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1977年11月14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印度世界遗产共有38项(包括自然遗产7项、文化遗产30项、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1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6位,次于义大利、中国(55项)、西班牙(48项)、德国(46项)、法国(45项)。印度一共3次担任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印度世界遗产
- 外文名:World Heritage in India
- 机构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加入公约时间:1977年11月14日
- 世界遗产:38项(2019年7月)
- 文化遗产:30项(2019年7月)
- 自然遗产:7项(2014年7月)
- 混合遗产:1项(2016年7月)
文化遗产
1.阿格拉古堡 Agra Fort
所属邦:北方邦列入时间:1983.12 列入标準:Ⅲ
与泰姬花园毗邻的红色阿格拉古堡,是16世纪重要的莫卧儿王朝纪念建筑。它是由红沙石建成的坚固堡垒,围墙长2.5公里,把莫卧儿统治者的皇宫围在中间。古堡里有许多宛如童话故事一样的宫殿,如沙贾汗修建的贾汗吉尔宫或称卡斯宫,有迪凡-伊-卡斯会客厅和两座非常秀丽的清真寺。
2.阿旃陀石窟群 Ajanta Caves
所属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列入时间:1983.12 列入标準:ⅠⅡⅢⅣ
阿旃陀最初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至6世纪的笈多时期,更多精心修饰的石窟又被添加到原有的石窟群中。阿旃陀石窟的绘画和雕塑,是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相当重要的艺术影响力。
遗产区保护範围:8242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78676公顷
3.埃洛拉石窟群 Ellora Caves
所属邦:马哈拉施特拉邦 列入时间:1983.12 列入标準:ⅠⅢⅣ
埃洛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离奥兰加巴德不远。高高的陡峭玄武岩壁上,34座洞穴庙宇被开凿出来,一座挨一座,延伸2000多米。这些保存完好、排列有序的遗蹟可追溯到公元600年至1000年,它们生动完好地再现了古印度文明。埃洛拉石窟群不仅艺术造型独特,技术水準高超,而且作为佛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圣殿,它们是古代印度容忍、宽恕特性的精神体现。
4.泰姬陵 Taj Mahal
所属邦:北方邦 列入时间:1983.12 列入标準:Ⅰ
泰姬陵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修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讚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5.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蹟群 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
所属邦:泰米尔纳德邦列入时间:1984.12 列入标準:ⅠⅡⅢⅣ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蹟群是7世纪至8世纪期间,帕那瓦国王们沿着科罗曼德尔海岸开闢岩石而建的。其中特别着名的有:拉特(战车形式的庙宇)、曼荼罗(岩洞寺庙)、名为“恆河的起源”的巨大露天浮雕以及里瓦治寺院(寺内有数以千计的关于湿婆神的雕像)。
6.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Sun Temple, Konârak
所属邦:奥里萨邦列入时间:1984.12 列入标準:ⅠⅢⅥ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位于孟加拉湾沿岸,沐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神庙依照太阳神苏利耶驾驶战车的样子建造。24个车轮饰有字元图案,6匹马拉着战车。这座神庙建于13世纪,是印度最着名的婆罗门庙宇之一。
遗产区保护範围:11公顷
7.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 Churches and Convents of Goa
所属邦:果阿邦列入时间:1986.12 列入标準:ⅡⅣⅥ
果阿是葡萄牙占领印度时期的首都。那里的教堂和修道院,特别是存有圣弗朗西斯-伊格赛维亚棺木的鲍姆耶酥教堂,是在亚洲传播基督福音的历史证明。这些建筑对于在所有亚洲的传教国家里传播曼奴埃尔式、曼纳瑞斯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8.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Fatehpur Sikri
所属邦:北方邦 列入时间:1986.12 列入标準:ⅡⅢⅣ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胜利之城),由阿克巴皇帝于16世纪后半期而建,它作为莫卧儿王国的首都只有约十年的历史。城中的整体建筑和寺庙都遵循统一的建筑风格,其中包括印度最大的清真寺渣墨清真寺。
9.汉皮古蹟群 Group of Monuments at Hampi
所属邦:卡纳塔克邦列入时间:1986.12 列入标準:ⅠⅢⅣ
宏伟庄严的汉皮遗址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查耶那加尔帝国最后的首都。14世纪至16世纪期间,富可敌国的王子们建造许多德拉威庙宇和富丽堂皇的宫殿,它们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1565年亨比被穆斯林攻占,抢掠达6个月之久,最终城市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汉皮古蹟群
遗产区保护範围:4187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9454公顷
10.卡杰拉霍建筑群 Khajuraho Group of Monuments
所属邦:中央邦列入时间:1986.12 列入标準:ⅠⅢ
