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杜恩·阿尔·穆巴拉克,生于1979年,是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董事会主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卡尔杜恩·阿尔·穆巴拉克
- 外文名:Khaldoon Al Mubarak
- 职业: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董事会主席
- 学习院校:纽约大学
卡尔杜恩·阿尔·穆巴拉克(Khaldoon Al Mubarak)代表阿联阿布达比投资局公布收购曼城俱乐部的人是阿尔-法希姆,但最后被正式任命为曼城俱乐部新主席是卡尔杜恩-阿尔-穆巴拉克(Khaldoon Al Mubarak)。这位年轻的新主席气质儒雅,从外形和气质上透露出良好的教育背景。阿尔.穆巴拉克曾在纽约大学学习,擅长管理,精明能干的他深受纳哈扬家族的信任。
---- 哈尔杜恩-哈里法-阿尔-穆巴拉克(Khaldoon Khalifa al Mubarak)总是行色匆匆。这位在美国学成回国、年仅 31 岁的开发商踩下他那辆银色奥迪轿车的油门,疾驶 路过一个地面上满是建筑工人的大坑—在这里,一片造价 13 亿美元的大楼将拔地而起,其中包括三座摩天大厦、两家五星级酒店和一个露天市场。轿车飞快地经过一家造价 30 亿美元的新酒店,酒店里安装了 1,002 盏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枝形水晶大吊灯,外面那个贴了金箔的穹顶比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还大。远远望去,几十座小岛在蔚蓝色的波斯湾里熠熠生辉。有朝一日,摩天大楼、酒店、博物馆、医院和工厂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这些小岛上。其建设资金的一部分,就来自哈尔杜恩经营的国有投资公司 — 穆巴达拉开发公司(Mubadala Development)。这些工程在今后 10 年里总共要花费将近 2,000 亿美元。
“我们的行动很快。”哈尔杜恩说。挺刮的白色头帕在风中呼呼地飘 。“想想看: 你能在世界上多少地方发话‘我要建一个机场’,两年后你就有了 21 架飞机和 37 条航线?你能在多少地方说‘我需要 15,000 套酒店房间’,蓬!你就能看到 100 家酒店正在完工?又能在多少地方要求‘我要有世界一流的医院、大学和博物馆’,蓬!巴黎索邦大学、克利夫兰医院、古根海姆美术馆和罗浮宫就纷至沓来了?”
欢迎来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世界首富之城阿布达比。该国 42 万公民的脚下流淌着占全球十分之一的石油,其海外投资将近 1 万亿美元,总资产达到人均 1,700 万美元(只是没有 100 万外国工人的份儿)。可是,大多数人却在地图上找不到阿布达比。哈尔杜恩的任务是改变这一点。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老于世故的他,要使家乡的名字也像新加坡、东京— 当然还有杜拜 — 那样响亮。
但是,这个由波斯湾沿岸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有必要在离杜拜仅两小时路程的地方再建一个同样的城市吗?它是否有必要增添一个远程航空公司、一个金融中心、一个旅游目的地和一个造价几十亿的酒店?“简单地说,”卡尔杜恩说,“有必要。但我不喜欢用杜拜来对比。我们不想成为另一个杜拜。杜拜人干得很出色,我们为它感到十分自豪。可是,我们在这里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这话实质上是在巧妙地讥讽阿布达比北面那个浮华的邻居。从表面上看,阿布达比所做的一切是在走杜拜的路子。但是,推动阿布达比发展的动力却不相同。杜拜演绎的是一个求生存的故事 — 一个石油资源枯竭的小城通过旅游、商业行为和奢华拯救了自己。这些事情阿布达比都没有必要去做。它拥有石油储备和雄厚的资金,可以舒舒服服地袖手旁观杜拜所做的实验。但是,新一代领导人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想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发展这座城市,拥有一切骄人之处,又丝毫不沾染杜拜的 俗。“他们懂得,他们也得使其经济多元化,不能光依赖石油。”英国杜汉姆大学政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戴维森(Christopher Davidson)说。他写过一本关于阿联的书。“但是,这里面也有一点叫板的意思。令阿布达比感到气恼的是,杜拜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而它没有。”
