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

2019-10-30 03:33:29 百科

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

基本介绍

  • 项目名称: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
  • 主题词:民间文学,吹箫引凤,萧史弄玉
  • 认证级别:省级
  • 项目分类:民间文学
  • 国家:中国
  • 起源时间:春秋时期
  • 认证时间:2010年
  • 认证批次:第三批
  •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

简介

南昌西山萧峰萧史弄玉“吹箫引凤”故事: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
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吹箫引凤”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所传诵,该传说流传久远,从古至今,屡见于文字。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萧史》,北魏郦道光的《水经注》,东晋郭璞《南郊赋》,唐杜光庭辑《仙传拾遗萧史》,宋李昉的《太平广记》、宋余靖的《西山行程记》、明万曆《江西大志》、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演义》,清薛大训的《古今列仙通纪》,清《西山志》、清道光年间九江萧氏宗谱,明清、民国及现代的《新建县誌》均有记载。且《乐府诗集》、李白、杜甫、等古人的诗词中亦多有涉及。

历史渊源

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流传久远,从古至今,屡见于文字。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萧史》,北魏郦道光的《水经注》,东晋郭璞《南郊赋》,唐杜光庭辑《仙传拾遗萧史》,宋李昉的《太平广记》、宋余靖的《西山行程记》、明万曆《江西大志》、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演义》,清薛大训的《古今列仙通纪》,清《西山志》、清道光年间九江萧氏宗谱,明清、民国及现代的《新建县誌》均有记载。且《乐府诗集》、李白、杜甫、等古人的诗词中亦多有涉及。

基本内容

传说的发生地萧峰,位于新建县内,系南昌西山绵延三百余里山脉中秀丽挺拔的一座高峰,古称紫霄峰,又称为洪州西山萧峰。它位于南昌市新建县、安义县与湾里区的交界处,海拔七百九十九米。峰内现有凤台仙府废墟,即萧坛。坛前有宋代灭蝗石臼。峰东麓有新庵里石刻,多为宋元之作。峰顶有明代王宗沐的“振衣千仞”、“钓台”石刻,“吹箫坪”。古人乐于到此处朝拜与游览,相关记载也颇为丰富,如:唐末左拾遗欧阳持的《游西山长歌》,宋进士余靖的《西山行程记》,明万曆大学士张位的《登萧仙岭》,明汤显祖的萧史萧峰诗,明末徐世溥的《登萧仙岭记》等等,对其盛况也可略见一斑。
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
从此,弄玉萧史天天在凤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明宣德官窑瓷器上的吹萧引凤图即是根据此传说描绘而成,以表达了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均出自该传说,可以说萧史“吹箫引凤”传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朝拜与游览的记载看,该传说无疑对民风民俗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价值

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均出自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的故事,可以说萧史“吹箫引凤”传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朝拜与游览的记载看,该传说无疑对民风民俗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