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与匈牙利境内卡尔洛维茨签订的讲和条约。由此条约,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割让领土予欧洲各国,奥地利帝国开始获得从三十年战争造成的长期萧条中脱身并于中欧开始扩大版图的机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卡尔洛维茨和约(卡尔洛夫奇条约)
- 外文名:Treaty of Karlowitz
- 时间:1699年
- 条约双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欧洲诸国
概述
卡尔洛维茨和约(卡尔洛夫奇条约/Treatyof Karlowitz)是1699年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与匈牙利境内卡尔洛维茨签订的讲和条约。由此条约,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割让领土予欧洲各国,奥地利帝国开始获得从三十年战争造成的长期萧条中脱身并于中欧开始扩大版图的机会。
而当时与奥斯曼帝国交战的沙皇俄国并未参加条约,于翌年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独自签订君士坦丁堡条约(伊斯坦堡条约)。
背景
17世纪后半期,奥斯曼帝国在科普鲁律时期与奥地利、威尼斯、波兰、俄国等国相继交战,构成了其在欧洲最大的版图。科普鲁律家族的大维齐尔(首相)卡拉·穆斯塔法帕夏于1683年侵入奥利地领土,进行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然而却由于以波兰为中心的中欧各国联合军极力反抗而惨败。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撤退至贝尔格勒计画重振旗鼓之际,被听信了其政敌谗言的穆罕默德四世处刑。奥斯曼帝国缺少了有力的领袖。
另一方面,以此次保卫战为契机中欧各国在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呼吁下团结一致,形成了神圣同盟,以驱逐伊斯兰教势力为口号,与奥斯曼帝国形成了长期战争(大土耳其战争)。之后在波兰的怂恿下因乌克兰领土的争议问题与与奥斯曼帝国存在潜在敌对关係的非天主教国家沙皇俄国于1686年加盟,在1687年后多次出兵奥斯曼帝国从属国克里米亚汗国。连战连败、失去领袖的混乱加上不得不参与正面冲突的奥斯曼帝国领土尽失,在欧洲的势力大幅衰落。
战争后期陷入胶着,虽然发生了森塔战役,基本上是不战状态进行了讲和谈判。交涉非常困难,但奥斯曼帝国还是于1699年在匈牙利南部的卡尔洛维茨与欧洲各国签订条约,在次年于首都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签订伊斯坦堡条约(君士坦丁堡条约),结束了战争。
条约内容
奥斯曼帝国领土匈牙利中部、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斯拉沃尼亚(今克罗地亚东部)割让给奥地利。
达尔马提亚(今克罗地亚南部)、摩里亚(伯罗奔尼撒半岛)割让给威尼斯共和国。
波多利亚(今乌克兰西部)割让给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