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2018-11-26 03:41:16 百科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和省学联领导下、在校团委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民众组织,是学校党政部门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樑和纽带,是中华全国学联委员单位、省学联主席团团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 外文名: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 简称:南师校会
  • 方针: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 宗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 办公地点:南京师範大学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

学生会简介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由全体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组成的民众性组织,并由最高权力机构——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长期以来,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始终与学校共生,与学生同在,秉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以深化思想引领、丰富校园文化、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创业就业等为目标,已成为南师学子第二个温馨的家。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持续推进学生会内部组织建设,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现已形成包含各院学生会和办公室、联络中心、文化中心、宣传中心、学生权益维护中心、学生髮展中心、社团项目中心、社团管理中心、社团发展中心、学术科技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志愿项目中心、志愿者管理中心、志愿者培训中心,以及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十五个直属中心(协会)的全新格局,成为面向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服务型组织。
近年来,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也因其在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于2016荣获江苏省“十佳学生会”的称号!2017年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会的称号,并当选为江苏省学生联合会第十届主席团团体。

成立背景

央大学学生会(后改称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江苏省立第二师範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範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南京高等师範学校建立后,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
东南大学教育科是在南高师的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始设教育、心理、体育三系,1924年增设乡村教育系,以训练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为宗旨,学制四年。
国立东南大学中,亦设立了学生自治会。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效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联合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範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
1928年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中央大学于1929年11月正式成立学生会,有全校学生会和各院系学生会(后依中央法令,改称学生自治会),校学生会分总务、学术、社会三部。总务部分文书、交际、会计、庶务4股,学术部分研究、编辑、体育、游艺4股;社会部分宣传、平教、斋务、卫生、组织、贩卖6股。在学生会的组织和推动下,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各系科均有同学会,如史学系同学会、艺术科同学会、女生宿舍同学会等。
1935年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讯息传到南京以后,在进步团体——学生读书会成员的串联、发动下,12月18日、19日、26日,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为主的数千名南京大学生冲破学校和国民党当局的阻挠,连续三次在南京举行声援游行。在学生运动的基础上,南京学生成立了秘密进步团体——南京学生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其成员以后大多成为抗日战争中中共的骨干力量。
1946年还都南京以后,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的竞选被迫成为民主与暴力、自由与专制的斗争。国民党政府破坏选举的暴行,激起了全校师生的愤怒与抗议。学生自治会竞选被破坏以后,进步同学们继续斗争又成立了“中大自治院系联合会”,实际上行使过去自治会的一切职权。民主的旗帜,经过迂迴战斗,又被高高举起。
南京高等师範学校学生自治会
1914年8月,校长江谦就前两江师範学堂,勘察校舍筹备开学,实为转入高等学府之始。1915年1月,江谦聘请郭秉文从美国来校任教务主任。1915年8月,江谦在《关于南京高等师範学校开办状况报告书》中提出学校训育之主旨“拟求积极之方法”,对于训育管理问题注意“渐次扩张学生责任之观念,服务之範围,使自向所定之目的进行,以求完善”。在当时的《南京高等师範学校组织系统表》中,可以见到该校在主任领导下的教职会组织系统设定。该组织讨论决议学校下属教育部、研究会、教材预定会、学生会与事务部重要事项。另外,学生会下设级长、室长职务与自治巡查团组织,由教职与学生协同管理。1919年起,郭秉文校长正是废除学监製,提倡学生“自治自动”,鼓励学生成立自治会组织。她还在校评议会下设学生自治委员会,在校内事务中划出学生能够办理之事项,分给学生自治会办理,凡生活、文体、游艺、学术、出版等活动,都儘可能让学生自行组织、主办,校方除提供便利外不再包揽干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讯息很快传到了南京。5月1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成立学生联合会,号召罢课,并派出代表许德珩、黄日葵来南京活动。5月27日,南京成立学生联合会,选举南京高等师範学校学生黄曝寰为会长,统一领导反帝爱国运动。发行《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传递讯息指导运动。
由于全市国民大会所提出的五项请愿条件,督军、省长不予答覆,学联遂召开会议,通电北京政府、国务院以及省督军府、省政府,重申五项请愿条件,决定5月28日起一律罢课,落款为“南京中等以上二十一学校全体学生三千四百一十三人”。学生运动声势日渐浩大。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1919年12月,南京高等师範学校正式成立学生自治会,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陵女子大学学生自治会
民国前期,一场又一场的文化启蒙类运动,缔造了中国文化和教育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后,学生自治成为一个新流行的极时髦的名词,从国小到大学,学生自治活动都有开展,以“学生自治会”命名的学生组织迅速在各校设立起来。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国8个传教会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长江流域开办一所女子大学的计画,并向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传教士发出倡议。1914年11月教会的管理董事会正式通过以金陵女子大学名称代替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名称。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为临时校址,招生开学。
