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即时通信

2018-03-08 07:16:38 百科
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IM)是指能够即时传送和接收网际网路讯息等的业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部落格、音乐、电视、游戏和搜寻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寻、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微软、腾讯、AOL、Yahoo等重要即时通信提供商都提供通过手机接入网际网路即时通信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其他已经安装了相应客户端软体的手机或电脑收发讯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即时通信
  • 外文名:instant message
  • 含义:即时传送和接收网际网路讯息等业务
  • 面世时间:1998
  • 功能套用:电子邮件、部落格、音乐、电视等
  • 发展:综合化信息平台
  • 提供公司:微软、AOL、Yahoo、UcSTAR等
  • 创始时间:1996年
  • 创始人:三个以色列人
  • 简称:IM

工具

随着移动网际网路的发展,网际网路即时通信也在向移动化扩张。微软、AOL、Yahoo、、UcSTAR等重要即时通信提供商都提供通过手机接入网际网路即时通信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其他已经安装了相应客户端软体的手机或电脑收发讯息。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
产品最早的创始人是三个以色列青年,是他们在1996年做出来的,取名叫ICQ。1998年当ICQ注册用户数达到1200万时,被AOL看中,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买走。ICQ有1亿多用户,主要市场在美洲和欧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即时通信系统。
QQ,百度hi,网易泡泡,盛大圈圈,淘宝旺旺等等。QQ的前身OICQ在1999年2月第一次推出,几乎接近垄断中国线上即时通讯软体市场。百度Hi具备文字讯息、音视频通话、档案传输等功能,您可通过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随时与好友联络感情;另一类是企业用IM,简称EIM,如:E话通,UC,EC企业即时通信软体,UcSTAR、商务通等。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最初是由AOL、微软、雅虎、腾讯等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即时通信服务商提供的。但随着其功能日益丰富、套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即时通信增强软体的某些功能如IP电话等,已经在分流和替代传统的电信业务,使得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採取措施应对这种挑战。2006年6月,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Fetion,中国联通也将推出即时通讯工具“超信”,但由于进入市场较晚,其用户规模和品牌知名度还比不上原有的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

市场竞争

在中国网际网路即时通信领域的两个巨头———微软和腾讯相继推出了各自最新的杀手级产品MSN Messenger6.0与QQ2003,为最大限度地争夺用户市场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即时通信市场巨鳄同本土盟主QQ小企鹅之间的恶斗不可避免……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
网际网路即时通信有点像手机无线通信:它们最初都局限在小圈子内作为少数人的玩物而屡遭诟病。不过,它们注定要超越传统通信方式而成为主流通信手段。如今,即使通信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令所有预期者大跌眼镜。不过,快速普及、跻身主流还只是即时通信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要走的也许是更重要的一步——— 统一标準、决战市场。
即时通信(IM)工具大浪淘沙,曾几何时,当初风风火火的一大批即时通信工具,由于各操方言,彼此不通,诸侯割据市场,如今大多数已经折戟沉沙。如今IM市场天下一统,基本市场格局已经定型。在全球,MSN Messenger已成为即时通信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美国线上AOL 的InstantMessenger(以及被其收购旗下的即时通信鼻祖ICQ)元气大伤,沦落到要依傍法律为武器,同中国的QQ争夺名分的地步;Yahoo Messenger偏安一隅。MSN携微软巨无霸强大的Windows操作软体市场优势,逐渐成为桌面PC的标準配置,注册用户数量超过了1.1亿户。
在中国,曾经风风火火的数十个IM软体逐渐销声匿迹,缴械败北,虽然偶尔还有一些在活跃的新品(例如“网易泡泡”、朗玛UC)闪亮登场,但已难成气候,无法同腾讯抗衡。QQ小企鹅以其不露声色的神秘微笑,逐渐一统江湖,傲视全球,成为即时通信市场的霸主。截至 2003年4月30日,QQ的注册用户已超过1.7亿个,最高线上用户是33.9万,每天独立上线人数超过1600万。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
MSN Messenger同腾讯QQ本来在相对分隔的市场中各领风骚,相安无事,但是随着微软全球化战略的日益扩展,MSN也紧随微软作业系统一道,在全球桌面 PC市场上攻城掠地,取得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即时通信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腾讯QQ的天下,从Windows98起,一直到Windowsme、 Windows2000、WindowsXP,以及部署中的Longhorn,微软不断推出新的即时通信产品,通过作业系统以及Outlook等附属软体巩固其即时通信工具的地位。由于MSN Messenger和腾讯QQ不能互联互通,许多中国用户不得不在机器上安装两套软体,以便保持同两个社区的用户沟通。“一山不容二虎”,当越来越多人厌倦了安装两套功能雷同的工具,而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去留选择的时候,MSN Messenger同腾讯QQ的恶斗就不可避免了。

面临问题

微软的安全计画经理史蒂芬将即时通讯威胁比喻为1990年代中期的电子邮件病毒。他认为,为了避免使即时通讯威胁达到象电子邮件威胁那样的泛滥程度,对客户进行教育的影响要大于对即时通讯採取的技术性安全措施。
发现的大多数即时通讯威胁都不是新威胁,类似的威胁在电子邮件中都出现过,只是换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反病毒专技术专家西蒙说,要攻击即时通讯软体,黑客无须使用新的方法,即时通讯软体仍然向特洛伊木马病毒敞开着大门。
由于即时通讯服务软体的协定非常开放,易于使用,因此黑客可以很轻鬆地利用它们发动攻击。
AOL 表示,它正在开发新的安全技术,但它同时指出,使用户意识到面临的危险对于减轻这一问题的影响有更大的影响。AOL 的发言人安德鲁说,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採取技术性的措施保护用户,例如过滤恶意的连结。
但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向用户灌输良好的行为习惯,即使是连结好象是来自好友,也要再向好友证实一下。
所有发现的即时通讯威胁都是在即时通讯软体之上运行的特洛伊木马代码,而不是利用软体缺陷传播的蠕虫,但一些专家认为,出现这样的蠕虫病毒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历史已经证明,所有软体都存在缺陷,总会有黑客利用这些缺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