卡杰拉霍庙宇群建于章德拉王朝,其于公元950年至1050年间达到统治的鼎盛时期。目前仅存有约20座庙宇,它们分为三组不同的群体,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宗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在这里,建筑与雕塑达到了完美的平衡。着名的坎达里亚寺庙饰有大量内容丰富、绚丽多姿的雕塑,是印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卡杰拉霍寺庙古蹟群位于印度中央邦北部的本德尔坎德,寺庙总数85座,先后建于公元950-1050年,12世纪时占地超过20平方公里。在这个历史时期,卡杰拉霍一带是印度佛教中米教一派的活动中心。当时的印度正是拉其普特时期,由位于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统治。后来穆斯林入侵印度,也许这里偏远而免遭征服者的蹂躏,所以寺庙群中有20多座寺庙至今仍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些以性爱为图腾的神庙建筑虽然没有被破坏,但在当时却遭到遗弃,直至19世纪才再次重现世人的目光下。 这些神庙按地理位置分为三个区,西区、东区和南区,其中西区建筑群最为庞大,最有艺术价值。此次入选世界遗产的总计15个遗产点,包括西区的保护区和14座神庙(西区3座,东区9座和南区2座),共有22座神庙散布在大约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 卡杰拉霍寺庙古蹟群是古代雕刻家们留下来的杰作,在这些寺庙中,绝大多数都是用坚硬的河底砂岩建成。寺庙内有大量精美的雕刻,数百幅表现性爱的浮雕,是根据8世纪《爱经》的内容雕刻製成的,浮雕涉及的人物有天神、国君、士兵、乐师、舞者及众多平民,造型栩栩如生,是印度文明的奇葩。古代工匠们用精巧的双手化腐朽为神奇,耐心地凿刻出一件件造型优雅的雕件,有的雕件生动得表现了少女刚起床时伸懒腰的情景,有的显示了妇女洗浴后用手绞去辫子上的水珠,有的则表现了小孩从脚掌上面取刺的情景。除了色情雕件以外,还有大量的关于宫廷生活、战争场景的雕件。 儘管卡杰拉霍古蹟群因其色情雕刻而闻名,其实,神庙里蕴涵的哲学含义要深远丰富得多,它们是对当时生活的讴歌。卡杰拉霍古蹟群其名称源于当地普遍种植的卡杰拉霍树。该建筑始建于亚索瓦曼国王时期,当时修建的85座神庙只有22座被保存下来。 从这些雕件上可以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即雕刻家们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刻画人物身上的肌肉,尤其是当人物发力时绷紧的二头肌和小腿肚肌肉。公开的刻画性生活,而不遭禁止,这反应了当时人们生活在一个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各种生活方式的自由的国度里。具体而又真实地描述性生活的图片甚至出现在当时的教科书里面。儘管如此,色情雕塑仅占全部雕塑的一小部分,然而,不幸的是,就是这很小比例的色情雕件使卡杰拉霍遗址群蒙上了不好的名声。儘管东区和南区的建筑造型优美,与富丽堂皇的西区相比,则大为逊色。
卡杰拉霍遗址群中的大多数雕像都是为了纪念三位一体的神灵,即造物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破坏之神湿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15处遗产点: 1.西区神庙群保护区:涵盖了西区神庙群中的精华部分,位于西区的中心,共包括8座神庙。
2.永及宁神庙建于公元885年,是卡杰拉霍庙宇古蹟群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建筑,位于西区。现在,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保护她免遭进一步的损坏,现已用栏桿将其圈起。
3.瓦拉哈神庙是一座长方形神庙,建于950年,位于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庙体由12根柱子支撑,她建于沙石地基之上,有一座金字塔型的屋顶。在神殿中间是一尊具有人型的野猪像-“瓦拉哈(也译作:筏罗诃)”,它是用一块巨大的黄沙石雕成的,是毗湿奴神十大化身之一。
4.马探戈斯瓦拉神庙建于1000年,位于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是为了供奉湿婆而建的,整个建筑由沙石建成,她是印度以北纪念湿婆神的最大的建筑。
5.拉刻丝吗纳神庙建于939年,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是卡杰拉霍遗址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神庙,她是为了供奉保护神毗湿奴而建的,其标誌型建筑为由狮头、野猪头、人面组成的三面雕塑。
6.威斯瓦纳斯神庙建于999年,位于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神庙里供着湿婆神,儘管几经风雨,她的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使她仍不失为建筑史上的不朽的杰作。
7.南迪神庙建于960年,位于东区内,实际上是一座供有耆那教祖师的亭式建筑,她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神庙。
8.吗哈戴维神庙建于1029年,位于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是卡杰拉霍庙宇古蹟群中最大的神庙,供有湿婆神的大理石雕像。她是中最为雄伟的建筑,同时,她也是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神庙。庙里的雕塑造型修长、姿态各异的仙女活灵活现。
9.次错古扑神塔庙建于1023年,位于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是卡杰拉霍遗址群中唯一的太阳神庙,她是一座造型优美的三层建筑,建于堪德拉国王时期。
10.扎噶德比神庙建于1023年,位于西区神庙群保护区内,基本上参照次错古扑神庙而建,在外型、尺寸、装饰上二者极为相似。
11.布拉玛神庙建于925年,供奉着毗湿奴神,位于东区。
12.马哈德维神庙建于900年,供奉着湿婆神,位于西区。
13.持斧罗摩神庙建于954年,位于东区,供奉着毗湿奴神十大化身之一的持斧罗摩像。
14.筏摩那神庙建于1062年,供奉着毗湿奴神十大化身之一的筏摩那(Vamana,意为侏儒),位于东区。
15.阿迪纳斯神庙建于1027年,供奉着耆那教第一位祖师(Tīrthaṅkara)勒舍波提婆像,位于东区。
16.迦佛利神庙建于1090年,供奉着毗湿奴神,位于东区。
17.剎图忽迦神庙建于1110年,供奉着毗湿奴神,位于东区。
