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2019-04-21 12:53:47 百科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齐鲁大学的校园建筑(1905-1924年),现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2013年,包括趵突泉校区的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1905-1924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783-5-176。

原齐鲁大学校园始建于1911年,其后又进行了多次扩建和修缮,2000年7月随山东医科大学併入山东大学,称山东大学西校区,2009年5月4日改称趵突泉校区,但非正式场合中仍会被称为山大西校。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包括山东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所在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 外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Baotuquan Campus
  • 建立时间:1911年
  • 原属院校:齐鲁大学,山东医科大学
  •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
  • 使用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
  •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
  • 邮政编码:250012

历史沿革

参见:齐鲁大学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大学
1908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老城区西南南圩子外以“永租”为名强购土地74英亩,筹建教会大学山东新教大学(即后来的齐鲁大学)新址,为方便学校和已建的华美医院交通往来,地方政府专门在南圩子城墙上辟“新建门”。这块土地即为趵突泉校区建设的基础。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1916-1917年,齐鲁大学先后接收北京协和医校、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筹巨款200余万元,在南关新建门外1908年强购土地上建筑新校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齐鲁大学原址被强占为日军军医院。
1952年院系调整中,齐鲁大学解体撤销,仅医学院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併成立山东医学院,留在齐鲁大学校园。
2000年7月,山东医科大学併入山东大学,校园称山东大学西校区。
2006年12月7日,齐鲁大学(含医学院)建筑群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见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9年5月4日,山东大学西校区更名为趵突泉校区。
2013年,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位置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地处济南市市中心,北面隔文化西路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相对,南面隔经十路与泉城公园相对,东邻山东省中医院,西邻南圩子壕。与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千佛山、泉城路等风景名胜和济南站、济南广场汽车站等交通枢纽相距不远。
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风格

齐鲁大学时期建筑由卜道成筹划,美国工程师佩利姆(G.H.Perriam)设计,芝加哥三家公司负责建设。所有建筑均以德国、英国、美国的风格为主,并採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和符号,为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办公、教学、运动、生活分区建设,各种设施完备、耐用,至今不衰。
主校园教学区南北轴线长达200多米,轴线最北端为办公楼,最南端为康穆礼拜堂,往南两侧依次有考文楼与柏根楼相对、葛罗神学院与奥古斯丁图书馆相对,六栋建筑围合成长200米,宽100米的中心花园,八条卵石铺成的道路呈放射性布置,为西方园林式布局。校园内的主要道路均以两旁栽植的花木命名,由北向南为杏林路、槐荫路、丹枫路、松音路、青杨路、长柏路。

文物遗存

校友门

齐鲁大学校门,1924年由齐鲁大学千名校友为庆祝建校60周年捐资修建,故命名为“校友门”。门的造型採用中国传统的三间三叠牌楼的形式,大门牌楼主门顶较高,两侧门顶稍矮,形成一个“山”字形,支撑立柱是典型的现代建筑,中西合璧、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在这座建筑上体现得非常完美。门楣正面(北面)匾额原为王寿彭手书“齐鲁大学”,1952年在原匾上覆盖舒同手书“山东医学院”匾,1985年替换为舒同手书“山东医科大学”匾,2000年后改为毛泽东手书“山东大学”匾。 门楣背面(南面)匾额一直为王寿彭手书“校友门”。

柏根楼

柏根楼(Bergen Hall)为纪念齐鲁大学校长柏尔根而命名,1917年建成,是齐鲁大学初期主要建筑之一,也是校园中现存最老的建筑。折衷主义风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平面布局为西方近代建筑形式,中间走廊,两面房间。石墙基,灰砖清水墙体,歇山式,硬山式屋面灰瓦覆顶。入口处设单坡屋顶柱廊式门斗,垂花门罩。屋脊吻兽、山墙砖石雕刻为中西混合式样,门由石仿木製将古代彩绘雕刻成立体图案,是西方建筑师运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建筑符号来建造完全近代化的西方教学建筑的尝试。齐鲁大学时期是化学、生物学教学楼,现一层由山东大学药学院用作实验室,二、三层为多个部门办公用。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葛罗神学院楼