哈尔杜恩的手机响了。“哈罗,老闆。”他说 ,接 便压低声音: “如果王储来电话,你来接吧。”46 岁的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尔-纳哈扬(Mohammed bin Zayed al Nahyan)最近老是打电话来。由于阿布达比计画要搞五六十个建设项目,外加在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自然会有许多事情要谈。“他就像一位管理 一家大公司的执行长。”哈尔杜恩说。“他要的是结果,而且现在就要。”
阿布达比城坐落在一个伸向波斯湾的 T 形小岛的顶端。宽阔的林荫大道穿行在一群群实用的水泥预製板高层建筑和贴 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大楼之间。一条幽雅的海滨路沿 海岸环绕全城。城里有精心铺设的小路、水量充沛的喷泉,绿树也比海湾里的任何地方都多。可是,这儿安静得出奇—车辆和行人都很少见,而且没有什幺夜生活可言。
这一切都要改变。你从直升飞机上可以看到,这些沙土覆盖的小岛上到处是自卸卡车,空无一人的公路在海边纵横交错,就像没画完的画板,与离该城往北仅 15 分钟航程的那个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里满眼是吊车、游艇码头、奇形怪状的人造岛屿和很快就要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大厦。杜拜毫无精緻之处。它那高楼林立、烟雾笼罩的天际线,既像迈阿密,又像拉斯维加斯,只不过全是新的。在那里,几乎看不到宽敞的空地和不拥堵的公路。
儘管哈尔杜恩和其他人都说他们不愿与杜拜做比较,却又不可能迴避这些对比。阿布达比和杜拜就像两个家族企业。杜拜的马克图姆家族和阿布达比的纳哈扬家族虽然是同宗兄弟,却是在十分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的。杜拜酋长国只有美国的罗得艾兰那幺大,人口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商人社区里,依傍 城边一条受到精心保护、可以行船的小河。阿布达比的面积与西维吉尼亚州相当,经济上却要落后得多。贝都因部落的人在那里的沙漠上游蕩;潜水捞珍珠的人则住在该城现在这个位置上的小屋里。
后来,英国勘探人员于 1958 年在这里发现了如今探明储量名列世界第五的石油资源,其中有 90% 在阿布达比的地下。这一发现——以及随后滚滚而来的财富——使纳哈扬家族在英国人于 1971 年离开后变成了该地区首屈一指的豪门。阿布达比的统治者谢赫-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尔-纳哈扬(Sheikh Zayed bin Sultan al Nahyan)当上了新独立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总统,由杜拜的谢赫-拉希德-本-萨伊德-阿尔-马克图姆(Sheikh Rashid bin Saeed al Maktoum)出任首相。
扎耶德开始着手在沙漠上建造一座现代化城市。石油刚开採出来的时候,阿布达比城只有 46,000 个居民、4 名医生和 5 所学校。富人们住的是泥坯房,穷人则住在用芦苇搭的棚子里。“我们上学的时候,由国家提供课本、交通和一小笔工资。”长期担任政府顾问的穆罕默德-阿赫迈德-阿尔-博瓦迪(Mohammed Ahmed al Bowardi)回忆道。“谢赫-扎耶德是我们国家的乔治-华盛顿,他意识到人们需要鼓励措施才会去念书。所以,那 100 迪拉姆(约合 27 美元)的工资,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儘管他的国家变得非常富有,扎耶德仍然坚持“绝不出售一粒沙子”的原则。虽然大部分男子分配到了土地,但是没有经过酋长批准,土地所有权是不能转让的。结果,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虽然很快就在自己国家里变成了少数民族,但他们控制 土地,外来人口一寸也买不到。这样就很难吸引到外国投资,特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石油价格骤跌到 18 美元一桶之后。政府当时最宏伟的规划是成立萨迪亚特自由贸易区管理局(Saadiyat Free Zone Authority),以便在一个沙岛上建立一个自由市场 质的金融与商品贸易中心,可该计画一直没能实现。一项在一座名叫阿勒卢卢的人造防波堤上建造主题公园和观光景点的提议,也遭遇了同样的下场。原因只有一个: 外国人不能拥有任何土地。
