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取内膜术

2019-12-21 23:41:01 百科

取内膜术

手术治疗在妇科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妇科的诊断、治疗性小手术也不容忽视。如刮宫术、后穹窿穿刺术、外阴及宫颈活检术等,在诊断、治疗方面套用颇广。这些手术往往操作简单,意义重大。如有疏忽或操作不当,可造成错误的诊断,无效的治疗,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取内膜术
  • 别名:取子宫内膜活检
  • 分类:妇科小手术/扩宫和刮宫术
  • ICD编码:69.0903

手术名称

取内膜术

别名

取子宫内膜活检

分类

妇产科/妇科手术/妇科小手术/扩宫和刮宫术

ICD编码

69.0903

适应症

取内膜术适用于:
1.子宫内膜结核诊断,在月经前取材。
2.了解有无排卵和黄体是否健全,在月经来潮6~8h之内或经前2~3d取材。若为不孕症者当月须避孕。
3.了解宫内膜周期变化在月经不同时期取材。子宫内膜剥脱不全者应在月经期第5天取材。
4.子宫内膜癌随时取材。
5.子宫内膜增殖症观察治疗效果。

禁忌症

1.滴虫、真菌、性传播疾病或其他原因所致急性阴道炎、宫颈炎。
2.急性、亚急性盆腔炎。
3.体温超过37.5℃者。
4.近3d内有性生活史者。
5.不能排除妊娠者。
6.套用性激素药物停药不足1~2个周期者。

术前準备

1.查血常规、血小板、白带常规、测体温。45岁以上者测血压、脉搏。疑有心脏病者需做心电图检查。
2.术前3d禁止性生活。
3.认真了解月经周期。
4.带环者术前应透视或行B超检查。
5.葡萄胎、绒癌术前行B超检查及抽血配血,建立输液通道,随时準备输血。必要时可在B超监视下进行操作。
6.伴有炎症又需手术者,于术前开始使用抗生素,直至术后3~5d。

手术步骤

1.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及阴道,铺消毒手术巾。
2.双合诊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方位、质地、活动度、形态及与周围脏器的关係,两侧附属档案有无异常。
3.安放窥器,暴露宫颈,消毒阴道及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前唇,向外牵拉,使子宫呈水平位。
4.以子宫探针顺子宫方向轻轻探达宫底,测其深度并证实屈度及大小和检查是否相符,遇有阻力不可强探,可改变方向寻找无阻力且变异的宫腔位置。明确腔内有无内壁不平感或粘连、肿瘤压迫所致探针受阻感。
5.将子宫内膜小刮匙送至宫底,紧贴宫壁,自上而下在子宫前、后壁及两侧壁各刮取组织1小块。疑有结核者在宫角取材,也可在宫底及子宫下段分别取材。如同时準备取宫颈组织,应先刮子宫颈管,后刮宫腔。
6.所采标本根据部位及需要分别装入固定液瓶内,核对申请单与标本签上的姓名及编号后,送病理检查。

术后处理

取内膜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疑有结核者,术后行抗结核治疗。
2.长期阴道出血者,术后使用抗生素。
3.术后注意清洁卫生,2周内避免性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