿章家族第五代外孙,小时候生活在合肥,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去北京师範大学中文系读书。他说合肥的城墙起初都是用土坯堆垒起来。元末加固扩修。明清两代进一步开凿西北濠,补其残缺,逐步形成周长4706丈,高2丈余,底宽4丈余,上宽8尺,有墙垛、望台、城门七座、水关两座的庐州府城。
说起当年拆除老城墙,上了年纪的老合肥至今还记忆犹新。许家辉老人当时在派出所工作,他们单位按照上级的部署,和当时的街道人员以及市里派来的劳教人员一起,从老城墙上往下拆砖。由于合肥的老城墙是採用石灰与糯米汁製成的黏合剂将一块块城砖粘合在一起的,所以拆起来相当吃力。拆墙用的撬槓、榔头、铁锤不知损毁了多少。拆下来的城墙砖头有的拿去砌墙了,有的就是随便一扔,如今,早就难觅蹤影了。由于全靠人力一点一点地拆除,整个工程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而城墙的堆土就留在了原地,成了今天环城马路的路基。
听说我在寻找老城墙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许有为教授给我指点迷津:2005年底,合肥市阜南西路与环城路交口处施工时,曾经发现了当年拆除城墙时留下来的基石,后又在原第六步兵学校发现了当年部队用老城墙砖盖的营房。曾经还引发了合肥市民重新关注老城墙的热情,许多热心人希望给老城砖找一个理想的“家”。
见我不解的目光,许有为教授哈哈大笑,说,你们这个年纪肯定不知道合肥以前还有个第六步兵学校,那其实就在今天的合工大北区。上次《江淮晨报》刊登过《静谧的娘娘池》,想当年,那里还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城砖房居然还在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採访娘娘池的时候,多次从南边的两排小平房走过,谁能想到已经十分陈旧的房舍还是用老城墙的砖头砌成。
我再次来到合工大北区原第六步兵学校,一位姓杨的老师说,他知道一些情况。
在一棵古树下,杨老师对我说,这里遗留下了好几处有年头的古蹟,这棵树算是的,传说种植在当年段家后花园里。还有对面青砖灰瓦的平房,也是用合肥古城墙砖盖的,用作安徽省军区速成国小的校舍。到了1954年4月2日,根据国防部命令,将安徽省军区速成国小改建成第六步兵学校,归中央军委建制,由安徽省军区代管。当时的校长鬍守富、政委谢永胜、副政委张俊杰。第六步兵学校下设训练处、政治处、干部处、物保处、伫列科。
网友“将军的后代”给我发来一个他父亲用过的笔记本照片,他说,当年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父亲就是第六步兵学校参加第一期学习班,结业后转入商丘步兵学校继续学习。在此之后第二期于1956年8月开学,1958年7月毕业。结业学员分别送往武汉高级步校和桂林步校学习。第六步兵学校存在时间很短,根据国防部命令于1958年5月撤销。教职员工大部分集体转业。在原校址开办安徽工学院,后来併入合肥工业大学。
抚摸着用老城砖砌成的房舍,我用鼻子嗅了嗅,砖缝里似乎还残留着古老的气息。想像一下这些城砖当年巍峨的雄姿,箭垛、了望台、谯楼似乎浮现在眼前。
民俗专家牛耘先生对合肥老城墙再熟悉不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无数次从那里穿越,也记不清爬上多少次城墙。至今,还能记得当年在城墙上玩耍的场景。看到我拍摄的用城墙砖盖的房舍,他建议说,有关部门完全可以考虑用那些城砖修一段百米城墙,地址就选在今天的逍遥津公园东段的土坡处,因为那里是古城墙原址。并且立碑说明合肥古城墙的这段历史。这也算是对我们祖先的一个交代、对我们后人的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