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南京林业大学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範学堂,历经两江师範学堂、南京高等师範学堂、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变迁。
南京林业大学历史沿革1952年,南京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合併成立南京林学院,是新中国独立设定的首批高等林业院校。
1955年,由武汉大学森林系、南昌大学森林系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併组成的华中农学院林学系併入南京林学院。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
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2000年,学校体制由国家林业局举办划转为江苏省政府举办、国家林业局与江苏省政府共建。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南京林业大学发展历史各阶段详细情况参考资料)
办学实力
师资队伍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180人,具有正高职称240人,副高职称410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截至2014年底,学校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 人,全国优秀教师3 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第四期省“333 工程”首席科学家3 人、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7 人、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 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5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1人;有7 名教授被聘为新一届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4年,该校具有3 个月以上境外培训进修经历的教师数达到4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3%。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专职)、王明庥(专职)、张齐生(专职)
“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尹佟明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尹佟明
国家级教学团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王 浩)
院系概况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套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有民办南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体育教育部等22个学院(部),开办本科专业72个。
学院 | 专业(方向)名称 | 学制 | 学位授予门类 |
---|
林学院 | 林学 | 四年 | 农学 |
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 四年 | 农学 |
森林保护 | 四年 | 农学 |
园艺 | 四年 | 农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林产化工 | 四年 | 工学 |
生物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生物製药 | 四年 | 工学 |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工学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建筑) | 四年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包装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会计学(CIMA班) | 四年 | 管理学 |
市场行销 | 四年 | 管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法学 | 四年 | 法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金融工程 | 四年 | 经济学 |
土木工程学院 | 森林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 | 四年 | 工学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工程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测绘工程 | 四年 | 工学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文学 |
广告学 | 四年 | 文学 |
旅游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文学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软体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工学 |
风景园林学院 | 园林 | 四年 | 农学 |
风景园林 | 四年 | 工学 |
城乡规划 | 四年 | 工学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材料化学 | 四年 | 工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日语 | 四年 | 文学 |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环境设计(室内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公共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四年 | 工学 |
工业设计(家具设计) | 四年 | 工学 |
产品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 轻化工程(製浆造纸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工学 |
印刷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 | 四年 | 工学 |
交通工程 | 四年 | 工学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物流工程 | 四年 | 工学 |
生物与环境学院 | 生物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生态学 | 四年 | 理学 |
环境科学 | 四年 | 理学 |
环境工程 | 四年 | 工学 |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6个。
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2010年有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林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园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园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名单不全):林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生态环境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园林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轻工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品牌)、林产化工(品牌)、园林、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森林工程、林产化工(特色)、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特色)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国家级精品课程: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西方家具鉴赏》、《园林规划设计》、《人造板工艺学》和《插花艺术》

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体育、物理学、机械製图、森林病理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机械製造基础、林产化工自动化及仪表、高等数学、木材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植物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造纸原理与工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花卉学、森林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学、人造板工艺学、森林培育学、园林规划设计、《土力学》、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初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土木工程材料、园林建筑设计、土壤学、人造板工艺学(人造板製造工艺学、人造板表面装饰、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实验、木材加工工艺(双语)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6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7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3个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 “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进入A+档学科的数量在江苏高校中排名并列第四。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生物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态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林业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林学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植物学,森林工程,森林保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林业经济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哲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
