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是历史学专用名词,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称做是古代文明时期。
另外有东北师範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古代文明》,以及北京大学主办的同名集刊《古代文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古代文明
- 类型:历史学专用名词
- 时间段: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
- 隶属:整个人类的文明起源问题研究
中国文明起源
是关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起源问题研究里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在整个的人类里面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这个不只是今天,我们说我们有十三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就是在古代的世界里面,中国人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古代中国是东亚的中心,亚洲的主导,世界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想这一点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可是一直在世界上流行的,各种关于文明起源的学说和理论,多数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考虑得都是比较少的。这个原因也不奇怪,因为这些学说过去主要是由一些西方学者来构筑的,他们的研究一开始主要是从欧洲的历史开始,当然后来他们发现了像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以至于古代美洲的一些古代的文明,他们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考察,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系列有关的学科,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就提出了,关于古代人类的文明是怎幺产生的,是通过怎幺样的途径,怎幺样形成和发展的。这样的理论和学说当然是有多种多样,可是这些学说里面,一般说起来是很少考虑到,甚至于完全没有考虑到我们中国古代文明。这个原因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因为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研究,就是所谓今天我们说,叫做国际的汉学的研究,发展还是比较晚的。可以说一直到19世纪的晚期,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这样的问题,外国人研究总是有一定的隔膜。当然到了20世纪以后,我们中国这方面有很多的考古发现,也有很多有关的材料,可以提供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起源和它发展这方面的研究的。可是这些材料,绝大多数用中文发表的。大家知道,中文在世界上虽然是使用的人数上是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可是在外国人里面,真正能够使用中文,特别是利用中国的考古的、历史的这方面的论作,这方面成果的,究竟是极少数。恐怕主要的还是一些少数的汉学家,他才能够使用。因此说起来的话,在研究人类的文明起源的一些理论,一些学说里面,关于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特别薄弱。中国人在世界上这幺大的一个比例,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又在整个的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的世界上,亚洲的範围里面,起着这幺样重大的、深刻的影响。没有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那幺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的起源和它的发展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我们在当前,就很有必要来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来补充刚才我们谈到的这种空白和缺陷。这样的话,不仅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的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的发展,都是一个重大的贡献。所以我想,这方面的科学价值,它的意义是大家容易理解的。
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


古象雄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古象雄文明探源”暨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与2013年7月20日在北京启动。汉译工程不仅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探源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
古象雄文明发祥地冈底斯神山

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
古象雄王国遗址

“象雄” 起源于底斯山一带,从西藏历史的角度来说“象雄”几乎就是古代整个西部的代名词。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前,“象雄”是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她创造了雪域高原之上最辉煌鼎盛的远古文明,史称“古象雄文明”。“古象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位于古丝绸之南路、天珠之路、黄金之路、麝香之路等交通要塞的象雄,堪称“古丝绸之路驿站”和“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乃至人类众多文明的源头!
远古象雄文明的势力曾经波及到四川、甘肃、青海、云南,覆盖整个西藏地区。这些地区的文化又渗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尔以及拉达克一带,后者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地区。公元7世纪,松赞乾布兼併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开始书写。
而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象雄文化是中国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医学、建筑学、声明学、因明学、佛学、以及天文学、哲学等浩如烟海的文化体系。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结晶。打开古象雄厚重的历史巨卷,象雄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经过了数千年的沉澱积累,承载着藏民族不朽的精神,代表着西藏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是雪域高原留给世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象雄文化的精神和传统已经渗透到了藏民族的骨髓里,它完全统治着藏民族的心灵世界,左右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源头和根基文化!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象雄王朝,作为西藏文化的源头,在那片高耸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它所展示出的灿烂文明之光直到现在也依然映照着整个藏区,由此而延伸出的种种传统风俗文化也一直流传至今。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转神山、拜圣湖、磕长头、撒隆达、挂五彩经幡、堆石供、火供、水供、会供、煨桑、朵玛、酥油花、擦擦、金刚结;还有藏文、天珠、天铁、以及跳锅庄、宣舞、绘画艺术等等也都源自于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老的象雄无论是文化还是宗教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象雄文化甚至影响了众多其他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依旧能够找寻到这些来自远古象雄的文明符号,至今依然能够看到来自远古象雄文明的遗存,无愧是藏族乃至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
象雄国王的玉玺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
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
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古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苯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史料记载,公元7世纪,当唐朝文成公主携带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佛经远嫁松赞乾布之时,后者已迎娶了彼时象雄国公主李图曼,当时松赞乾布的祖辈皆尊崇国教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的标誌“雍仲”万字佛号

