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同性恋又称脱离同性恋(ex-gay)、出埃及运动(exodus movement)、性倾向治疗(conversion therapy)、性倾向修复(reparative therapy) ,是指通过劝导、祈祷或者其他方式改变同性恋者性倾向的运动、组织或格式塔疗法。
出埃及运动团体通常会自称同性恋辅导组织,因为他们相信同性恋者通过他们的辅导、劝导,在经过祈祷或其他方式的治疗之后,可以成功地转变成为异性恋者或者离弃同性恋。他们的理念通常包括: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辅助在同性恋性倾向上挣扎的人士;为决定改变性倾向的同性恋者,提供帮助和辅导。
有一些出埃及运动的参与者会自称为“前同性恋”,他们宣称通过辅导、代祷服侍、举办支持小组等方式将性倾向从同性恋改变至异性恋。然而此运动的正当性仍是备受争论的议题。
基本介绍
- 成立时间:1976年
- 名称:去同性恋走出埃及国际组织
观点
出埃及运动是一个有争议的运动。 出埃及运动团体认为:同性恋的生活并非不可改变。 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证明经改变性倾向的辅导后,同性恋者可以成功地转变成为异性恋者。有些男同性恋者经辅导后还结婚,与异性配偶过着婚姻生活。
另一方面,同性恋社群以及其支持者抨击出埃及运动,认为这个行动的假设前提是:异性恋是唯一正常的性倾向,而同性恋此一性倾向是一种须要被治疗的疾病。 有一些反对出离运动的同性恋心理咨商及医疗团体宣称:接到参与出离团体的成员因各种压力而备受困扰的求助电话。
有关同性恋的成因仍有争论,但主要可分两种意见:先天形成和后天形成。 有些研究指出,认为性倾向是FucM基因的表达,不过宗教界普遍认为性倾向是可改变的,性态度是受到环境和外界影响,例如幼年成长过程、家庭背景、性格、气质、同侪的压力、性侵犯及同性间的性经验。 另外,1973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曾下结论,性倾向是先天形成而不可改变;现在他们认为影响性倾向可能有很多因素,例如基因、贺尔蒙、成长过程、社会因素和文化影响,未能下定论。
可是,有些同性恋权利组织和科学家对该运动的声明持相反意见,并认为性倾向是FucM基因的表达是不因改变的,性态度是在胚胎时形成的。

社会舆论
因为Exodus前领袖如Michael Bussee,Gary Cooper自述走出埃及团体无意义并耗费时间金钱,同性恋倾向不可改变,并召集许多前同性恋者叙说他们对于走出埃及团体的负面体验,及 John Evans 的反对及离去,John Paulk 前同性恋的领袖被发现仍逗留于同性恋夜店的讯息, NARTH前领袖Nicolosi因种族歧视争议言辞去主席一职,去同性恋运动曾受到同性恋权利组织的广泛质疑,他们指出压抑同性恋倾向最终只能导致内在的爆发、恐惧和痛苦。人权阵线(Human Rights Campaign)发言人Wayne R. Besen曾广泛地报导过去同性恋运动,并把它写在自己的书《Anything But Straight: Unmasking The Scandals and Lies Behind the 'Ex-Gay' Myth》(除了"变直*以外"的所有真相:揭开隐藏在去同性恋神化背后的丑闻和谎言)里面。更在网路上发表Mission Impossible: Why Reparative Therapy and ex-gay Ministries fail (不可能任务:为什幺性向治疗与前同性恋宗教疗法会失败)。同性恋疗法的神话,Wayne Besen*英文中的Straight一词可解释为笔直的以及异性恋。

宗教分歧
观点宗教在形成某种文化对待同性恋态度的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上对同性恋持负面态度的仅限于亚伯拉罕诸教(Abrahamic religions)。非亚伯拉罕宗教的族群通常认为同性恋是可接受的或中立的。但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开始蔓延的年代,很多非亚伯拉罕宗教的宗教开始接受了这种对同性恋持敌对态度的观念.宗教对同性恋的态度也多种多样。现在,比较保守的亚伯拉罕宗教教义把同性恋视为一种罪恶,而佛教、神道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则把所有形式的性行为都看作是对精神生活的干扰,但是则没有强调性倾向的对象。受原教旨主义影响的国家通常认为同性关係是一种性变态,并加以刑罚。在一些地区,同性间发行"逾矩行为"可能遭到死刑威胁.基督教普遍反对同性恋行为,对有关同性恋看法的最重要依据是圣经。
