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阳新区

2019-01-15 01:11:27 百科
南阳新区

南阳新区

南阳新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南岸地区。南阳市是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新区是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複合型功能性区域,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2014年1月年正式更名为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範区(南阳新区)。

201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88号,要求南阳市和河南省有关部门要强力推进《总体方案》,争取经过10年左右努力,把南阳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範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南阳市豫鄂陕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同时,南阳新区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南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南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南阳新区成立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定。新区管委会是新区规划建设的执行机构,具有统一规划编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政管理等职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阳新区
  • 行政区级别:省级新区
  • 所属地区:中国 南阳
  • 政府驻地:宛城区
  • 成立时间:2010年
  • 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
  • 火车站:南阳站、南阳高铁南站(在建)
  • 机场:南阳姜营机场
  • 国家保税区: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
  • 相关新区: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功能定位

规划建设南阳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城镇化建设、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实现“白河为轴、两岸并举、区块突破、组团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我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南阳新区核心班子与工作构架的搭建基本完成,新区的发展建设开始步入正常轨道。3月18日,南阳新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南阳新区的建设大幕徐徐拉开。
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複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範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南阳新区核心建设规划图南阳新区核心建设规划图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範。
南阳新区建设南阳新区建设
现代化複合型功能区。发挥南阳白河沿岸生态环境优势,按照複合型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複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複合的现代複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範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先进装备製造业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企业战略合作,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样板区。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质能源示範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创建纤维乙醇、多晶硅、新能源装备等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核用电动机、风力发电设备及电动汽车、专用汽车等产业,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和製造基地,形成区域经济成长极。
豫鄂陕接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依託郑渝铁路和运十铁路规划建设、宁西铁路扩建以及南阳机场改扩建,最佳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构建对外联繫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豫鄂陕接合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规划思路

——与现有城市建成区发展相衔接。南阳新区与老城区能够通过已建成的五座大桥和建设中的三座大桥实现高效连线。白河北岸建成区涵盖市级行政文化中心和传统商业中心,主要通过改造实现功能布局最佳化,重点发展商业、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成为市域服务中心;新区重点承担先进制造业、生态农业以及居住、休闲等部分城市功能,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经济成长极,推进城市跨河发展,形成两岸互动、双翼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根据南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为“一河两岸、三组团”结构。“一河两岸”主要是通过加强白河水体及沿岸的综合治理,建设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滨河绿地,成为城市公共休闲绿色长廊。“三组团”是在白河两岸形成中心组团、白河南岸组团、机场组团等3个城市组团。其中,中心组团主要通过对老城、武侯等片区的保护开发,最佳化布局,承担市级行政、文化、体育、商业等服务功能;白河南岸组团主要依託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製造业,承担部分商业、贸易、居住等功能;机场组团主要依託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发展航空物流、临空港加工製造业,并依託白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高端商务办公、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南阳新区涵盖了白河南岸、机场两个组团。
南阳新区整体规划效果图南阳新区整体规划效果图
——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南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南阳新区範围内新增建设用地45.1平方公里,加上现有建成区25平方公里,新区内建设用地总计70.1平方公里;环城高速公路内的基本农田已全部调整为一般耕地。
——与城市功能定位相衔接。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西南及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南阳新区内有南阳机场、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宁西铁路南阳站和郑渝铁路南阳站,通过最佳化布局和功能整合,能够形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加强白河南岸开发建设,促进新能源、光电和先进装备製造等产业集聚发展,能够显着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通过吸引人口、产业等向新区集聚,能够缓解老城区交通、用地等压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与产业布局相衔接。南阳新区涵盖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未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其中,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伏和新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超硬材料、电动汽车、装备製造和光电等先进制造业。同时,依託宁西铁路南阳东站和公路货运站,规划建设以仓储、运输和综合服务为主的公路铁路货运配送中心,构筑集加工配送、仓储运输、信息处理于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
——与综合交通体系高效衔接。航空方面,南阳机场位于新区中心地带。铁路方面,郑渝铁路南阳站沿白河南岸选址,站点规划在机场附近,可实现铁路与航空零距离换乘;宁西铁路与郑渝铁路在新区东南部交会,未来将在南阳东站基础上,最佳化客货运输组织,在新区内形成客货运一体的交通枢纽。公路方面,沪陕高速、许平南高速在新区交会,共有三个高速出入口;国道G312和省道S103在新区内交会,规划了两处长途汽车客运站和一处汽车货运站,最终在新区实现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
南阳新区整体规划效果图南阳新区整体规划效果图