1916年,金陵女子大学有了两个班级后,学生们为了证明自己能够管理自己,经学校批准,成立了学生自治会,这是个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自己管理自己,对学生活动进行组织统筹的组织。学生自治会负责组织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定,有关学生纪律、请假、宿舍卫生、生活、学校出入等事宜都由自治会监督、执行。金陵女大创办初期,学校也积极组织安排了各种学生课外活动。如1915年末,学校举行了第一个创始人纪念日庆祝活动,活动前学生学唱歌曲、设计班旗,活动中师生聚首交谈、共同欢歌,学校也指派教师介绍创始人筹办学校的历史;1916年5月学校还邀请了南京其他学校参加相关集会,促进校际交流、增进友谊、扩大学校知名度;在校同日常生活中,学校除了定期举办联谊会、迎新会、欢送会、茶聚等集会外,还经常举行歌舞表演、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等文娱活动,班级间还举行球类比赛。与学校的基督教性质相配合,学校1916年即成立了名为基督教女青年会的学生组织,这是一个主要为学校宗教生活和生活服务的机构。此外,学校初创期还先后成立了合唱团、英语社、中国文学社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
1916年,23岁的吴贻芳插班进金陵女子大学求学,因成绩优秀,不久即被选为学校第一届学生自治会会长。
金陵女子大学主张学校应以教育部颁布之训导刚要十二条为原则,以自信信道,自治治事,自育育人、自卫卫国四大目标来实施训导。金女大学生自治会负责管理宿舍的整洁卫生及归宿请假等事宜,由于学生自治,考试无监考,亦无人作弊,自治会还组织学生的一些社团活动。
宿舍管理、学校出入登记、“新生入学周”、“姐妹班”制度等方面,学生自治会都发挥了突出作用。金陵女大成立第二年就成立了学生女青年会。该会主要负责学生的宗教生活和社会服务工作。1938年,自治会与青年会合併成“厚生团”,分进德育部、益智部、健体部、利群部、总务部。1947年,厚生团取消,重新设立学生自治会和女青年会。这些组织的建设具有明确的培养目的。例如女青年会:“学校青年会……注重之点,即如何养成干事人才,训练培养其责任心,及服务之能力,俾将来堪为社会领袖也。”而学生自治会的目标,其1924年订立的新章程规定:“本会之宗旨,为制定及执行本会之一切条规,管理学生自治事件。”

改革发展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按照华东区的院系调整方案,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分别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师範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南京师範学院以南京大学师範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託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範专科学校数理班合併改建而成,院址设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範大学随园校区)。南京师範学院成立了学生会,代表学生利益,反映学生心声。凡是在校学生都是学生会的当然成员。学生会的干部经全体学生民主协商,选举产生。
1955年前后,南京师範大学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学生代表大会是代表学生的民众组织,是学校联繫学生的桥樑和纽带,是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学代会在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学代会章程》独立地开展工作,代表学生的利益、权利,并履行应尽的义务。
1984年,南京师範学院更名南京师範大学,简称南师大。南京师範学院学生会也随之易名为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自1984年改办师大以来,学校党政领导团结广大师生员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中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多方面的优势,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学校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也顺应趋势举办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科研能力及动手能力,成为国家所需栋樑之才。
南京师範大学每隔两年举办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上届学生委员会工作报告,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学生委员会委员,并根据学生诉求提出提案,坚定维护学生权益。经过数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代表大会组织日趋完善。到二十一世纪时,已形成较为系统、成熟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2003年4月11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二十五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共有392名学生代表参加。大会审议通过了第二十四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潘勇军等23名同学组成的第二十五届学生委员会,并在广泛调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向新一届学生会委员会递交了提案,涉及同学学习生活、学校建设发展等各方面。
2005年5月18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二十六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共有来自全校21个学院的295名学生代表参加,审议并通过了第二十五届学生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张煜等23名同学组成的第二十六届学生委员会。
2007年5月29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二十七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共有来自全校二十二个学院的315名学生代表参加。经过民主选举,周琨等29名同学当选为新一届学生会委员会委员。新一届学生会委员会将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完善组织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工作重点,为树立文明校风和优良学风、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促进南京师範大学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2009年6月3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二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共有来自全校23个学院的299名代表参加。经过民主选举,张力力等29名同学当选为新一届的学生会委员会委员。
2011年6月6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二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十八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第二十九届学生委员会。
2013年5月23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三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校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副校长、校党委常委陈国祥,省学联主席秦于安同学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大会。来自全校25个学院的师生代表总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2所兄弟高校学生会代表应邀与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会发来贺信贺电。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十届学生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0级陆鸿裕等29名同学当选为新一届学生委员会委员。
