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丸的主要功能是治疗脾脏冷气攻心腹多疼,胁肋虚胀,胸膈痞闷,痰逆噁心,呕吐酸水,肠鸣泄泻,不思饮食,虽食迟化,留滞脏腑,面色萎黄,四肢少力,气出多寒,手足逆冷,肌体羸瘦;积年冷痢,日三五行,胀闷肠鸣,食不消化,面黄渐瘦;鼻衄不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厚朴丸
- 来源:《奇效良方》卷十四
- 组成:白龙骨 乾姜(炮) 附子
-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
奇效良方》卷十四
【来源】《奇效良方》卷十四。
【组成】白龙骨 乾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 厚朴(姜制) 诃子(炮,去核) 肉豆蔻(面煨) 陈皮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厚朴丸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1两,乾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芜荑(微炒香)1两,阿胶(炙令燥)1两,熟艾(微炒,别捣)1两,胡粉(炒黄)1两,黄石脂(赤石脂亦可)1两,乌梅(去核,炒乾)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方法】上除胶、艾2味外,为末,先以米醋1升半,于无风处煮艾水减约8分,绞去艾,次下阿胶,候消尽,乘热入药末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晒乾。
【用法】每服50丸,空心用温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厚朴丸
【组成】厚朴(去粗皮)、瓦砾(并砂姜)、粪堆土瓜苗心各等分。
圣济总录》卷七十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法】每服3丸,葱1握细切,面1匙,盐半钱同炒黄,沸汤点下。
厚朴丸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肉豆蔻(去壳)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胡椒半两,高良姜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乾姜(炮)半两,丁香半两,槟榔(锉)半两,硇砂(通明者,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取霜,研)1分,大枣30个(草乌头2两,实白者,杵碎,生姜自然汁慢火同煮令透软,拣出枣,剥去皮核,研,乌头不用)。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用法】上为末,合研匀,以枣肉膏和剂,如硬,量加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7丸,空心、食前煎陈橘皮、木香、生姜汤送下。如饮食消化迟,停滞胸膈,即不拘时候服。
厚朴丸
【组成】厚朴(去粗皮)半斤(细锉,用生姜1斤洗刷净,和皮细切,与厚朴同捣如泥,摊熟令3分乾,以长火炒令乾为度),肉桂5两(去皮),乾麦4两(炒黑色),川椒2两半(拣择于铛内慢火炒,瓷碗盖,时时揭起,拭去碗内汁,候紫色为度)。
【来源】《传家秘宝》。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用量】每服1丸,煎水送下。治脾胃,米饮送下;中酒吐逆,生姜汤送下;膀胱、小肠、肾余气,茴香酒送下;血气,当归酒送下。
八味厚朴丸
方剂名称 八味厚朴丸
方剂别名 厚朴丸、厚朴煎
药物组成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取肉,生用)1两,桂(去粗皮,取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乾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
处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方剂主治 脾胃虚,冷气上攻胸膈,三焦不调,不思饮食,及饮食不消,肌瘦少力。
方剂功效 开胃进食。
製备方法 上为细末,拌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嚼破。如大段膈气,进食不得,即留一半散,每服2钱匕,以酒2合,水2合,同煎至2合,和滓下丸药30粒。
附注 厚朴丸(原书卷四十七)、厚朴煎(《鸡峰》卷十三)。本方以醋糊为丸,名“烧胃丸” (见《普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