杜拜早早就接受了这个教训。这个酋长国在 1997 年已经立法,允许把土地卖给本国人,并且在 5 年之后允许把部分地块的土地卖给外国人。早就开始收 义大利别墅和美国国库券的富有的中东人—包括阿布达比人—突然得到了在家门口进行投资的机会。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酒店、公寓和 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岛。很快,杜拜便成了沙特人购物、英国人晒太阳和俄罗斯人花天酒地的场所。
儘管杜拜跑在了前面,阿布达比仍然按兵不 —就像墨尔本与悉尼、费城与纽约那样。有位商人至今仍然记得 2000 年阿布达比的大街布满裂纹、杂草丛生的情景。由于扎耶德体弱多病,没人敢提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还有一个问题是: 从技术上说,扎耶德是所有土地的主人。“那是一个万马齐喑的时期。”博瓦迪说。
扎 耶德去世后,这一切在 2004 年全都变了。大权分散到了他 19 个儿子中的两位手里: 长子谢赫-哈利法当了总统,年龄小很多的儿子谢赫-穆罕默德则成为王储,负责阿布达比的日常事务。穆罕默德说话声音柔和,但为人精明,被认为是酋长国领导人中最亲西方的。他毕业于英国着名的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利用对阿联军队的控制权积聚经济和政治势力,使自己俨然成为哈里发的接班人。(他还是个很不错的战斗机飞行员。)
最早取得进展的项目之一,是阿布达比自己的国际航空公司—阿联联合航空(Etihad Airways),其目的是效仿成功的阿联国际航空公司(Emirates),后者的一流服务使杜拜在世界地图上被标明为旅游胜地。于是,阿联航向空中客车公司(Airbus)提出了一份 80 亿美元的订单,其中包括 4 架 A380。“这有一个地理优势。”该公司澳大利亚籍执行长詹姆斯-霍根(James Hogan)说。“我们位于世界的中心,可以充当欧洲、亚洲和美国之间的空中桥樑。”
三年后,人们仍然很难评价阿联航是否成功,因为它不公布其收益情况,但分析师们怀疑这两家远程航空公司能否在这幺近的距离上同时盈利。“任何人往地里插根棍子,就能看它长成一棵树,这种想法太荒唐了。”蒂尔集团(Teal Group)的航空业分析师理察-阿布拉菲亚(Richard Aboulafia)说。“那里确实没有足够的运量,且不说欧洲和亚洲的航空公司纷纷做出反击。”不过,假如说该公司的目标是使阿布达比被标在地图上,那幺,它已经看到希望了—它去年运送了 300 万名旅客,是 2005 年的两倍以上。
阿布达比需要的另一样东西是一座地标建筑物。解决的方法是花 30 亿美元建造酋长国广场大酒店,标準间每夜收费 1,000 美元,豪华套间每夜 10,000 美元。阿布达比此举旨在超越杜拜那座造价 10 亿美元并成为旅游胜地的船帆形酒店——阿拉伯塔大饭店。这项计画产生效果了: 儘管广场酒店的客人似乎不多,但它的确吸引了瞠目结舌的欧洲游客。
不过,最重要的改革当属第 19 号法律。该法正式放弃了旧的土地制度,允许公民买卖土地,并且在部分地区许可外国人 买为期 99 年的土地使用权。房地产业随即繁荣了起来。“本地人过去有许多一直在杜拜进行大规模投资。”艾赫迈德-阿里-阿尔-沙耶赫(Ahmed Ali al Sayegh)说。此人创办了阿布达比第一家私营房地产开发公司—阿尔达房地产公司(Aldar Properties)。“这是他们头一回能够在自己的城市里乾一番事业。”他的公司在 2005 年挂牌上市时,申 量达到 450 多倍。人们在头天晚上就来排队 买阿尔达公司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阿勒拉哈花园的别墅。这些每幢售价 40 万美元的别墅在 45 分钟内便销售一空。
但是,儘管阿尔达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效仿的是在杜拜大展身手的开发公司—埃玛尔房地产公司(Emaar Properties)的做法,阿布达比并没有简单地群起照搬杜拜的经验。在后者的繁荣景象背后,毕竟存在 一些无人愿意谈及的严重问题。它的基础设施负担沉重,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犯罪与卖淫现象也日益猖獗。阿布达比人的观念更加传统,宗教信仰也更为虔诚,他们不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赚取游客的钱。
这就是为什幺它要建造世界上第二大清真寺、酋长国广场大酒店的外观为什幺像《一千零一夜》里描述的那样、拟建中的中央市场里为什幺包括一个露天市场的原因。这种区别在广告里也显露无遗。在杜拜,房地产广告里全是满面笑容的西方人在海滩上饮酒嬉戏。在阿布达比,这类广告里的主角大多是身穿传统服装的阿拉伯家庭。“我们不追求成为大规模旅游业的商品化目的地。”新成立的阿布达比旅游管理局董事长谢赫-苏尔坦-本-塔农-阿尔-纳哈扬(Sheikh Sultan bin Tahnoon al Nahyan)说。“我们在创建一个独具特色的高端旅游胜地。”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也许是萨迪亚特岛工程了。这个造价 300 亿美元的工程包括 29 家旅馆、3 个游艇码头、2 个高尔夫球场和可容纳 15 万人的住宅。不过,它与杜拜的不同之处是,它试图在沙漠里建立一个文化绿洲。“我们在设计时认为,它必须有一些我们所谓的‘珍珠’。”为萨迪亚特岛设计总^规划的旧金山詹斯勒公司(Gensler)的建筑师乔斯-西雷拉(Jose Sirera)说。“它要有美术馆、博物馆或特别的公共场所。”
