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编辑指南

2017-07-21 03:09:22 百科
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编辑指南

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编辑指南

《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编辑指南》主要收集一些在编辑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有志于编辑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的科友提供一些关键性指南。

示例词条:西蒙·拉特尔、玛塔·阿格里奇、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编辑指南
  • 类型:百度百科特色词条编辑指南

名称确定

一般使用人物与团体的全名作为标準词。例如“赵季平”、“中国交响乐团”。
外国的人物与团体,应充分参考国内的权威媒体、音乐词典、音乐类着作,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期刊中的相关译名。例如:西蒙·拉特尔,採用评论性音乐刊物《人民音乐》中的相关译名;玛塔·阿格里奇,採用该演奏者的中文传记着作《童子与魔法》中的相关译名;柏林爱乐乐团,採用《金色音乐厅——世界着名交响乐团与歌剧院》一书中的相关译名。

名片编写

概述

古典音乐人包括演奏者、指挥家、作曲家;团体类包括管弦乐团、交响乐团等。
古典音乐人:第一段为基础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与地点、国籍与职业。第二段为人物经历简述,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简要介绍该人物的重要演出、专辑、奖项、荣誉成就等。
团体:第一段包括乐团名称、创建时间、国籍与乐团类型描述。第二段为乐团发展简述,简要介绍该团的发展史,包括合作密切的指挥(如乐团首席指挥或音乐总监)、重要演出、专辑、奖项、荣誉成就等。
补充说明:
  1. 演奏者类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的基础上,採用乐器名加演奏者的方式进行职业描述,如钢琴演奏者、小提琴演奏者等。
  2. 指挥家类的概述第二段,还应涉及其在主要合作乐团中担任的职务(如首席指挥、音乐总监等)。
  3. 概述涉及到的重要个人、团体、作品、奖项等可加上内链,但不可添加过多无用内链。
  4. 如果概述内容较多,可添加第三段。而对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过世音乐人(如作曲家、指挥家、演奏者),可以在第三段简述其主要贡献。

概述图

  1. 古典音乐人词条应选用其近年的彩色照片。过世音乐人(如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可採用辨识度与清晰度高的油画肖像。
  2. 团体类词条首选为该团的品牌标识,其次可选用团体的竖版照片。
  3. 图片清晰无任何水印。

基本信息栏

古典音乐人的相关词条请使用基本信息栏处【人物-其他人物】模板填写即可,团体类可创建空白的基本信息栏进行编写,但不建议添加与词条主体关联性较弱的内容。
※必填项:
古典音乐人:中文名、外文名(如果是外国人)、国籍、出生日期、职业、主要成就
团体:中文名、外文名(如果是外国乐团)、所属国家、建立时间、现任首席或音乐总监(二者填一)

义项名

古典音乐人以国家+职业的组合作为义项名。例如:玛塔·阿格里奇(阿根廷钢琴演奏者);西蒙·拉特尔(英国指挥家)。
团体以国家+团体描述作为义项名。例如:柏林爱乐乐团(德国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交响乐团)。
※对于年代久远的古典音乐人,可採用国家+时期+职业作为义项名。例如: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萧邦(波兰浪漫主义作曲家)。

目录结构

词条中的目录名称、目录顺序、必要性及编写内容,如下表:

演奏者类

一级目录关联性编写内容
早年经历

简述该演奏者在早年的演奏经历。
人物经历

叙述演奏经历,包括主要演出、专辑、重要奖项等内容。
个人生活

叙述该演奏者的家庭背景、恋爱、婚姻等内容。
主要作品

模组展示演奏专辑;表格表述重要演出、音乐类纪录片等。
演奏风格

包括演奏学派、风格特徵、曲目範围等内容。
获奖记录

用模组展示,包括时间、奖项以及获奖专辑等。
人物评价

採用媒体、音乐家、乐评人等对该演奏者的总体评论。
人物争议
叙述该演奏者具有争议的事件。

指挥家类

一级目录关联性编写内容
早年经历

简述该指挥家早年的音乐学习情况。
指挥经历

叙述该指挥家的指挥经历,包括在合作乐团中担任的职务、重要演出、专辑、奖项等内容。
个人生活

叙述该指挥家的家庭背景、恋爱、婚姻等内容。
主要作品

模组展示音乐专辑;表格表述重要演出,参与的音乐类纪录片等。
指挥风格

包括指挥家的师承关係、风格特徵、曲目範围等。
获奖记录

用模组展示,包括时间、奖项以及获奖专辑等。
人物评价

採用媒体、音乐家、乐评人等对该指挥家的总体评论。
人物争议
叙述该指挥家具有争议的事件。
后世影响
叙述该指挥家去世后的纪念性演出,以及对后世指挥家的影响等。

作曲家类

一级目录关联性编写内容
早年经历

叙述该作曲家早年的音乐学习情况。
作曲经历

叙述该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作品首演或重要演出、专辑、奖项等。
个人生活

叙述该作曲家的家庭背景、恋爱、婚姻等内容。
主要作品

模组展示该作曲家的音乐专辑;表格表述其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
创作特徵

叙述该作曲家的主要创作特徵,可按总体特徵/各体裁特徵表述,也可以按创作阶段或创作思想、创作手法来表述。
获奖记录

用模组展示,包括时间、奖项以及获奖专辑等。
人物评价

採用媒体、音乐家、乐评人等对该作曲家的总体评论。
人物争议
简要叙述该指挥家具有争议的事件。
后世影响
简要叙述该作曲家去世后的纪念性演出,以及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等。

团体类

一级目录关联性编写内容
乐团前身

简述该团在正式成立前的组建情况。
乐团历程

叙述该团的发展史,包括与指挥家、演奏者合作的重要演出、唱片、奖项等内容。
乐团组成

表格表述该团的历任首席指挥(或音乐总监)、各声部乐手。
主要作品

模组展示该团录製的音乐作品;表格表述该团的重要演出、参与的音乐类纪录片等。
社会活动
叙述该团参与的公益演出项目等内容。
获奖记录

包含时间、奖项名以及获奖人等;套用表格展示。
乐团评价

採用媒体、音乐家、乐评人等对该团的总体评论。
乐团争议
简要叙述该团具有争议的事件。
补充说明:
  1. 人物经历、作曲经历、指挥经历、乐团历程均以传记年表的方式进行介绍,避免简单罗列,当出现重要的个人、团体、音乐作品及奖项时,应加入内链。
  2. 关联性强是指特色词条必需包含的内容,弱表示无要求。
  3. 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不可单独申请初级优质版本。
  4. 必需包含的内容对应的每个目录都需要有参考资料,同时词条整体的参考资料应覆盖词条内容的70%以上且来源不能单一。此外,演奏风格、创作特徵、指挥风格、人物评价均应提供权威、可靠的参考资料。

编写规範

人物经历(演奏者类)

  1. 演出涉及独奏音乐会,以及与重要指挥家、交响乐团或演奏者合作的音乐会、音乐节等方面。
  2. 奖项以比赛类、唱片类为主,不能在编写中添加过多与演奏类无关的奖项。
  3. 如果是室内乐专辑,可添加合作者;如果是交响乐专辑,可添加合作的指挥家与乐团。

指挥经历(指挥家类)

叙述该指挥家在其主要合作乐团中的任职与相关演出、专辑、奖项,并涉及与其他乐团、演奏者的相关音乐活动。

作曲经历(作曲家类)

  1. 重点叙述该作曲家的主要创作领域,同时要兼顾其他创作体裁。
  2. 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应以其作品的首演或此后的重要演出、专辑录製等为主。

乐团历程(团体类)