学位类别 | 专业领域 | 获批年份 | 招生年份 |
农业推广硕士(0951) | 095107林业 | 2000 | 2000 |
095109农业机械化 | 2000 | 2000 |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 2005 | 2005 |
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 2007 | 2007 |
095112农业信息化 | 2007 | 2007 |
工程硕士(0852) | 082228林业工程 | 1999 | 1999 |
085201机械工程 | 2000 | 2000 |
085238生物工程 | 2003 | 2003 |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 | 2004 | 2004 |
085221轻工技术与工程 | 2005 | 2005 |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 2006 | 2006 |
085237工业设计工程 | 2009 | 2009 |
085229环境工程 | 2009 | 2009 |
085203仪器仪表工程 | 2010 | 2011 |
085204材料工程 | 2010 | 2011 |
085210控制工程 | 2010 | 2011 |
085216化学工程 | 2010 | 2011 |
085239项目管理 | 2010 | 2011 |
085240物流工程 | 2010 | 2011 |
艺术硕士(1351) | 135108艺术设计 | 2010 | 2011 |
135106广播电视 | 2014 | 2015 |
风景园林硕士(0953) | 2005 | 2005 |
工商管理硕士(MBA)(1251) | 2010 | 2011 |
林业硕士(0954) | 2010 | 2011 |
工程管理硕士(1256) | 2014 | 2015 |
翻译硕士(0552) | 055201英语口译 | 2014 | 2015 |
055202英语笔译 | 2014 | 2015 |
在教育部第一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02-2004)中,南京林业大学共有4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3个学科排前10位,其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分别排在第1位、第2位。
南京林业大学在教育部第二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07-2009)中,南京林业大学共有14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5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均排在第2位。
在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2009-2011)中,南京林业大学共有9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5位,3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林业工程、林学2个学科分别排在第2位、第3位。
代码 | 学科 | 排名 | 代码 | 学科 | 排名 |
0829 | 林业工程 | 2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1 |
0907 | 林学 | 2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9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15 | 0813 | 建筑学 | 10 |
0504 | 艺术学 | 35 | 0822 | 轻工科学与技术 | 10 |
0710 | 生物学 | 29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22 |
0802 | 机械工程 | 68 | 0828 | 农业工程 | 13 |
0903 | 农业资源利用 | 6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1 |
代码 | 学科 | 排名 | 代码 | 学科 | 排名 |
0829 | 林业工程 | 2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20 |
0907 | 林学 | 3 | 0710 | 生物学 | 21 |
0834 | 风景园林学 | 6 | 0101 | 哲学 | 43 |
1203 | 农林经济管理 | 13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0 |
0713 | 生态学 | 17 | | | |
国际合作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义大利、芬兰、法国、伊朗等近20个国家的5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係;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经教育部批准,该校与加拿大UBC大学联合开办3+2双学位(本科)国际合作办学班;该校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洛林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弗莱堡大学、加拿大湖首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开展科研、教师培养等合作,同时与加拿大UBC大学、新布伦瑞克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秘西西比州立大学、芬兰坦佩雷科技套用大学开展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派遣工作;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範机构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6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2个,有65个校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此外木材及其製品测试中心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技术转移示範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溧水分中心、泗阳分中心、东台分中心)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生态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加工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南方杨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製浆造纸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林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工程中心、江苏省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家具家饰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桿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人文社科基地: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森林工程开发服务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 国家林业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分子测定实验室 | 国家机械工业食品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国家林业局人造板及其製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 |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技术发展中心 |
国家林业局江苏森林生态定位站 | 机械工业包装食品机械行业系统控制中心 |
国家林业局竹材工程研究中心 | 机械工业CAD谘询服务中心包装食品机械行业分中心 |
国家林业局木材工业引进项目培训中心 | 国家林业局南方植物新品种权事务所 |
国家林业局节能技术服务中心 | 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国际登录中心 |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中心 | 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 |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工及纸浆造纸谘询培训中心 | |
建设成果
学校每年在研课题1000多项,截至2015年12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包括“973”、“86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48”项目和部、省重点项目累计8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累计400余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1000余项,有337项成果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42项;部、省级奖励285项。
