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印度之行

2019-11-10 09:45:37 百科
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是大卫·里恩执导的剧情片,由朱迪·戴维斯、维克多·班纳杰、佩吉·阿什克罗福特主演,于1984年12月14日在美国首映。

该片根据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英国少女阿德拉到印度探望未婚夫,得到当地医生阿齐兹的热情接待,然而一次突发事件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基本介绍

  • 导演:大卫·里恩
  • 编剧:大卫·里恩、Santha Rama Rau
  • 主演:朱迪·戴维斯,维克多·班纳杰,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 对白语言:英语、北印度语
  • 中文名:印度之行
  • 外文名:A Passage to India
  • 其它译名:印度之旅
  • 製片地区:美国、英国
  • 製片成本:$16,000,000(预估)
  • 拍摄日期:1983年11月-1984年6月
  • 类型:剧情
  • 片长:163分钟
  • 上映时间:1984年12月14日 
  • 色彩:彩色

剧情简介

20世纪20年代,住在伦敦的穆尔夫人带着少女阿德拉前往印度去看望她的儿子、阿德拉的未婚夫罗尼。二人都渴望通过此行能加深对印度的了解。然而,抵达后,她们才发现当地的种族歧视十分严重,一切并非心中所想。穆尔夫人感觉到儿子已变得官气十足,完全不把印度人放在眼里,这使她很反感。所幸她们遇到热心的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出于热情和友谊,阿齐兹组织了不少人陪同两位客人前往当地名胜马拉巴山洞游览。但是,满身伤痕的阿德拉突然惶恐地从洞内逃出来,将这个愉快的旅程完全扭转。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演员配音
阿德拉·奎斯特朱迪·戴维斯----
阿齐兹维克多·班纳杰----
穆尔夫人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理察·菲尔丁詹姆斯·福克斯----
戈德博尔教授亚利克·基尼斯----
罗尼·希斯洛普奈杰尔·哈维斯----
图尔顿Richard Wilson----
图尔顿夫人Antonia Pemberton----
麦克布雷德少校Michael Culver----
阿里阿特·马里克----
哈米杜拉律师Saeed Jaffrey----
卡伦德Clive Swift----
卡伦德夫人Anne Firbank----
律师阿姆利则·特罗罗斯汉·塞思----
斯黛拉Sandra Hotz----
达斯Rashid Karapiet----
哈桑H.S. Krishnamurthy----
萨利姆Ishaq Bux----
嚮导Moti Makan----
哈克Mohammed Ashiq----
莱斯利夫人Phyllis Bose----
IngenueSally Kinghorn----
法院书记员Paul Anil----
潘纳·拉尔Z.H. Khan----
安东尼Ashok Mandanna----
哈米杜拉夫人Dina Pathak----
哈德利先生Adam Blackwood----
印度商人Mellan Mitchell----
经理Peter Hughes----
俱乐部会员杜肯·布列斯顿----
Bit PartJohn Michie----

职员表

製作人原着导演副导演(助理)编剧摄影配乐剪辑选角导演艺术指导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布景师
约翰·伯拉伯恩 理察·古德温 John Heyman Edward Sands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大卫·里恩Patrick Cadell Christopher Figg Ajit Kumar Nick Laws Arundhati Rao 大卫·里恩 Santha Rama Rau欧内斯特·戴莫里斯·雅尔大卫·里恩Priscilla JohnJohn Box Herbert WestbrookCliff Robinson  Leslie Tomkins Herbert Westbrook Ram YedekarJudy MoorcroftHugh Scaife
演职员信息参考资料

角色演员介绍

  • 印度之行
    阿德拉·奎斯特
    演员:朱迪·戴维斯
    天真纯洁、富于幻想和好奇心而又优柔寡断的英国少女,对异国风情颇为好奇。到印度后,她见未婚夫已变得官气十足,不由得对于自己的婚约产生了动摇。与此同时,与英国文化迥然不同的印度文化亦使她在心理上受到影响,以至于在山洞中产生幻觉。
  • 印度之行
    阿齐兹
    演员:维克多·班纳杰
    热情善良的穆斯林医生。他受过西式教育,笃信爱与平等,对于代表先进文明的英国人表示友好与崇敬,非常努力地跨越信仰和文化差异,试图与英国人交朋友。但是,在和同胞在一起时,他也会吐露对那些傲慢的英国人的不满。
  • 印度之行
    穆尔夫人
    演员: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英国老妇人,年过七旬却思想开明,对印度不抱偏见,渴望了解真正的印度。她认为上帝是博爱的,对全人类有着完全平等的热爱,对所有信仰都表示尊重和敬畏。然而,马拉巴山洞之旅让她对以往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不确定感。
  • 印度之行
    理察·菲尔丁
    演员:詹姆斯·福克斯
    查德拉普当地学校的校长,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学者,也是当地唯一乐于与印度人交朋友的英国人。由于穆尔夫人与阿德拉的缘故,他与阿齐兹相识并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在阿齐兹受审期间,他坚定地站在印度人一边。
  • 印度之行
    戈德博尔教授
    演员:亚利克·基尼斯
    虔诚的印度教徒,爱冥想,内向,祥和,对神充满了无限的热爱,但却不爱作为个体的人。他就像他所代表的印度哲演一样玄妙,当所有人都为所谓强姦案焦头烂额时,只有他不动声色,如隔岸观火。
  • 印度之行
    罗尼·希斯洛普
    演员:奈杰尔·哈维斯 
    查德拉普城的法官。自从到印度任职后变得官气十足,而且受当地英国殖民者中盛行种族歧视主义的影响,蔑视印度当地人,与母亲和未婚妻在思想上产生严重分歧。
角色演员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电影原声带
1.《A Passage to India》2.《The Marabar Caves》
3.《Bombay March》
4.《The Temple》
5.《Frangipani》
6.《Chandrapore》
7.《Adela》
8.《Expectations》
9.《Bicycle Ride》
10.《Climbing The Caves》
11.《Kashmir》
12.《Back to England》
作曲:莫里斯·雅尔
印度之行