18.杜拉多神庙建于1125年,供奉着湿婆神,位于南区。
19.迦卢达神庙建于1000年,供奉着毗湿奴神,位于南区。
20.迦那沙神庙建于1125年,供奉着湿婆神,位于东区。
21.Shri Hanuman神庙的Colossal石雕(Colossal statue of Shri Hanuman)完成于922年,位于东区。
22.Mahishasuramardini神像建于995年。
遗产区保护範围:600公顷
11.埃勒凡塔石窟(象岛石窟)Elephanta Caves
所属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列入时间:1987.12 列入标準:ⅠⅢ
称为“石窟城”的埃勒凡塔位于阿曼海临近孟买港湾的岛屿上。石窟内集中了大量表现崇拜湿婆神的石雕艺术作品。通过石窟里的那些作品,特别是主洞内高大的浮雕,印度艺术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12.帕塔达卡尔建筑群 Group of Monuments at Pattadakal
所属邦:卡纳塔克邦列入时间:1987.12 列入标準:ⅢⅣ
位于卡纳塔克邦的帕塔达卡尔建筑群,代表了公元7世纪至8世纪遮娄其王朝时期折衷艺术的顶峰。这些折衷艺术建筑风格把印度南北方的建筑形式综合协调。在那里可见到9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印度教庙宇和1座耆那教神殿。最为突出的维鲁巴克沙寺庙建于公元740年,是罗卡玛哈德维王后为纪念她的丈夫战胜南方的国王们而建的。
帕塔达卡尔建筑群

遗产区保护範围:5.56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13.48公顷
13.朱罗王朝现存的神庙 Great Living Chola Temples
所属邦:泰米尔纳德邦列入时间:1987.12 扩展年份:2004.7 列入标準:ⅡⅢ
11世纪和12世纪修建的两个朱罗王朝神庙已加入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该神庙建于11世纪,并在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朱罗王朝现存的神庙由朱罗王朝国王修建,横跨整个南印度地区和临近的岛屿。该遗址现有三个11世纪和12世纪的朱罗王朝神庙: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康凯康达秋里斯瓦拉姆神庙和达拉苏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康凯康达秋里斯瓦拉姆神庙于1035年完工,是由拉彦德拉一世修建的。它的53米高的圣塔优雅地呈曲线上升之势,并有多处凹角,与坦贾武尔直立庄严的塔形成鲜明的对比。六对高大坚固的门卫神雕像守护着入口和内部美妙绝伦的铜像。罗闍罗闍二世在达拉苏拉姆修建了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建筑群,这里有一个24米高的圣塔和一尊湿婆神的石像。这些神庙见证了朱罗王朝在建筑、雕刻、绘画和铜像铸造方面的辉煌成就。
遗产区保护範围:21.88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6.715公顷
14.桑吉佛教古蹟 Buddhist Monuments at Sanchi
所属邦:中央邦列入时间:1989.12 列入标準:ⅠⅡⅢⅣⅥ
桑吉佛教建筑群距离博帕尔约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着平原。古蹟由一组佛教建筑群构成,包括巨石石柱、宫殿、庙宇和寺院。这些建筑的历史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下来。在12世纪前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15.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 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s, Delhi
所属邦:德里列入时间:1993.12 列入标準:Ⅳ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部几公里处,建于13世纪早期。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塔身稜角状和圆状的凹槽装饰穿插出现。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墓葬建筑:着名的有建于1311年的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阿拉伊-达尔瓦扎门;以及两座清真寺,其一是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该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其建筑材料取自20余座婆罗门寺庙。
16.德里的胡马雍陵 Humayun's Tomb, Delhi
所属邦:德里列入时间:1993.12 列入标準:ⅡⅣ
建于1570年的胡马雍陵,是印度次大陆的第一座花园陵墓,因而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它引起了建筑领域内几项重要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在泰姬陵的建筑中达到了顶峰。
遗产区保护範围:27.04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53.21公顷
17. 印度山区铁路 Mountain Railways of India
所属邦:西孟加拉邦泰米尔纳克邦喜马偕尔邦列入时间:1999.12 扩展年份:2005.7 2008.7 列入标準:ⅡⅣ
本遗产包括三条铁路线: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尼尔吉利铁路和卡奥卡-西姆拉铁路。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于1999年成为首条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印度山区铁路。尼尔吉利铁路和卡奥卡-西姆拉铁路作为印度山区铁路的扩展项目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是印度最早的铁路之一。总长约60-80公里,行驶一种迷你的爬山火车,暱称为玩具火车。整个铁路连线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和西里古里。始建于1879年,1881年全线完工通车。
