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口(汉语文字)

2019-09-22 22:20:56 百科
口(汉语文字)

口(汉语文字)

口,汉语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个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也可看成四角形。口也是个部首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口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造字法:象形
  • 部首:口
  • 结构:独体字
  • 笔顺:竖横折横
  • 笔顺编号:251
  • 笔画总数:3
  • 仓颉:R
  • 郑码:JA
  • 五笔:KKKK
  • 四角号码:60000
  • 一统全码:kbkb00wc

文字源流

口
“口”,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口”字,像人嘴张开的样子。小篆略同金文,但字形上下拉长。隶书、楷书以直笔方折代替小篆的弧笔圆折,就不太像嘴的形状了。
“口”字是个部首字。与“口”有关的汉字大都从“口”,如吻、吃、喝、唱等。“口”有时也可以作声符,如扣、叩等。

详细释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名词

1.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书·秦誓》:“人之彦圣,
口
2.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
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3.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如:瓶子口。
4.出入通过的地方。亦指口岸。
山有小口。——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徵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5.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
如:喜峰口;古北口。
6.破裂的地方。
如:口子。
7.厉害。
如:这丫头真口。(安徽北部、山东等区域方言,意同:这丫头真厉害,特指吵架、辩解。)
8.言语。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书·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
9.口才。《汉书·淮南王刘安传》:蚡辩有口,学《槃孟》诸书,王太后贤之。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0.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1.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2.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3.通商码头,港口。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4.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刀口不捲。—《水浒传》
15.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如:碗口;杯口。
16.姓。口禄(明时甘肃河州人,弘治中任宣府管粮通判)。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口
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苦后切
说文解字注
(口)人所言食也。言语、飮食者口之大耑。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别味也。颐象传曰。君子以愼言语。节飮食。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属皆从口。

康熙字典

〔古文〕𠮚𠙵《唐韵》苦后切《集韵》《韵会》去厚切《正韵》苦厚切,𠀤𡨥上声。《说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颐卦》自求口食。《书·大禹谟》唯口出好兴戎。
又户口。《孟子》数口之家。《前汉·宣帝纪》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
又《李陵传》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单于为兵,以备汉军。
又姓。《唐韵》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禄。
又古口,複姓。《正字通》汉有古口引。
又壶口,山名。《书·禹贡》冀州旣载壶口。
又谷口,地名。《史记·范睢传》北有甘泉谷口。《注》九嵏山中西谓之谷口。
又列口,县名。《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列口县。
又《史记·仓公传》切其脉时,右口气息。《注》右手寸口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韵补》苦动切,音孔。《释名》口,空也。空上声。
又叶康杜切,音苦。《诗·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汉·沟洫志》且漑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宋玉·风赋》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韵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韩文考异云:今建州人谓口为苦,走为祖。虽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与古暗合也。是直以为口当读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梁法云·三洲歌》三洲断江口,水从窈窕河傍流。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彙]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粤语:hau2
潮州话:kau2

音韵集汇

上古音系
字头声符韵部对应广韵小韵拟音注解
kʰoː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