支持团体
美国国家同性恋研究及治疗协会曾花两年时间对860个决心改变同性恋倾向的人士作研究,发现大部份研究对象能成功改变了性倾向。
虽然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也没有必要进行治疗。但是,有多位美国精神病学会会员的精神医学博士联署了一封反对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结论并指出:
学会认为改变性倾向治疗是无效的不单是错误的结论并且是一种误导,因为有许多精神分析报告支持治疗是有效果的。
他们指这种治疗“具伤害性”的声明也是完全错误的。 假如个人没有获得适当帮助、谘询,而违反个人意愿下作同性恋者,这对他个人而言是“具伤害性”的。
对于学会指改变性倾向治疗带来的负面报导等于剥夺了精神科医生执业的自由。 此自由是受美国宪法所保障的。
一些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病学会及其他心理学会前任主席批评美国心理学会受政治压力而作出不正确决定。1985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Robert Perloff 就批评美国心理学会一面倒的支持同性恋的主张:
现有的研究并未全面若同性恋当事人真的想改变性倾向,应该首先尊重和聆听他们的意愿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张将会阻碍未来有关的研究。1998年 Warren Throckmorton 于 Th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发表文章,回顾过去83份比较优秀的性倾向改变治疗研究报告,他指出:“协助希望改变自己性亢奋模式之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士的努力是有效的。这些治疗可以合乎伦理的方式进行,对于有这方面要求协助的人士应该要提供有关协助”。
Robert Spitzer 博士的研究除此之外,美国精神病学会(APA) 的前任主席Robert Spitzer 博士在2001年前一向认为性倾向是不可改变的。 但是2001年他研究了200位曾参与同性恋辅导的人士后,发现该等接受辅导后的人士的性倾向有显着的改变并且同性对他们的吸引力也大大减低,当中很多人有良好的异性恋发展,而且表示接受辅导后,沮丧及抑郁的程度也明显地减低。2001年 Robert Spitzer 博士的研究中提到有些同性恋者希望改变性倾向是有不同的原因的,其中包括:
81%感到同性恋的生活不能令他们真正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79%觉得同性恋生活与宗教信仰或自己的价值观有冲突;
35%女士及67%男士渴望结婚或保持现有婚姻(指异性婚姻)。
所以,Robert Spitzer 博士认为性倾向可以改变的事实肯定了后天因素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倾向。作为美国精神病学会的前任主席,又同时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除名的发起人,Spitzer 博士2001年的研究在发表后不久,便成为成为许多提供性向治疗服务组织经常引述的主要证据。同时亦因为该研究是首次有较完整的研究证明得到个人性倾向可以改变的可能性,以及该研究被提供性向治疗服务组织引述的广泛性和经常性,Spitzer 博士和该研究亦被视为性向治疗的创始人。
但于2012年4月11日,Robert Spitzer 博士决定把他当时2001年所做的研究及其结论收回,其后在网上发表一短片,指当时他在研究的过程中犯下颇严重的错失,引致错误理解所得的研究数据,并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决定收回当年的研究,并公开致歉。影片Spitzer 博士指出,当年他的研究对象均经由提供性向治疗的组织转介,这些研究对象都曾接受这类组织所提供的性向治疗服务,但Spitzer 博士当年却并未有对这些研究对象的可信性作评估。博士解释,当年他询问这些研究对象,他们经过性向治疗后是否有从同性恋变为异性恋,但博士却并未能知道,这些对象是否自我欺骗,又或说谎,所以Spitzer 博士总吉他2001年的研究结果并不成立,并必须收回当时所做的研究。可惜Spitzer 博士对收回研究的决定,并未获部分提供性向治疗服务的组织所欢迎,而这些组织却继续引述该研究,博士对此表示感到不幸,同时指责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博士更点名批评美国国家同性恋研究及治疗协会滥用2001年他的研究及其结论,并希望该协会可以停止这种行为。
