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东西在卡巴拉思想中却是很低阶的;因为它们仍具有物质的存在。其实生命之树共有四株,刚刚写的是最低阶、物质最多,名为行动界World of Action(Olam ha-Assiah)。生命之树也存在于其它三个高层的时空之中。比刚刚较高一级与物质已经很少的世界是形成界World of Formation(Olam ha-Yetzirah),柏拉图的世界大概就是那样子吧。
在Atziluth,每个Sephirah都与一个特殊少见的神灵名字有所关联。
举例∶与Geburah有关的圣灵是Elomhim Gibor,“全能的神”在Elomhim Gibor他的职务分配上是未经仁慈调和的严厉审判官与公正的分配者。在希腊罗马神话中,这圣灵的名字是Mars。下一个世界是创造界World of Creation(Olam ha-briah),身在其中的Sephiroth都与天使长有关係。在这大家会听见很熟悉的名字,如:Raphael(拉菲尔)、Micheal(米迦勒)、Gabriel(加百列)(请参阅熊熊所写的【黄道天使守护】)。在Briah之上则是流出界World of Nobility(Olam ha-Atziluth),在这Sephiroth与不同的天使或主权天使有关係,如:Cherubim(四翼天使)与Seraphim(六翼天使)。
十个原质(The Ten Sephiroth):在卡巴拉的历史发展中,不同学派对质点提出了不同的构成结构,表达了不同的灵性层面。计数到十的传统始于《创世之书》,“虚无的十位质点,既非九,也非十一”。 虽然不同学派总共列出了十一个质点,但其中的两个质点(Keter与Da'at)被看作是同一本质的潜意识表现与意识的表现,所以这十一个质点归为十个类别。
十个原质按照由上至下,由右到左的顺序分别是:
王冠(Crown):超越、神的本性;亦代表着净火天。
智慧(Wisdom):智慧、纯粹理性、创造原点;亦代表着恆星天/原动天。
理解(Understanding):执行、实质的理性、创造之泉:亦代表着土星天。
仁爱(Love):爱、仁慈、恩宠、伟大;亦代表着木星天。
严格(Severity):法、神的权利、恶的发现、怒;亦代表着火星天。
美丽(Beauty):慈悲、调停、美;亦代表着太阳天。此原质正是生命之树的核心。
胜利(Victory):永远、膨胀、胜利;亦代表着金星天。
光辉(Splendor):尊严、收缩、光荣;亦代表着水星天。
基础(Foundation):基础、万物的基础、神的创造力;亦代表着月球天。
王国(Kingdom):王国、物质、人;亦代表着四元素所合成,即是物质的存在。
如果我们依次连结1到10的话又称为“火剑之路”(Path of the Flaming Sword)
原形的世界(the Archetypal World):位阶最高,最完美的世界。其它世界都是由此创造的。纯洁的灵魂和思想,代表着神的意志(the will of deity)。
创造的世界(the Creative World):来自Atziluth的光开始组织起来。思想和观念开始被赋予形态。这是大天使的世界,神的心(the heart of deity)
形成的世界(the Formation World):来自Briah的组织开始形成物质。形态开始表现。这是小天使的世界,神的心智(the mind of deity)
物质的世界(the Material World):原始的光分崩离析,开始结晶形成物质,自然界,以及人的存在。抽象的观念变成具体的事物,这是人的世界。
三支柱
三支柱(The Three Pillars):
三支柱从右往左分别是:
慈悲之柱(Pillar of Mercy)、温和之柱(pillar of Mildness)、严厉之柱(pillar of Severity)
二十二路径(The 22 Paths):
“路径”是两个原质之间意义的连结,生命之树代表着精神到物质的产生过程。
总结
现在的卡巴拉生命树概念为由中世纪犹太神秘主义者犹太教教士“拉比”所创,他将过去的知识,以数字和字母的方式结合起来,作为解答宗教哲学问题上之依据。后来犹太教徒更进一步将事物起源区分为经由22条路径环环相扣的10个数字,每个数字都对应一个希伯来文字母,具体的分类图表则用生命之树来表示。十三世纪因《光辉之书》(SEFHER HAZOHAR)而广为人知,这种说法到了十六世纪已经发展成类似基督教形式的哲学理论。全世界有许多宗教和流派信奉不同的生命树概念。亚森尼派甚至以生命之树(SEPHIROTH)为信仰核心,但是亚森尼的生命之树反倒比较接近印度玄学的领域。SEPHIROTH的真义是象徵人类获得救赎的过程。线代表“存在的形式”(FORMS OF EXISTRNCE),圆代表知觉的形式(FORMS OF CONSCLOUSNESS),前者是“智慧的次路径”,后者是“智慧的主路径”,整副图象由“力”(FORCE)沉澱到“型”(FORM),即救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