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港学派

2018-04-07 01:49:42 百科

南港学派

南港学派指近代史研究所领导的学派,以近史所位于台北市南港区,故有此称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港学派
  • 类别:名词
  • 类型:学派
  • 地点:台北市

缘由

台北近代史研究所由郭廷以创建,是时所内研究员之任用,皆须经郭同意,故新进研究员往往和郭有所渊源。或为郭于中央大学任教时之子弟;或为其于台湾师範大学历史系任课时之学生。加以所中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讨论会,在所中同仁发言完毕后,郭往往给予深刻的总结。年代学、通识通论,以及研究重大问题三者,为郭廷以治中国近代史研究治学宗旨。此宗旨,随着其教学、事业生涯,传与其门人子弟。此种种皆使近史所形成以郭廷以为首,具一定学风之学派,外界称之为“南港学派”,对中国近代史学界影响极为深切。

特色

“南港学派”之优点,学者李国祁认为有四:其一、志学笃实,基础稳固。其二、学术境界高超严肃。其三、讲求方法,求变求新,不墨守传统,冥顽不敏。其四、开创研究经济史、社会史及区域研究的风气。关于其一,郭廷以初创近史所,最重视的便是史料的整理,故研究员往往具深厚的史料基础,“南港学派”有此优点,无疑为郭氏之功。关于其二,李国祁指出,郭廷以常常要求研究员们提高学术水平,对坊间写作不够精当的着作,每予严格批评,研究员阅读此些书籍,亦常遭其指责。如此耳濡目染之下,形成“南港学派”学术境界严格高峻之传统。关于其三,郭廷以积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活动,一定程度上将西方统计学、社会科学方法引入台湾,促成1970年代以后近史所作品居前茅地位。关于其四,近史所早期注重政治、外交史研究,其后因郭廷以主持研究清末“自强运动”,开始接触到经济史领域。1972年以后“中国现代化之区域研究”展开后,正式进入经济、社会史研究範畴。开创国内社会经济史之研究风气。

现况

近年来近史所研究方向多元,受郭廷以直接、间接影响渐弱,“南港学派”之称已鲜少为人提及。

资料来源

1.王尔敏,《二十世纪非主流史学与史家》(桂林: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07),页218。
2.李国祁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座谈会发言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4期(1985,台北),页414-415。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