除了公开致歉和收回他所做的研究,以及指责部分提供性向治疗服务的组织,Spitzer 博士同时在网上发表的短片中强调,同性性倾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尝试去改变的措施都只会带来失望和伤痛,并寄语同性恋者要积极面对自己的性向,以便让自己活得更自在。
反对团体
联合国在1990年5月17日,联合国的世卫大会正式的把同性恋由当时的疾病名册中移去,亦即意味着世卫和联合国都不再视同性恋为任何的疾病或不正常。此决定同时代表着世卫并不认为同性恋需要任何的治疗,而且代表着世卫认为同性恋是人类性向中一种正常类别。
在把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移除后的廿二年,2012年5月17日,世卫注美洲的办事处,泛美洲卫生组织,就性向治疗和尝试改变个人性倾向的方法,发表一份用词强烈的英文声明《为一种不存在的疾病治疗 ("Cures" for an Illness that Does Not Exist)》。声明强调,同性恋性倾向仍人类性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而且对当时人和其亲近的人士都不会构成健康上的伤害,所以同性恋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并且无需要接受治疗。世卫在声明中再三指出,改变个人性倾向的方法,不单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其效果,而且没有医学意义之余,并会对身体及精神健康甚至生命形成严重的威胁,同时亦是对受影响人士的个人尊严和基本人权的一种侵犯。世卫亦藉发表该声明提醒公众,虽然有少数人士可以能够在表面行为上限制表现出自身的性向,但个人性倾向本身一般都被视为个人整体特徵的一部分和不能改变;所以,是十分重要的去,阻止採用那些视同性恋为“偏差”或“选择”并且因而可以透过“意志力”或“治疗”去改变的理论。声明内容同时谴责提供性向治疗的医护人员,是把他们自己与社会偏见看齐,并且反映他们对个人性倾向和性健康议题的绝对无知。世卫亦提醒各国的医护人员,如果向同性恋者指出他们是患上“缺陷”并且需要寻求改变,是等同于违反医学道德的第一道原则:“首要的事,不要造成伤害(First, do no harm)”。
世卫同时透过声明呼吁各地政府,应强烈反对当地的诊所和医院提供性向治疗,并应立法惩处或制裁提供性向治疗的医疗机构。世卫并且建议各地政府应多向公众进行个人性向教育,以消除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性倾向歧视。
香港心理学会是香港一个学术及专业民间团体,专责促进心理学活动在香港的发展,及维持心理师专业的水平和操守。在2011年7月,香港心理学会成立一工作小组,目标是为在香港注册的心理师,在处理女同性恋、男同性恋以及双性恋人士求助个案时,提供专业的指引。在2012年8月1日,香港心理学会就该工作小组的结果发表一份英文声明,声明的内容包括11项要点,当中的内容强调同性恋和双性恋并不是精神病症,而是人类性向中一种正常类别,而尝试改变个人性倾向的方法,并非已经证明有效和不会带来伤害。声明内容同一时间鼓励注册的心理师,要向公众宣扬已经严谨科学证实的资讯,以消灭公众对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歧视和恐惧。
于1993年成立的香港精神科医学院,是香港作为培训、监管、认证香港精神科医生资历和签发专业执照的法定机构,于2011年11月发表一份英文声明,指出同性恋并不是精神病,同时强调性向治疗的好处是没有科学和临床证据支持。香港精神科医学院是亚洲地区第一个专业心理及精神科学团体,公开地就同性恋议题及性倾向改变治疗发表其专业意见的官方机构。
“香港精神科医学院声明,同性恋并不是精神病......香港精神科医学院严守宗旨,只提供经过科学验证及证据支持的治疗。精神科治疗必需在有已经明确确立的原理及实践支持下,方可以提供。直到现今,医学界都未有发现任何可靠的科学及临床证据支持,尝试改变个人性倾向会带来好处。
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于1841年成立,其职责主要是制定精神科医学的专业政策和指引,亦同时监管及签发英国精神科医生专业执照的官方法定机构。
