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7-13 09:07:15 百科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南艺”,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现今的高等艺术学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国-东协艺术高校联盟成员、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艺术学学科下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高校。

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1922年,颜文樑先生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这两所中国最早的美术学校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併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址于江苏无锡。1958年迁校南京,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占地700余亩,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下设13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教职工970余人,专任教师625人;在校生总数10775人,其中校普通本科生8692人,博士生128人,硕士生1150人,留学生112人。截至2018年12月,南京艺术学院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njarti.edu.cn
  • 中文名:南京艺术学院
  • 外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 简称:南艺
  • 创办人:刘海粟
  • 创办时间:1912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艺术
  • 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中国-东协艺术高校联盟
  • 现任领导:院长刘伟冬
    党委书记管向群
  • 本科专业:37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
  • 院系设定: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影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学院等
  • 校训:闳约深美
  • 校歌:《我爱母校万万年》
  • 校庆日:12月8日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
  • 知名校友:刘海粟、颜文梁、程十髮、万籁鸣、李可染 、臧云远、徐誉滕、林妙可等

办学历史

南京艺术学院在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成立,根据中央文化部决定,合併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系三校合併组建而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6月10日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创立的艺术院校,其前身可上溯到1912年由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
  •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年)
上海图画美术院为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1月23日,1913年3月正式开课,校址设在上海乍浦路7号,后几经迁徙,最后落成于上海旧法租界菜市路。学校初设绘画科,再改为西洋画科。
历史中的南艺历史中的南艺
1915年1月,又增设初级师範科。学校更名上海图画美术学院。
1919年增办为六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等师範科和初等师範科。同年,成立校董事会,由蔡元培、赵鞠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组成,至此完成了具有规模的艺术院校建制。
1921年7月,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并增设高等师範科。
1930年7月,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6年,学校有中国画系、西洋画系、艺术教育系、音乐系、雕塑系和图案系六系。
  •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
1922年由颜文梁、朱士杰、胡粹中等创办苏州美术学校;初设国画、西画两科。
1932年10月,定名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33年增设高中艺术科。
1934年增设实用美术科和实习工场。
1937年迁校上海。
1945年复迁苏州,并续办沪校,改学制为五年,设国画、西画两科,沁校增设研究科。
  • 山东大学艺术系(1901年)
1950年5月,山东解放区的6个文工团(队)与华东大学文艺系经整编而成华东大学艺术系,艺术系下属戏剧、音乐、美术三科,12月8日併入山东大学艺术系
  • 南京艺术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文化部决定,合併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艺术係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合併工作于同年12月8日完成,校址设于无锡社桥。
1958年1月,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
1959年6月10日再被江苏省政府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从而最终完成了学院的建制。
1967年5月,学院迁址南京市黄瓜园1号。
文革期间,学校也因时局的变化,于1969年11月23日与当时的南京师範学院美术系、音乐系以及江苏戏曲学校合併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1972年11月恢复校名南京艺术学院,址于北京西路77号,招收大学普通班学生。
1977年9月,开始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同时定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1978年4月,成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学校获得艺术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授予权的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4月,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成立,与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合署办公。
2012年,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获批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12月8日,举行庆祝南京艺术学院建校100周年大会,成为全国第一所迎来百年校庆的艺术院校。曾任和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刘延东、回良玉、孙家正、周铁农、蒋树声、顾秀莲、张怀西发来贺信或题词。为南艺百年校庆发来贺信或题词的还有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教育部,文化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学校明确提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办学价值导向,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艺术大学”的奋斗目标。
2014年2月,南京艺术学院正式获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970余人,专任教师625人,教授、副教授共314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147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带头人审批时间
作曲课程群教学团队
邹建平
2009

院系专业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影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另设有艺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附属中专、图书馆等直属单位。
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学校设有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製作、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广告学、艺术教育37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获批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一级学科)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高校优势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学院拥有4门国家精品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含建设点)。
国家精品课程:《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史》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音乐学专业、表演专业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含建设点):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艺术设计、绘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美术学、工业设计、绘画、艺术设计学、表演、录音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戏剧影视文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含建设点):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製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
  • 教学成果
2003年国家教育部首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跻身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建设行列;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路系统优秀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2014年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有5个研究机构。
艺术研究院(详情请参阅:)
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
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
美术馆(详情请参阅: )
艺术设计院(详情请参阅: )

