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南邮”(NJUPT),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原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直属,现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的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首批国家“2011计画”建设、国家“111计画”建设、国际电信联盟首个学术成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建设、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名牌高校。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乾训班,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南京邮电学院,成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邮电部)直属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现代邮政、人口学等领域于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被誉为“华夏IT英才的摇篮”。
截至2018年6月,南京邮电大学拥有三牌楼、仙林、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在校学生三万余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8个,19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基本介绍
- 硕士点:138(21个一级(覆盖91个二级)+32个二级+15个专业)
- 博士点:23(3个一级(覆盖9个二级)+14个二级)
- 所属地区:中国 南京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njupt.edu.cn
- 中文名:南京邮电大学
- 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 简称:南邮(NJUPT)
- 创办时间:1942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1计画
111计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 现任校长:叶美兰
- 知名校友:赵厚麟、马军胜、殷一民、曹斌
- 博士后流动站:3
- 校训:厚德、弘毅、求是、笃行
- 专职院士:6(含双聘)
- 主要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贝尔英才学院等
- 国家重点学科:1
-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範马路66号
- 学校代码:10293
- 主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 - 长江学者:6人
历史沿革
其前身最早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滨海抗日民主根据地东甘霖村的“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
南京邮电大学

1945年7月,训练班扩建为“战邮”学校,嗣后,一度称为山东大学邮电专科部及山东邮政专科学校。校址先后辗转在鲁南、临沂、五莲等地。
1942年至1947年间,训练班主任及嗣后学校校长均由当时战邮总局局长赵志刚兼任。(赵志刚在建国后曾长期担任邮电部副部长主管邮电教育工作)。
1948年,学校在益都(青州)定名华东邮电学校,隶属于当时华东邮电管理总局。
1949年8月,学校从山东济南迁到南京市。
1942年至1949年建国之前的八年间, 学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邮电通信中坚人才。
1950年12月,学校扩建成为直属邮电部的南京邮电学校,兼办中等专业和高等专科班。
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间,经邮电部决定一度 改隶由华东邮电管理局领导辖管并改名为华东邮电学校。
1954年,学校发展分立为邮电部南京电信学校和南京邮政学校,至1958年7月。
1948年至1958年的十年间,担任学校主要领导人的先后有盛同、耿国兴、曹丹辉(华东邮电管理局局长兼任校长)、刘砚田、李雪枫、沈毅力、于江、刘维毅等。
1958年8月,国家批准,邮电部以(58)干校字第60号通知,“兹决定自本年八月份起将南京电信学校改为高等学校并定名为南京邮电学院,本科设定无线电通信与广播、电报电话通信和邮电组织与计画三个专业;专科所设专业与原专科班同,最终容量定为4000人。将南京邮政学校并归南京邮电学院。”
1958年9月,无线电通信及电报电话通信两专业的五年制本科生194名及电信专科生48名入学。
1972年5月至1973年2月曾一度更名为南京电信工程学院。建院以来,学院主要领导人有:秦华礼、秦剑秋、郭祥云、王洪滨、谢玲、郑薇薇。
南京邮电大学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全国高校领导体制改革后,南邮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
2005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并报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
2011年进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建设,简称“卓越计画”;并于同年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第18届全权代表大会上,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准的国际电联学术成员。
2013年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参与“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製造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画(2011计画)”
2013年7月23日,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併入南京邮电大学。
2016年5月,国家邮政局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现代邮政学院和现代邮政研究院。
2017年8月,南京邮电大学“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111计画”。
2017年9月,南京邮电大学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7年10月,南京邮电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名单。
2019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部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截至2018年6月,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8个,19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二级学院、教学部一览表 | |
---|---|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
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快递培训中心)/现代邮政研究院 |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体学院/网路空间安全学院(大数据研究院) |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慧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 |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 南京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套用技术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5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7.7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3.74%。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千人计画”9人,“青年千人计画”2人,国家“万人计画”领军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画”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中科院“百人计画”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1人,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外院士4人、IEEE Fellow6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1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国际电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
类别 | 名单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尹浩 |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汪联辉 | 岳东 |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汪联辉 |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汪联辉 | ||
国家“千人计画” | 李海波 | 孙小卫 | 唐耐尔·布莱德利 |
彭波 | 梁安辉 | ||
“青年千人计画” | 周亮 | 邹玉龙 |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解令海 | ||
中科院“百人计画” | 王永进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 张业荣 | 汪联辉 | 赵强 |
吕文俊 | |||
信息来源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个,江苏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有机光电子学”创新团队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画”创新团队(1个):“有机光电子学”创新团队
江苏省创新团队(3个):Peter Grünberg团队、汪联辉团队、李海波团队