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的高低变化相当大,从海拔100 米的西里古里(印度平原上的古城)一路爬升到以产茶闻名的大吉岭(海拔2200米),今日仍保留了15吨的蒸气火车的行驶(大约是四节车箱)。此款古老的蒸气机车是1889年到1925年间,英国夏普, 斯图尔特和北不列颠机车厂製造,还有美国的鲍德温机车厂同样生产该款机车。从西里古里到大吉岭行驶约需8小时。从西里古里站出发后26公里,在铁轨旁设有水柜给蒸气火车头加水。为了减小坡度,在世界上首先运用了马蹄型和人字形铁轨路线,中间会经过着名的马蹄型铁轨路线Batasia 环。此外为了提高阻力,避免车轮在爬坡时打滑,车头有两名撒沙工责在铁轨上撒沙子。
1881年9月15日,大吉岭蒸汽火车公司更名为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公司。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公司最先使用的机车是一种小型罐式两排双轮机车,该种机车的运用加快了大吉岭后半段铁路的修建。最初的载客车厢是由国外进口的,它得体积仅仅比常用的四轮小车大一点,车顶装有帆布蓬顶,还摆有一些木凳子。不久以后,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公司在坦德海里建成了生产车间,开始用进口原料批量生产一等、二等、三等乘客车厢。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工程进展神速,各铁路段铁路相继开通。1880年8月23日,锡里古里至库尔西扬段铁路(31.75英里)开通;1881年2月2日,库尔西扬至索纳达段铁路(10英里)开通;1881年7月4日,索纳达至大吉岭段铁路(0.25英里)开通。
1881年开通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是第一条,也是最杰出的一条山区旅客运输铁路线。它採用大胆创新的工程施工解决了穿越高山自然风景区建立高效铁路的问题,并仍然充分运用和保留了该地区原有风貌的完整。虽然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至今已经历经130多年,但却被认为是盘山铁路系统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革新影响推动多文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杰出典範。
尼尔吉利铁路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尼尔吉利地区,铁路全长46公里长,为窄轨单线铁路。铁路的轨道宽度为1米(三呎三又八分之三吋),这条铁路于1854年便提出修建,但因山势险峻,道路崎岖,给设计和施工所造成了却极大的困难,工程直至1891年才开工,1908年竣工通车。这条铁路海拔高度从326米升至2203米,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尼尔吉利铁路运载旅客的通车路段从始发站Mettupalayam至终点站Udhagamandalam共设13个站点。铁路沿线共有208处弯道,16条隧道,250座桥涵。上山运行时间290分钟(4.8小时),下山运行215分钟(3.6小时)。尼尔吉利铁路是亚洲运行坡度最陡的铁路。
卡奥卡-西姆拉铁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喜马偕尔和哈里亚纳邦,铁路全长96公里,连线两个邦的卡奥卡镇和西姆拉镇。卡奥卡-西姆拉铁路是一条单线窄轨铁路,铁轨宽度仅为762毫米(2呎6吋)。始发站为卡奥卡,19世纪中叶与高海拔的西姆拉镇(海拔2076米)连线通车,成为技术和建造材料突破的象徵。
铁路全程共设18个站点,建有864座桥涵,919处弯道,最大弯道角度为48度(拐弯半径37.47米)。铁路从海拔656米爬升至2076米,高度差1420米。沿途修建了109条隧道,至今有102条隧道仍在使用。铁路每天开行6对列车,因车次的不同速度也有所不同,但往返时间差距不大。上山运行时间在4小时40分钟至5小时20分钟之间,下山运行时间在4小时45分钟至5小时45分钟之间。
尼尔吉利铁路运载旅客的通车路段从始发站Mettupalayam至终点站Udhagamandalam共设13个站点。铁路沿线共有208处弯道,16条隧道,250座桥涵。上山运行时间290分钟(4.8小时),下山运行215分钟(3.6小时)。尼尔吉利铁路是亚洲运行坡度最陡的铁路。
卡奥卡-西姆拉铁路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喜马偕尔和哈里亚纳邦,铁路全长96公里,连线两个邦的卡奥卡镇和西姆拉镇。卡奥卡-西姆拉铁路是一条单线窄轨铁路,铁轨宽度仅为762毫米(2呎6吋)。始发站为卡奥卡,19世纪中叶与高海拔的西姆拉镇(海拔2076米)连线通车,成为技术和建造材料突破的象徵。
铁路全程共设18个站点,建有864座桥涵,919处弯道,最大弯道角度为48度(拐弯半径37.47米)。铁路从海拔656米爬升至2076米,高度差1420米。沿途修建了109条隧道,至今有102条隧道仍在使用。铁路每天开行6对列车,因车次的不同速度也有所不同,但往返时间差距不大。上山运行时间在4小时40分钟至5小时20分钟之间,下山运行时间在4小时45分钟至5小时45分钟之间。
遗产区保护範围:88.99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644.88公顷
18.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Complex at Bodh Gaya
所属邦:比哈尔邦列入时间:2002.12 列入标準:ⅠⅡⅢⅣⅥ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与佛祖生前生活紧密联繫的四个圣地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佛祖得道的地方。寺庙最早是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现存的寺庙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到6世纪。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的最早的全部为砖石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
遗产区保护範围:4.86公顷
19.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Rock Shelters of Bhimbetka
所属邦:中央邦列入时间:2003.12 列入标準:ⅢⅤ