研究成果

2002至2012年,学校师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美展金奖3项,“金钟奖”金奖2项,“文华奖”金奖1项,全国声乐比赛金奖1项,以及舞蹈“桃李杯”、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大奖。全校师生在国内外获奖590余项,出版发表各类着作350多部,论文 2300余篇,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49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学院馆藏文献资源80万册(件),电子光碟约23000余张。艺术文献资源尤为本馆特色,古今中外的音乐、美术、设计、影视等专业文献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质量上乘,成为馆藏文献中的精华。
国立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日本校国立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日本校
学术期刊
《美术与设计》、《音乐与表演》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其中《美术与设计》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音乐与表演》为CSSCI来源期刊。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标誌设计以南京艺术学院的名称为主要创作元素,选取汉字“南”和“艺”进
行同构,组合后能够清晰识别“南”、“艺”二字。整体标誌构成将“南”字作为稳固的外框,形似甲骨文的“艺”字包含于内,使用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设计,平稳坚固的直线象徵南京艺术学院严谨的治学风範和百年院校的长久不衰,圆润活跃的弧线象徵如今的南京艺术学院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和活泼宽鬆的学术氛围。“艺”字的“艹”形似城墙的造型,具有南京的地域特色,带有古城南京的印记,用中国红的色彩和类似印章的表现形式也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韵味。在标誌正中,将建校年代“1912”与文字笔画协调同构,不仅使标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充分体现南京艺术学院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澱。
南京艺术学院

校训

宏约深美
宏———指知识结构要博大宏伟,要兼收并蓄,努力了解邻近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繫,并加以贯通,以打下坚实的基础;
约———生命有限,时间宝贵。在打好基础之后,要由“宏”趋“约”。 ‘约’就是在博採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人生有限,知识无穷,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以便学有专长,否则会精力分散,顾此失彼,最终势必一事无成;
深———在“约”的前提下突破重点,穷本极源,自然会有新境界被发现。“深”是指一种钻研精神,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索精神;
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美”是人们试图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付出巨大的劳动的人,才会不断步入这种最高境界。
不息变动的本质就是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只要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学校才能发展,培养的学生才能与时俱进、终身发展。

校歌

《南京艺术学院校歌》由蔡元培作词,宋寿昌作曲。
南京艺术学院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杨明
院长、党委副书记
刘伟冬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翟天灵
党委常委、副院长
李向民、谢建明、吕斌、俞锋、张承志
副院长
詹和平

历任领导

并校前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学院)
张聿光
校长
1912.11-1915
刘海粟
校长
1915-1952
蔡元培
校董会主席
1919-1940
徐朗西
代理校长
1928-1929
刘穗九
代理校长
1929-1930
王远勃
代理校长
1930
王济远
副校长
1932
谢海燕
代理校长
1939
副校长
1946-1952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颜文梁
校长
1922-1952
吴子琛
校董会主席
1927
胡粹中
代理校长
1928-1931
黄觉寺
副校长
1946-1952
山东大学艺术系(济南华东大学)
于寄愚
主任
1950-1951
姜立田
党支部书记
1950-1951
臧云远
主任
1951-1952
王秉舟
党支部书记
1951—1952
并校后
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刘海粟
校长
1952.11-1957.11
臧云远
副校长
1952.11-1957
临时党组书记
1953.2-1955.5
纵翰民
校长
1957.12-1959.4
刘 平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1958.5-1958.8
南京艺术专科学校
纵翰民
校长
1959.4-1959.12
陈之佛
副校长
1958.5-1959.12
杜铿之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1958.8-1959.3
盛天任
党委书记兼副校长
1959.3-1959.12
南京艺术学院
盛天任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959.12-1964.3
纵翰民
院长
1959.12
龚惠山
党委副书记
1960.12
杨俊亭
党委副书记
1963.12-1964.5
崇爱华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8.10-1969.12
刘承龙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8.10-1969.12
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
杨 明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69.12-1971.12
刘承龙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9.12-1972.11
崇爱华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9.12-1972.11
虞太永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0.9-1972.11
路 艺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1.12-1972.11
南京艺术学院
纵翰民
院长
1959.12-1978.1
冯嘉友
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6.9-1979.6
孙 瑜
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6.9-1979.6
龚惠山
党委副书记
1960.12-1979
刘海粟
院长
1979.6-1983.3
郭铁松
党委书记
1979.6-1981.2
凡 一
党委副书记
1979.6-1981.2
副院长(兼)
1979.7-1981.2
凌竞亚
副院长
1979.6-1983.9
谢海燕
副院长
1979.6-1983.9
臧云远
副院长
1979.6-1983.9
黄友葵
副院长
1979.6-1983.9
孙 瑜
副院长
1979.6-1983.9
朱华成
党委副书记
1979.9-1983.9
田树凡
党委书记、副院长
1981.2-1983.9
冯秀峰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81.2-1983
马和顺
代理党委书记
1983.9-1984.6
党委书记
1984.7-1987.12
保 彬
代理院长
1983.9-1983.11
院长
1983.11-1989.1
陈鹏年
副院长
1983.9-1984.7
党委副书记
1984.7-1990.2
纪委书记
1984.7-1988.1
副院长
1988.1-1995.12
郁宏达
副院长
1983.9-1989.1
金士钦
党委副书记
1983.9-1984.7
沈行工
副院长
1984.7-1989.1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9.1-1990.2
陈国林
副院长
1987.7-1992.9
潘忠哲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88.1-1988.12
党委书记
1989.1-1993.12
王其惠
纪委书记
1988.1-1993.12
冯健亲
副院长
1989.8-1990.2
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2-1991.12
院长
1991.12-2008.6
王靖国
党委副书记
1990.2-1991.12
副院长
1991.12-1997.10
副院级调研员
1997.10-2003.5
张 永
党委副书记
1991.12-1993.12
党委书记
1993.12-1999.7
正院级调研员
1999.7-2001.9
潘志国
副院长
1992.7-1999.7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99.7-2004.1
郭殿崇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1993.12-1999.7
副院级调研员
1997.10-2001.9
文晓明
党委副书记
1997.10-1999.6
常务副院长
1998.5-2007.7
党委书记
1999.7-2007.7
阮荣春
副院长
1997.10-2004.12
邹建平
副院长
1997.10-2008.6
院长
2008.6-2014.5
黄晓白
副书记
2002.12-
纪委书记
2004.12-
崔 雄
副院长
2004.1-
陈世宁
副书记
2004.12-2008.12
副院长
2004.12-2014.5
刘伟冬
院长
2014.5-
米如群
党委书记
2007.7-2014.5
邱丽华
副院长
2008.6-2014.5
副书记
2008.12-2014.5
何晓佑
副院长
2008.6-
周京新
副院长
2008.6-2010.8
张策华
副院长
2011.5-2014.5