幕后花絮

  • 20世纪60年代,大卫里恩看了根据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改编的话剧后,就有意将其改编为电影。然而,当时福斯特不愿出售电影改编权。1970年,福斯特去世后,改编权归剑桥学院所有,学院将其卖给了电影製片人约翰·伯拉伯恩和理察·古德温。
  • 在为影片寻找投资方时,一家美国影片公司提出的投资条件是在片中加入一段强姦戏,大卫·里恩没有答应。
  • 该片是大卫·里恩息影14年的复出之作。在拍摄影片时他已经七十五岁,但他不顾自己的年龄,亲自带队在印度、尼泊儿及克什米尔等地拍摄
  • 大卫·里恩为马拉巴山洞选定的外景地有壮观的花岗岩,但没有天然的山洞,剧组在岩石上炸出了一些洞,充当山洞入口。
  • 小说中有关于穆尔太太在山洞中时信仰产生严重动摇的情节,为了拍摄需要,大卫·里恩把那段戏搬到山洞外,安排穆尔太太卧在椅子上仰望明月。他安排演员戴上一副太阳镜,打算从她戴上太阳镜开始就在银幕上以一种奇怪的颜色来表现一切,然而因为特技不成功,他只好放弃这一打算,转而採用月夜背景和月亮的镜头来说明她的信仰产生动摇。
  • 大卫·里恩多年前曾在印度发现过一个地方,灌木丛中矗立着一些色情塑像,上面爬满青藤,但是到他筹拍《印度之行》时,那里已是一座整洁的小公园,所有塑像都清理乾净了。于是,他花了一星期在那里拍摄照片,然后根据照片和他当年的记忆,搭了一堂有神庙的景,用石膏塑了神像,在上面布置了假青藤。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获奖奖项获奖方结果
1984年
第5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影片
《印度之行》
获奖
最佳导演
大卫·里恩
获奖
最佳女主角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获奖
1985年
第5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
《印度之行》
提名
最佳导演
大卫·里恩
提名
最佳女主角
朱迪·戴维斯
提名
最佳女配角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获奖
最佳改编剧本
大卫·里恩
提名
最佳摄影
欧内斯特·戴
提名
最佳艺术指导
John Box、Hugh Scaife
提名
最佳服装设计
Judy Moorcroft
提名
最佳配乐
莫里斯·雅尔
获奖
最佳音响
Graham V. Hartstone
Nicolas Le Messurier
Michael A. Carter
John W. Mitchell
提名
最佳电影剪辑
大卫·里恩
提名
第42届美国金球奖
电影类-最佳导演
大卫·里恩
提名
电影类-最佳编剧
大卫·里恩
提名
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获奖
电影类-最佳电影配乐
莫里斯·雅尔
获奖
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印度之行》
获奖
1986年
第3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电影奖-最佳影片
《印度之行》
提名
电影奖-最佳女演员
佩吉·阿什克罗福特
获奖
电影奖-最佳男主角
维克多·班纳杰
提名
电影奖-最佳男配角
詹姆斯·福克斯
提名
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
大卫·里恩
提名
电影奖-最佳摄影
欧内斯特·戴
提名
电影奖-最佳服装设计
Judy Moorcroft
提名
电影奖-最佳配乐
莫里斯·雅尔
提名
电影奖-最佳艺术指导
John Box
提名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印度之行》
获奖

製作发行

製作发行单位
製作公司
1.EMI Films Ltd. (英国)2.HBO有线电视频道(美国)
3.Thorn EMI Screen Entertainment (英国)
发行公司
1.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美国)2.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巴西)
3.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 (美国)
4.Columbia TriStar (美国)
5.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 (德国)
6.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美国)
7.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美国)
8.Tec Home Vídeo (巴西)
上映日期
上映国家/地区上映时间
美国
1984年12月14日
美国
1985年1月25日
瑞典
1985年3月15日
荷兰
1985年4月4日
义大利
1985年4月5日
法国
1985年4月24日
西德
1985年4月26日
巴西
1985年5月3日
阿根廷
1985年5月30日
中国香港
1985年7月11日
日本
1985年8月10日
芬兰
1985年8月30日

影片评价

该片最成功的是人物刻画,演员的精彩表演把众多複杂人物表现得层次分明。(美国《新共和》杂誌评)
该片人物比原作更为生动。在导演手法上,里恩不受现代各流派的影响,仍保持传统叙事手法,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但整部影片的调子十分和谐,引人入胜。(《纽约时报》评)
该片不是一部单一讨论印度问题的电影,它体现了原作者渴望不同种族、国家、信仰、文化的人们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探索。而电影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在最后没有营造一个大团圆的相互融合的结局,而是在结尾通过阿齐兹的激烈反应暗示出殖民模式下的跨文化交流、没有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的信仰沟通是没有可能性的,这对于解决全球化热潮中接连不断的信仰冲突和矛盾的困局,依然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电影文学》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