比莫贝卡特石窟位于印度高原心脏地区南部边缘的温迪亚山脉丘陵地带。在相对密集的森林之上是大量的沙石岩,有五组天然石窟,里面岩画的历史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文明历史时代。21个毗邻石窟遗址的村庄居民的文化传统,与石窟岩画中所描绘的内容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温迪亚山脉的比莫贝卡特石窟

遗产区保护範围:1893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0280公顷
20.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 Champaner-Pavagadh Archaeological Park
所属邦:古吉拉特邦列入时间:2004.7列入标準:ⅡⅣⅤⅥ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是一块古老的土地,这里集中着许多尚未挖掘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考古价值的文化遗产。它的景致异常优美,包括史前(青铜时代)遗址,古代印度都城的高地堡垒,16世纪时古吉拉特王国首都的遗址,以及8世纪至14世纪古老的军事防御工程、宫殿、宗教性的建筑物,住宅区的排水系统,农业设施和供水装置。建立于巴瓦加德山丘上的卡力卡玛达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圣地,终年吸引着大量的朝圣者。该遗址是莫卧儿王朝之前唯一一个完整的无变化的伊斯兰城市。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

遗产区保护範围:1328.89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2911.74公顷
21.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前维多利亚终点站)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 (formerly Victoria Terminus)
所属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列入时间:2004.7 列入标準:ⅡⅣ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旧名孟买的维多利亚终点站,是印度维多利亚时代哥德式复兴风格的建筑典範,融合了印度传统建筑的主题。由英国建筑师F.W.Stevens设计的这座建筑成为孟买这个“哥德式城市”和印度重要的国际商业港口城市的象徵。终点站根据中世纪晚期义大利模式的哥德式设计建造,从1878年开始,历时十年以上。其引人注目的石头圆屋顶、塔楼、尖拱和不规则的地面设计, 都接近传统的印度宫殿建筑。英国建筑师和印度工匠相互协作,融合了印度的建筑传统和风格,形成了孟买独一无二的新风格,这是两种文化交汇的杰出典範。
遗产区保护範围:2.85公顷
22.德里红堡群 Red Fort Complex
所属邦:德里列入时间:2007.7 列入标準:ⅡⅢⅥ
德里红堡建筑群是建在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沙贾汉(1628-1658年)的新首府——沙赫杰汗纳巴德的宫殿。因其大规模的红色砂岩围墙而得名。红堡毗邻1546年Islam Shah Sur建造的萨林加尔古堡,两者共同构成了红堡建筑群。私人寓所由一排亭子构成,亭子之间靠连续的水渠连线,这些水渠称作Nahr-i-Behisht,或“天堂水流”。宫殿的设计模仿了《古兰经》对于天堂的描述,殿内刻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间有天堂,那幺天堂就在这里,不在别处。”人们把红堡看作莫卧儿王朝创造力达到顶峰的典範,在沙贾汉国王的带领下,其设计登上了新的高度。宫殿的规划以伊斯兰原型为依据,而每座亭子展现了具有莫卧儿王朝典型建筑特徵的元素,反映出波斯、贴木儿王朝和印度建筑传统的相互融合。红堡的创新性规划和建筑风格,及其花园设计,对于后来拉贾斯坦、德里、阿格拉和其他地方的建筑及花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事件的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建筑本身的重要性。红堡建筑群通过其建筑反映了印度从莫卧儿王朝时期到印度独立之间各个阶段的历史发展。
遗产区保护範围:49.1815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43.4309公顷
23.简塔·曼塔天文台 The Jantar Mantar, Jaipur
所属邦:拉贾斯坦邦列入时间:2010.7 列入标準:ⅢⅣ
印度斋浦尔的简塔·曼塔天文台建成于18世纪初,建筑为砖石结构。天文台内建有一组由20多个主要固定装置构成的观测设备。它们是已知观测装置中的不朽杰作,并在许多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简塔·曼塔天文台为用肉眼进行天文观测而设计,其建筑和装置都採用了不少创新设计。它是印度最重要、最全面、保存也最完好的古天文台,展现了印度莫卧儿时代末期对宇宙的认知以及探究天文学的能力。
印度斋浦尔的简塔·曼塔天文台建成于18世纪初,建筑为砖石结构。天文台内建有一组由20多个主要固定装置构成的观测设备。它们是已知观测装置中的不朽杰作,并在许多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简塔·曼塔天文台为用肉眼进行天文观测而设计,其建筑和装置都採用了不少创新设计。它是印度最重要、最全面、保存也最完好的古天文台,展现了印度莫卧儿时代末期对宇宙的认知以及探究天文学的能力。
遗产区保护範围:1.8652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4.6664公顷
24.拉贾斯坦邦的高地城堡 Hill Forts of Rajasthan
所属邦:拉贾斯坦邦列入时间:2013.7 列入标準:ⅡⅢ
拉贾斯坦邦的高地城堡位于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列入遗产名录的包括6座城堡。6座城堡是当年的6个高地要塞,这些要塞是公元8世纪至18世纪该地区藩王权利的证明。