江苏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1个):“网路文化安全与管理研究”创新团队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无线网路与信息安全、无线感测器网路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光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15个,本科专业55个。目前有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画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画”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
- 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科名称及代码 |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名称及代码 | 学科名称及代码 | 学科名称及代码 | 学科名称及代码 |
---|---|---|---|
教育学(0401) |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 软体工程(0835) |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
物理学(0702) |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 | 工商管理(12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 光学工程(0803) | 套用经济学(0202) |
社会学(0303) |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 外国语言文学(0502) | 数学(0701) |
网路空间安全(0839) | 化学(0703)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 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 |
生物医学工程(0831) |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类别代码 | 类别名称 | 领域代码 | 领域名称 |
---|---|---|---|
0551 | 翻译 | ||
0852 | 工程 | 085202 | 光学工程 |
085203 | 仪器仪表工程 | ||
085207 | 电气工程 |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085209 | 积体电路工程 | ||
085210 | 控制工程 | ||
085211 | 计算机技术 | ||
085212 | 软体工程 | ||
085239 | 项目管理 | ||
085240 | 物流工程 | ||
0252 | 套用统计 | ||
1251 | 工商管理 | ||
1253 | 会计 | ||
1351 | 艺术 |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信号与信息处理
江苏省优势学科(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有机光电子学
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
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智慧型电网与控制技术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校级重点学科(9个):英语语言文学、套用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技术学、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校级重点(培育)学科(8个):套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设计学
附教育部第三轮和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代码 | 学科名称 | 第三轮排名 | 第四轮等级 |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7 | B+ |
0803 | 光学工程 | 18 | B+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6 | B+ |
0835 | 软体工程 | 42 | B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9 | B-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4 | C+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60 | C+ |
1202 | 工商管理 | 未参评 | C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未参评 | C |
教学建设
截止2014年5月,南京邮电大学建有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8个,国家级卓越计画专业8个,省级卓越计画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类)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含省级实践教育中心)14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动化、工商管理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通信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18个):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
国家级卓越计画专业(8个):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电信江苏公司联合申报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级别 | 机构名称 | |
---|---|---|
国家级 | 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网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 |
经济管理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 数学实验教学中心 |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软体与服务外包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
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 | 智慧型电网信息工程综合训练中心 | |
融合通信技术实践教育中心 |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商务实用型人才实践教育中心 | |
射频与微纳电子综合训练中心 | 物联网套用技术实践教育中心 |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着,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範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13门,国家精品线上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序号 | 获奖 级别 | 奖项 | 成果名称 | 获奖 时间 |
---|---|---|---|---|
1 | 国家级 | 一等奖 | 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2009 |
2 | 省级 | 特等奖 | 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2007 |
3 | 省级 | 一等奖 | 学做合一、研创结合,自动化创新人才“闭环”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1 |
4 | 省级 | 一等奖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2009 |
5 | 省级 | 一等奖 | 数学集中实践性教学及课外数学创新活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 2007 |
6 | 省级 | 一等奖 | 《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程》(教材) | 2004 |
7 | 省级 | 一等奖 | 电气与信息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 2004 |
8 | 省级 | 一等奖 |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推进理工科数学课程体系改革 | 2004 |
9 | 省级 | 一等奖 | 培养电子设计创新人才的教学与实践 | 2000 |
10 | 省级 | 一等奖 | 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系列课程----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 | 2000 |
11 | 省级 | 一等奖 | 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2000 |
12 | 省级 | 一等奖 | “电路、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新进展 | 1996 |
13 | 省级 | 二等奖 | 后网际网路时代信息通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11 |
14 | 省级 | 二等奖 | 以生为本,创新管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2011 |
15 | 省级 | 二等奖 |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2009 |
16 | 省级 | 二等奖 | 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2007 |
17 | 省级 | 二等奖 | 《多媒体技术及套用》(教材) | 2007 |
18 | 省级 | 二等奖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2007 |
19 | 省级 | 二等奖 | “电路、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与实践 | 2004 |
20 | 省级 | 二等奖 |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教材)暨课件网站 | 2004 |
21 | 省级 | 二等奖 | 开发立体化教材和网路课程,构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 2004 |
