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直隶

2018-01-23 16:44:51 百科
南直隶

南直隶

南直隶简称南直,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与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和浙江相接壤。

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约占全国人口18%(1630年),面积235,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国面积7%左右(1630年)。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注: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的散州)为直隶。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消北平布政使司,将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府和州直隶州也直隶中央六部,遂称北直隶,简称北直,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河北等市省;京师改称南京,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即废除南京国都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直隶
  • 别名:南直
  • 行政区类别:直隶
  • 所属地区:中国东南
  • 下辖地区: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 政府驻地:应天府(今南京)
  • 面积:235,368平方公里
  • 人口:30,945,410人(1630年)
  • 方言:中原官话、吴语、江淮官话、南京官话、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明孝陵、明祖陵、明城墙、明故宫、明东陵等
  • 主要城市:苏州府、松江府、凤阳府等

历史沿革

南直隶:元属江浙行中书省、淮南江北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太平路改置太平府;
龙凤二年(1356)集庆路、镇江路、广德路分别改置应天府、江淮府、广兴府;同年宋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辖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广兴府、常州路、扬州路、庐州路、安庆路;同年江淮府更名镇江府;
龙凤三年(1357)常州路改置长春府,寻更名常州府;宁国路、徽州路分别改置宁国府、新安府来属;扬州路改置淮海府;
龙凤六年(1360)信州路改置广信府,与铅山直隶州来属;
龙凤七年(1361)宁国府更名宣城府;池州路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来属;安庆路改置宁江府;淮海府更名维扬府;饶州路改置鄱阳府来属;
龙凤八年(1362)宁江府更名安庆府;鄱阳府更名饶州府,与广信府、铅山直隶州另属江西行省;
龙凤十年(1364)置中书省,省江南行省入,所辖直属中书省,俗称直隶;同年置江淮行中书省,治庐州府,庐州路改置庐州府来属江淮行省;
龙凤十二年(1366)维扬府、宣城府分别更名扬州府、宣州府;淮安路、高邮府、安丰路来属江淮行省;同年省江淮行省入中书省,同时安丰路、淮安路分别改置寿春府、淮安府;同年湖州路、嘉兴路分别改置湖州府、嘉兴府来属;
吴元年(1367年)寿春府降散州,濠州升临濠府;新安府、宣州府分别更名徽州府、宁国府;平江路改置苏州府,与松江府来属;
洪武元年(1368)高邮府降散州;同年定应天府为南京,为国都;
洪武二年(1369)定临濠府为中都,泗州、寿州分别升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
洪武四年(1371)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俱降散州;广兴府降广德直隶州;
洪武六年(1373)临濠府更名中立府;七年(1374)中立府更名凤阳府;
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
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仍俗称直隶;
洪武十四年(1381)徐州升为徐州直隶州;湖州府、嘉兴府另属浙江行省;
洪武二十二年(1389)和州、滁州分别升和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
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京师为南京,直隶改称南直隶;
洪熙元年(1425年)复改南京为京师;
正统六年(1441年)复改京师为南京;
万曆末年常州府更名尝州府。

行政区划

应天府

府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辖附郭县:上元县、江宁县
其他辖县: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

凤阳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
辖附郭县:凤阳县、临淮县
其他辖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
属州及其辖县:寿州(霍丘县、蒙城县);泗州(盱眙县、天长县)、宿州(灵璧县)、颍州(颍上县、太和县)、亳州

淮安府

府治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
辖附郭县:山阳县
其他辖县: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沭阳县
属州及其辖县:海州(赣榆县)、邳州(宿迁县、睢宁县)

扬州府

府治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辖附郭县:江都县
其他辖县:仪真县、泰兴县
属州及其辖县:高邮州(宝应县、兴化县)、泰州(如皋县)、通州(海门县)

苏州府

府治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辖附郭县:吴县、长洲县
其他辖县:吴江县、崑山县、常熟县、嘉定县
属州及其辖县:太仓州(崇明县)

松江府

府治在今上海市松江区
辖附郭县:华亭县
其他辖县:上海县、青浦县

常州府

府治在今江苏省常州市
辖附郭县:武进县
其他辖县: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

镇江府

府治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辖附郭县:丹徒县
其他辖县:丹阳县、金坛县

庐州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合肥市
辖附郭县:合肥县
其他辖县:舒城县、庐江县
属州及其辖县:无为州(巢县)、六安州(英山县、霍山县)

安庆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安庆市
辖附郭县:怀宁县
其他辖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

太平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辖附郭县:当涂县
其他辖县:芜湖县、繁昌县

池州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池州市
辖附郭县:贵池县
其他辖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

宁国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
辖附郭县:宣城县
其他辖县:南陵县、泾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

徽州府

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
辖附郭县:歙县
其他辖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

徐州

州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其他辖县: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

