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北战争三百年

2018-01-05 21:32:27 百科
南北战争三百年

南北战争三百年

《南北战争三百年》是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作者李硕。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像源自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冷兵器战争究竟怎幺打?这本书写兵种、战术之细节,补正史、古籍之缺失,全面呈现魏晋南北朝战争原貌。

基本介绍

  • 书名:南北战争三百年
  • 作者:李硕
  • ISBN:9787208148314
  • 页数:456
  • 定价:59.00元
  •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
  •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中国古代的战争究竟怎幺打?史书记载得往往不是那幺详细,本书试图弥补正史、古籍中的这些缺陷,意图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再度诠释魏晋南北朝战争历程。
全面呈现魏晋南北朝战争原貌
晋灭吴,隋灭陈,桓温、刘裕北伐……数场重大战役详细分析,还原冷兵器战争原貌。

内容简介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像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藉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作者简介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着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专业评论

中国历史古籍浩如烟海,军事与战争的着作也十分丰富,《新唐书·兵志》更开启了正史中记载军事制度的传统。但是,即使是对于战争记载特别关注的《资治通鉴》,对于古代战争中兵种的运用、战术性细节的展开,也往往语焉不详。李硕的这部书,试图弥补其缺失,功不可没。
——张国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近些年来出现的各种军事史着作中最有功力的一部。
——陈苏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文选摘

第一章
第三节
汉末三国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汉末北方军阀对骑兵的建设和运用
中平六年(189 年),董卓军队进入洛阳,揭开了东汉末年大战乱的序幕。当时,董卓所部只是一支不满三千人的步、骑兵兼有的部队,但因为其长期在凉州与羌人作战,招纳了很多边地少数民族骑兵,战斗力很强,所以能够震慑、兼併京师的禁军,控制朝廷。时人恭维董卓说:“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这些来自并凉二州的异族骑兵就是董卓军队的中坚。在董卓退回关西,遇刺身死后,西部军人势力分化,经常陷入互相间的内斗,再也未能主导中原政局。211 年曹操準备征讨关西的马超、韩遂时,还在担心“关西诸将,恃险与马”。但此时曹操已经击败了东北的乌桓族,招降了大量骑兵,所以能成功平定关西。
在内战初期,控制幽州的公孙瓒骑兵实力最强。因为幽州与北方匈奴、鲜卑、乌桓、东胡等游牧族区域相邻,历来战争不断,当地的生活方式也有些接近游牧族,且盛产骑兵。史书公孙瓒的传记中未提及他部下中是否有来自北方民族的骑兵。但刘备在崛起之初曾在公孙瓒部下效力,当公孙瓒与袁绍作战时,刘备负责在青州对抗袁绍,当时刘备“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乌丸即乌桓,这些乌桓杂胡的骑兵应当是公孙瓒拨付给刘备的,所以公孙瓒骑兵中应有不少异族成分。
乌桓原本是数个独立的所谓“三郡乌丸”部落。和楚汉相争时匈奴冒顿的突然崛起一样,汉末动乱初起时,辽西乌桓首领蹋顿统一了三郡乌桓,“边长老皆比之冒顿”。袁绍和公孙瓒激战时,蹋顿与袁绍通婚结盟,一起攻灭了公孙瓒。“袁绍兼河北,乃抚有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袁绍虽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武装,但在使用方面乏善可陈,终于在官渡被曹操击败。据说张郃曾建议袁绍“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即将曹操主力牵制在前线,同时派骑兵远袭其后方,但袁绍“不从之”。其实此说并不準确,因为袁绍在与曹操对峙于官渡时,曾派遣刘备袭击曹操的根据地许昌,但刘备迂迴成功后并不愿与曹军作战,反而藉机联络南方的刘表势力为自己扩充军力。可以说刘备此举是袁绍败亡的重要原因:
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
曹操自从起兵反对董卓以来,也组建了一支称为“虎豹骑”的骑兵部队。曹操很重视并直接控制这支骑兵,他的族子曹真、曹休都曾受命统领“虎豹骑”,从弟曹仁统帅骑兵的时间更长,且多次亲自带领骑兵进行冲击作战。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其二子逃亡到乌桓,借蹋顿帮助继续对抗曹操。曹操遂于建安十一年(206 年)远征乌桓。由于曹军选择了比较偏僻的路线,行军直到距离蹋顿所驻柳城百里时才被乌桓人发觉。此时蹋顿做出了一个错误决策:没有採取游牧族惯用的主动撤退、诱敌深入战术,反而与曹军迎面决战。事实证明,乌桓骑兵对冲击战术的运用远不如中原军队,此战乌桓军大败,蹋顿被斩。曹操将万余户乌桓人迁入内地,徵调其骑士参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此后曹操平荆州刘表、关中马超、汉中张鲁等,这些乌桓骑兵都曾参与。
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战马主要来自北方草原和西部高原地区。所以与这些产地不相邻的割据势力难以获得战马补充。吕布出身并州军官,又曾在董卓部下任职,非常擅长骑兵作战,但当他流动到徐州一带时,还需要到北方买马:“建安三年春,布使人赍金欲诣河内买马,为(刘)备兵所钞。”战马来源被切断后,吕布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他在这年底兵败被杀。

