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福德宫位于中和市南势角烘炉地山麓,海拔三0二公尺,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年,(一七三六),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年以上,庙内供奉福德正神、关圣帝君等诸神。该庙是漳州移民吕德进拓垦南势角时所建,吕德进系福建省漳州府绍安县二部委篆河尾堡盛埧楼地方人士,他由原乡背负香火,携子移垦台湾,在今南势角从事垦殖,闢地多达七十余公顷。号召村民兴建福德宫,奉祀土地公及土地婆,现今存在宫内的土地公及土地婆,是当时所凋铸,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造型朴厚古雅,风格独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南山福德宫
- 外文名称:南山福德宫
南山福德宫
该址传说为风水绝佳之地,当时所建之庙,只不过是一座以三块石板所砌成的小庙,其后地方人士前来奉祀抮它h,香火日益鼎盛,直到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信士游兴仁予以重修,但原来的石造小庙,仍末拆除,仍保留于庙内,民国五十七年(一九六八),乡内信士发动募捐,再次扩建,除兴建正殿外,并修筑登山石阶,开闢山麓道路,铺设柏油路面,周边亦陆续增设活动中心、停车场、餐厅等设施、规模宏大。\r
该庙正殿为两层式建筑,前由游兴仁等重建的小庙,则保留于大庙之内,形成「庙内有庙」的特殊景观。而最初于乾隆年间建造的石造小庙,仍保留在正殿之后。该庙经此大修后,庙宇堂皇,气象一新,新庙兼顾传统与创新,相当具有特色。
年中重要祭祀为每年农曆二月一至二日,庆祝福德正神千秋暨祈安礼斗法会,主要内容是颂经,初二中午敬天。每年农曆八月十五、十六日,庆祝开富纪念日礼斗法会,其主要内容是颂经,十六日中午敬天。该庙除了宗教活动外,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亦有贡献,曾多次举办冬令救济和贫民补助,嘉惠中和地区民众、常获内政部、省政府、县政府及市公所等单位表扬。
据传福德宫后方及左右两面,各突出一块山头,三足顶立,状似烘炉(泥制火炉),该庙下约一百公尺处耸立一块巨石,地理仙称此石为烘炉之「火母」,烘炉得「火母」,故能生生不息,当地居民皆相信该处为难得的福地。烘炉地福德宫建于乾隆二十年,主要供奉福德正神,因其福德宫两侧位置,均突出一块山头位于北县中和邻境山区(南势角山),此处风景优美、树荫浓密,沿路山路蜿蜒陡峭直达山顶。
烘炉地有两个入口,其一入口是在停车场旁的上山阶梯,若想藉此舒展筋骨流汗一下则可沿此直达福德宫。另一入口则经过停车场在沿道路直行一两分钟即可到达,但因山顶上停车位较少,大部分仅能停在半山腰的山路上。而福德宫前的广场则可俯瞰整个台北盆地,顿时台北街道就像蚯蚓一样蜿蜒在各个巷口,若是夜间来此则风景更加优美。
烘炉地每日游客及信徒络绎不绝来此参拜,亦或是至此沉静心灵一翻。据说这里的福德正神也相当灵验,造就这里的游客,不论白天或是夜间,人潮都是人山人海(越晚越多人),烘炉地前的广场,早上有成群鸽子在此觅食,许多游客也带其小孩趁此亲近大自然。
交通资讯
一、自行开车:
1、从中和南势角的兴南路走,过北二高桥洞后左侧有叉路为兴南路2段399巷,左转入叉路蜿蜒而上,可直达停车场。
2、自北二高中和交流道下,走中正路接景平路直行后右转兴南路。
二、公车:
1、从台北搭乘241、242、244公车至中和中学站下车,或搭627公车至烘炉地站下车,沿兴南路南行至2段399巷左转叉路至山下。除公路外,另有石阶步道上山,约一小时可到达福德宫。
2、从台北搭乘242、249公车至华夏工专下车从华夏工专后山,循稜线步道亦可到达福德宫后山,约需一个半小时。
3、从台北搭乘公车254、208、202、248、249,在「景新街」一站下。
4、联营249、809,于烘炉地站下车,沿登山步道步行约2公里。
5、捷运南势角站搭乘捷运接驳公车(自强国中-烘炉地),于山顶烘炉地停车场下车,沿登山步道步行约100公尺。
1、从中和南势角的兴南路走,过北二高桥洞后左侧有叉路为兴南路2段399巷,左转入叉路蜿蜒而上,可直达停车场。
2、自北二高中和交流道下,走中正路接景平路直行后右转兴南路。
二、公车:
1、从台北搭乘241、242、244公车至中和中学站下车,或搭627公车至烘炉地站下车,沿兴南路南行至2段399巷左转叉路至山下。除公路外,另有石阶步道上山,约一小时可到达福德宫。
2、从台北搭乘242、249公车至华夏工专下车从华夏工专后山,循稜线步道亦可到达福德宫后山,约需一个半小时。
3、从台北搭乘公车254、208、202、248、249,在「景新街」一站下。
4、联营249、809,于烘炉地站下车,沿登山步道步行约2公里。
5、捷运南势角站搭乘捷运接驳公车(自强国中-烘炉地),于山顶烘炉地停车场下车,沿登山步道步行约10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