2015年5月25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三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江苏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徐延及南京师範大学党委书记宋永忠、党委副书记王建出席大会。来自全校25个学院总计305名学生代表和部分留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等30余所兄弟院校学生会负责人应邀参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50所高校学生会发来贺信贺电。校第三十届学生委员会主席徐阳代表第三十届学生委员会作题为《青春创造时代,梦想照亮未来,在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中再谱青春华章》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以往工作,并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本次学代会共收到提案近200份,每份提案都是学生代表们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积极探讨、认真梳理后形成的,很多提案还附上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校学生会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将会认真梳理代表提案,在工作予以落实。会议最后选举产生马昊等29名同学作为第三十一届学生委员会委员。新委员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牢记学校党委和上级学联的嘱託,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个人职责,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好学生会的谋划、组织、桥樑和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同学,在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中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2016年,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凭藉其在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可喜成绩,荣获江苏省“十佳学生会”称号!
2017年,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顺应高校学生会改革浪潮,适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所提出的要求,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採取扁平化管理,将学生会层级由原来的四级制转变为三级制,各中心撤销部长、副部长职务,设定为“主席团-主任及副主任-干事”的垂直干部队伍。同时,自2017年起不再设立主席助理、主任助理、副主任助理等类似职务。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机构,从而加强各层级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干事间的竞争,提高干事办公能力,为学生会培养优质的后备人才力量,完善内部建设和自身改革。
2018年5月23日,南京师範大学第三十二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南京师範大学党委书记胡敏强,校长陈国祥,江苏省学生联合会主席、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魏昌硕,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友莲,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贲国栋,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工处、研究生院(研工部)、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本次大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各个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校友代表,以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22所兄弟高校的代表。大会还收到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53所高校发来的贺信。全校27个代表团的587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全校学生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校园民主建设;部分留学生、港澳台、中北学院、泰州学院学生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校学生会主席成佳佳代表第三十一届学生会作题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团结带领南师学子为全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贡献青春力量》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学生会过去三年的工作,并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和任务。大会共收到来自各代表团的代表提案217份,涉及学校10多个职能部门,学校高度重视学代会的提案工作。会议最后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了黄幸、李朝晖等35名同学作为第三十二届学生委员会委员。
现在的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已经成长为致力于贴近学生生活方方面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型组织。其始终坚持在上级学联组织的正确领导以及校党委以及校团委的悉心指导下,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宗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群团工作意见。与此同时,持续推进学生会内部组织建设与自身改革,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民众性,努力防止和克服“四化”问题,认真履行自身职能,推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与管理举措的创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活动,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与丰富;深入基层团组织、联繫青年学生,多向了解、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坚持以“两个课堂”的结合为途径,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回报社会;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繫,在校际合作交流中取得骄人成绩。
在未来的工作中,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将继续在校党委、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与悉心指导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勇争先,拼搏进取,凝聚青春力量,竭力推动学生会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努力实现“中国梦”、“南师梦”,将我校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中取得新的辉煌!

