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2014)

2018-01-31 18:49:53 百科

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2014)

《反贫困:社会可持续与环境可持续——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2014)》是于2015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吴大华 ,叶韬 ,张学立, 黄承伟。

内容简介

反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来,中国政府和民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反贫困而努力奋斗。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反贫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机遇。本书以反贫困的超前视角,对当今的反贫困予以高度概括,正面回答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作者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与反贫困”的最新论断,围绕“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这个主题来探讨当下的反贫困问题,指出一个颇具创新价值的严峻问题。

作者简介

吴大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后,博导。
叶韬,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党组书记、主任,硕士。
张学立,贵州民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博导。

目录

前 言【“生态文明与反贫困”分论坛编委会】
上编“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研讨
论坛欢迎致辞/003
王富玉在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上的致辞【王富玉】/003
张学立在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分会场上的致辞【张学立】/006
论坛主旨演讲/008
阿兰·诺德厚在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上的演讲【阿兰·诺德厚】/008
哈米德·谢里夫在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上的演讲【哈米德·谢里夫】/011
刘永富在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上的演讲【刘永富】/014
反贫困:三位一体的建设经济、社会、生态文明/017
让扶贫志愿者成为反贫困的生力军【汤 敏】/017
三位一体的反贫困工作与儿童全面发展【邓荣基】/020
贵州省绿色减贫分析及对策研究【张 琦】/022
互满爱人与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经验分享【麦可·海尔曼】/025
以社会建设为抓手,创新扶贫开发理念和机制,实现社会与生态共生共荣【王春光】/027
全球反贫困——中国的责任承担/029
全球反贫困——国际NGO在中国的视野与角色转化【廖洪涛】/029
扶贫治理的机构组织框架【廖晓义】/034
反贫困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责任承担【张君佐】/038
性别收入平等:中国减贫的一项策略【汤竹丽】/041
反贫困与可持续产业发展/043
脱贫视野下的贵州民族村寨发展:产业化·保护·申遗【徐嵩龄】/043
金融扶贫问题【白澄宇】/047
贵州的乡村遗产与乡村旅游【周 俭】/050
温洛克农业开发中心的减贫项目经验分享【金义善】/053
连片特困地区的低碳减贫【陆汉文】/055
社会组织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定位【黄 奕】/058
经济干预与反贫困的可持续性【孙 驰】/061
反贫困——贫困群体的行动主体重构/064
文化互助视野下的反贫困【张乐天】/064
以创新社会治理的视野推进扶贫工作体制创新【陆德泉】/067
投资于人、投资于网路【邓国胜】/069
什幺是贫困群体的主体性【刘 源】/071
发展型社会工作中妇女主体的打造【向 荣】/075
当地人与若尔盖草原的沙化治理【供曲巴让】/077
关于反贫困的行动主体【高小贤】/079
论坛共识发布/083
生态文明与反贫困2014贵阳共识/083
Eco Forum Global Annual Conference Guiyang 2014 Eco-civilization
and Anti-Poverty Sub-forum【Guiyang Consensus】/086
媒体报导简报/090
生态文明与反贫困论坛媒体报导简报【张 建 汪青梅】/090
精準扶贫研讨/097
“创新贵州精準扶贫机制”研讨会侧记/097
下编 “生态文明与反贫困”专题文章
对策建议/131
扶贫开发要以社会建设为基础【王春光】/131
连片特困地区低碳扶贫道路与政策初探【陆汉文】/141
社会建设、生态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创新对策建议报告
【毛刚强 王春光 孙兆霞 曾 芸】/152
构筑发展的社会基础【孙兆霞 王春光 毛刚强 曾 芸】/160
分享共赢 和谐共生【王春光 谭同学 孙兆霞 曾 芸】/174
反贫困的教育视角:农村初等教育集中化的趋势及其解释【单丽卿】/179
行动经验/196
一个中非减贫合作的故事及其启示【黄承伟】/196
互满爱人与人中国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文明三位一体
建设反贫困案例【麦可·海尔曼】/202
社区发展视角下的农村社区灾害管理【毛刚强】/210
村庄组织化视野下的社区服务供给【吉家钦】/224
贵州案例/231
贵州省绿色减贫分析及对策研究【张 琦 陈伟伟 胡田田】/231
贵州扶贫生态移民补偿问题研究【王志鑫 吴大华】/244
乡村遗产与乡村旅游【周 俭 卞皛喆】/255
乌蒙山片区贵州所属区域旅游扶贫效应分析【邓小海 曾 亮】/265
民族村镇旅游地农民组织化的动力机制与社会资本价值【陈志永】/275
脱嵌的产业扶贫【孙兆霞】/300
当“社区参与”遭遇行政路径依赖【曾 芸】/314
参与式多元化教育在跨越式发展中的社会价值【王莎莎】/327
后 记/344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