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传媒研究(第28辑):年度记者》内容简介:80多年前,林语堂就提出了对新闻工作的基本期许:受到伤害后“喊痛的自由”。为此,周鹏发不了稿也留在宜黄捕捉“中国表情”,朱益民为万千股民秉笔直书,涂重航笔锋所向直指“新圈地运动”,周勇进、卢斌像“苕”一样地在异国流弹纷飞中发回中国地方报纸罕有的“战地”报导,杨继斌在富士康的现实和文革的历史质检穿梭,赵洪杰奔忙在党报的天空下践行新闻理想……然而,直至今天,喊痛仍然是一门难度係数颇高的艺术,“有美而无刺”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更普遍的现状。
基本介绍
- 书名:南方传媒研究:年度记者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1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49101817, 9787549101818
- 作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
-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 页数:222页
- 开本:16
- 品牌:南方日报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南方传媒研究(第28辑):年度记者》编辑推荐:丁青云,追新闻的小孩;卢斌,拯救自己;朱益民,我心有梦;杨继武,我做记者,只是想把石块扔进颅骨里;张欢,这份工;周勇进,我和红薯不得不说的故事;涂重航,冷静地记录;潘晓凌,不如我们墙角见吧;鞠青,左手握拍。
图书目录
传媒动态
语丝
人物
数漫
事件
权益
政策
南方
特稿
杨兴峰 传承南方风骨 推动科学发展
本期焦点
丁青云 追新闻的小孩
王宏旺 擿埴冥行,底层寻找底线
卢斌 拯救自己
田维刚 “喜欢被动”
孙小林 我心“南方”
朱益民 我心有梦
刘静 与时尚杂誌靠点谱
杨继武 我做记者,只是想把石块扔进颅骨里
张欢 这份工
张雄 只为那些不着调的相遇
陈枫 慢一点
李焱鑫 在不熟悉的路上横冲直撞
周勇进 我和红薯不得不说的故事
周鹏 分裂的2010
赵洪杰 这份荣光,让我忐忑
涂重航 冷静地记录
高春明 心怀敬畏,忐忑而行
党永嘉 没燕子,没花的记者路
潘晓凌 不如我们墙角见吧
黎文 是的,我就是那个死文青
鞠青 左手握拍
记者讲述
彭美 南都“77元廉租房”报导始末
杜强 读者,媒体的敌人之一
——“77元廉租房”报导有感
网情了望
祝华新 2010年中国网路舆情新生态
单学刚
胡江春
传媒观察
朱学东 荣耀属于过去,传奇已是传说
微博话题
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之争议
编后记
本刊编辑部 289号乐章
语丝
人物
数漫
事件
权益
政策
南方
特稿
杨兴峰 传承南方风骨 推动科学发展
本期焦点
丁青云 追新闻的小孩
王宏旺 擿埴冥行,底层寻找底线
卢斌 拯救自己
田维刚 “喜欢被动”
孙小林 我心“南方”
朱益民 我心有梦
刘静 与时尚杂誌靠点谱
杨继武 我做记者,只是想把石块扔进颅骨里
张欢 这份工
张雄 只为那些不着调的相遇
陈枫 慢一点
李焱鑫 在不熟悉的路上横冲直撞
周勇进 我和红薯不得不说的故事
周鹏 分裂的2010
赵洪杰 这份荣光,让我忐忑
涂重航 冷静地记录
高春明 心怀敬畏,忐忑而行
党永嘉 没燕子,没花的记者路
潘晓凌 不如我们墙角见吧
黎文 是的,我就是那个死文青
鞠青 左手握拍
记者讲述
彭美 南都“77元廉租房”报导始末
杜强 读者,媒体的敌人之一
——“77元廉租房”报导有感
网情了望
祝华新 2010年中国网路舆情新生态
单学刚
胡江春
传媒观察
朱学东 荣耀属于过去,传奇已是传说
微博话题
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之争议
编后记
本刊编辑部 289号乐章
后记
289号乐章
本刊编辑部