22 | 省级 | 二等奖 | 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成果—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仿真软体 通信原理学习指导 | 2004 |
23 | 省级 | 二等奖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00 |
24 | 省级 | 二等奖 | 南京邮电学院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2000 |
25 | 省级 | 二等奖 | 本科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1996 |
26 | 省级 | 二等奖 |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六环节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 1996 |
27 | 省级 | 二等奖 | 《通信系统原理》课程建设成果 | 1993 |
28 | 省级 | 三等奖 | 《移动通信》课程建设 | 1996 |
29 | 省级 | 三等奖 | 《数据结构》课程改革与建设 | 1996 |
30 | 省级 | 三等奖 |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 1993 |
31 | 省级 | 三等奖 | 局校合作,探索生产实习规範 | 1993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级别 | 奖项 |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2007年 | 精品课程 | 国家级 | 精品课程 | 计算机通信网路 | 杨 庚 |
2008年 | 双语示範课程 | 国家级 | 精品课程 | 数位讯号处理 | 杨 震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编译原理 | 王汝传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电子测量原理 | 王 勇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企业资源规划 | 黄卫东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软体工程(双语) | 宗 平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通信经济学 | 高 斌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 赵礼峰 |
2010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叶美兰 |
2008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高等数学 | 刘颖范 |
2008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电工电子实验 | 成谢锋 |
2008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电路分析基础 | 沈元隆 |
2008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图像处理 | 刘 峰 |
2008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孙力娟 |
2008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精品课程 | 资讯理论与编码 | 曹雪虹 |
2006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一类 | 通信系统原理 | 钱学荣 |
2006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二类 | 电路分析基础 | 沈元隆 |
2006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二类 | 高等数学 | 刘颖范 |
2006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二类 | 数据结构 | 陈慧南 |
2006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二类 |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 | 孙力娟 |
2006年 | 精品课程 | 省级 | 二类 | 资讯理论与编码 | 徐澄圻 |
2004年 | 优秀课程群 | 省级 | 数位讯号处理类 | 郑宝玉 | |
2004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二类 | 通信系统原理 | 钱学荣 |
2004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二类 | 信号与系统 | 沈元隆 |
2002年 | 优秀课程群 | 省级 | 通信技术 | 酆广增 | |
2002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一类 | 计算机通信与网路 | 沈金龙 |
2002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一类 | 数位讯号处理 | 杨 震 |
2002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二类 | 大学英语 | 王松年 |
2000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一类 | 数据结构 | 陈慧南 |
2000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一类 | 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 | 仇玉章 |
2000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一类 | 高等数学 | 薛志纯 |
2000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二类 | 数字电路 | 张顺兴 |
2000年 | 优秀课程 | 省级 | 二类 | 通信网 | 唐宝民 |
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 “瑞萨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SIA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十二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634项。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15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
对外交流
学校自1990年起就成为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基地之一,二十多年来,共培训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批学员。截至2013年末,学校已与12所外国高校签订了合作协定,先后有近千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共聘请30余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共有28项学生交流项目,海外教育学院与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通达学院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共4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3年实现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招生。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入选国家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简称“111计画”),招收本、硕、博三个层次海外留学生,生源来自俄罗斯、加纳等40余国,目前在校留学生近400人。先后有近千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现有3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海外教育学院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4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接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準的制定。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含中央地方共建)79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20余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
国家“111计画”:微纳器件与信息系统创新引智基地
科技基础平台
级别 | 机构名称 | |
---|---|---|
科技部 | 科技部与江苏省共建——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
教育部 | 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宽频无线通信与感测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宽频无线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
泛在网路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
省级重点 | 江苏省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无线感测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宽频无线通信和物联网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射频集成与微组装工程实验室 |
省级工程中心(4个):江苏省通信与网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研究中心等
省“2011计画”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物联网技术与套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製造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决策谘询研究基地(2个):江苏农业信息化研究基地、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基地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5个):产业信息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
