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通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2017-12-29 20:27:16 百科
南通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南通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南通大学是省属地方综合性大学,1912年由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立。学校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是教育部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在近百年医学教育历程中南通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张謇先生从日本重金聘请外科学和内科学教授,帮助建立了南通大学医科的外科学总论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成为我国最早开展临床技能训练的学校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通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 类型:省属地方综合性大学
  • 创始人:张謇
  • 创建时间:1912

中心简介

南通大学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由原诊断学实验室、外科学总论实验室、临床综合实验室和护理学实验室整合组建。中心经历了奠基(2003年之前)、发展(2003年~2005年)、改革与创新(2005年~至今)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已建成设施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环境整洁和管理科学、满足现代临床实践教学需要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中心于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临床技能类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单位。
自从成为临床技能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单位以来,中心经过3年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是在软硬体水平,还是在开展临床技能训练教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心目前下设诊断技能、外科基本技能、临床综合技能、护理技能4个培训部和1个口腔医学实验室,可开展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危重病与急救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技能培训。中心组建了专职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和专兼职相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学校将中心定位为进行临床技能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隶属于学校统一管理、从事临床实践教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实体,採用人、财、物独立运行机制。目前中心的实验室总面积4975.4平方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924.03万元。中心主要服务于全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医学法学、医学信息学等14个医学类本科实验教学,同时也面向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开放,基于47门课程共开设498个技能训练项目,每年教学工作量总计达21.8万人学时。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竞赛,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4项。同时,中心还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任务,如政府主管部门委託的省内及本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培训,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专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进修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等,为地方或区域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中心还多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家级和省级临床技能继续教育学习班。有多所省内外院校的教师、领导来中心参观交流。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发展依託于学校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内科学、外科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手外科、眼科学、神经病学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眼科、检验科、普外科、骨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外科等14个专科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附属医院被批准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临床医学为南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建设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暨创新团队6个,医学重点人才4人;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3人、中青年科技带头人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8人;80余名中青年业务骨干被评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培养对象。立项建设以来,中心教师承担5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64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获7项教学成果奖,其中3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2篇;主编出版各类教材6部、自编5部。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级科学研究课题39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2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3篇。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坚持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的大学办学理念,基于“一个中心”(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两种环境”(临床模拟环境和临床真实环境)、“三大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及综合技能训练平台、临床技能考核平台)、“四项要求”(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扎实,态度严谨与方法科学,具备医学人文思想与批判性思维,早期接触临床、科研和社会),构建多学科综合优势支撑的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体系,用最佳化的教学师资和技能训练环境及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心现已成为一个融多学科、多功能、开放性、网路化等特点的现代化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以集约化方式统一管理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全面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我校临床实践教学的枢纽和核心基地,并在省内外起到了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示範和辐射作用。

主要成员

中心主任
程 纯
教授
中心副主任
朱健华
教授
中心副主任
王志伟
教授
中心副主任
汤乐民
教授
中心副主任
吕广明
教授
诊断技能培训部主任
周国雄
教授
外科基本技能培训部主任
王 华
教授
护理技能培训部主任
徐旭娟
主任护师
内科技能实验室主任
周国雄
教授
外科技能实验室主任
王 华
教授
妇产科技能实验室主任
张玉泉
教授
儿科技能实验室主任
徐美玉
主任医师
眼科技能实验室主任
管怀进
教授
耳鼻喉科实验室主任
尤易文
主任医师
康复技能实验室主任
沈光宇
主任医师
急救技能实验室主任
黄中伟
主任医师
医学影像技能实验室主任
吴献华
主任医师
口腔医学实验室主任
姚淑萍
主任医师

教学大纲

诊断学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眼、儿、口腔医学)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营养、影像、预防、护理、护英)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
□ 内科学
·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五官、口腔)
外科学总论
·外总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儿科、五官、口腔)
·外总实验教学大纲(预防医学、影像、医检、营养、康复)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医学营养)
·妇产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五官、儿科、影像、病理学)
儿科学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儿本)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儿保)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眼口)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全科)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康复)
眼科学
·眼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眼耳鼻喉)
·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 ·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
·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全科) ·眼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儿科)
耳鼻喉科学
·耳鼻喉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
急救医学
·急救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运动疗法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学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学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效果

中心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兴校”的大学办学理念,基于“一个中心”(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两种环境”(临床模拟环境和临床真实环境)、“三大平台”(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及综合技能训练平台、临床技能考核平台)、“四项要求”(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扎实,态度严谨与方法科学,具备医学人文思想与批判性思维,早期接触临床、科研和社会),构建多学科综合优势支撑的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体系,用最佳化的教学师资和技能训练环境及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中心面向本校14个医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开展实践教学。涉及临床技能教学47门实践教学课程、498项实验项目,年学生人数3700人,年人时数21.8万。中心也对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开放。
1、参照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设计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体现在《诊断学实验教程》、《外科动物手术学》、《医学影像学实验教程》、《临床技能实验教程》、《急诊科学—临床模拟教学临床见习指导手册》等自编讲义上。
2、依託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开展桥樑课程和《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诊断学》教学时增加问诊与沟通技能的教学时数,提高学生问诊技巧以及与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係的能力;《外科学总论》教学强化外科手术教学中的无菌观念,实现学生从手术换鞋/更衣、洗手(刷手)、手术站位示教、消毒、铺巾,到藉助动物学习肠腔吻合等数种外科手术方式的流程训练;《医学影像学》教学通过与附院PACS联网,实时获取附院的医学图像,提高读片技能。
3、利用专业及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开展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技能、康复、护理和急救技能的训练。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利用高端模拟人和标準化病人(SP),重点围绕急救、重症监护、内科、妇产科、儿科综合技能展开教学。
4、临床技能考核採用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模式,设定考站9个,涵盖内、外、妇、儿学科相关的问诊、查体及技能操作等内容。每一站所制定的任务都经过非常细緻地规划,有一个事先设计好的评分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站的表现,都能够客观地表现在成绩单上。对準备下点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40学时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培训结束后进行OSCE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施以来,对提高实习生自信心和临床技能收到明显成效。
5、南通大学医学院自招收外国留学生以来,规模稳定控制在1个班40人左右,留学生实验课採用英文授课,实验内容主要是诊断学、外科动物手术学、内外科基本技能。中心积极配合留学生教学的需要,先后开设留学生新实验课程6门。
6、中心积极开展PBL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来自本校、苏州大学和徐州医学院、江苏大学的300余位实习生参加了PBL教学实践活动。PBL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7、中心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优良。以利用小儿骨穿模型进行儿科骨髓穿刺教学为例,对临床医学本科(儿科学方向)五年级学生进行无记名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学生对模拟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包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置能力等,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0卷第2期]。
8、2011年10月,我校医学院学生参加第12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大赛三等奖;2012年4月,我校大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荣获团体三等奖1项,个人单项优胜奖(乳腺体格检查)1项。近3年,大学生髮表学术论文48篇。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