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博杯(道教术语)

2018-06-13 10:49:32 百科

博杯(道教术语)

是一种道教信仰问卜的仪式;又称掷筶、掷杯,普遍流传于华人民间传统社会。“筊杯”是一种占卜工具,是世俗之人所用以与神明指示的工具。“筊杯”有时会倒过来称之为“杯筊”。多用竹、木等材质做成,两个为一对,呈立体的新月形状,每一个称为一“支”,并分有正反面,凸起部份称为“阴面”(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则称为“阳面”(也就是正面)。在台湾,凡是有道教庙宇,在神像前几乎都有一到数对筊杯。“筊杯”也称“杯”,故闽南语“掷筊”又名“跋杯”。然而筊杯并非仅在庙中使用,家中有供奉祖先者,往往也会备有一对筊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博杯
  • 释义:一种道教信仰问卜的仪式
  • 又称:掷筶
  • 属性:道教术语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为原则,但也有特别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间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须请示神明是否合意。仪式内容是将两个约掌大的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圆弧凸出之筊杯掷出,以探测神鬼之意。
下列是阳阴组合的说明:
一阳一阴(一平一凸):称之为“圣杯”(或“圣筊”)表示神明认同,或行事会顺利。但如祈求之事相当慎重,多以连三次圣杯才做数。 两阳面(两平面):称之为“笑杯”(或“笑筊”),表示神明还未决定要不要认同,行事状况不明,可以重新再掷筊请示神明,或再次说清楚自己的祈求。 两阴面(两凸面):称之为“阴杯”(或“怒筊”),表示神明不认同,行事会不顺,可以重新再掷筊请示。
在民间信仰中,掷茭有几个约定俗成的礼仪如下:
掷筊通常以三次为限。 掷筊前需在神灵面前说明自己姓名、生日、地址和请示的事情。 掷筊前双手要合住一对筊杯,往神明面前参拜之后,才能鬆手让筊杯落下。
近代有许多庙宇也採用了塑胶制的筊杯。筊杯有时被宗教神棍用做骗财工具,方式是在筊杯中灌铅或水银,以控制其正反面的呈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