核心设计

规划核心区包括空港与铁路两大片区,规划形成“一带三廊,两区三心,纵横四轴”的功能结构移动图片,通过前瞻性的功能定位、系统化的规划体系和个性化的设计框架,努力构建一个低碳高效、独具魅力的智慧型田园新城。
通过白河生态景观带和三条楔形绿廊确立生态格局,以两横两纵干道体系主导空间框架,形成南北两大片区、三大功能核心。
空港板块:以机场路为轴,串联主要功能区,依次为休闲商务区、流通商贸区、空港物流区与宜居生活区。休闲商务区滨水发展,打造南阳重要的商务办公和会展交流集群。商务会展前区三面临水,以国际会议与展览为核心,布局文化休闲街区、南阳大剧院以及特色地标五星级酒店等。
中心商务区道路施工平面图中心商务区道路施工平面图
空港地区规划综合商贸中心、航空快运分流中心,引入第四代商业综合体概念,强调体验式、複合型休闲商业大街区。环绕大型购物中心构筑商业内街,四周布局商务酒店、四方物流总部等,形成整体简练的城市轮廓。
北区城市设计:规划提出铁路枢纽和机场分离的布局模式,带动新区发展,形成枢纽商贸中心、科技商务中心、职教培训基地三大核心功能区。
枢纽商贸中心:依託铁路站形成拉动片区发展的新核心。
门户枢纽区:围绕站场规划集散广场、换乘枢纽、物流仓储等功能。
商贸服务区:依託铁路站场的延展效应,集聚市场交易、生产力服务商业综合体等,在中央树立区域标誌性建筑。
滨水文化休闲区:以商圣范蠡文化为主题,构建滨水文化休闲区,包括文化中心、休闲商业、主题公园等。
东站物流中心鸟瞰图东站物流中心鸟瞰图
科技商务中心:在白河东岸,环绕创智湾,结合绿化廊道,打造南阳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商务金融集聚区。
南阳职教城:在北环路以南,依託南阳深厚的职业教育基础,打造南阳人才培养的集中区。