南京林业大学——百年铜鼎学术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70万册,订购中外文现刊1100余种,中外电子图书350余万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光碟2万余片。订购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万方数据创新资源服务系统、中国社会科学引文资料库(CSSCI)等近50箇中外文资料库。馆藏文献以林业为特色,是全国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指定收藏馆之一。与世界上40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定期交换资料,经常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赠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报导内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有创新的研究成果,着重体现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研究特色。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林业领域学术期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科技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院SSCI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院列入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排行榜(农林业)前10名,并荣获教育部、江苏省等多项优秀期刊奖。被美国《CA》、《CSA》、《FA》、《FPA》、英国《CABI》、波兰《IC》、日本《JST》、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教育部科技论文线上等多家大型数据收录。进入〈SCI 〉引文资料库。目前是全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林学权威期刊。2010年知网发布的影响因子1.329。
《林业科技开发》是1987年3月由南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是国家林业局重点扶持期刊,她以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喜爱。该刊已被列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林业核心期刊”等,并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中国科技期刊电子版》、《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年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等收录。该刊自2001年起,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誌于1986年创刊,是国内较早的室内设计专业杂誌。主要介绍新知识、新材料,使业内人士了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及时报导居室装修的流行趋势,不断推出优秀案例及居室用品。
创新联盟
2019年4月13日,南京林业大学牵头,集合长三角地区从事湿地公园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及建设发展相关工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社团组织,正式成立长三角地区湿地公园绿色发展国家创新联盟。
社会评价
学校荣誉
2011年2月,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範点项目”;2011年学校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授予学校“2011年度来华留学生眼中的十大高校”称号;在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获奖100强排行中位列第42位;第四届(2010-2011年度)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2012年10月,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13年2月,南京市绿化委员会授予学校“2012年度南京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3月,学校被评为“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5月,学校被评为“2011-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年初,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官微联盟成员单位”之一。
学校排名
年份 | 排行榜名称 | 名次 | 发布机构 | 参考资料 |
2013 | 2013中国大学科技发明奖排行榜100强 | 48 | 中国校友会网 | |
2013 | 2013中国大学科学技术奖励排行榜100强 | 33 | 中国校友会网 | |
2013 | 2013中国大学科技进步奖排行榜100强 | 28 | 中国校友会网 | |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曹福亮
副校长:赵林,王培君,赵茂程,王浩,叶建仁,张金池、张红、缪子梅
党委书记:封超年
副书记:曹福亮,叶国英,赵茂程
纪委书记:叶国英
历任领导
书记 | 校长 |
---|
朱启銮 | 1952—1954 | 郑万钧 | 1956—1962 |
杨致平 | 1955—1957 | 王心田 | 1962—1968 |
王心田 | 1958—1968 | 李 力 | 1973—1979 |
李 力 | 1973—1979 | 马大浦 | 1979—1984 |
王心田 | 1979—1981 | 王明庥 | 1984—1993 |
朱济凡 | 1981—1984 | 赵奇僧 | 1993—1997 |
夏承尧 | 1984—1993 | 余世袁 | 1997—2010 |
程志文 | 1993—2000 | 曹福亮 | 2010—2017 |
陈景欢 | 2000—2010 | 王浩 | 2017- |
封超年 | 2010— | | |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南京林业大学标準字型南京林业大学在办学110周年暨独立建校60周年校庆庆典之际启用新校徽,新校徽延续了原校徽的基本造型,进行了局部改良设计与造型的规範化。新校徽由“水杉叶”、“校老图书馆”和历史溯源“1902”年3个元素组成设计而成。
南京林业大学校徽1、外形为圆形,两片鲜绿的水杉叶如张开的臂膀环抱校园。“水杉叶”由原校徽传承延续而来,这个特徵已经沿用了20余年,是南林独有的特徵符号,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已经建立深刻的印象和识别。
2、中心为方形,即学校的老图书馆抽象。该建筑是南林历史与文脉的延续,见证了学校一步步的成长和壮大,也维繫了一代代南林人的情感。深绿色的老图书馆以平直刚健的线条凸显特徵,喻示严谨治学、诚朴树人的南林风貌。
3、数字“1902”,即南林的主要渊源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範学堂”的创立时间,代表了学校百年的办学根基与渊源。
校旗精神文化
团结、朴实、勤奋、进取
校训在办学110周年暨独立建校60周年校庆庆典到来之际,该校启用校训“诚朴雄伟,树木树人”。
“诚朴雄伟,树木树人”中的“诚朴雄伟”源自中央大学校训。梁希、郑万钧诸位名师前辈,秉承此训,为林业科研、林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校予以继承,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将之弘扬光大。“诚”,即真心,诚意。“朴”,即质朴,朴真,朴实,实事求是。“雄”,即雄壮、雄伟、称雄。“伟”,即伟大、崇高、卓越。“诚朴雄伟”是优质的教师、优秀的学生、杰出的人才必须具有的品德、精神、学识、目标、理念的训导。
“树木、树人”与学校发展历史吻合,同时对当下多科性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树木”,既是学校传统优势林科的职责与使命,同时也指出了事物发展尤其是科学研究的规律:耐得寂寞,坚守坚持,才能有所成长、有所收穫。相比“树木”,“树人”的工作更是长久之计、不易之事,“树人”是学校与教师应履行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和神圣使命。无论“树木”还是“树人”都要遵守一个规律,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广泛吸取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与该校从林科到9大门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道理一致。
“诚朴雄伟、树木树人”,作为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正在教育、指导、激励全校师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理、工、农、文、管、经、哲、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为实现建设生态型国家、人力资源大国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发展。
南京林业大学于2013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校歌,校歌由着名作曲家陶思耀创作,歌名为“为了碧水青山”。 歌词: 登上那钟山 极目眺望,玄武湖畔你郁郁苍苍,五脉混合源远流长,学统端正四海名扬! 百年南林,绿色的摇篮,你把绿荫洒向四面八方! 碧水青山 钟情嚮往,林钟声声在耳边迴响。诚朴雄伟 树木树人,改革创新 勇于担当! 百年南林,科学的殿堂,你用知识的甘泉把我滋养! 无论我走到什幺地方,装点河山不变的志向,忠诚报国 奉献一生,美丽中国书写篇章! 百年南林,生命的导航,我要为你创造新的辉煌! | 校歌 |
杰出校友
冯宗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着名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
徐凤翔:着名生态学家,中国高原生态理论的创始人。曾为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西藏农牧学院教授,1978年援藏,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创办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并任所长。
林协:中国银杏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
伍聚奎:l984年任西南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后任副院长。1998年退休,仍任云南省林业厅专家技术谘询委员会主任,省计委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
秦国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