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卜芥(天南星科植物)

2017-12-26 06:08:27 百科
卜芥(天南星科植物)

卜芥(天南星科植物)

直立草本。地下茎粗壮,肉质;地上茎圆术形,粗3-6cm,黑褐色,具环形叶痕,通常由基部伸出许多短缩的芽条,发出新枝。叶互生;叶柄绿色,长25-30(-80)cm,由中部至基部强烈扩大成宽鞘;叶片膜质至亚革质,深绿色,宽卵状心形,长15-40cm,10-18cm,先端渐尖,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花序柄圆柱形,稍粗壮,常单生,长20-30cm;佛焰苞近肉质,管部长圆状卵形,淡绿色至深绿色,长4-8cm,粗2.5-5cm,檐部狭舟状,边缘内卷,先关具狭长的凸尖,长5-10cm,宽3-5cm,外面上部淡黄色,下部淡绿色;肉花序比佛焰苞短,长约10cm;雄花序位于上部,雄花的雄蕊合生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序位于下部,雌花的雌蕊子房1室;附属器淡绿色、黄绿色,狭圆锥形,长约3.5cm。浆果淡红色,球形,直径6-8mm,通常有种子1颗。花期5-6月,果期7-8月。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卜芥
  • 别称:老虎耳、尖尾芋,独脚莲、观音莲、山芋,老虎芋
  • :植物界
  • :单子叶植物纲
  • 亚纲:槟榔亚纲
  • :天南星科
  • 分布区域: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四川等地

形态特徵

假海芋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粗壮,肉质。茎高可达1米余。叶互生,阔卵形,长15~40厘米,宽10~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微凹,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上面暗绿色,下面亮绿色;叶柄肉质,浓绿色,长30~90厘米,柄下部两侧扩展成鞘状。肉穗花序单生;花小形,黄白色,单性同株;佛焰苞肉质,长15~30厘米,管长5~10厘米,上部狭舟形,边包旋,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雄花在上部,雄蕊连合成六角形的单体;中性花在中部;雌花在下部,子房1室。浆果淡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卜芥
基本信息
【读音】:Bǔ Jiè
【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尾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假海芋的根茎。

分布範围

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
【中药化学成分】
本品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焦粘酸(pyromuc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有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er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膊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另外,还含有草酸钙(calcium oxalate)和皂毒甙(sapotoxin)。
【考证】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科属分类】天南星科
【拉丁文名】Rhizoma Alocasiae Cucullatae, Rhizoma Alocasiae Macrorrhizae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溪谷湿地或田边,亦栽培于庭院或药圃。
【炮製】刮净外表的毛和黑皮,切成丝条。每斤加食盐1.2~1.6两拌炒,炒至灰青色、水气乾、折断面中间无白心时,去净盐屑即可。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味微苦,大寒,有毒。"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

古籍考证

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服卜芥治疗高热时,如感咽喉瘙痒,说明药不对症,应予停用;服卜芥出现喉痒,心律不齐等中毒症状时,可煎服甘草、土防风、莲须等解毒。”《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尖尾芋,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中毒症状:如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茎液接触引致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噁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功用主治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解毒,散结。治瘰疬,疖疮,一切毒疮初起。"
③《广西药植名录》:"根状茎:治慢性骨髓炎,钩端螺旋体病,汤火伤;叶:治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品1~2两,须炮製,宜煎2小时以上,以免中毒)。外用:捣敷。