  1. 以历任首席指挥或音乐总监(二者择一)为主,同时加入与其他音乐人(如指挥家、演奏者)的演出、专辑与获奖情况。
  2. 如果要添加二级目录或小标,可按照历任首席指挥的任职时间进行分段。

演奏风格(演奏者类)

  1. 可设定演奏学派、风格特徵、曲目範围等二级目录。
  2. 参考资料主要以权威的专着、期刊等为主。
  3. 描述应客观、準确,符合演奏者的实际风格。不能採用主观、夸大性描述。

指挥风格(指挥家类)

  1. 可设定师承关係、风格特徵、曲目範围等二级目录。
  2. 参考资料主要以权威的专着、期刊为主,可适当加入乐评人内容,但要进行提炼、总结,并注意用词的客观与準确性。

创作特徵(作曲家类)

  1. 可按总体特徵、各体裁特徵的方式叙述,即先总述其作品的整体特徵,再分述不同体裁的特徵。如果作曲家的创作体裁较单一,可不列总体特徵,直接叙述其主要体裁以及代表作特徵。此外,也可以用创作阶段或主要创作思想与创作手法来叙述。
  2. 因涉及专业内容,参考资料应以权威的专着、期刊为主,例如音乐史或涉及作曲家的专着、国内音乐学院学报、核心期刊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外期刊等。

乐团组成(团体类)

  1. 可设定首席指挥或音乐总监(二者可择一)、乐团声部(如弦乐声部、木管声部)等二级目录,均以表格表述。乐团声部应在表格中标注乐队首席、各声部首席,参考资料以乐团官网资料或其他权威资料为主,并注意根据乐团人员动向及时维护、更新。
  2. 如果乐团成立时间较短,可列出乐团的首席指挥、客席指挥,以及与其合作密切的指挥家、演奏者。

主要作品(古典音乐人、团体类)

  1. 演奏者、作曲家、指挥家、团体所录製的音乐专辑均用模组展现。
  2. 演奏者、指挥家、团体的重要演出,以及作曲家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用表格表述。

获奖记录(古典音乐人、团体类)

  1. 演奏者、作曲家、指挥家、团体所获得的奖项均用模组展现。
  2. 应採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音乐奖项,并将其排在前列。如国内的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国外的留声机唱片奖、德国古典音乐奖(原古典回声奖)、全英古典音乐奖、金音叉奖、国际古典音乐奖、葛莱美奖等。
  3. 年代久远的作曲家、演奏者、指挥家,可不设定该目录。

人物评价(古典音乐人)

  1. 以媒体、音乐家、乐评人等评价为主。
  2. 注意提炼内容,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以陈述的语句描述客观的事实的形式对人物进行综合评价。避免过于主观的措辞。
  3. 句尾用斜体写明评价方,加上括弧,如(新华社评)

