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口若悬河

2019-02-16 14:23:30 百科
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

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kǒu ruò xuán hé,意思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口若悬河
  •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 出处:《世说新语·赏誉》
  • 同义词:口如悬河、口似悬河、伶牙俐齿
  • 解释:形容能说会辩,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解释

说话像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典故

郭象是西晋时期玄学家。他从小勤学好问.善于发现问题,有钻研的精神。郭象知识渊博,对日常事物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擅长清谈。
西晋时期推崇老庄思想。当时有十几个名家为《庄子》作注,但都不能将《庄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为《庄子》作注,他将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来,将以往人们没有发现的奇思妙想发挥得淋漓酣,在当时引起大谈老庄思想的热潮。可惜的是《庄子》《秋水》《至乐》两篇还没有注释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儿子年幼,未能继承父亲的遗志.而文稿又被郭象获得。郭象为《秋水》《至乐》两篇作注,又改了《马蹄》一篇的注解,其他各篇的注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后就以自己的名义抄录,成书《(庄子)注》。《(庄子)注》使他声名远播,所以后来只有郭象的《(庄子)注》,而没有向秀的《(庄子)注》了。
当时的一些清谈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与郭象闲谈,发现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王衍感叹道:“郭象言论,如同瀑布倾泻,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幺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讚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例句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苏秦 、张仪 、陆贾 、 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词语辨析

近义词

悬河泻火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悬河注火 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悬河注水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辨如(若)悬河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口如(似)悬河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谈若悬河 犹言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言类(若)悬河 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妙语连珠

反义词

沉默寡言、哑口无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中性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