机构设定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办公室
作为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的枢纽部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为沟通主席团和其他各部门,协调学生会的各项事务。办公室一贯秉承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运作紧凑、高效,维持着南京师範大学各学生组织的沟通交流和密切合作。
办公室下设文秘组、资产管理组、财务组、档案组以及考评组。各工作组分管不同领域,但又彼此相互融合、通力协作。
联络中心
联络中心,作为校会的开源部门,是校会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联络中心负责校内活动场地的租赁工作,校学生会活动的赞助,并与各学校、各院系维持紧密的联繫。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跳蚤市场”由联络中心承办。
联络中心以“广为置联,络成天下”为工作理念,本着分组不分家的原则,将中心分为外联组、内联组以及外务组三个工作组。
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作为学生会的重要部门,其主要职责为开展全校文化建设活动,秉承着建设内部文化、发扬体育文化、开展校园文化的宗旨,坚持以“文化”为重心,坚持以“文化”丰富校园,坚持以“文”立中心、以“体”拓方向。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十佳歌手大赛、“仙林杯”辩论赛、“星球杯”校园演说家大赛均由文化中心承办。
文化中心下设策划组、宣传组、体育组、文秘组四个工作组。
宣传中心
宣传中心是我校学生宣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宣传中心与学生会其他部门协同合作,协助各部门及学院学生会,整合各方面优质资源,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秘密南师”由宣传中新承办。
宣传中心下设新闻组、新媒体组、影创组、设计组和企划组五个工作组。
学生权益维护中心
学生权益维护中心,隶属服务型的学生组织,旨在维护学生权益,增强学生权益维护意识,给全校同学送去最细微的关怀。主要围绕维护学生权益和维持校园秩序开展工作,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三自方针,为同学搭建维权服务平台,力求在思想上、生活中影响同学、服务同学,使维权理念深入人心。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美食节”由学生权益维护中心承办。
学生权益维护中心下设信息资讯组、生活服务组、谘询投诉组和综合管理组,各工作组间相互沟通交流,融合成一个整体。
学生髮展中心
学生髮展中心致力于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业就业、素质拓展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专业服务。主要职能包括:藉助网路平台发布考证资讯、兼职招聘、生活服务等各类信息;举办学习类交流会和讲座;举办素质拓展特色活动、创业就业品牌活动为同学提供升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为同学们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坚实的桥樑。校园精品文化活动模拟招聘大赛、假面舞会等均由学生髮展中心承办。
学生髮展中心下设三个工作组:信息宣传组、组织策划组、外联协商组,三个工作组融会贯通,共同构成学生髮展中心这一整体。
社团项目中心
社团项目中心主要负责各校交流,对社团及中心活动的策划及审核,社团场地的借用、社团活动的考评等。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百团大战”、社团巡礼月、社团嘉年华等均由社团项目中心承办。
中心下设四个工作组:策划组、高校交流组、外联组、项目组,四个工作组各司其职,但又融汇贯通。
社团管理中心
社团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对全校百余家社团进行监督管理及资料存档,为中心及社团提供物资和场地借用等服务。
中心下设三个工作组:常务组、审核组和监管组。
社团发展中心
社团发展中心是为了社团和中心内部能够树立更好的形象并得到更好的发展所成立的组织,主要负责社团和中心大型活动的线上线下宣传、撰写大型活动稿件、运营社团APP等工作。
中心下设四个工作组:文秘组、组织组、宣传组、新媒体组。四个部门通力合作,使社团和中心的活动能够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打造南师社团的独特品牌形象。
学术科技中心
学术科技中心以科技、科研、科创为主旨,为同学提供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的平台,负责科技类活动的举办,以及科普宣传、对外联络等职能的实现。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由学术科技中心承办。
中心下设三个工作组——学术组、科技组、外联组。
创新创业中心
创新创业中心负责“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与科技作品竞赛校内赛和“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赛的相关事宜以及项目培训、宣传等重要工作,负责挑战杯官方网站中,南师高校专区的建设。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微创意大赛”由创新创业中心承办。
创新创业中心下设三个工作组——创意组、竞赛组、资源组。
志愿项目中心
志愿项目中心主要负责校内外志愿服务基地的运行、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开展、高校青协联络交流以及校外公益组织合作联繫等工作。
志愿项目中心下设四个工作组:联络组、基地组、实践组和文宣组。
志愿者管理中心
志愿者管理中心作为全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者,秉承专业、科学、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管理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良好运作,不断创新开发志愿服务的新思路、新突破,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主要职能有常规志愿服务项目考评、校内外志愿服务宣传等。
志愿者管理中心下设有四个工作组,包括考评组、基建组、文秘组以及宣传组。
志愿者培训中心
志愿者培训中心集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激励的功能为一体,主要负责厚生志愿者学院的基本工作,与校内各院青协、校外高校对接服务与志愿培训工作,还会负责协办大型外场志愿、赛事志愿,如南京马拉松、仙林半程马拉松等。另外,这里还有南师青春的名片:校礼仪队、校讲解队。
志愿者培训中心下设四个工作组,包括文秘组、宣传组、厚生组和实践组。
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主要负责校内外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基地的运行、项目的开展、高校红十字会联络交流、社会组织联络交流、校内红十字会员的管理等。
红十字学生分会由主席团、办公室、宣传组、联络组、同伴组、急救组七个部分组成。

