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科学技术》是巴蜀书社2004-05-01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印度科学技术
- 作者:文富德,唐鹏琪
- ISBN:780659572
- 出版社:巴蜀书社
百科名片
以软体为代表的印度信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按照世界银行对软体出口国家能力的调查评估,印度软体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位,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软体出口大国《印度科学技术》从印度经济的战略政策、人才培养、管理及原子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及工农业等方面分析了印度科技的前景及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向读者展示印度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貌。
基本信息
名称:《印度科学技术》
作者:文富德,唐鹏琪
出版社:巴蜀书社
图书编号:1255014
定价:24.0
ISBN:780659572
出版日期:2004-05-01
版次:1
开本:32开
作者简介
陈继东 男,出生于1953年9月,江苏兴化人,毕业院校为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南亚经济、历史、对外关係。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第一节 独立前的科学技术概况
第二节 独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第二章 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第一节 科技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第二节 科技发展战略方针
第三节 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第四节 科技发展战略措施
第三章 科学技术政策
第一节 1958年科学政策决议
第二节 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
第三节 新技术革命对策
第四节 科技政策新发展
第五节2003年科技政策
第四章 科学技术人才培养
第一节 政府教育投资
第二节 教育事业大发展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发展
第四节 教育新发展
第五章 技术引进与技术出口
第一节 技术引进概况
第二节 引进技术政策
第三节 技术进口成效
第四节 技术出口政策
第六章 科学技术管理
第一节 科学技术行政管理
第二节 科学技术学术管理
第三节 科研机构管理
第七章 原子科学技术
第八章 空间科学技术
第九章 信息科学技术
第十章 生物科学技术
第十一章 海洋科学技术
第十二章 农业科学技术
第十三章 工业生产技术
第十四章 国防生产技术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发展前景
……
文摘
书摘:
一、原子技术
独立初期,印度政府就非常重视原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独立后不久,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就接受印度原子科学家霍米·巴巴先生关于在印度发展原子技术的建议,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并且亲自兼任该委员会主席。从20世纪50年代起,印度先后建立了巴巴原子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原子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印度的原子技术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发展,使印度在原子技术的某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联合国原子能机构也把印度作为开发中国家原子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
1.原子科学技术1956年印度就设计和建造了亚洲最早的以轻水和中浓度铀为原料的核研究反应堆。20世纪60年代初期印度在具有一定核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核技术战略。第一阶段
建立以天然铀为原料的核反应堆,产生钸。第二阶段将钸和钍用于快速中子反应堆产生铀—233。第三阶段以铀—233与钍聚变增殖。1996年以铀—233为燃料的快速中子反应堆在印度投人商业运用,使印度成为当时唯一拥有设计快速中子反应堆能力的开发中国家。
2.原子燃料技术印度拥有丰富的原子燃料资源。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印度目前已能独立设计、建造和管理重水生产,燃料裂变,燃料加工及废料处理等方面的工厂;同时印度已经建立起高级燃料裂变厂,生产铀—233。早在80年代中期,印度就建立起使用新型燃料的快速中子反应堆。这种反应堆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其消耗的燃料比产出的燃料还要少。现在印度生产的核燃料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挪威、日本和韩国等地。
3.原子发电技术1969年印度在美国的援助下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后来又在加拿大的援助下建立了第二座核电站。此后印度的核电站完全由自己设计、製造、建设和管理。现在印度已经有7座核电站10个核反应堆在运转,在建的4座核电站也即将投产。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能力自行设计、建设核电站并使之发电生产的国家。目前,印度正在设计利用高级重水反应堆发电,从而也将把原子发电技术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4.原子技术套用除了利用原子技术发电外,印度还把原子技术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社会经济领域。印度利用原子技术培育的大豆、油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新品种,利用原子技术生产化肥和农药,利用原子技术改进粮食储备及加强水资源管理等。印度还利用原子技术建立放射医疗所,改进诊断技术,提高诊断水平和医疗效果等。目前,印度生产的放射仪器及相关设备已经出口到英国、印度尼西亚、叙利亚、埃及等国家。印度还利用原子技术进行工业设备损伤的探测,医疗设备的净化处理等,提高了工业设备损伤的探测精度和医疗设备的净化程度。
二、空间技术
独立后,印度还特别注意空间技术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就开始进行空间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印度在空间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运用等方面
取得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进展,使印度空间技术在某些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
1.卫星技术早在1975年印度就自行设计并研製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1983年起印度又开始执行印度国家卫星系统(1NSANT)计画。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成功研製并发射INSANT—1型、INSANT—2型和INSANT—3型等多种卫星系统。现在,印度科学技术人员不仅能够自行设计并製造卫星,而且自製卫星的种类也很多,有实验卫星、对地观察卫星、资源探测卫星、通讯卫星、广播电视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及多用途卫星等。
2.火箭技术1973年印度就制订了研究并製造火箭的计画。1980年,印度首次使用自製的火箭成功发射了自製的卫星,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製运载火箭的国家,标誌着印度的火箭技术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1990年印度利用自製火箭把一颗遥感卫星成功送人极地轨道,使印度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之后,世界上第六个具有把卫星送入极地轨道能力的国家。印度第一代火箭只能将35公斤重的卫星发射人轨,第四代火箭则可将2.5吨重的卫星发射人轨。”