拉贾斯坦邦的高地城堡的6座城堡分别是:吉多尔格尔堡、贡珀尔格尔堡 、伦塔波尔堡、杰伊瑟尔梅尔堡、琥珀堡 以及加戈隆堡。这6座城堡分别位于拉贾斯坦邦的不同城市,建筑时间跨越8世纪至18世纪,为拉其普特时期军事建筑。城堡巧妙运用附近地形,因地制宜,凭藉山岭、沙漠、河流和密林等天然屏障,组成坚实的防御体系。在高大宏伟的城墙之内,城市中心,宫殿、庙宇、集市应有尽有,反映了印度中世纪及中世纪后期的建筑风格的演变,为印度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拉贾斯坦邦的高地城堡利用有利的地形而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使其成为易守难攻的地方,也成为作战最有利的地方。这些山地城堡是拉贾斯坦邦强有力军事据点的最杰出代表,也是拉贾斯坦邦军事防御建筑发展的例证。高地城堡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至7世纪,从7世纪至18世纪的堡垒应有尽有,每一座堡垒都代表着一种建筑结构,同时也简述了拉贾斯坦邦的军事历史,说明了13世纪至19世纪拉贾斯坦邦军事防御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游客来到拉贾斯坦邦的高地城堡可以观赏到风格迥异的城堡,由于建筑结构不同,想要了解每个城堡,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遗产区保护範围:736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3460公顷
25.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 Rani-ki-Vav (the Queen’s Stepwell) at Patan, Gujarat
所属邦:古吉拉特邦列入时间:2014.7 列入标準:ⅠⅣ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坐落于印度最西部的邦——古吉拉特邦的帕坦县,皇后阶梯井修建在萨拉斯瓦蒂河河畔,是为了纪念公元11世纪的一个国王而修建的。这是一座带有台阶的,人可以自由上下的井,这种井是印度古吉拉特邦帕坦地区的特色。
皇后阶梯井既可以说是一口井,也可以说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深度达30米,分为七层。有台阶层层向下,据统计共有3500多个台阶。它的阶梯式结构是古印度人最高明的发明,体现了乾旱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宗教需求,同时展现了古印度石匠的高超技术。阶梯井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分布于井壁上的雕塑,每一层的池壁上都排列着各种各样的雕塑:神像、人物、动物,几乎包括了印度教中所有主要的大神。
皇后阶梯井是在索兰奇王朝时期修建的。一般认为,该阶梯井是为了纪念索兰奇国王布希密迭夫一世,由其孀妇乌达雅玛提修建的。布希密迭夫一世是索兰奇王朝的创立者穆拉雅加的儿子,而阶梯井大约是在布希密迭夫一世的继承人卡然迭夫一世在位时期完成的。乌达雅玛提为布希密迭夫一世修建皇后阶梯井的故事被记录在一部1304年完成的耆那教史诗中。
皇后阶梯井建筑群规模庞大,约64米长,20米宽,30米深,整体呈东西走向,是类似建筑中体积最庞大,也是最奢华的之一。多层的石柱将阶梯井的台阶走廊均匀的分隔开来,虽然洪水带来的淤泥将该阶梯井的大部分埋于地下,只有井壁的部分浮雕可见,但从现存井壁西侧的一部分依然可以看见。井体本身是由砖砌成, 表面覆以石制材料。井壁的墙上伸出成对的竖直扶手,扶手由井壁支撑,上面布满精美的刻饰,这些刻饰是类似雕塑中最精美的之一。因为皇后阶梯井的名字及其精美的艺术,人们也称其为“印度阶梯井中的皇后”。
在阶梯井的底部,有一个小门,这个门连线了一个30公里长的隧道,通往帕坦城附近的西德普尔镇,但该隧道如今已经被砂石填满了。因为阶梯井建设的过程中,索兰奇王国在战争中失利,这个隧道曾经被当作国王的逃生通道。
皇后阶梯井上雕塑的主题是毗湿奴及其十大化身,包括释迦牟尼。毗湿奴的雕像周围围绕着婆罗门,苦行僧和飞天女神的塑像,其舌头和身体均涂有颜料和装饰。在井底的水面,刻有毗湿奴倚在千头海蛇舍沙身上,表现毗湿奴永恆于天地之间。台阶起始于地表,逐步下移,穿过数个石柱直到井底深处。
皇后阶梯井是作为一个从地表到地下的反向神庙而修建的,突出表现了水的圣洁。它被分为七层,每层均被大量精美的浮雕修饰。阶梯井内有超过500个大型塑像和超过1000个小型塑像,分别表示宗教,神话和世俗的故事,常常能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呼应。台阶的第四层是最深的,通往一个9.5米长,9.4米宽,23米深的矩形水池。阶梯井本身位于建筑群的西端,直径约10米,深度约30米。
皇后阶梯井在其后被萨拉斯瓦蒂河的洪水沖毁,并被埋在淤泥之中,直到1980年左右被印度考古调查局发掘出来。阶梯井上的浮雕因此得以保存原貌。皇后阶梯井是印度最精緻的阶梯井遗址之一 。
皇后阶梯井这座遗址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蹟,折射出了印度十一世纪历史、建筑、雕塑以及科学技术和宗教艺术的灿烂光辉。皇后阶梯井反映了印度匠人修建阶梯井技术的高度,其精湛的技术、複杂的工艺和精緻的细节使其成为玛鲁-古嘉拉式建筑的典範。
遗产区保护範围:4.68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25.44公顷
26.那烂陀寺考古遗址(那烂陀大学),比哈尔邦那烂陀Archaeological Site of NalandaMahavihara(Nalanda University) at Nalanda, Bihar
所属邦:比哈尔邦列入时间:2016.7 列入标準:ⅣⅥ
那烂陀寺遗址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巴哈尔邦。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蹟组成,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遗产区保护範围:23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57.88公顷
27.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对现代主义运动有杰出贡献 The Architectural Work of Le Corbusier,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Movement
所属邦:昌迪加尔阿根廷 比利时 日本 法国 瑞士 德国 列入时间:2016.7 列入标準:ⅠⅡⅣ
法国 - 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标誌性建筑,此次入选的十七座建筑包括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计、萨伏伊别墅和昌迪加尔建筑群等' 20世纪的建筑的国际化的杰作。7个国家17的遗产点组成,创新的新建筑。这些是柯布西耶“有耐心的研究”表现的方法,半个世纪来建造的。印度的昌迪加尔,日本的国立西洋美术馆,阿根廷的小组轮邸,法国的马赛公寓,近代建筑运动20世纪之间社会的要求,新的建筑技术的创造,试图解决了努力的反映。通过创造天才的这些杰作,建筑的国际化也显示着。
