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圣婴係为圣婴 ( El Nino ) 之相对词, La Nina 一词源自西班牙文,其意为女婴。两者均是指在赤道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及洋流之异常变化现象。以赤道南北纬 5°西经90°至150°间为观测範围,并使用5个月海面温度之移动平均值作计算,若高于气候标準平均值 0.5 C时视为圣婴现象,若低于气候标準平均值 0.5°C 时则视为反圣婴现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反圣婴现象
- 别称1:反厄尔尼诺现象
- 别称2:拉尼娜
- 特点:连续6个月低于常年0.5℃以上
- 释义:海温及洋流之异常变化现象
释义
反圣婴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反圣婴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反圣婴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入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乾旱。
厄尔尼诺和反圣婴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反圣婴并非稀罕之事。同样反圣婴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反圣婴。反圣婴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反圣婴。
反圣婴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颱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反圣婴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反圣婴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反圣婴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形成
那幺反圣婴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繫,而反圣婴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反圣婴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颳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反圣婴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恆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表现
播报
一次反圣婴现象出现在一次的西南乾旱。厄尔尼诺与反圣婴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反圣婴,强度也大于反圣婴。反圣婴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反圣婴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实例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反圣婴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1997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国附近海洋变冷)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反圣婴现象(中国附近海水变暖)。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反圣婴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反圣婴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当时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反圣婴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複杂。一般来说,由反圣婴造成的大範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反圣婴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反圣婴”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度现象。这种水文特徵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乾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反圣婴”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趋势
1.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反圣婴的消逝。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恢复到2010年前的状态。
2.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8年都发生了强烈的反圣婴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2006年年头髮生的反圣婴现象则较弱。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反圣婴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特点
1.反圣婴现象的徵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反圣婴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反圣婴”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
3.反圣婴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反圣婴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4.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反圣婴现象,有时反圣婴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5.反圣婴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乾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