公共运输

1.1.1 规划目标
规划形成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多方式协调利用,功能层次分明、网路布局合 理、衔接换乘方便的高品质公交客运体系。
1.1.2 发展策略
遵循“建设—培育—升级”发展步骤,实现以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公共运输发展升级策略。
超前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形成网路效应,构筑中心城区公交发展骨架。
全面实施公交优先系统,建立层次分明、服务高效的公交运营系统。
创造紧凑便捷的换乘条件,整合公交系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行。
1.1.3 公交线网规划
规划公交网路按近域快速公交、组团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和旅游专线四个层次进行组织,形成以快速公交 走廊和跨片区常规公交干线为骨架,片区内辐射性常规公交乾、支线为基础的公交运输网路。科学合理最佳化 布局公交线网、站点,加大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建设,加强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和建设,有效提高 公交分担率,进一步最佳化出行结构。
1、近域快速公交 按照大南阳都市区的整体发展思路,重点强化新区-红泥湾-方城、新区-社旗、新区-唐河、新区-黄台岗-官 庄之间联繫,结合新区快速路,规划建设3条近域快速公交线路,嵩山路快速公交线、G312快速公交线、 北外环路快速公交线。
2、组团快速公交
组团快速公交依託于专用道(路)、交叉口公交优先系统布设的快速大运量公共汽车客运线路,连线市级功能中心和主要对外客运枢纽,强化新、老区的联繫,承担新区内主要客运走廊的较长距离运输服务。规划新区新快速公交形成“一纵三横”的网路系统。
“一纵”:主要指黄河路。
“三横”:分别为黄山西路、机场路、信臣路东延线。
中心城区内设定快速公交线路的主干路,考虑到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与公交专用道的设定,道路红线应适当放宽。
3、常规公交
新区内部利用黄河路、雪枫路形成环状公交主干线,其他线路结合城市主、次干路,与环状有机结合,合理布置公交站点,作为快速公交的有效补充,连线各组团内主要客流集散,居住区,同时加强与老城区的联繫,提高公交可达性及线网覆盖率。
常规公交线路结合下位规划或者专项规划进行详细布线。
4、旅游专线
包括机场公交线路和白河一日游环线。机场公交线路连线南阳机场和南阳中心城区各主要客运枢纽及城区内重要客流集散中心,白河一日游环线利用白河大道及老城区的中州路、健康路形成旅游环线,主要串连南阳白河周边各个景点,包括新区的高铁休闲商业区、城市複合中心、白河湿地公园及老城区的武侯祠、行政中心、南阳古城、行政中心、农运会场馆、独山等等。
1.1.4 公交场站设施规划
1、车辆发展
国标《城市公共气电车客运服务》(GB/T22484-2008)规定,城镇人口(含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公共电汽车数,特大城市不应少于15辆标準车,大城市不应少于10辆标準车,中、小城市不应少于8辆标準车。按照该标準,根据南阳新区规划人口规模计算,规划期内南阳新区公车辆发展规模为1800标台。
2、用地规模
公交停保场站主要包括高级保养场和公交专用停车场。在城市用地紧张情况下,公交枢纽和公交首末站也兼具公车辆夜间停车用地功能。
参考《城市公共运输站、场、厂设计规範》和《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準》及国内其它相近城市的公交场站用地标準,考虑南阳新区用地开发特徵,确定本次规划採用的公交停保场站用地标準为综合标準:200平方米/标台。
根据新区公车辆发展规模,确定规划期内各类公交停保场站用地总面积达到约36公顷。
3、布局规划
规划按照“高保集中,低保分散”的布设原则,同时保障对各城市功能片区的服务覆盖,在新区内布置溧河保养场、黄庄保养场2处高级保养场和北部、高铁、周营、下洼、柳庄、东站6处公交专用停车场。
南阳大交通规划建设示意图南阳大交通规划建设示意图

轨道交通规划

【南阳捷运规划方案将上报审核】2030年南阳中心城区人口突破350万,外加流动人口150万,城区人口规模突破500万,城区面积突破600平方公里,南北和东西各25公里跨度。规划中的南阳将拥有5条捷运,捷运站间距平均1.25千米,89个捷运站,线路规划总长133公里。
南阳新区
轨道交通类型
考虑到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建设要求,考虑南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特点,建议採用捷运的方式进行建设。
轨道交通线位
结合南阳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功能结构与交通需求特点,初步确定採用环线建设的方式。具体线位建议:由光武路、站前路、黄河路、北环路、雪枫路、独山北路、建设东路、建设中路、工商南路形成环路。
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点的设定按照“老区以流定站、新区以站定流”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的而环境特徵与功能结构特徵,按照合理的站点间距,共设定12个轨道交通站点,分别为独山站、农运会场馆站、市行政中心站、仲景路站、南阳火车站、武侯祠站、溧西片区中心站、溧东片区中心站、南阳机场站、迎宾南站、新区行政中心站、高铁枢纽站。