遗产区保护範围:984838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409384公顷
28.艾哈迈达巴德历史城区 Historic City of Ahmadabad
所属邦:古吉拉特邦列入时间:2017.7 列入标準:ⅡⅤ
艾哈迈达巴德是印度第6大城市,人口近600万,是印度重要商埠。当地以精美的穆斯林建筑、印度教寺院及陵墓而出名。艾哈迈达巴德跨萨巴马蒂河东西两岸,其中旧城在河西,在这里到处可看到展售的传统工艺品,很多房子的窗欞、阳台都装饰得美轮美奂。这里也有许多名胜古蹟可供参观,清真寺、耆那教寺院,或具当地特色的石阶井,都可领略到出色的工匠技艺。其中建于1501年的达达·哈里台阶井作为建筑学上的杰出作品闻名世界。
在萨巴尔马蒂河东部遗产展现了一个丰富的建筑遗产点,尤其是巴德拉的城塞。城堡的墙壁和大门,以及许多的清真寺和陵墓,以及一些重要的印度教的庙宇。城市由密集的传统房屋组成,有着特有的特徵,例如鸟类餵食者,公众井和宗教机构。
遗产区保护範围:535.7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395公顷
29.孟买维多利亚的哥德式和艺术装饰合奏 Victorian Gothic and Art Deco Ensembles of Mumbai
所属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列入时间:2018.7 列入标準:ⅡⅣ
在如今已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孟买,19世纪下半叶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临近椭圆广场的开放空间就是改造的结果,前期的改造为维多利亚新哥德式样式,然后在20世纪初转为装饰艺术风格。维多利亚样式中还融合了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印度元素,如阳台设计。装饰艺术风格的电影院和住宅建筑中也带有浓郁的印度设计气息,形成独特的“印度装饰艺术”。这两类建筑诠释了孟买在19和20世纪经历的现代化历程。
遗产区保护範围:66.34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378.78公顷
30.拉贾斯坦邦斋浦尔城 Jaipur City, Rajasthan
所属邦:拉贾斯坦邦 列入时间:2019.7 列入标準:ⅡⅣ Ⅵ
斋浦尔,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由萨瓦伊 · 辛格二世于1727年建立,是一座带城防的城市。 不同于该地区的其他城市位于丘陵地形,斋浦尔是建立在平原上,其格局採用棋盘方格式设计。商铺门前的廊柱极富特色街道上可见门前带廊柱的商铺,被称为“肖帊”的公共广场往往位于道路交汇处。主街沿线的街市、摊档、住宅和寺庙都有风格一致的外墙。 这座城市的城市规划展示了古代印度教文化、现代莫卧儿王朝以及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格线式布局是西方通行的设计,而不同街区的分布则遵循传统的印度教理念。 作为一个商业之都,这座城市至今仍保持着当地的商业、手工艺和合作传统。
遗产区保护範围:710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2205公顷
自然遗产
1.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 Keoladeo National Park
所属邦:北方邦列入时间:1985.12 列入标準:Ⅹ
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位于默哈拉杰。以前这里是猎鸭地区,现在是大批水禽鸟类冬季栖息的重要地区。这些水禽来自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中国和西伯利亚。364种鸟在公园里已经记录在册,其中包括稀有的西伯利亚鹤。
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位于默哈拉杰。以前这里是猎鸭地区,现在是大批水禽鸟类冬季栖息的重要地区。这些水禽来自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中国和西伯利亚。364种鸟在公园里已经记录在册,其中包括稀有的西伯利亚鹤。
遗产区保护範围:2873公顷
2.卡齐兰加国家公园 Kaziranga National Park
所属邦:阿萨姆邦列入时间:1985.12 列入标準:ⅨⅩ
卡齐兰加国家公园位于印度阿萨姆邦中心地带,是印度东部最后一批没有人类活动骚扰的地区之一。这个公园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种群、最多数量的独角犀牛,还有许多其他哺乳动物,包括老虎、大象、豹、熊和数以千计的鸟类。
遗产区保护範围:42996公顷
3.马纳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Manas Wildlife Sanctuary
所属邦:阿萨姆邦列入时间:1985.12 列入标準:ⅦⅨⅩ
马纳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平缓的斜坡上,这里由一片沖积草原和热带森林构成,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保护区内生活着许多濒危物种,如老虎、小矮猪、印度犀牛和印度象。
遗产区保护範围:39100公顷
4.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 Sundarbans National Park
所属邦:西孟加拉邦列入时间:1987.12 列入标準:ⅨⅩ
孙德尔本斯位于恆河三角洲,占据10 000平方公里的陆地和水域(其中一半以上地区在印度,其余部分在孟加拉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区。公园内生活着许多稀有或濒危动物,其中包括老虎、水生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遗产区保护範围:133010公顷
5.楠达戴维山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N anda Devi and Valley of Flowers National Parks
所属邦:北安查尔邦列入时间:1988.12 扩展年份:2005.7 列入标準:ⅦⅩ