目录

序言(张国刚)
前言
第一编 骑射、冲击与军阵:步、骑兵战术的演变
第一章 早期骑兵战术特徵:骑射与游击
第一节 匈奴骑兵战术与其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的关係
第二节 《六韬》中的战国骑兵战术原则
第三节 秦汉之际的骑兵战例
第二章 汉匈战争与骑兵冲击战术的肇端
第一节 汉军与匈奴的战术区别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文帝到武帝:探索中原骑兵进攻战略
第三节 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战术革新:从骑射到冲击
第四节 再论李广与李陵
第三章 骑兵冲击战术的发展期(东汉到西晋)
第一节 刘秀时代的“突骑”作战
第二节 汉末三国骑兵冲击战术的强化
第三节 汉末三国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节 西晋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章 骑兵的马镫战术革命与北方民族政权转型
第一节 关于马镫研究的学术史和考古证据
第二节 骑兵冲击战术的成熟:马镫与马槊
第三节 冲击骑兵的战术运用特徵
第四节 游牧族对骑兵冲击战术的适应
第五章 4—6 世纪南北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一节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二节 北方骑兵对南作战的特徵
第三节 南方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四节 南方骑兵作战特徵
第六章 古代步兵军阵的战术特徵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古代步兵军阵的伫列特徵
第二节 军阵的“非理性异动”
第三节 先秦至隋代的步兵军阵变化趋势
第四节 南方步兵的特殊战术形式
附录 戚继光对军阵战术的探讨和对世俗观念的纠正 … 184
第二编 南征与北伐:经典战例
第七章 东吴的江防作战与晋灭吴之战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隔江对峙与攻防战
第二节 伐吴的前期部署及司马炎对将帅的戒备
第三节 灭吴之役的部署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
第八章 陈朝的江防作战与隋灭陈之战
第一节 立国之初:与北齐的战事
第二节 560 年代陈内战与北周、北齐的渡江作战
第三节 隋军灭陈之战的部署
第四节 灭陈战事实际进程
第九章 桓温对前燕的北伐
第一节 南方对北作战的地理因素
第二节 晋军北伐中的黄—淮航道
第三节 桓温伐前燕
第十章 刘裕对南燕和后秦的北伐
第一节 刘裕伐南燕
第二节 刘裕北伐后秦
结语 地理环境并非战争的决定因素
第三编 成功转型与积重难返:南北朝的战争与政权
第十一章 北魏开国初期的战争模式
总论 拓跋北魏战争模式的三次转型
第一节 拓跋珪伐燕之战的战争形态
第二节 北魏前期的複合战备形式(5 世纪前期)
第三节 420 年代拓跋嗣的对宋战争
第十二章 北魏政权中期的战争模式
第一节 拓跋焘时期魏军的战争模式
第二节 北魏进占淮北青齐与作战模式转型
第三节 北魏中期的步兵来源
第十三章 北魏政权后期的战争模式
第一节 孝文帝时期的魏齐战争形态
第二节 魏宣武帝初年的对南扩张
第三节 505—506 年萧宏北伐与魏梁战事
第十四章 南朝的财政与战争
第一节 刘宋时期的战争与财政
第二节 南齐的财政与战争
第三节 梁、陈的财政与战争
总结
第十五章 南朝军人势力与皇权
第一节 陈朝的“军人共同体”特徵
第二节 宋、陈军人改立皇帝的选择
第三节 皇权对军事将领的打击与控制
第四节 皇权、将领对士族文化的追求
余论 文武分途与“南朝化”命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