皇家精神科医学院早于2001年2月,已经就同性恋议题成立特别工作小组,并于2007年10月31日,就同性恋议题,向英国国教英格兰教会的听证会发表其专业意见的见证词。见证词中表示,经过接近一世纪的心理分析和研究,均没有实质证据证明,童年的经历或父母抚养的技巧对个人性倾向的形成扮演任何角色。研究证据却显示,个人性倾向的形成是基于生理因素,由错综複杂的基因和子宫环境配合而决定。因此,个人性倾向并不能自主选择。见证词也表示,有极少数的医护人员宣称可以协助同性恋者变成异性恋者,但其实不单只没有证据显示这种改变的可能性,这些疗法却对当时人的心身造成严重损害。医学院更透过该见证词表示,同性恋者本来有能力建立和维持长期而稳定的关係,但社会对同性恋关係的反对和歧视,为他们的关係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医学院更强调,同性婚姻不会对异性恋婚姻带来任何的威胁,却会为同性恋者的心身健康和他们的关係带来正面的影响。
在2010年2月10日,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就性向治疗再一次发表其专业声明。声明的内容向公众和专业精神科医生重申,同性恋并不是精神病。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同时在声明中表示,没有合理的科学证据支持个人性倾向是可以被改变的,而所谓的治疗只会製造和培育一个对同性恋带偏见及歧视的环境。医学院在同一份声明当中更强调,同性恋及双性恋者是和异性恋者在社会中同样宝贵的成员,并应享有与其他公民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声明亦表示,同性恋及双性恋者应该拥有养育儿童的权利和义务、免受骚扰或歧视的自由、以及免受具潜在伤害性治疗的权利,尤其尝试改变个人性倾向的疗法。
澳洲及纽西兰皇家澳洲及纽西兰精神科医学院
(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于1963年成立的皇家澳洲及纽西兰精神科医学院,是负责认证澳洲及纽西兰两国的精神科医生资历和签发专业执照的法定机构。而在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就性向治疗发表声明后的4个月,皇家澳洲及纽西兰精神科医学院也于2010年6月对改变个人性倾向疗法发表《第60号立场宣言(Position Statement 60)》。
这份宣言包含皇家澳洲及纽西兰精神科医学院对改变个人性倾向疗法的三大立场。第一点,皇家澳洲及纽西兰精神科医学院并不支持任何尝试改变个人性倾向的疗法。立场二,皇家澳洲及纽西兰精神科医学院指示精神健康医护人员,在同性恋及双性恋者因自身性倾向而受困扰时,精神健康医护人员须要避免,向他们提供改变个人性倾向疗法效果的错误资讯。最后一点,在同性恋及双性恋者因自身性倾向而受困扰时,精神健康医护人员向他们所提供的支持和疗法应该包括自我认同、支援和身份探索,而这些支持和疗法都应该由如何减少同性恋相关的恶名的角度出发,并且须要尊重当时人的宗教信仰。另外,该宣言亦引述到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就性向治疗发表的声明,并同意和支持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对同性恋及双性恋者应该拥有养育儿童的权利和义务、免受骚扰或歧视的自由、以及免受具潜在伤害性治疗的权利,尤其尝试改变个人性倾向疗法的立场。
美国
官方政策和法律地区政府
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和皇帝县县政府,在其官方网页指出,同性恋和双性恋性倾向本身无需接受心理治疗,而同性恋和双性恋性倾向是正常人类性倾向的不同类别。其官方网页亦提醒当地居民,绝大多数的科学研究都发现,个人性倾向是天生多于后天的选择,并且在非常年少时,甚至出生前,便已经定断下来,而且愈来愈多科学研究都发现,个人性倾向最起码少部份是由基因和产前的因素所决定,所以有意识地改变个人性倾向是非常之困难。西雅图和皇帝县县政府同时警告当地居民,只有十分少量可靠的证据显示,是可以有效的改变个人性倾向,但尝试改变性倾向方法的后果却可以很严重,当中包括自杀。
州政府