3.宇航技术1989年,印度空军少校拉·夏尔马与熟练太空人一起乘座宇宙飞船“联盟—2号”进入太空,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12个有人上过太空的国家。目前印度科学技术人员正在加紧宇宙飞船研製,準备在做一次飞向水星的飞行探测后,使其飞船能够绕水星作轨道飞行,从而有力地推动印度宇航技术的发展。
4.空间技术运用印度也将空间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利用卫星技术收集各地气候条件的数据,提高天气预报的质量;利用卫星技术进行地形测绘、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等,促进农业和矿业的发展;利用卫星技术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利用卫星技术发展现代通讯事业,促进通讯事业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通讯事业的发展;利用卫星技术传播国内外市场的商业情况,促进印度商业贸易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三、信息技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印度就已经开始使用信息技术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印度注意发展信息技术。经过最近20多年的艰苦努力,印度在信息软体开发技术和信息硬体製造技术等方面,
都获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
1.软体开发技术为了加速信息软体技术开发,印度建立了一大批软体技术开发公司。在套用软体开发技术方面,印度60%以上的软体技术开发公司已经掌握并运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软体技术,如第四代语言技术(AGL)、图象用户界面技术(GUT)和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印度已经有70多家软体开发公司通过了IS09000国际质量标準认证;同时,几乎所有的印度软体开发公司都把美国卡内基·隆梅大学软体工程研究所设立的SEI品级作为软体质量管理基準,把其最高级5级作为软体开发工作的目标。而IS09000国际质量标準仅相当于SEI的3级。在达到SEI标準5级的世界公司中,印度公司超过一半。因此世界各大公司都纷纷向印度公司採购软体。在美国《财富》杂誌所列世界500家大公司中,有200多家公司使用的软体都是印度开发的。
可以说,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体超级大国。
第二节1983年技术政策声明
经过独立后30多年的艰苦努力,印度经济发展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印度已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并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但是印度社会经济
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劳动力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问题逐渐加剧,基础设施短缺特别是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等,制约着印度经济进一步发展。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使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个经济强国。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开发中国家也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国的国际地位。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力更生地发展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同时,印度政府于1983年制定了新的《技术政策声明》,以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科学技术政策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有包括发展科学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新科学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等两个方面。
就发展科学技术的指导思想,该政策提出了五点。一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以印度自己的文化和科技人员为基础,大力支持发展本国的技术,通过提供财政刺激来鼓励发明创造,增加使用本国开发的技术,提高工业机构内部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二是获得技术能力和达到自力更生,逐渐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和易受伤害的领域内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注意把本国的技术同进口的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利用别国的经验来节省印度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帮助发展印度的技术,并使印度的技术多样化;另一方面要注意从外国引进技术决不牺牲印度的民族利益,决不允许进口国内已经充分发展了的技术。三是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失业问题严重,开发的技术必须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各阶层人民能获得有益的和满意的职业和技术。同时,开发的技术必须要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四是考虑到印度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大国,因而使用和开发的技术一定是人民渴望的技术,即一方面要努力开发适宜于国家重点发展部门所需要的简单技术;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增加人民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通用技术。五是必须抛弃殖民主义时代遗留下来的旧思想,即从西方寻求範例的思想,必须开始创立21世纪的技术,以弥补过去损失了的时间。由此可见,该项科学技术政策已经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
就新科学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该政策提出:第一、儘量利用本国资源,来取得技术能力和实现技术自力更生,以减少技术特别是在战略方面和至关重要方面的技术的脆弱性。第二、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各阶层提供有益的和令人满意的职业,重点放在妇女和社会薄弱阶层的就业上。第三、利用传统的技术和能力,使它们具有商业竞争能力。第四、保证所有生产技术和大批量生产之间的正确结合。第五、保证以最低限度的资金支出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第六、弄清使用中的技术的过时情况,为设备和技术等两方面的现代化做出安排。第七、开发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具有出口潜力的技术。第八、通过更有效地和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和产量的可靠性,迅速提高生产。第九、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是要减少对非再生能源的需求。第十、保证环境的协调一致,保护生态平衡和提高住宅质量。第十一、回收废料和充分利用副产品。第十二、提供物质刺激,促进发明创造,增加使用本国技术,提高工业内部的研究与开发水平。第十三、吸收和採用引进的技术。第十四、要把本国的技术和引进的技术结合起来,但是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从国外引进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