校级科研机构
物联网与感测网研究院
电子商务与政务研究所
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
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
信息网路技术研究所
通信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光通信研究所
控制与智慧型技术研究中心
套用数学研究中心
数字媒体研究中心
微流控光学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法律与智慧财产权研究所
科研成果
学校在现代信息交换与通信网路、移动通信与电磁兼容、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像处理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通信与信息网路安全、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量子信息处理、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非线性电路与智慧型最佳化技术以及人口学等研究领域有一定优势。201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973计画”、“863计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2473项,发表学术论文7915篇,其中3389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
学校物联网科技园“综合信息智慧服务平台”作为全省唯一高校代表参加江苏省政府2011年7月主办的全省企业创新成果展。
国际电信联盟(ITU)第18届全权代表大会上通过重要决议:邀请大学和科研单位作为其学术会员参加国际电联的活动。南京邮电大学向国际电联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是世界第一个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学术成员的大学。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以一馆两舍模式运行:三牌楼校区图书馆馆舍于 1983年6月建成,使用面积 7531 平方米;仙林校区图书馆馆舍于2007年动工兴建,建筑面积33018平方米,阅览座位4645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196.81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75种2385份、中外文资料库62个。
- 学术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称南邮学报)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以通信、电子和信息学科为特色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60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电子通信类期刊之一。
南邮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2010年毕业典礼

国内外收录南邮学报的权威检索系统和资料库有:荷兰《Scopus资料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中国万方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等。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99年创刊。2009年“网路媒体进展”栏目被评为江苏省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2011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特色栏目。“长三角发展研究”栏目是2009年的新设栏目,旨在基于学校所处地域,就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开展学术探讨。该刊为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线上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联络中心优秀学报。
学校文化
校徽

1、校标图形由汉字“邮、电”和传统文化中的回纹及象徵着信息、通信的线条等元素综合变化而来,同时整体造型既似一本打开的书,又似展翅飞翔的鸟。
2、校标意在简洁、清晰地传递出学校的校名和特徵,并以书本代表大学,以规律的多线条组合体现南京邮电大学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多种学科相互交融的办学特点;以回纹和展翅飞翔的鸟寓意着信息、通讯的畅通和学校的传承、创新、奋进及发展。此外,校标的外形採用盾牌的造型,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实力。
3、图形内涵丰富、庄重大方、醒目鲜明,富有装饰美感,容易辨别和记忆。此外,回纹图案和多线条的组合也特别适合将来在各方面的拓展和套用。
2、校标意在简洁、清晰地传递出学校的校名和特徵,并以书本代表大学,以规律的多线条组合体现南京邮电大学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多种学科相互交融的办学特点;以回纹和展翅飞翔的鸟寓意着信息、通讯的畅通和学校的传承、创新、奋进及发展。此外,校标的外形採用盾牌的造型,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实力。
3、图形内涵丰富、庄重大方、醒目鲜明,富有装饰美感,容易辨别和记忆。此外,回纹图案和多线条的组合也特别适合将来在各方面的拓展和套用。
校训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意指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以此为校训意在强调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同时期望全校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弘毅”,寓意师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磨励自己的毅力,意志坚强,心理素质过硬,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意指科学地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办事。“求是”是治校和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用求是的精神培养勇于求索的人,是大学的责任。
“笃行”出自《礼记·中庸》,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以此为校训,体现出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以“厚德、弘毅、求是、笃行”为校训,“厚德”和“弘毅”是做人、做事、为学的前提,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具体要求,“求是、笃行”反映了做人、做事、为学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宗旨。
“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意指科学地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办事。“求是”是治校和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用求是的精神培养勇于求索的人,是大学的责任。
“笃行”出自《礼记·中庸》,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以此为校训,体现出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以“厚德、弘毅、求是、笃行”为校训,“厚德”和“弘毅”是做人、做事、为学的前提,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具体要求,“求是、笃行”反映了做人、做事、为学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宗旨。
发展目标
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託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网际网路+”行动计画,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确立“强特色、高水平、多科性、教研型、国际化”五大战略思想,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努力建成在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
刘 陈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 |
叶美兰 |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
王国平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 |
王宗荣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王友国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 |
蒋国平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张志华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荆晅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李子全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谢平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 |
汪联辉 | 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
孙力娟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姜小舜 |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
信息来源:学校官网资料
知名校友
校友姓名 | 最高担任职务 |
---|---|
赵厚麟 | ITU国际电信联盟标準化局局长,ITU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 |
殷一民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至2010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
马军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局长 |
