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印度教双神庙内的南瞿布罗

2018-10-01 11:34:32 百科
印度教双神庙内的南瞿布罗

印度教双神庙内的南瞿布罗

在印度南部,从7世纪起始有石造的庙宇。 这种庙宇的初期形制与北方的相似,只是附属佛塔的轮廓,不是以曲线来表现,而是採用方锥形,象削掉了尖顶的金字塔,高高耸立。这种佛塔一般是从木构建筑的多层楼阁中演变而来的。高高的多层塔也被解释成是神降临世间时所用的梯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印度教双神庙内的南瞿布罗
  • 类别:建筑 、 寺庙
  • 建筑年代:公元17世纪
  • 规格:全长258米,宽222米
  • 属地:印度

简介

公元10至17世纪,印度的帕拉瓦王朝覆灭,新的统治王朝由泰密尔人执政,那时作为印度教的圣地,是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第二大城马杜赖(Madurai)。它在4至11世纪时曾是潘地亚王国的首都,1311年初被德里的一个王朝攻占。1334年,当地总督又自立为王,宣布马杜赖独立。至1377~1378年间,又被维查耶纳伽尔(Vijayanagar)王国吞併。城内就建有上述这种石庙与塔楼,它们在印度教神庙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各国游人都愿意来此瞻仰这些宏伟而壮丽的神庙建筑。

建筑样式

一、在庙的顶上建造塔门,这个塔门称作瞿布罗(Gopura),是进庙的入口;
二、神殿前面有柱廊或列柱厅,称曼达波(Mandapa);
三、殿堂本身,即所谓毗摩那,其上也建有上面所述的象截去了顶部的方形多层大塔。这幅图上就是此种方形大塔的最典型的一座。 这座大塔属于城内由米纳克希神庙与湿婆神庙(Minaksi-Sundaresvara tempe)合称的双神庙内的一座塔门。
此庙全长258米,宽222米,包括9座刻满神像的塔门,这一座塔门是最高一座,达46米,外有许多神龛、亭阁、殿堂和骑楼。塔身上缀满着繁杂的雕刻,图上所示的是神庙南面的瞿布罗,建于17世纪,也属于维查耶纳伽尔时期的建筑物。当然,塔门上爬满的繁杂雕刻的艺术价值是不高的。另外,这种密密麻麻的装饰雕像,都是被加以彩绘的,远远望去,使仰观者感到眼花缭乱。在其他类似的神庙瞿布罗上也都是这样冗繁的雕饰。在古代,这种塔门只有印度教徒始得入内。据泰米尔史诗《西拉帕蒂卡拉姆》所载述:女英雄甘纳吉曾在潘地亚国王库拉塞卡拉同意下兴建了这座石庙,其后迭经废兴,现存庙宇及千柱殿。作为维查耶纳伽尔王国时期的建筑物,它已被视为达罗毗荼建筑的代表作,而且是着名的朝拜圣地。
这些难以计数的塔门雕饰,表现的都是佛经中的诸神,或坐或站,各呈其态,大小不计,爬满在层层塔龛周围。塔门下有一座珠宝屋和一处大水池。有名的千柱殿就在此处。千余根巨大石柱,都被雕刻成图案不同而构思奇特的艺术品。在高大的庙殿大厅中央矗立着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神像。马杜赖一直是达罗毗荼文化的中心,曾有东方的雅典之称。图上是南面瞿布罗塔门,它使我们深感印度古代建筑的宏伟性和建筑与雕塑相结合的个性特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