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垣善谕

2018-02-02 22:27:01 百科
南垣善谕

南垣善谕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南垣善谕
  • 创作年代:明朝
  • 作品出处:昨非斋日篡
  • 文学体裁:文言文
  • 作者:郑瑄

注释

直指使:官名。
属吏:所属官员,部下。
他住:到别的地方去。
具:準备。
比:等到。
脱粟饭:糙米做的饭。脱粟,只去皮,不加精製的米。
食:饭食。
强:强求。
盘飧(sǔn):此处指代饭食。飧,原指晚饭。
责:责怪。

译文

国朝尚书是刘南垣,年老而辞职回到家乡。有一个直指使,因为饮食的事情而苛求下属,郡县的官员为此很忧虑。刘南垣说:“这是我门下的学生,我应当去开导他让他知道。”等到他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妨碍了你的公务,特地想请你吃一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因为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吃过,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罢了。他各吃了三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不一会,佳肴美酒,都摆满在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刘南垣强求要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刘南垣笑着说:“可见饭食酒菜,原本没有精粗之分,饥饿的时候容易吃下去,饱的时候难以吃出味道,只是时候不同使人这样罢了。”直指使经过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凭藉饭食责怪别人了。

作者简介

郑瑄,字汉奉,号昨非庵居士,闽县(今福州)下渡人。自幼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祖父郑日休,明嘉靖年间举人,官教谕。父郑元勛,县秀才。祖父、父亲都游学北京,教授学生数百人,郑瑄因而遍交海内名士。考中明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升渡支使,主管仓库和钱粮簿书等。后出任浙江嘉兴府知府,重视教育,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数年后,任应天(今南京)巡抚,他为官清廉,一芥不取,生活清苦,妻子穿戴仍荆钗布裙。他说:“余为三品堂卿,几六年矣,萱帷布衾,制自微时。间欲更葺,亦不易措。”当时北方发生饑荒,流民纷纷逃难到南京,但南京百姓赋役繁重,民不聊天,有武生李琎,建议搜刮江南富裕人家财力以充军饷,受到钱士升的极力反对。郑瑄当即引退回乡。
郑瑄喜欢读书又精通文学,与学者倪元璐、徐石麟“以文章相引重”。郑瑄着有《抚吴疏草》四卷不传于世。又着有《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昨非庵”是郑瑄官署中的书室,郑瑄《自序》说:“使余而知昨之非也”。时时警示自己。此书是他的读书笔记,从历代正史、诗文集、野史、杂记等书中分门别类採集而成的,“此书皆记古人格言懿行”。他说:“兹编事不炫奇僻,语不求绮奥,取其有关世教、伦常、修德、释回,足当迷津一筏者。”希望能教化世人,为人们作一行动指南,此书刚刻板问世,立即引起朝野的关注,有人把它比作西汉刘向的《说苑》。不久,此书传入日本,受到欢迎,四百年来一直轰动日本商界。此书为明刻本、石印本,近 年都有影印本。199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有“文白对照全译”本上下两册,极便于读者。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小朝廷,授郑瑄为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郑瑄与大学士黄道周、巡抚张肯堂同心辅政,而当时武将专横跋扈,朝廷命令不能传达几州,隆武二年(1646年)朱聿键兵败被杀,郑瑄郁郁不得志,不久死于家中。后祀于嘉兴六贤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