围观散去,报导常村。在这个绝大多数作家、小说家无能为力的时代,依然有新闻人执着于文字在纸面的放歌与悲泣,脆弱而顽固地滋润这日益荒漠的世道人心。
80多年强,林语堂就提出了对新闻工作的基本期许:受到伤害后“喊痛的自由”。为此,周鹏发不了稿也留在宜黄捕捉“中国表情”,朱益民为万千股民秉笔直书,涂重航笔锋所向直指“新圈地运动”,周勇进、卢斌像“苕”一样地在异国流弹纷飞中发回中国地方报纸罕有的“战地”报导,杨继斌在富士康的现实和文革的历史质检穿梭,赵洪杰奔忙在党报的天空下践行新闻理想……然而,直至今天,喊痛仍然是一门难度係数颇高的艺术,“有美而无刺”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更普遍的现状。
“我是一名有牌照、亲自写稿、并且採访、之前还发提纲的有用记者。”喜欢党永嘉这样的坦然和豁达。诸如“安元鼎”之类的报导,固然令人拍案;在墙角看着皇帝裸体边偷笑边传播的潘晓凌、对揣摩人心有着重口味的张雄洞明世事不碍其网路问政的高春明、从体质内翩翩转身的鞠青,却也应该受到褒奖。毕竟,变态的新闻事件终有停歇,而惯常生活的点滴进步却需要持久的拉锯。
较量无尽,理想不死。人可以向现实低头,但心中不能没有梦。即便是把工作就看作份工的张欢,即便是不承认是文青的丁青云,还有李焱鑫、刘静、孙小林、田维刚、王宏旺,以及正在采写新闻的,正在电脑前写稿的,正在修改版样的——其实,都是有梦的文青。
仓颉造字夜鬼哭,文青指尖涌出的文字该有多大的力量啊。在文青out的时代坚守的黎文史可敬的,在理想死了的时代还有理想的人是值得致敬的。也正是大批这样的人,殚精竭虑,年复一年,将“南方”的气质从一个新闻高地插向另一个新闻高地。
这及“年度记者”是这些人中优秀代表的个人叙事,也是这些人所代表的媒体的年度大合唱,更是广州大道中的289号对时代金城的在场实录。其中,震耳发聩的交响曲,由烂漫抒情的圆舞曲,由节奏明快的进行曲,由和而不同的协奏曲。贯穿始终的,则是文章掷地的金声锵锵未来,荡开世相得迷雾,刺破人心的假面,直抵大真大美。
在瓦雷釜鸣之际,这恍若天籁。
本刊编辑部
围观散去,报导常村。在这个绝大多数作家、小说家无能为力的时代,依然有新闻人执着于文字在纸面的放歌与悲泣,脆弱而顽固地滋润这日益荒漠的世道人心。
80多年强,林语堂就提出了对新闻工作的基本期许:受到伤害后“喊痛的自由”。为此,周鹏发不了稿也留在宜黄捕捉“中国表情”,朱益民为万千股民秉笔直书,涂重航笔锋所向直指“新圈地运动”,周勇进、卢斌像“苕”一样地在异国流弹纷飞中发回中国地方报纸罕有的“战地”报导,杨继斌在富士康的现实和文革的历史质检穿梭,赵洪杰奔忙在党报的天空下践行新闻理想……然而,直至今天,喊痛仍然是一门难度係数颇高的艺术,“有美而无刺”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更普遍的现状。
“我是一名有牌照、亲自写稿、并且採访、之前还发提纲的有用记者。”喜欢党永嘉这样的坦然和豁达。诸如“安元鼎”之类的报导,固然令人拍案;在墙角看着皇帝裸体边偷笑边传播的潘晓凌、对揣摩人心有着重口味的张雄洞明世事不碍其网路问政的高春明、从体质内翩翩转身的鞠青,却也应该受到褒奖。毕竟,变态的新闻事件终有停歇,而惯常生活的点滴进步却需要持久的拉锯。
较量无尽,理想不死。人可以向现实低头,但心中不能没有梦。即便是把工作就看作份工的张欢,即便是不承认是文青的丁青云,还有李焱鑫、刘静、孙小林、田维刚、王宏旺,以及正在采写新闻的,正在电脑前写稿的,正在修改版样的——其实,都是有梦的文青。
仓颉造字夜鬼哭,文青指尖涌出的文字该有多大的力量啊。在文青out的时代坚守的黎文史可敬的,在理想死了的时代还有理想的人是值得致敬的。也正是大批这样的人,殚精竭虑,年复一年,将“南方”的气质从一个新闻高地插向另一个新闻高地。
这及“年度记者”是这些人中优秀代表的个人叙事,也是这些人所代表的媒体的年度大合唱,更是广州大道中的289号对时代金城的在场实录。其中,震耳发聩的交响曲,由烂漫抒情的圆舞曲,由节奏明快的进行曲,由和而不同的协奏曲。贯穿始终的,则是文章掷地的金声锵锵未来,荡开世相得迷雾,刺破人心的假面,直抵大真大美。
在瓦雷釜鸣之际,这恍若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