通用要求

以下只列出古典音乐人、团体类词条特别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其他具体要求参阅中文百科:特色词条、中文百科:词条概述、中文百科:规範的文字和措辞、中文百科:有逻辑的行文、中文百科:可靠的来源、中文百科:参考资料和中文百科:不欢迎的内容。
剔除弱相关内容
百科词条不应该是档案簿或者八卦小报,应对内容作出一些取捨,不应事无巨细的去撰写。修改主观性、时效性描述。
  1. 包含立场性(如:我、我国、外国)、时效性(如:今年、近几年)言辞。解决方式:我国修改为中国,国外可修改为中国之外。有时可用世界代替,时效性的措辞搜寻出具体资料时间来确定。
  2. 新闻用语:据悉、相关新闻、XX向XX记者说、根据XX媒体报导。
  3. 主观用词:史诗大片、当红明星、人气XX、超级大腕、项级团队、一线品牌、在当地人气极高等等之内容。
  4. 措辞不当:包含过度的修饰,如看了演出,真让影迷捧腹不止。另外“说”改成“称、表示、认为”更符合百科用语。
  5. 引用他人之言: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儘量不要引用。
使用有效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建议使用权威媒体的新闻报导。查找参考资料不要直接複製一段话放在百度搜寻。建议使用姓名+作品的关键字搜寻。常用搜寻百度新闻搜寻、新浪新闻搜寻等。
着作、期刊、视频等无法直接查阅的参考资料,请根据评审要求佐证。
以下几种常见情况的参考资料不能作为词条内容的有效参考资料:
  1. 微博、部落格、论坛、文库、知道、贴吧、豆瓣及各类用户可编辑的百科(如维基百科、搜搜百科、互动百科等等)。 因为其内容可以被较容易地被更改,所以都不是可靠的内容来源。
  2. 商业网站如公司、广告、售卖性质的站点等,如淘宝、京东、亚马逊等。 由于其盈利的倾向,内容往往不够客观,因此也不是可靠的内容来源。
  3. 带有免责声明,文章注明来源网路或未知。
  4. 注:部分知名网站有免责声明,如新华网、凤凰网部分新闻页面会注明免责,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如果是转载新闻,建议儘量找到最原始来源。
  5. 其他广告弹窗较多、内容直接複製百科或网路(网站没有注明来源哪里)等不知名、不可靠网站。
  6. 用户个人从源网站下载又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如优酷、土豆等)的视频。
  7. 需要“翻墙”的参考资料,不可用做有效参考资料。
  8. 部分百家号文章也可以作为有效参考资料使用,具体参考【中文百科:百家号可用参考资料】。
除去新闻
  1. 挑选有价值的内容,只写出重点即可,这点对新人属于最难的。总的来说,做戏剧词条就是要在各种新闻内筛选有价值的内容。
  2. 一些跟作品无关的纯新闻内容,如XX去探班排练;XX当场观看演出;某票友在一些场合演出了该剧目等等,这类新闻不建议列入词条。
内容重複
重複说明的内容需要删除,允许出现的必要的少有重複,例如概述中写了主要的几个主创名单(名单不可过多)与正文演职表少量重複。基本栏也儘量避免重複,例如可将不同的上映日期分开写出。注:特色词条倾向于名片作为简介,不建议内容中再写“简介/概述/基本信息”目录,资料可分解到名片或其他目录中。
正文排版
  1. 二级目录泛滥:如果一个一级目录下每个二级目录都只有几行内容,这些二级目录可以直接修改为粗体以免影响阅读。
  2. 空白空格:目录和图文之间不要存在无意义的空白和空格,图片存在留白过多,此时要考虑是否需要这幺多图片以及图片加的地方是否文字太少,需要把这两种情况的图片移动到其他位置下或删除。
  3. 善用功能:罗列文字用小距离、点号小距离、数字小距离、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採用表格展示。
图片图册
  1. 正文图册:同类型图须整合成一起,例如新闻图片、海报、影片剧照、幕后工作剧照不能混杂在一个图册;内容完全一样的图片应删除处理。没有图文连线需求,儘量不要使用截图。
  2. 图片质量要求:图片像素过低,包含影响阅读的水印、LOGO、广告网址。解决方式:替换为有正规来源的高质量图片。
  3. 图片排版应儘量少使页面出现空白。图片游标可移至段落最前面,以避免出现无意义空格。
细节规範
  1.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词条内大部分地方为中文标点【英文括弧“()” 、竖版括弧“「」” → 中文括弧 “()”、英文逗号“,” → 中文逗号“,”)】,但小数点(1.1 → 1.1)、序号等地方为英文标点。
  2. 不使用半角符号,常见错误标点为 ( ) , . :
  3. 其他乱码:正文中一些无意义的符号,如....(剧情模组常见)部分过多无意义的(!"")这个需要自行考量。
  4. 在段落中,参考资料的角标建议放在句尾标点的左侧。当连续多段内容都来自同一参考资料时,可以仅在引用的最后使用角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