王储随即就会见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馆长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他说,他要的是一个文化旅游胜地,让各国艺术和文化行家慕名而来。”克伦斯说。“于是我说: ‘那就把全世界的杰作都搬来,并且放大 50%。’”结果便有了一个占地 670 公顷的文化区,设计者是一些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师,包括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让-努维尔(Jean Nouvel)、安藤忠雄(Tadao Ando)和王储特邀的弗兰克-盖瑞(Frank Gehry)。盖瑞将试图设计一座比他为古根海姆美术馆在西班牙毕尔巴鄂设计的建筑更加美轮美奂的作品。另外,阿布达比据说还出价 10 亿美元,请巴黎的罗浮宫来建分馆,这对罗浮宫来说也是头一回。整个计画预计造价达数十亿美元。“我从未想到能够再设计一座这一类的宫殿。”盖瑞说。“可是在阿布达比,你可以做在别处无法想像的事情。”
所有这些趣味高雅的意图,并不意味 阿布达比没有借鉴一部分杜拜式的创意。比如,亚斯岛将建一座法拉利赛车主题公园和一个驾驶学校(阿布达比通过穆巴达拉开发公司拥有法拉利汽车公司 5% 的股份)、一条环岛一周的赛车道、几个水上公园、十几家酒店、四个马球场、一个高尔夫球场和一支一次方程式赛车队。达内特阿布达比开发区将拥有 36 幢多用途大楼、两家 物中心、两座清真寺和一家五星级酒店。在阿勒里姆岛上,沙姆斯阿布达比开发区将拥有一片像威尼斯那样的运河I、一个像纽约那样的中央公园和一座 83 层的摩天大楼。
那幺,如果他们真的建成这些工程,会有人来吗?部分住宅项目肯定会有销路,因为阿布达比面临 住房短 ,租金每年几乎上涨 50%(一个三间卧室的公寓的租金和曼哈顿的一样贵)。其他工程可能只是纸上谈兵。不过,研究阿联的专家戴维森教授认为,阿布达比的模式要比杜拜强。“杜拜完全依赖商业和旅游业。假如发生战争、社会 荡或恐怖行为,杜拜就完了。”他说。“阿布达比的旅游品牌可以东山再起。它不依赖随时可能改变旅游目的地的欧洲人。阿布达比 眼于阿拉伯游客和投资。”
儘管如此,阿布达比也和它北面的邻居一样,面临 发生房地产泡沫的危险。杜拜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被房地产投机商买了下来,但由于每个月都有数以千计的外国人移居此地,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首都。阿布达比想要吸引同样类型和数量的、已在杜拜办厂开店或是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并非易事。
阿布达比人似乎不担心这些。他们说,他们并不打算只搞房地产和旅游业。穆巴达拉公司正在世界各地进行开发项目,如在利比亚勘探石油,在奈及利亚建设电信I络。谢赫·扎耶德在 1976 年成立的旨在管理该酋长国石油收益的阿布达比投资管理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如今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一万亿美元左右。
全球君悦酒店公司(Global Hyatt)董事长汤姆·普里茨科(Tom Pritzker)说,这就是阿布达比的重要 所在,他正在考虑在该酋长国谈几个项目。“明天的世界也许会把美国视为创造发明和军事力量的中心,把中国视为人口与经济成长的中心,把中东视为石油和资本的主要源头。”他说。“这些人对我们的增长和稳定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本质上与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协调一致的。他们精明、干练、训练有素—完全能够干得像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或黑石集团(Blackstone)一样好。”
哈尔杜恩喜欢讲一个有关王储工作情况的故事。阿布达比设备落后的海港坐落在一个极佳的位置上,但它影响了开发工作。“他说: ‘我们必须为它找一个新地点。’”哈尔杜恩说。“60 天后大家再次来开会,所有的方案都摆在了桌面上,他当场拍板。转眼间,新港口就有了新地点,连同周围的土地。在世界其他地方,事情就不会进展这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