楠达戴维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是喜马拉雅山脉最引人入胜的荒原地区之一。公园的主体是高达7800多米楠达戴维山主峰。由于该地区人迹罕至,这或多或少使它得以保留原貌。一些濒危哺乳动物栖息在这里,其中特别珍贵的有雪豹、喜马拉雅山麝香鹿和岩羊。花谷国家公园以其地方特色的高山花卉草地和突出的自然美景而闻名,同时还是稀有濒危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动物包括亚洲黑熊、雪豹、棕熊和岩羊。这些公园包括赞斯卡勒山地和大喜马拉雅之间独特的过渡区,在一个多世纪中它们得到了登山运动员和植物学家的讚美,并在更长时间里获得了印度神话的称颂。
遗产区保护範围:71783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514286公顷
6.西高止山脉 Western Ghats
所属邦:喀拉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列入时间:2012.7 列入标準:ⅨⅩ
西高止山脉(Western Ghats)是印度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德乾平原的西部,大体与阿拉伯海的海岸平行,距离海岸大约30-50公里。山脉呈南北走向,北起塔普蒂河,南至尼尔吉里丘陵与东高止山相会合,继续南行,止于科摩林丘陵,长度约1600公里,海拔平均为900米。西高止山脉纵穿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
西高止山脉东坡平缓,西坡陡峭。西临海岸平原,地势陡峻,且当季风之沖,降水丰富,森林茂密,南部发育为热带雨林,成为重要的热带作物和茶树种植地带。东接德乾高原,坡度平缓,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有山口多处,为东西间交通孔道。在南部,西高止山脉的南边与其他小的山脉相连,特别是泰米尔纳德邦西北部的尼尔吉里丘陵。这些小山脉和丘陵与东高止山脉相连线,起到野生动物走廊的作用,通过此走廊,大象等动物可以在东边和西边的山脉之间自由穿梭。
西高止山脉的最高峰是A nai Mudi 峰,海拔2695米,位于喀拉拉邦。另外主要的山峰还有北段(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几座高峰。
西高止山脉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极高并且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它是世界公认的八大 “最热门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遗产範围内的森林,包括一些全球各地的非赤道热带常绿林的优秀代表,生活着至少500多种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其中至少325种属于全球濒危植物、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这325种濒危物种中包括229 种植物,31种哺乳动物,15种鸟类,43 种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和1种鱼类。 在325种濒危物种中,129种被列为珍惜物种,145种被列为濒危物种,51种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由于当地农业和种植业的扩展,西高止山脉的生物多样性一直岌岌可危。一项1997年的研究显示, 1927年~1990年,该地区失去了约40%的森林覆盖——转而变成农田、咖啡和茶叶种植园,原始森林缩减至原来的10%。栖息地破碎使当地特有物种,如尼尔吉里林鸽、尼尔吉里塔尔羊、马拉巴灵猫等动物被列入极度濒危动物名单之中。
遗产区保护範围:795315公顷
7.大喜马拉雅山脉国家公园保护区 Great Himalayan National Park Conservation Area
所属邦:喜马偕尔邦列入时间:2014.7 列入标準:Ⅹ
大喜马拉雅山脉国家公园坐落于印度北部的喜马偕尔邦的库鲁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部,建立于1984年,占地面积达1171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至6000米。保护区面积905.4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265.6平方千米,保护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美景和生物的多样性”于2014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大喜马拉雅山脉国家公园保护区由高高的山峰、面积广阔的高山草甸、潺潺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组成,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高山冰川和积雪融水成为溪流的主要水源,对于下游成千上万的使用者至关重要。保护区内保护着受季风影响的森林和高山草甸,成为375种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包括31种哺乳动物、181种鸟类、3种爬行动物、9种两栖动物、11种环节动物、17种软体动物和127种昆虫等,其中有4种哺乳动物和3种鸟类属于世界濒危物种。这些动物在保护区内安逸地生活,受到了良好的保护。根据1972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任何形式的狩猎都是禁止的。保护区内还生长着大量的药用植物。
大喜马拉雅山脉国家公园保护区还是四条河流的发源地,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产生的涓涓溪流汇成了向西流淌的吉瓦纳尔河、 塞恩河、特桑河以及向西北方向流淌的帕尔瓦蒂河的源头。
遗产区保护範围:90540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26560公顷
混合遗产
1.甘托克国家公园 Khangchendzonga National Park
所属邦:锡金邦列入时间:2016.7 列入标準:ⅢⅥⅦⅩ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心脏在印度北部(锡金州),甘托克国家公园包括一个独特的多样性的平原、山谷、湖泊、冰川和壮观,白雪皑皑的覆盖着原始森林的山,其中包括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神话故事与这座山有关,大量的自然元素(洞穴、河流、湖泊等)是锡金土着人崇拜的对象。这些故事和习俗的神圣意义已经与佛教信仰的综合构成了锡金人身份的基础。
遗产区保护範围:178400公顷 缓冲区保护範围:114712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