工业规划

工业用地布局
现状概况
新区现状的工业相对集中分布于宛城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工业园区範围内,现状工业用地共535.54公顷,主要的企业包括天冠、乐凯胶片厂、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
1.1.2 规划原则
1、集聚发展原则
整合各类产业园区,疏通道路交通、配套绿地和公共设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引导招商企业和城区原有分散企业向工业区集中,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工业区。同时通过“合併、集中、撤消”等手段最佳化现状工业用地格局。
2、总体协调原则
不同园区应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现状基础发展不同的主导产业,形成主导职能,强化各自优势和竞争力,避免产业趋同所引起的恶性竞争。同时产业布局和发展应在城区範围总体协调,调整生产要素分布,依照发展实际情况,通过经济槓桿实现工业总体协调发展。
正在建设的新区“三馆一院”正在建设的新区“三馆一院”
3、统筹发展原则
依据主导产业规划对产业进行功能分区,形成上下游关联的内部产业链,提高经济运作效率。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协调好产业与居住、产业与交通、产业与公共服务等多种城市活动的关係,促进城市空间整体协调。
4、弹性控制原则工业用地布局应考虑到未来产业发展不确定性,有一定适应能力。在满足现有产业对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土地的弹性供给,或者在总体规模存在限制的情况下灵活选用不同的布局,以应对未来产业的不同发展结果。

5、环境保护原则
“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增长要求工业区发展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应逐步建立与地区环境容量相协调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园区建设应对污染企业的进入提出限制条件并长期监督,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城市长期利益。另一方面要强调和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
1.1.3 规划布局
以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策略与定位为指导,依託区域发展廊道的建设,综合考虑近远期的影响因素,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形成“两带四园”的产业空间格局。新区工业用地总规模2333.73公顷。
“两带”主要指依託宁西、郑渝两条区域发展廊道的建设,进一步培育和整合既有产业园区,强化廊道上的物流通道的建设以及相关产业服务设施的集聚,形成与外围地区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四园”主要指结合现状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结构以及设施结构,进一步将新区产业整合为新能源产业园、高端装备製造产业园、物流及出口加工产业园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孵化园四大园区。
1、新能源产业园
园区位于白河东岸、北至黄河路、南至宁西铁路、东至独山大道,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1024.06公顷。园区将依託天冠等核心企业,重点实现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培育与突破。
2、高端装备产业园
园区位于新区南部,西至独山大道、东至郑渝高速公路、北至黄河路、南至宁西高速公路,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603.16公顷。园区将充分依託既有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实施战略整合,并重点实现在防爆电机、智慧型装备等高端装备製造领域的突破与崛起。
3、物流及出口加工产业园
园区为与宁西高速公路以南地区,东至郑渝高速公路,北至宁西高速公路,西南部为白河,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为268.60公顷。依託铁路货运东站,重点培育物流及出口加工为主的产业职能。
4、战略新兴产业孵化园
园区位于白桐乾渠东侧,东南至郑渝高速公路,北至迎宾大道,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437.91公顷。园区将重点围绕着光学、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孵化。
南阳新能源国家产业基地南阳新能源国家产业基地

商业服务业

商业服务业设施布局原则
1、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城建设合理设定各类各级商业设施,布局安排最有利于发挥其效益的位置;
2、强化区域商业中心的辐射作用与服务功能,塑造市级的商业中心的形象,实现商业服务功能的综合化、多元化与多层级化。以便捷服务为导向,结合新城建设和服务半径布局片区级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3、加油站、加气站根据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原则进行布置。充电站不宜与加油站加气站结合布局。
商业商务中心布局规划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89.19公顷。规划按照区域级、市级、组团级、地区(片区)级四级配置商业服务设施。 1、区域商务金融中心
光武路区域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服务与区域的商务、金融等职能。目标服务全市,远期服务南阳市域。
2、市级商业中心
新区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位于高铁站商业中心区,服务整个新区。
3、区(组团)级商业服务中心
规划结合规划用地布局,设定组团级商业服务中心3处,分别位于溧河组团、迎宾组团和北部组团,为组团居民生活与生产活动提供配套商业服务。
4、地区(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规划根据人口配套设定地区(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一般地区(片区)级商业中心服务人口不超过10万人,服务半径不超过1.5km。本级商业服务中心一般与其他同级服务设施联合布置。
崛起中的南阳商业中心崛起中的南阳商业中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