精品活动

跳蚤市场
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为初衷,跳蚤市场致力于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直接的资源共享平台。因其各具特色的新颖主题和每学期定期举办的良好传统,跳蚤市场已成为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的经典活动。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假面舞会
通过传统舞会与英语口语的有机结合,假面舞会以舞台剧的形式及“狼人”、“吸血鬼”等经典角色吸引了大量同学的参与,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鍊英语口语以及交友的平台,使同学们在轻鬆的氛围中提高交友能力和口语水平。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模拟招聘大赛
模拟招聘大赛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要的现实情况,与校外企业强强合作,以模拟现实招聘现场为主要形式,通过比赛为全校学生提供实战练兵的场所,作为招牌活动受到全校师生以及校外企业的关注。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校园十佳歌手大赛
代表南师大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的最高水準的十佳歌手大赛,坚持在既有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学习并结合现下流行的比赛模式,开创特色新赛制,拓展合作新模式,以高水準、大视野、深内涵不断吸引学生参与。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秘密南师
以《秘密花园》填色本为灵感源泉的秘密南师活动,通过利用黑白底蕴涂色的形式,还原“东方最美校园”南师校园的真实美景,使参赛师生能够更加细緻的观察南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其提供创造和发现美的舞台。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美食节
美食节将品尝美食、亲自烹饪和走进后厨三个环节相结合,通过活动使广大同学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饮食文化,结合新媒体的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吸引了师生的广泛参与,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招牌活动。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仙林杯”辩论赛
辩论不易,辩心不已。灵活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知识储备使辩论成为当前最吸引大学生参与的活动之一。作为仙林地区规模最大、最为权威的校级辩论赛活动,“仙林杯”辩论赛组织有序,将传承经典与创新赛制相结合,不仅宣传了辩论文化,更为南师学子展示个人才能提供了平台。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绿色长征”公益行走活动
该活动把“红色”长征路线和“绿色”公益暴走结合起来,旨在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纪念革命先辈、弘扬长征精神。以跑步捐树、绿色传递、爱心暴走等方式,在100天时间内,我校师生沿“绿色长征”路线图共同完成25000里(12500公里)的总里程,各团队每累计跑步(步行)40公里,相当于向保护母亲河行动捐植1棵树苗。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社团巡礼月
一年一度的社团巡礼月给社团提供一个华丽的舞台,展示成果,书写盛世华章,为全面繁荣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活动中社团与社团之间能相互交流,互相成长,通过学习其他社团优秀的经验,创新思想,发展社团文化,增进各大社团间的关联与亲密度。对繁荣校园文化,彰显社团风采,展现社团个性特色,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百团大战”社团招新
招新主要以特色展演的形式进行,共有百余个社团参与招新,为新生提供了满足爱好、施展才能的空间。招新之中许多社团採取了合作形式进行招新。前期宣传方式多样,慕名而来者数量提高。2015年,百团大战中各社团共召集到新生5500人次。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微创意大赛
本活动旨在锻鍊和培养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激发和提高南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宣扬创新创业理念。该赛分为初赛、複赛、决赛三轮,决赛当天晋级的6组选手在创空间结合PPT进行作品成果展示,由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投票决定名次。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将创意化身为有形的产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新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

历届主席团

二十三届二任(部分):
常务主席:姜典辰,生命科学学院1997级生物学专业。目前在中共江苏省纪委、省监察厅任职。
二十四届一任(部分):
主席:赵允玉,1998级思想政治教育师範类专业,现为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二十四届二任(部分):
副主席:潘永军,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99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範方向)专业,现于南京市栖霞区委办任职;
张顺伟,法学院1999级法学专业,后保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曾任南京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团委副书记、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现任无锡广播电视集团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
缪洋,金陵女子学院1999级会计学专业,现于交通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架构规划部任高级经理兼综合处处长。
二十五届一任(部分):
主席:王岩,公共管理学院2000级行政管理专业,目前于中直机关任职。
二十五届二任(部分):
主席:陈小天,商学院2001级电子商务专业,现于江苏银行总行零售业务部任职;
周方,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01级化学教育专业,现于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工作。
副主席:杨莉,文学院200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于南京市委组织部任职;