加州州长布朗在2012年9月30日正式签署州参议院1172草案,使加州成为全美国第一个州份,明文禁止在加州注册的精神及心理医护人员,向未成年人仕提供任何形式的性向治疗,并无需理会父母的意愿或是否授权进行这种治疗。违反此法案的医护人员,将会被视为进行不专业行为,并需受到相关签发专业资历牌照部门的惩戒。这份加州参议院1172草案,是由民主党州参议院议员刘云平(Ted Lieu)撰写。刘议员表示,他撰写此法案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希望藉这项法案向一名接受这种治疗后自杀的男子致意。而签署通过法案的州长布朗更形容性向治疗为“江湖医术(quackery)”,并批评性向治疗会导致年轻人出现抑郁症状甚至自杀。
联邦政府
在1997年6月24日,美国联邦第九巡迴抗诉法院在一难民庇护申请案件中,就性向治疗下达判决。在此案件中(Pitcherskaia v. INS),一名俄罗斯女同性恋者被俄罗斯政府下令强迫接受性向治疗,为求让该名女同性恋改变其性倾向,变为一名异性恋者。该名女同性恋者因此向美国提出庇护申请,但被美国移民局拒绝。移民局解释性向治疗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该名女同性恋改变其性倾向,而并不是要惩罚她,但第九抗诉法院并未有接纳移民局的解释。抗诉法院的判决书中显示,该名女同性恋者所接受的性向治疗,过程当中包括电击疗法、催眠疗法、镇静剂疗法等治疗。第九巡迴法院因此认为,该名女同性恋所接受的性向治疗,已经构成对该同性恋者肉体和心理上的折磨。法院同时强调:“人权法并不可以因为,以仁慈的字眼,如:‘治疗’或‘医治’,但使受害人受到肉体和心理上的折磨,而置之不理。”联邦第九巡迴抗诉法院因此推翻移民局的决定。在此案件之后,有另外十名同样情况的俄罗斯同性恋者,获美国移民局準许难民庇护的申请。
专业精神及心理学界别美国精神医学协会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美国精神医学协会指出“直至目前,未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显示改变性倾向的治疗安全或有效”。其中有一些组织及经过性向疗法的个人表示,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性倾向是有潜在性的危害的。
APA(美国精神医学协会)于1973年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诊断列表(DSM-III-R)中去除。反对同性恋去病化的组织,宣称APA是在经过同性恋权利组织的多次游行示威后,才去除的。但是在美国精神医学协会1998及2000年的对性向治疗的公开表态宣言(Position Statement)提到“1973年精神病学协会审核相关资料后判定,同性恋无法定义为心理疾病,在1987,ego-Dystonic Homosexual (自我矛盾性同性恋)亦以同样原则。
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美国心理学会表示,人类不能选择作为同性恋或异性恋,而人类的性倾向不是能够由意志改变的有意识的选择。事实上,协会更进一步表示:“ 有很多同性恋者生活的很成功幸福,但是一些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可能会试图通过疗法改变自己的性倾向,有时这是受到家庭成员或宗教团体施加的压力所致。但事实是,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因此也没有必要进行治疗,而且也是不能改变的。
美国心理学会亦表示:“临床经验表明,那些试图寻找转变疗法的人通常是因为社会的偏见所造成的内在同性恋恐惧症所致。而那些能够正面接受自己性倾向的男女同性恋者能比那些不能接受自己性倾向的人获得更好的自我适应能力。”
美国校园辅导员协会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美国校园辅导员协会早在1995年已经就男、女同性及双性恋青少年的议题,向其注册的专业校园辅导员提供指引,并会定期更新其专业守则。最近一次于2007年更新的专业守则指引中,该协会再次强调,专业的校园辅导员并不应该尝试改变学生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但应该向男、女同性及双性恋的学生提供支援,以提升他们的成就和个人福祉。该协同时指出,在认知到男、女同性及双性恋青少年的性倾向并非疾病并且无须接受治疗的前提下,专业的校园辅导员可以向男、女同性及双性恋学生提供引导和回应性服务,以提升自我认同、面对社会上的接受程度、出柜议题和寻找合适的社区资源。
国家社工协会
(National Associate of Social Workers)