随着时光流逝,那些记录古象雄文明的文字慢慢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后代挖掘出的伏藏手抄本流传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散落各地的《甘珠尔》陆续集结成册。据了解,《甘珠尔》的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经文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
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产、生活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象雄大藏经

《象雄大藏经》的部分内容——在《甘珠尔》的《经》部中,有关地球的起源,是这样描述的:地球是风的速度所带来的温度、温度所带来的粘合度、粘合度所带来的土壤、宇宙分子积澱其中组合而成的。 在医学方面,《甘珠尔》记载了人体阴阳结构、身体结构、病原的显现和预防治疗等;今天人们所说的“七分饱”,被《甘珠尔》描述为“胃的四分说”:两分饭、一分水、一分消化空间。《甘珠尔》中有关公元7世纪前西藏地区与周边地区风土习俗的记载,也在细微之处展现了几千年前的文化。通过《甘珠尔》可以看到,当时传授经法的佛陀,途经各地遇到了怎样的欢迎仪式,欣赏怎样的乐器舞蹈。各个地方民俗风貌如何,各个地区乃至各国度之间人们如何交谈互动,一一呈现于纸端,宛若眼前。
古老的象雄文字

“藏族文明的根和源头是本教的东西。翻译这些文献,对藏文化的根和源头才能釐清。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才让太长期以来致力于象雄文明的研究。他表示,古象雄文明的古文献研究一直处于较零散现状,这些文献一旦翻译出来,就可以发掘更多象雄文化精髓。
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象雄王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古老的象雄壁画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古象雄文明的百科全书——《象雄大藏经》。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在京启动

201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活佛开始组织人员整理、翻译《象雄大藏经》。一个计画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现生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古象雄文献分布零散、内容庞杂,给翻译和整理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优秀的翻译人才也十分匮乏,除了要精通古象雄文和藏文、汉文,还必须了解古象雄的历史。这些都导致我国对古象雄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古象雄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已极为迫切地需要发出中国之声。如果古象雄文明研究工作做好了,我们将对伊朗高原文明、中亚西亚文明、欧亚大陆桥文化获得绝对性话语权,这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乃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将大有裨益。
古埃及文明
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又称古埃及文明,其历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正式形成注公元前4000年左右。公元前3188年左右,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埃及王朝时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开始。
埃及文明的象徵:狮身人面像及胡夫金字塔

两河流域文明
古苏美尔文明
发源于亚洲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两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00年,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
其他文明
之后陆续有闪米特人、西台人、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继入侵。两河流域继苏美尔人之后最伟大的文明就是由闪米特人汉谟拉比建立的古巴比伦。
巴比伦空中花园假想图

古良渚文明
发源于中国长江流域,形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晚期。在前2700年左右进入文明阶段,势力範围波及整个长江下游和并在中原东南部地区与华夏文明争夺势力範围。后被华夏文明吞併。
华夏文明
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形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左右陶寺古城崛起兼併周围邦国,进入方国时代(进入文明)。公元前2100年左右进入王国时代。


米诺斯文明
发源于希腊爱琴海地区,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公元前1900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和城市,又称克里特文明,后被古希腊人建立的麦锡尼文明所取代。
古蜀文明
发源于亚洲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最终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后融入华夏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发源于亚洲印度河与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开始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终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后被入侵者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取代。
公元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000左右进入文明阶段。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剎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公元前600年孔雀王国建立,古印度进入王国时代。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人的一支迈锡尼人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立王国,之后另一只古希腊人分支多利亚人南侵,爱琴文明进入中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