知名校友

南京艺术学院涌现过一大批名人:
美术界
姓名成就
刘海粟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
颜文梁
中国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萧龙士
中国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臧云远
江苏省政协委员。着名诗人,作家。
陈之佛
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
谢海燕
现代教育家,艺术家。
俞剑华
中国绘画史论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刘汝醴
现代画家、美术史论家。
温肇桐
中国美术教育家、中国绘画史论家、教授。现代画家。
陈大羽
着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
张文俊
江苏省国画院创始人之一,金陵画派第一代的大师。
苏天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油画研究会顾问。
黑伯龙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
徐乐乐
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
陈世宁
第六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全国评审,担任多次全国评审。
冯健亲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十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沈行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油画研究会理事。
傅雷
着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音乐界
姓名成就
黄友葵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被声乐界誉为“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王汉华
国家一级作曲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省音协常务理事、市音协主席,并任省、市文联委员。
朱昌耀
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江苏音乐家协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学院院长。
卞留念
国家一级作曲家兼演奏家,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及音乐指挥,中国器乐家协会会员。
顾欣
着名男高音歌唱家,现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王咏梅
着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连云港市政协常委、文化局副局长。
马秋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校音乐系声乐教授,研究生导师。
邹建平
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美林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声乐硕士,硕士生导师。
徐誉滕
着名音乐人,代表作《等一分钟》,《做我老婆好不好》。
耿斯汉
第三季《中国好声音》汪峰组学员,导师考核结束入选四强。
刘籽辰
《中国好声音》学员。欧新音乐手机深圳卫视“2011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全国总决赛第三名。
君君
中国内地男艺人。2005年参加东方卫视《我型我秀》出道,2010年参加浙江卫视《非同凡响》。
宾俊杰
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走红;深圳卫视《金钟奖中国音超》《流年》艳惊四座。
王滔
教师,键盘手,音乐製作人。
戴荃
江苏卫视《梦想成真》音乐导演。代表作品《悟空》。
江源东
第四季《中国好声音》周杰伦组学员。
影视界
姓名成就
杨子姗
中国女演员、歌手。代表作《街角的小王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周梦乔
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人物之一 。
王霏
中国着名新生代演员,代表作《使命召唤》、《与狼共舞1》、《铁核桃》。
杨舒
中国内地女演员,代表作《利剑》、《冰是睡着的水》、《我是特种兵》。
侯梦莎
中国影视明星,代表作《狙击生死线》、《我爱桃花》、《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飘帅》。
刘晓洁
中国内地女演员。代表作《仙剑奇侠传三》、《非凡英雄、》《特种兵之火凤凰》。
张伦硕
中国大陆男演员、歌手、平面模特。代表作《姐姐立正向前走》、《我家有个赵大咪》。
徐佳
中国内地男演员,代表作《我是特种兵》、《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
吴文璟
影视明星,歌手。代表作《时尚女生》。
马腾
合肥广播电视台《合肥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政协论坛》、《新财经》主持人。
李雨菲
影视明星,主要作品有《红苹果乐园》,《中国故事》,《情缘密码》等。
王璐
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范蓁蓁
内地女艺人。
徐乐
南京着名角色扮演演员。
刘爽
山东省十佳主持人,齐鲁台综艺娱乐当家花旦。
张帆
齐鲁电视台主持人。
彭娜齐
中国内地女演员。出演《糊涂戏班》、《面试惊魂》、《曾经》等多部话剧作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