成立于1955年的美国国家社工协会,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社工机构,其专业社工会员人数超过142,000人,而其宗旨是透过实践专业的社工服务,从而提升个人、家庭及社区的福祉。国家社工协会于2000年1月21日对性向修复治疗撰写一份立场宣言。这份立场宣言向公众和专业社工解释,大众媒体的宣传,再加上社区和家庭成员威迫性的言论,製造成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迫使同性恋者寻求性向修复治疗,但强调这些治疗却都不能并且不会改变个人性倾向。宣言中指出,没有数据显示性向修复治疗是有效的,而国家社工协会则相信,性向修复治疗其实可以好危险,并且有可以带来严重感情伤害的风险。同时,国家社工协会向社工们宣告,性向修复治疗是违反社工专业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操守,并且阻止其协会的专业社工会员,提供任何改变个人性倾向的治疗,又或转介任何人士给予声称可以提供改变个人性倾向服务的从业员或组织。
同性恋精神科医师联盟
(Association of Gay and Lesbian Psychiatrists)
同性恋精神科医师联盟(AGLP)中的具双重身份的精神科医师及导演,爱丽西亚?少瑟Alicia Salzer医师更因此拍摄一纪录片,将性向矫正疗法,如电疗、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的低成功率及强烈副作用记录起来。宗教团体通常因为宗教理由,将这些副作用及长期的治疗费用隐而不谈,或将其转嫁于病患信心不足,不够努力,或以心理威胁如‘同性恋生活的代价就是死’、‘同性恋生活必会得爱滋病’、‘同性恋生活必会下地狱’等等,病患因为无法达到控制欲望的要求而引发更多自我憎恨、恐惧、忧郁症、焦虑症、自杀倾向。
爱丽西亚少瑟Alicia Salzer医师列举统计资料,13%参与治疗活动者对疗程产生反应,在这13%中三分之一(4%)进入无性生活,另外三分之一(4%)表达他们可以与异性结婚但是仍对同性有性慾,剩下三分之一(4%)表达他们可以与异性结婚而且只对异性有性慾,但是少瑟医师更举出,这些所谓‘截弯取直’的前同性恋者几乎都是在这些性向矫正团体的工作人员,因此性向矫正团体隐而不谈的部分便是─如果想要改变,你必须放弃你的工作及生活,不断的刺激或受影响,没有终点,而这4%人员可能因为工作及信仰的因素,在调查回答上并没有完全诚实,或对自己未深入或不敢深入了解。
心理学会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在1962年的菲律宾心理学会,是当地的一个专业学术民间团体,并于2012年8月发表声明,指出该学会视同性恋为人类性向的其中一种正常类别。
治疗的团体
美国Love In Action
Love In Action,或LIA,由声称自己曾经是同性恋的约翰·埃文斯(John Evans)和异性恋者Rev. Kent Philpott于1973年创立。这个组织公开声称,他们可以通过对同性恋的教育使他们意识到罪恶以及违反圣经的道德要求而使同性恋转变成异性恋的组织。当埃文斯的朋友Jack McIntyre在发现自己无法转变的绝望中自杀后,埃文斯退出了这个组织,并开始公开批评其是危险的。《Wall Street Journal》(1993年4月21日)引用他的话说:“他们在摧毁人们的生活。如果你不跟着他们做,你就不是上帝的子民,你就会下地狱。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
走出埃及国际组织
走出埃及国际组织(Exodus International)成立于1976年,是一个系派间的组织。它在其描述中说“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发展成超过100个分部”以及“与北美以外的总共超过17个国家的135个出离组织也有联繫”。走出埃及国际组织在1979年遭遇创建人出走事件。在这个事件中Michael Bussee(创建者之一,曾帮助过组织该团体在1976年举行首次会议)与Gary Cooper(另一创建者,与Michael Bussee在同一地区工作),2006年走出埃及国际组织在一则新闻稿中认定两人为该组织创建者之一。两人于1976年离开这个组织与妻子,并在不久后举行了同性恋婚礼庆典。他们的故事成为一部纪录片“上帝下的一个国家”(One Nation Under God ,1993年)的焦点,由Teodoro Maniaci和Francine Rzeznik导演。
Michael Bussee更设立了一个网站,名为前同性恋生还者(Beyond Ex-gay)自述走出埃及团体无义意并耗费时间金钱,同性恋倾向不可改变,并召集许多前同性恋者叙说他们对于走出埃及团体的负面体验。