常小兵 | 中国联合网路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 |
周德强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至、中国通信工程学会理事长 |
冷荣泉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何宗就 | 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
李澍 |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
周惠林 |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 |
何宁 | 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
林奕弘 |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副书记 |
张范 | 中国联合网路通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
于伯仲 | 中华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韩志刚 | 中讯邮电谘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院长 |
张亚秋 | 中讯邮电谘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副院长 |
秦洪宽 | 中讯邮电谘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党委副书记 |
方榕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陈杰 | |
赵龙 | 全国政协常委,江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殷一平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数据通信局局长 |
张国珍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业务支撑中心主任 |
孙玖铭 | 原江苏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
孙维平 | 江苏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王维荣 | 江苏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 |
王建 | 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闵有黎 | 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刘忠和 | 江苏电信实业公司副总经理 |
张凯音 | |
周成柱 | 中国联通江苏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
祁晓荔 | |
伍千军 | 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
李超 | 中国联合网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 |
钱积昌 | 上海市邮政局副局长 |
郑慧刚 | 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冯雄 |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梁锋 | 广东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郭喜泉 | 广东省技术监督局局长 |
戴美奉 | 广东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
邱忠中 | 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资深经理 |
邵智宗 | 广东省邮政局副局长 |
孙运才 | 安徽邮政局局长 |
张钧安 | 安徽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张道德 | 安徽移动公司党组书记 |
施万中 | 安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沈仲明 | 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总经理 |
谷道琴 | 安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陶萍 | 安徽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蒋立三 | |
刘平 | 福建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刘耀明 | 福建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
段建祥 | 福建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张莉 | 福建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李巍 | 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 |
陈锦华 | 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
李旭 | 山西省电信分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刘红建 | 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邓琴甫 | 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沈明才 | 中国网通河南省通信公司总经理 |
罗会霖 | 河南邮政局局长 |
林荣尧 | 香港粤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
白志刚 | 新疆自治区移动公司总经理 |
王金森 | 中国联通新疆区分公司总经理 |
卡德尔 | 中国网通新疆区通信公司总经理 |
黄日高 | 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柯瑞文 | 江西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 |
黄晓庆 | 江西省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吴泉胜 | |
欧阳天高 | 江西省邮政局副局长 |
许明新 | 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
赵振宇 | 湖北省电信公司总经理 |
邱荣 | 湖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刘诚明 | 中国联通湖北省分公司总经理 |
杨风元 | 青岛朗讯公司副总经理 |
张德明 | 信息产业部邮电五所所长 |
葛凡 | 青海省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 |
韩新国 |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信公司总经理 |
陆冰 | 宁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董天华 | 宁夏区邮政局纪检组长,工会主席 |
路俊海 | 中国普天信息集团公司副总裁 |
陆勇 | 中国网通河北省通信公司总经理 |
刘海鹰 | 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书记 |
顾晓敏 | 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总经理 |
李秀川 | 山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张渲 | 山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楚俊国 | 中国网通山东省通信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徐述国 | 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 |
徐建洲 | 山东省邮政局局长 |
李文民 | 山东省邮政局副局长 |
陈科明 | 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
赵沛 | 中国联通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 |
吴鼎钧 | 浙江邮政局局长 |
刘爱伏 | 浙江省电信副总经理 |
朱评 | 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 |
胡行正 | 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
刘铁军 | 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总经理 |
黄立伟 | 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汪世昌 | 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总经理 |
章乾泉 | 湖南邮政局局长 |
田文科 |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数据与固定通信营业部总经理 |
程火明 |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计费,结算与信息系统部总经理 |
王伟 | 中国电信集团云南省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叶利生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
朱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
刘小宁 | 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邓作平 | |
叶松华 | |
顾雄 | 广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郭亮 | |
韦胜光 |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政局局长 |
樊兆吉 | 广西壮族自治区邮政副局局长 |
谢海平 | 广西区通信管理局副局长 |
刘运尧 | 中国网通广西区通信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
陈海 | 中国网通山东省通信公司副总经理 |
郑勇 | |
王田春 | 海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
王元成 | 贵州省电信副总经理 |
许葵 | 国家邮政局邮政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
熊振邦 | 国家邮政局中邮物流公司副总经理 |
阿不来提·艾吾拉 | 新疆自治区邮政局局长 |
董党生 | 新疆区邮政局副局长 |
薛钟吉 | 东方通信集团董事会主席 |
王欣 | 深圳快播集团创始人兼CEO |
信息来源: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