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修武,男,1963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寿县,人体病理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
1982年卞修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2012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14年入选第一批“万人计画”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卞修武主要从事人体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卞修武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安徽寿县
-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
-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学位:医学学士、硕士、博士
人物经历
1982年,卞修武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86年)、硕士学位(1989年)和博士学位(1995年)。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2012年1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卞修武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11月,卞修武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4年8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通令,给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教授卞修武记二等功。同年入选第一批“万人计画”科技领军人才。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6年3月8日,被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聘为英才导师。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2月15日,重庆市科协五届一次全会召开,卞修武当选重庆市科协兼职副主席。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卞修武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卞修武在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干细胞领域,研究揭示了“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发生机制及其诊疗意义,提出肿瘤血管病理学并建立病理诊断体系;发现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和复发中的关键作用,拓展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新领域;牵头制定多项肿瘤病理诊断规範和标準,推动了中国病理学进步和发展。
- 学术论着
截至2017年12月,卞修武主编、副主编中英文专着、教材16部,发表论文160余篇,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Nat Immunol、PNAS、Hepatology、Cancer Res、J Pathol等国际期刊,获得授权专利14件。
-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12月,卞修武先后担任国家973计画项目首席科学家和重点研发计画项目负责人,国家创新推进计画重点领域“肿瘤干细胞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各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来源 |
---|---|---|---|
2013年 |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套用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12月,卞修武一共培养了10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其中许多人成为学科学术带头人。其中2009年指导的博士生姚小红的毕业论文《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功能性甲醯化肽受体(FPR)促血管生成作用》提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来源 |
---|---|---|
2014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
2017年 |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
2017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和全美华人病理学会授予“杰出病理学家奖” | ||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 | ||
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 |
社会任职
卞修武被推选为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区分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转移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军队高层次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人物评价
卞修武长期从事被称为肿瘤诊断“金标準”的临床医学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是中国临床病理诊断的权威专家,将中国肿瘤血管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水平提升至国际前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