建于二十年代,折衷主义风格,共两层。齐鲁大学时期是神学院楼,现由山东大学医学院使用。

考文楼

考文楼(Calvin Mateer Hall)为纪念登州文会馆创始人狄考文而命名,1919年建成,是一座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大体量教学楼。折衷主义风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结构类似于教学三楼。大门由楼体凸出一个斜坡式前厦而成,两侧是高大宽厚的墙垛,门外两侧是中国传统的大型抱鼓石,屋顶为中国传统硬山顶,主楼一层和二层之间的砖雕上都雕着万字纹、寿字、中国结、菊花等图案;主楼两翼都有单层建筑作为附属向外延伸,使整体建筑错落有致、独具美感。中间的主体和两翼的几个硬山山墙头上的墀头处理和雕刻都很精緻,带有济南传统民居的风韵。齐鲁大学时期是物理楼,现由山东大学医学院使用。

四百号院

四百号院,1916年建成,由四列八栋二层的砖木宿舍楼组成,围成4个院落,每个院落有约100间7-8平米的房间构成,故名四百号院。曾是齐鲁大学男生宿舍,后用做多种用途。2006年左右进行了全面翻修和内部现代化改造,现为山东大学留学生公寓和博士生公寓。

圣保罗教堂

建于1919年,原为英国圣公会所建立的独立教堂,是三座连体别墅。曾经是神职人员居住的地方,也曾经做过齐鲁大学招待所和女生宿舍。现为教工宿舍。

景兰斋

景兰斋为纪念齐鲁大学女生部首任主任蓝纳德(Leonard)而命名,建于1924年,是纯粹的欧式建筑,早期西方现代派风格,整座楼体两侧高,中间偏低,屋顶阁楼上几个曲线形老虎窗尤其引人注目。齐鲁大学时期为女生宿舍,现为山东省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使用。

水塔

建于1924年,砖混结构,现已停用。由于附近是尸体库,又被私下称为“死人塔”。

麦柯密古楼

原齐鲁大学办公楼,建于1923年。该建筑北立面三层,南立面四层,屋顶歇山交叉,高高翘起的翼角极富中国传统韵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型庄重大方,比例尺度恰当,是西方建筑师将欧洲近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一个尝试,被誉为“中国建筑复兴样式”的代表作。该楼1997年毁于火灾。原址现为综合楼。

康穆礼拜堂

康穆礼拜堂(Kumler Chapel)建成于1923年,曾经是齐鲁大学的中心建筑,选址在地势最高的校园南部台地上,平面为拉丁十字形,主立面为西立面,该建筑全部以大块蘑菇石砌筑,与几个教学楼风格迥异。
该建筑为除圣公会外其他14个教派在院内修建的联合礼拜堂。除供校内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外,也是举行重要校务活动(如毕业典礼)的场所,上世纪20年代初,罗素、杜威、泰戈尔等世界名人访华来济,都在此做过演讲。1959年该建筑被拆除,原址1965年建成教学八楼。

旧教学七楼

(奥古斯丁图书馆)
奥古斯丁图书馆(Augustine Library),建于1922年,为加拿大温尼伯(Winnipeg)奥古斯丁长老支会捐款修建。建筑风格与葛罗神学院楼相似,也是两层建筑,曾经藏书十余万册。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原址为现教学七楼。

美德楼

美德楼为纪念齐鲁大学女生部第二任主任麦美德而命名,建于1933年,建筑风格与景兰斋相似,是由东西走向的两座小楼和西侧连廊围成的院落。因火灾现已废弃,仅剩石质墙壁,屋顶不存,等待修复。

评价

齐大在济南的南关外,空气自然比城里的新鲜,这已得到成个公园的最要条件。花木多,又有了成个公园的资格。确是有许多人到那里玩,意思是拿它当作——非正式的公园。(老舍《非正式的公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