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通常称联合免疫缺陷(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ID),是一组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多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ID分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和比SCID表型稍温和的CID。患者T细胞功能缺陷,可伴或不伴B细胞功能缺陷。国外CID活产婴儿的患病率是1/100000~1/58000,中东地区由于近亲结婚较多,活产婴儿患病率也较高,约为1/10000。SCID患者免疫力差,从新生儿时期开始易发生各种感染,表现为腹泻、发热、鹅口疮、皮肤化脓、生长发育迟缓等。病情兇险,需要在在专门病房隔离治疗,部分病种在对症治疗同时进行酶替代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基因治疗也可尝试。患者总体预后不好,若未及时治疗,常在1岁内夭折。
2018年5月11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病因
CID是一组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超过40种不同类型。多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少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突变可导致T细胞功能缺陷,可伴或不伴B细胞功能缺陷,严重影响免疫功能。
临床表现
CID分为SCID和比SCID症状稍微温和的CID。
SCID多在患儿<6月龄的婴儿期发病,患儿出现多种感染,如肠道感染、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等,表现为腹泻、发热、鹅口疮、皮肤化脓等。这些感染频繁发生,发展迅速,治疗困难。此外,感染消耗大量能量,患儿生长发育水平落后于同龄人。若未及时诊断,同时接种了活疫苗,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比SCID症状稍微温和的CID患儿症状比SCID患儿的症状稍轻。部分CID患儿可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特殊面容、畸形和肿瘤等。
检查
1.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发现致病基因。
2.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检测T、B及NK细胞的功能,并进行免疫分型。可发现T细胞功能缺陷,B细胞可能有功能缺陷。
诊断
CID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等诊断。患者可能有亲属患病,从婴儿期就开始频繁发生多种感染,发展迅速,难以控制,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鹅口疮、皮肤化脓等。基因检测可以发现致病基因,作出明确诊断及分型。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可发现T细胞功能缺陷,可伴或不伴B细胞功能缺陷。
鉴别诊断
CID需与其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鉴别。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免疫细胞功能检查等区别。HIV感染可通过抗体检测确诊。
治疗
联合免疫缺陷病情兇险,患者需要在专门的隔离病房治疗,减少感染。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酶替代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
1.对症治疗
(1)补充营养,保证患儿生长发育需要。
(2)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病毒药、抗生素、抗真菌药等。
(3)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可暂时提高免疫力。
2.酶替代治疗
若有腺苷脱氨酶缺陷,可以使用腺苷脱氨酶进行酶替代治疗。酶替代治疗不能完全恢复免疫功能,且不同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
3.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是目前最主要的根治方法,但也有风险,可能会失败。
4.基因治疗
目前某些基因缺陷导致的CID可以进行基因治疗,有一定疗效,可以维持免疫功能稳定。
併发症
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预后
SCID患者整体预后不好,若无有效治疗,常在1岁内夭折。
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预后与移植时的感染情况有关。若无感染,生存期可超过10年;若有感染,生存期达到10年的机率仅50%。
脐血移植者生存期达到5年的机率与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相似或稍低一点。
预防
CID是一种遗传病,可以通过避免近亲生育、遗传谘询、产前诊断等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