滁州

州治在今安徽省滁州市
其他辖县:全椒县、来安县

和州

州治在今安徽省和县
其他辖县:含山县

广德州

州治在今安徽省广德县
其他辖县:建平县

辩误

综述
明朝的南、北直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都把南、北直隶认为是一种政区,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南北直隶的府和直隶州与十三布政使司一样,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管辖的。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北直隶则是京师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南直隶不等于应天府,北直隶不等于顺天府。
南直隶南直隶
这个误解就和把湖北省的江汉地区理解成一个政区一样。
江汉地区只是一个统称,包括仙桃、潜江、天门三市,三市都是县级市,都直属湖北省。
南北直隶也一样,只是两个统称,北直八府二直隶州,南直十四府四直隶州,都是府级,也都直属中央六部。
当然,二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如江汉地区有共同的中院,而南北直隶各府州的上级司法机构就是刑部了。
注解及历史缘由
南北直隶本身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顺天府、应天府虽然是京府,但也还是府级,府尹是不能管其他府州的。没官署、没机构、没长官自然就不能称之为政区了。
实际上,直隶用于现在的话说,就是“直接管辖的区域”,北直隶的意思就是“北边(中央)直辖的区域”。
其实这一制度还源自元朝,我们的地图上一般把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域就用“中书省”表示,元朝的中书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务院”。元朝对这一区域则用“腹里”一词表示,明朝改用“直隶”表示。
后来撤消北平布政、按察两司后,原直隶改称南直隶,简称南直;而北平两司原辖区域也是直辖区,因此称为北直隶,简称北直。(同时撤消的还有北平都司,原辖卫所也由后军都督府直隶了)
至于《明史》中的京师、南京严格的说也是错误的,因为京师指京师城,南京指南京城,它们本身也都不是政区。只能说用京师代指北直、用南京代指南直。
从“道”来分析
南北直隶也有巡道和守道,但正因为南北直隶不是政区,所以各道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们只能挂靠在邻近的两司。其中:
北直隶密云、大名、天津、霸州四道,由山东带管;易州、口北、昌平、井陉、蓟州、永平等六道,由山西带管。
南直隶太仓、颍州、徐州三道,由山东带管;苏松、漕储、常镇、庐凤、徽宁池太、淮扬六道,由浙江、江西、湖广带管。
从中央户部的职权分析
户部:明朝户部分十三清吏司,按布政司划分,每个清吏司管本布政司的事务,另兼管中央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粮仓税关等和南北直府州的事务。其中:
北直八府二州事务归福建司管(福建司还管福建八府一州,福建都司、行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等事务,基本上北直事务也都归福建司管了,当然还管一些重要粮仓等)。
南直十四府四州事务归四川司管(四川司还管四川的府州、四川都司、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等事务,基本上南直事务也都归四川司管了)。
到了清朝,直隶省(于北直设立)事务仍归福建司;设江南省后,江南省(于南直设立)事务才划归新设的江南司管。
从中央刑部的职权分析
刑部:明朝刑部和户部一样,分十三清吏司,按本按察司(和布政司分区相同)划分,每个清吏司管本按察司的事务,另兼管中央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王府、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等和南北直府州的事务。其中:
北直顺天、永平、广平三府归云南司管,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四府、保全州归贵州司管,大名府归四川司管,延庆州归广东司管。
南直应天府归广东司管,淮安、扬州二府归河南司管,安庆、徽州二府归广西司管,宁国、池州二府归湖广司管,苏州府归贵州司管,松江府归四川司管,庐州府归江西司管,太平府归陕西司管,凤阳府、滁州归山东司管,镇江府、徐州归山西司管,常州府、广德州归福建司管,和州归浙江司管。
其中广东、贵州、四川三司同时管有南北直的府州。
到了清朝,直隶省事务划归新设的直隶司;江南省事务划归新设的江南司,分成江苏、安徽二省后,也将江南司分成江苏、安徽两司。
从中央监察御史的职权分析
监察御史:明朝监察御史分十三道,按布按两司划分,每道管本司事务,另兼管中央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王府、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土司等和南北直府州的事务。其中:
北直顺天、永平、广平三府归云南道管,保定、真定二府归广西道管,河间、顺德二府、保全州归贵州道管,大名府归河南道管,延庆州归广东道管
南直应天府归广东道管,常州、池州二府归福建道管,安庆、徽州归广西道管,镇江、太平二府归山西道管,凤阳府、徐、滁二州归山东道管,松江府、广德州归四川道管,苏州府归贵州道管,扬州府归河南道管,庐州府归浙江道管,淮安府归江西道管,宁国府归湖广道管,和州归陕西道管
其中广东、河南、广西、贵州四道同时管有南北直的府州。
到了清朝,直隶省事务划归河南道,后划京畿道;江南省事务划归新设的江南道。
结语
这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在区域涉及地方具体事务的中央衙门中,南北直各府州都是由中央直管的,而且每个部门管得还不一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