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南京审计大学

2017-08-10 15:31:13 百科
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Nanjing Audit University),简称南审,是中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与国家审计署同时诞生,与中国审计事业同步发展,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2011年学校变更为三部一省共建高校(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和江苏省)。

南京审计大学起源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1年转制为审计署直属。2000年办学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併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5年11月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

截至2015年1月,南京审计大学占地面积2178亩,建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设有18个院(部),拥有2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5237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14094人,硕士研究生243人,留学生90人。是一所以审计为品牌,经、管、法、工、文、理等学科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财经类院校。

基本介绍

  • 硕士点:6个(一级3个+专硕3个)
  • 所属地区:中国南京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nau.edu.cn
  • 中文名:南京审计大学
  • 英文名: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 简称:南审(NAU)
  • 校训:诚信、求是、笃学、致公
  • 创办时间:1983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财经类
  •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高校
  • 主要院系:审计与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
  • 主要奖项: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 现任校长:刘旺洪 
  •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雨山西路86号
  • 学校代码:11287
  • 学校官网:http://www.nau.edu.cn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
1987年,更为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
1991年,学校改由审计署直属。
1993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
2002年,原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併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
2007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列入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审计学院。
2013年,学校正式获批为硕士学位(学术学位)授予单位,工商管理、套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被批准为授权学科。
2014年,学校获批为金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4年3月,学校设立书院,探索书院和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
2015年11月17日,教育部批准同意,南京审计学院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获批16项,首次跻身全国高校百强并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并列第5。
2018年7月1日,江苏省首家监察学院在南京审计大学正式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5年4月,南京审计大学设有12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和独立学院金审学院;共31个本科专业,总计44个专业(方向)。
学院、教学部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审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理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工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南京审计大学体育教学部
南京审计大学艺术教育部
南京审计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培训教育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工作部
特色学院(研究院)
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与评估研究院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南京审计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2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法务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双创计画”人才1人、江苏特聘教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5人(其中第二层次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9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9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审计署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人。截至2012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340人,其中,专任教师881名,教授109名,博士(含在读)420名。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审计学教学团队(尹平、2009年);
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审计学教学团队(尹平、2008年)、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蔡则祥、2010年);
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区域金融创新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2人):王叙果、李乾文
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汪祖杰、李凤鸣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範中心4个,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範点项目和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各1个。
从2001年到2014年,承担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精品教材9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1项;获得国家级教材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精品(优秀)课程18门,省级精品(优秀)教材奖17项,省级多媒体教学课件奖21项。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序号
类别
专业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审计学
国际审计学院
时现
2007年
教高函[2007] 31号
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金融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8年
教高函〔2008〕21号
3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财政学
经济学院
裴育
2010年
教高函[2010]15号
4
省级品牌专业
审计学
国际审计学院
尹平
2007年
苏教高[2006] 1 号
5
省级品牌专业
金融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10年
苏教高[2010] 18号
6
省级特色专业
财政学
经济学院
裴育
2010年
苏教高[2010] 18号
7
省级特色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10年
苏教高[2010] 18号
8
省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李群
2011年
苏教高〔2011〕8号
9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会计学
会计学院
杨政
2010年(立项)
苏教高〔2010〕26号
10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商管理
管理学院
何平
2010年(立项)
苏教高〔2010〕26号
“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一览表
序号
专业(类)名称
包含专业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1
金融学类
金融学、保险、信用管理、投资学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2
财政学类
财政学、税务、经济学、统计学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3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行销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4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5
审计学专业
2012年
苏教高〔2012〕23号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複合型套用性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金融学院
卢亚娟
2010年
苏教高〔2010〕25号
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範点项目
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批准时间
批准文号
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範点项目
外国语学院
程冷杰
2011年
教高司函[2011]28号
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範中心(4个):审计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管理、信息管理
精品课程
类别
级别
名称
学院
主持人
获奖/立项时间
批准文号
备注
精品课程
省级
证券投资学
金融学院
张维
2002年
苏教高〔2002〕65号
一类优秀课程
省级
国际贸易
经济学院
盛晓白
2002年
苏教高〔2002〕65号
一类优秀课程
省级
公共体育
体育部
王达
2002年
苏教高〔2002〕65号
二类优秀课程
省级
思想道德修养
政治行政学院
郭建新
2002年
苏教高〔2002〕65号
二类优秀课程
省级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国际审计学院
时现
2004年
苏教高[2004] 19号
一类优秀课程
省级
经济套用文写作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张映光
2004年
苏教高[2004] 19号
二类优秀课程
省级
大学英语
外国语学院
程冷杰
2004年
苏教高[2004] 19号
二类优秀课程
省级
审计学原理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6年
苏教高[2006] 13 号
一类精品课程
省级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6年
苏教高[2006] 13 号
二类精品课程
省级
财政学
经济学院
裴育
2006年
苏教高[2006] 13 号
二类精品课程
省级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06年
苏教高[2006] 13 号
一类精品课程
省级
政府审计
国际审计学院
尹平
2008年
苏教高〔2008〕33号
精品课程
省级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8年
苏教高〔2008〕33号
精品课程
省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政治行政学院
郭建新
2008年
苏教高〔2008〕33号
精品课程
省级
内部审计学
国际审计学院
时现
2010年
苏教高〔2010〕19号
精品课程
省级
财务管理
会计学院
朱明秀、施平
2010年
苏教高〔2010〕19号
精品课程
省级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金融学院
蔡则祥
2010年
苏教高〔2010〕19号
精品课程
省级
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10年
苏教高〔2010〕19号
精品课程
精品教材
类别
级别
名称
学院
主持人
获奖/立项时间
批准文号
教材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国家税收学
经济学院
蒋大鸣
2006年
教高[2006] 9 号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蔡则祥
2006年
教高[2006] 9 号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级英语阅读教程
外国语学院
王守仁 程冷杰
2006年
教高[2006] 9 号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会计制度设计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7年
教高函[2008] 3号
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审计学原理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7年
教高函[2008] 3号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会计制度设计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2年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院
蔡则祥
2002年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07年
苏教高〔2007〕23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审计学原理(第三版)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7年
苏教高〔2007〕23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建设项目审计
国际审计学院
时现
2005年
苏教高〔2005〕26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现代保险学导论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5年
苏教高〔2005〕26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会计制度设计(第二版)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9年
苏教高〔2009〕29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
国际审计学院
尹平
2009年
苏教高〔2009〕29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现代货币金融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9年
苏教高〔2009〕29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企业财务审计
国际审计学院
王会金
2009年
苏教高〔2009〕29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经济刑法学
法学院
孙国祥 魏昌东
2009年
苏教高〔2009〕29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法理学
法学院
程乃胜
2009年
苏教高〔2009〕29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审计经济分析
经济学院
裴育
2007年
苏教高〔2007〕23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现代货币金融学
金融学院
汪祖杰
2007年
苏教高〔2007〕23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
国际审计学院
尹平
2005年
苏教高〔2005〕26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新编国家税收
经济学院
蒋大鸣
2005年
苏教高〔2005〕26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05年
苏教高〔2005〕26号
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政治行政学院
胡宁生
2005年
苏教高〔2005〕26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科学学院
张金城
2011年
苏教高〔2011〕27 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内部审计学
国际审计学院
时现
2011年
苏教高〔2011〕27 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第三版)
国际审计学院
王会金
2011年
苏教高〔2011〕27 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政治行政学院
胡宁生
2011年
苏教高〔2011〕27 号
  • 教学成果
级别
名称
学院
主持人
获奖/立项时间
批准文号
备注
国家级
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国际审计学院
王家新等
2009年
教高[2009]12号
二等奖
省级
挖掘行业资源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审计学院
王家新等
2011年
苏教高〔2011〕31号
一等奖
省级
财经类专业“三创”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管理学院
尹平等
2011年
苏教高〔2011〕31号
二等奖
省级
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金融学院
汪祖杰等
2009年
苏教高〔2009〕2号
一等奖
省级
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法学院
程乃胜等
2009年
苏教高〔2009〕2号
二等奖
省级
审计高等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国际审计学院
王家新等
2007年
苏教高[2007]37号
特等奖
省级
文学语言类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与课程集群建设相结合的探索实践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张映光等
2007年
苏教高[2008]1号
二等奖
省级
高校学生学习支持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教评办
张芊等
2007年
苏教高[2008]1号
二等奖
省级
经济学阶梯网站互动教学系统
经济学院
裴育等
2007年
苏教高[2008]1号
二等奖
省级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套用
管理学院
胡凤玲
2004年
苏教高〔2005〕5号
二等奖
省级
《内部控制学》教材
国际审计学院
李凤鸣
2004年
苏教高〔2005〕5号
二等奖
省级
中文类课程多媒体网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张映光
2004年
苏教高〔2005〕5号
二等奖
省级
《总量经济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研究
经济学院
许成安
2004年
苏教高〔2005〕5号
二等奖
省级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经济学院
张芊
2004年
苏教高〔2005〕5号
二等奖
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1月,南京审计大学拥有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
●重点学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2个):审计科学与技术、现代审计科学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序列学科(1个):套用经济学学科
“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理论经济学
“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法学、公共管理、统计学
●硕士学位授予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
工商管理、套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对外交流

