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行政村,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阳山区船埔镇,离市区28.4公里。由3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905人,全村姓温。1987年从宝樟乡析出,自成行政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504亩,山地3213亩。青梅为本地特产。有完全国小1所。有水泥公路通里坪公路。属革命老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古坑村
- 面积:耕地504亩,山地3213亩
- 行政区类别: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
- 人口:1905人
- 电话区号:0663(+86)
- 方言:客家话(半山客语音)
- 邮政区码:515334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部普宁市南阳山区
- 车牌代码:粤
信息
中文名称:古坑村 | 中心经纬坐标:29o20′30.23″N, 117°58′00.66″E |
行政区划: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 主要姓氏:萧江氏 |
人口:200人左右 | 其他姓氏:济阳江氏,汪氏,俞氏 |
电话区号:0793 | 周边景点:汪口村,江湾,李坑村,晓起村 |
交通:杭瑞高速,婺休公路,京福高铁 | 方言:吴语徽州方言祁婺片婺源东北腔 |
地貌
古坑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乐安河主支段莘水傍,东经117°57′11″—-117°58′6″,北纬29°20′15″---29°21′30″。该村为依山傍水的低山丘陵地貌,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村境内最高点为鸡公尖,海拔(黄海高层系统)324.5米;最低处牛角湾河滩,海拔为86米。
古坑村全景

气候
古坑村为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低气温为-12℃,最高气温为41℃,年平均降水量为1821mm,年无霜期252天,多年平均日照为1868小时。
行政隶属沿革
元代以前无考。
明初定坊都制,古坑村隶属于婺源县东北万安乡灵属里六都。
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坊都制为区乡制。民国初年,婺源县分为17个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全县改17区为10区,下编保甲,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当时古坑隶属于第一区汪口乡。
1949年5月婺源解放,改“区乡保甲”为“区乡村”制,古坑村属江湾区汪口乡。
1972年成立古坑大队,驻古坑村。
2002年全县村级撤併,古坑村併入汪口村委会。
人口
古坑现有人口170多人。
姓氏
按香火分,古坑现有四个姓氏:(萧)江,(济阳)江,汪,俞。
汪姓:据传,本村最早汪姓建村,历史上至明朝最为繁荣,汪族兴旺。明洪武年本村汪翔中进士,官至应天府尹;其孙汪文辉,中嘉靖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云南道御史,尚宝卿;明万曆年间,本村汪士仁,官至临清通判。旧时本村有汪家祠堂,目前存有汪家祠堂围墙。
萧江姓:萧江姓为现本村人口最多的姓氏。本村萧江为江湾镇旃坑村传入。清代及以前,本村有萧江族谱,但约在1890-1898年间,萧江族谱被一场大火烧毁。古坑村原也有萧江氏祠堂,名文玉堂,旃坑村迁往古坑村的两兄弟名为文玉和文敬,文敬那一支后来去了湖南,现古坑村的萧江氏均为文玉那支繁衍而来,故文玉为古坑萧江始祖,所以村中萧江氏祠堂以他名字命名,后因火灾破坏,古坑氏萧江现已繁衍至四十三代,为萧江香火较旺的一支。
济阳江姓:济阳江在本村传说较少,无族谱,无祠堂。究竟何时迁入,迁入本村已有多少代,已经无法考证。
俞姓:本村俞姓只有一家,原为江湾镇汪口村籍,为地主,在解放后的打地主中被打到,迁入古坑村。
经济民众生活
据统计,本村可耕种水田约100亩。旱地主要为茶园地及菜地(其中古坑村后的大片茶园(约100亩,中心经纬数据29°20′42.23″N,117°58′00.66″E)2010年左右租借给了婺源县聚芳永公司,租期为50年)。山地面积约1.73k㎡,占总面积的76.6%(其中古坑村南面的牛角湾山地地区(中心经纬数据:29°20′15.78″N,117°57′34.65″E)转让给了厦门的公司全面开山伐树迁坟建设房地产,并将牛角湾美其名曰“婺里”)。
古坑村的水田

目前,本村村民生活稳定,有保障,无特别困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