临床套用

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用鲜卜芥块根半斤,去皮切片,加食盐少许炒乾,加水1000毫升,煎成250毫升,为1天量,2次分服。或用卜芥乾片加工製成浸膏片,每片相当于生药11克,成人每天9~12片,3次分服。儿童酌减,服至痊癒为止。治疗103例,治癒率93.20%。除对肺出血型疗效较差外,其他类型体温平均2.2天恢复正常。在治程中,仅少数患者有噁心、呕吐、喉头髮痒等副作用,如加适量食盐处理和延长煎药时间(2小时以上),可以大大减少毒性和副作用。
②治疗毒蛇咬伤
用卜芥块根去外皮,切片加少许食盐,共炒黄焙乾,研成末,装入胶囊(每粒3分),或製成糖衣片(每片0.3克)。成人每日3次,每次3~4片或胶囊1粒。危重病人可半小时服1荆???次后改为每小时服1次。以后视病情逐渐延长给药时间,每隔2~4小时服1次,直至症状消失。小儿剂量酌减。治疗100例,其中溶血毒型21例,神经毒型4例,混合毒型75例。除1例因被银环蛇咬伤达9小时入院抢救无效外,其余99例痊癒。服药最短时间为3天,总量为10.8克;最长时间为34天,总量达145.8克。其中有4例溶血毒型症状严重,採取中西医综合治疗。卜芥对血液循环毒型、混合毒型及神经毒型的蛇咬伤均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五步蛇(聋婆蛇)、小眼镜蛇、竹叶青蛇咬伤患者疗效显着。在上述临床套用基础上,每次剂量曾提高为成人8片,小儿4片,未见毒性反应。
③预防稻田皮炎
用卜芥20斤捶烂,与石灰5斤混匀,加水浸过药面,3天后过滤去渣,在下田前用药液涂擦四肢浸水部位。

药理作用

抗蛇毒作用 在注蛇毒前30min给小1次灌服卜芥水提醇沉液100g/kg,对眼镜蛇毒、眼镜王蛇毒和争环蛇毒的中毒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保护率分别为85.7%、80%和30%;但对五步蛇毒和蝮蛇中毒小无保护作用。产难还发现,氯化钠(NaC1)对眼镜蛇毒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说明盐炒炮製品用于蛇伤的传统经验有一定科学性。
【生药材鉴定】
显微鉴定:粉末: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8-51vm,稜角较平截或稍尖。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在,针晶长28-97?m。环纹导管直径23-72?m。4、澱粉粒单粒长卵形、肾形或类圆形,直径4-17v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另可见木栓细胞、棕色块。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大毒
【中药化学鉴定】
海芋:薄层层析:本品先以石油醚冷浸,随后以甲醇冷浸,分别製备成供试液,另取B-谷甾醇和B-谷甾醇-D-葡萄糖甙,分别加石油醚和甲醇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取石油醚冷浸液和B-谷甾醇对照品溶液点于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检出B-谷甾醇;另取甲醇冷浸液和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开,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显色,检出B-谷甾醇-D-葡萄糖甙。
各家论述
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退热,消肿镇痛。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2.《四川常用中草药》:解毒,散结。治瘰疬,疖疮,一切毒疮初起。3.《广西药植名录》:根状茎:治慢性骨髓炎,钩端螺旋体病,汤火伤;叶:治毒疮。
【採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採收。挖取根茎,洗净,鲜用或切片哂乾。
注意事项
【用药禁忌】生品有大毒,禁作内服。内服需经炮製且不可过量。外用宜慎,因本吕外敷有致泡作用。中毒症状: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茎液接触引起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噁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不良反应及治疗】
在治程中,仅少数患者有噁心、呕吐、喉头髮痒等副作用,如加适量食盐处理和延长煎药时间(2小时以上),可以大大减少毒性和副作用。
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服卜芥治疗高热时,如感咽喉瘙痒,说明药不对症,应予停用;服卜芥出现喉痒,心律不齐等中毒症状时,可煎服甘草、土防风、莲须等解毒。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尖尾芋,全株有毒,以茎干最毒。中毒症状:如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茎液接触引致失明。误食茎或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烧痛,噁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解救方法】:皮肤中毒可用醋酸或醋洗涤。误食中毒,服蛋清、麵糊,饮大量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如腹部剧痛可注射吗啡,如出现惊厥可注射镇静剂,继服溴化钾或吸入乙醚。民间治疗法用醋(黑醋或白醋)加生姜汁少许共煮,内服或含漱。亦可饮冷开水,以饱为度,或用岗梅Ilexasprella(Hook.EtArn.)Champ.根半斤,以五碗清水煎成二碗饮服。舌、喉退肿后均呈黑色。
【功效分类】解毒药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宜选择肥沃、疏鬆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春季,选择健壮的根状茎,截成10-15cm长的段,每段具3-4节,按行株距45cm×30cm开穴,每穴下种1-2 段,上松细土,淋水保湿。田间管理,生长期间,每年中除草2-3次,结合中除草,施肥1-2次。
【炮製方法】
刮净外表的毛和黑皮,切成丝条。每斤加食盐1.2-1.5两拌炒,炒至灰青色、水气乾、折断面中间无白心时,去净盐屑即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