同性恋研究及治疗全国协会
美国同性恋研究及治疗全国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 Therapy of Homosexuality,NARTH)是一个美国专业科学团体,为寻求脱离同性恋生活的人士找出有效的心理治疗。 该会的会员主要来自心理学家、注册社工、精神分析学家及精神科医生。 从不同地方和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报告中,NARTH 发现治疗同性恋的过程缓慢,往往历时数载,但却有可观的成功率。 此外,该会澄清外界对同性恋的误解,例如,“误会同性恋是不可逆变的”、“一切治疗只会带来痛苦,甚至自杀”等传闻。
台湾走出埃及辅导协会
台湾走出埃及辅导协会是台湾的前同性恋组织,是前述走出埃及国际组织在台湾的分支。 坚信以圣经原则,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为立场,帮助同性恋困扰者,改变同性恋的生活。
香港新造的人协会
新造的人协会是香港基督教辅导同性恋者组织。 该协会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辅导及祈祷服侍,相信借着基督的拯救和圣灵的能力,改变同性恋的性倾向等。
新造的人协会康贵华医生指出,“很多同性恋者都渴望有人聆听及明白他们内心的挣扎,因此,耐心聆听、认同他们的一些感受,已经是一种很重要的帮助,也是帮助他们改变的第一步。”根据他的辅导经验,辅导有五个关键的因素: 1.接受同性恋辅导者的决心和坚持。 2.持续的帮助是很重要( 需要至少3至五5年时间,而且头一、两年没有多大效果 )。 3.辅助者须掌握适当的认知行为治疗技巧及对同性恋有丰富的知识。 4.单对单的辅导以及同性群体对他们的谅解和接纳是同样重要。 5.教会信徒彼此的代祷及信仰的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加坡抉择机构
抉择机构于1991年9月在新加坡成立,是一个基督教的组织,协助同性恋者改变他们的倾向,辅导同性恋者或与同性恋问题有关挣扎的人。 抉择机构的发起人为“国际出埃及组织”(Exodus International)的前总栽美国的赛.罗杰斯。
争议及丑闻
Michael Busseea麦可巴希及Gary Cooper盖瑞库伯,两位曾是走出埃及国际协会的创始人坠入情网,于1979离开组织及妻子,并举行同志婚礼。巴希后来成为主要的反性向疗法及出埃及国际协会的发言人。于六月2007 ,巴希与其它走出埃及国际协会的干部,举办了一个公开道歉会,向因性向疗法及谎言的受害者们道歉,他后来称呼自己的角色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婚姻心理师,福音教徒,及骄傲的男同性恋。
强迫未成年者参加性向疗法同性恋治疗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就是强迫未成年青少年参加性向疗程或营队。于2006年媒体报导性向疗法团体密集的举办青少年为主的活动证据引起许多州立执法人员的关心,并因认为有虐待儿童的疑虑与家长进入火爆口角。许多青少年因为受不了家长的强迫而选择逃家其中一位案例是知名媒体人琳道夫Lyn Duff。1991年琳道夫十四岁时便公开自己的女同性恋身份,琳道夫的母亲基于关心,便从她祖父母家中强行压制她至盐湖(Salt Lake City)城进郊的雷文戴尔精神病院(Rivendell Psychiatric Center),琳道夫的住院费用,是以性别角色混淆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申请加洲教育经费全额补助,因此留下记录。治疗内容包括:电击治疗、厌恶治疗(看同性恋色情刊物病并闻氨水催吐造成厌恶感)、精神药物治疗、催眠、及知觉行为学派治疗在雷文戴尔精神病院168天后,琳?道夫从精神病院中逃脱1992年藉由志工律师Gina M. Calabrese的帮助琳?道夫采法律途径,控诉雷文戴尔精神病院及她的母亲。
柴切瑞史达克Zachary Stark事件
另一个性向疗法团体Love in Action为青少年主办的一系列活动,频频引起媒体的关注,2005六月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专题报导此团体一名16岁青少年柴切瑞史达克Zachary Stark,柴切瑞在自己的facebook网页上写到被父母强迫参与性向志疗营,广泛的引起关注,并造成美国全国性的游行抗议活动,要求释放柴切瑞,2005七月柴切瑞便从营队中被释放,司法人员并未找到儿童虐待的证据。但是在2005年九月性向志疗营被田那西(Tennessee)官方勒令关闭,因为团体容许无职照非专业人员在无医师指示下分发精神科药物给青少年服用。