何晓燕,金陵女子学院2001级实用英语专业,目前于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任职。
二十六届一任(部分):
主席:张煜,外国语学院2002级英语专业,现于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任副团职参谋;
二十八届一任(部分):
主席:张力力,商学院2006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为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辅导员。
二十八届二任(部分):
主席:吴迪,文学院2007级秘书学专业,现于苏宁总裁办工作。
副主席:陶晨,商学院2007级学生,现任蚂蚁金服产品策划。
二十九届一任(部分):
主席:刁维俣,文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于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副主席:费翔,商学院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现于苏南龙湖地产渠道经理兼行销经理;
季君,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为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
二十九届二任(部分):
主席: 崔东晨,法学院2009级民商法学专业,现于南京师範大学法学院读研。
副主席:李文慧,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现于广告公司任AM
周涵,法学院2009级法学专业,现于南京师範大学法学院读研。
三十届一任:
主席:陆鸿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于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
副主席:侯泽宇,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国土资源管理专业,现于南京师範大学地科院攻读研究生;
张亮亮,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广告学专业,现于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研究生;
沈杏,强化培养学院2010级新闻学专业,现于南京师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研究生。
三十届二任(部分):
主席:徐阳,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专业。
副主席:李凤智,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研究生;
夏云青,教师教育学院2011级英语师範专业,现为靖江城南新区中学英语教师;
石梦娇,文学院2011级高级文秘专业,现为中学教师。
三十一届一任:
主席: 宋雨璇,强化培养学院2012级套用心理学专业,现已保送至华东师範大学攻读研究生。
副主席:江颖杰,社会发展学院2012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研究生;
李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学生;
金蔚,金陵女子学院2012级实用英语专业,现于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
付晓东,商学院2012级工商管理专业,现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研究生;
赵威,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测绘工程专业,现已保送至南京师範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攻读研究生;
魏玉丽,文学院2013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三十一届二任:
主席: 赵威,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测绘工程专业,现已保送至南京师範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攻读研究生。
副主席:殷皓,教师教育学院2014级英语师範专业,现已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攻读研究生;
魏玉丽,文学院2013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杨雨航,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国小教育专业,现于华东师範大学攻读研究生;
卢柯言,商学院2013级经济学专业,现已保送至南京师範大学商学院攻读研究生。
三十一届三任:
主席:周思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研究生。
副主席:成佳佳,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研究生;
寇婕,地理科学学院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现已保研至南京师範大学攻读研究生;
李蕴涵,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法翻译专业;
黄幸,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英语(师範)专业;
徐娜,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学专业;
陈阳,商学院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三十一届四任:
主席:成佳佳,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研究生。
副主席:黄幸,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英语师範专业;
杨玉煊,外国语学院2015级德英双语专业;
陈姝桦,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地理科学(师範)专业;
李朝晖,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专业;
尹婧霞,教师教育学院2016级英语(师範)专业;
李国鹏,商学院2016级经济学专业。
三十二届一任(现任主席团):
主席:黄幸,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英语师範专业;
副主席:李朝晖,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专业;
杨玉煊,外国语学院2015级德英双语专业;
陈姝桦,教师教育学院2015级地理科学(师範)专业;
尹婧霞,教师教育学院2016级英语(师範)专业;
李国鹏,商学院2016级经济学专业;
鲍姝辰,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注:以上所涉历届主席团内容,均来自南京师範大学学生会截止至2018年8月收集到的全部信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