2005年十月,十七岁的DJ Butler巴特勒的父亲将他以手铐铐起送至Love in Action的营区,二月2006受到教会压力的田那西(Tennessee)官方将此案列为不起诉。
Christopher Austin克里斯多福奥斯丁性侵害案 克里斯多福奥斯丁是NARTH的知名同性恋倾向治疗师,于2007年因涉性侵及强暴男性病患,被判十年监禁,克里斯多福奥斯丁曾于NARTH及常青国际会Evergreen International 讲学,被称为‘同性恋倾向及性成瘾疗法的专家’,他更创造了RENEW疗法,一种专为有同性恋困扰男性设计的多元疗法。疗程包括裸体疗法、橡皮筋疗法、厌恶治疗。
Colin Cook科林库克性丑闻
Colin Cook科林库克是匿名同性恋者(Homosexuals Anonymous)(同下方连结团体)的创始人,于1986被揭发多次与男性病患发生性关係,他声称裸体按摩有助于男同性恋减低同性恋欲望。于1987他因为与男性病患发生性关係的理由被匿名同性恋者团体退职。于1995在他所成立的新团体(科罗拉多寻找信心之旅)FaithQuest Colorado中又再次发生类似丑闻。库克被发现与病患电交,过长的拥抱,与要求病患带同性恋色情刊物来进行渐减治疗法。
Michael Johnston麦可强斯顿HIV案
Michael Johnston麦可强斯顿,为一位HIV阳性男性,他曾为性向疗法团体American Family Association(美国家庭价值连盟)所製作的纪录片It's Not Gay中做为现身说法的案例,强斯顿常常在美国州立电视及广播上做已经改变性向的见证,甚至于1998出现在全国的电视广告中宣称耶稣基督已经帮助他脱离同性恋情结(麦可强斯顿1998电视广告影音) 。于2002强斯顿被发现与多名男子发生性行为,承认在性行为中未使用保险套,更未告知性伴侣他是HIV带原者,强斯顿在两年前就已经清楚他的健康检查结果。
Terrance Lewis泰伦司路易士性侵害案
Terrance Lewis泰伦司路易士曾是加拿大温尼伯市(Winnipeg)远见圣经学院(Providence Bible College)的牧师及谘询师,于2008二月因性侵害一名因同性恋倾而来寻求谘询的年轻男子而被定罪,现年29岁的被害人于法庭上指证路易士。于2000在父母发现被害人用家用电脑观看同性恋色情网站后,父母开始寻求路易士的帮助。被害人指证说路易士使用一种名为‘接触治疗’的活动,内容包括接吻、抚摸、以及性角色扮演。
强波克John Paulk同性恋酒吧丑闻
强波克曾经是基督教团体领袖‘以爱战胜同性恋顷向’(Focus on the Family's Love Won Out) 集会及一书的作者,亦是北美洲走出埃及团体(Exodus International North America)的董事之一,于2000九月被发现逗留于华盛顿市(Washington, D.C)的同性恋酒吧数小时,并试着向一名男同性恋者作出性邀约,被人权团体的Wayne Besen照下背部照片强?波克在之后便辞去两团体的董事职位。
乔治雷克斯George Rekers男妓伴游丑闻
乔治雷克斯是同性恋治疗研究中心(NARTH)的主要领袖成员之一,亦为其主要的心理学家,于2010五月被媒体发现他与男妓潞西安一同旅游欧洲,男妓潞西安后来于CNN採访中指出乔治雷克斯与他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性按摩。
失败的娘娘腔实验治疗
Anderson Cooper 360专题报导性向修改疗法最常举为成功案例的奎克Karig原名为Kirk Andrew Murphy柯克安德鲁墨菲,1970,柯克因为其性倾向被父母送去UCLA(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参加一项为期十个月的改造计画。执行治疗计画的医生George Alan Rekers(乔治艾伦雷克斯与上方男妓伴游丑闻是同一人)后来宣称成功改变其性向,并据以证明同性恋可以被矫治。柯克长大于1985年出柜为男同志,但却一直无法完全接受自己同志的身分,极度忧郁并在2003年自杀身亡,得年38岁。他的家人指控当年负责治疗他的医生导致了他的忧郁及自杀倾向。
治疗师艾伦当宁Alan Downing的裸体治疗法
艾伦当宁为JONAH(犹太性向治疗协会)的首席治疗师,被许多参与治疗的年青男性指认他要求他们在疗程中裸露上半身或全裸来达到男性自我认同,艾伦当宁甚至要求对方在他的面前处碰自己的阳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