截至2015年1月,学校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以及欧、美、澳、非等四大洲的高等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係。被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授权为“全球白金级培训机构”。五年来,赴海外一流大学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的师资逾650人次;赴海外参加联合国审计的教师达62人次;1800余名学生赴境外高校或机构学习交流,或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茵哈德·泽尔腾教授和麦伦·舒尔茨教授,世界审计组织秘书长、奥地利审计院院长约瑟夫·莫萨博士,美国审计长基恩·多达罗,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兼总裁理察·钱伯斯等870余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公共工程审计”、“审计信息工程”、“金融工程”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审计信息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实验室、江苏省审计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1年-2015年,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2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学校承担了“2014年国际奥林匹克青年运动会(南京)财务预算方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台山核电有限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等课题。
在《经济研究》、《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9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79篇,出版学术专着128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5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图书馆2015年12月官网信息显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由浦口馆和莫愁分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35257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3568个。共拥有各类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33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中文资料库33个,外文资料库15个,存储资源容量达70TB;订购中外文期刊1566种,中外文报纸151种。
  • 学术刊物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是由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2004年2月正式创刊并公开发行,双月刊,刊号为CN32-1724/F。设定的主要栏目有国民经济、金融与保险、公共管理、财政与税收、法学研究、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审计研究、文史哲、高教研究等。
学校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人大複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中国审计评论》(Auditing Review of China)是由南京审计大学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共同主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期刊致力于中国审计学术研究,同时又与国际惯例接轨。每年出版两期,创刊号第1期于2014年7月15日出版;每期刊登篇幅1.5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约10篇。

校园文化

校训

“诚信、求是、笃学、致公”
“诚信”——发己之诚,得人之信;“求是”——去伪存真,探索创新;“笃学”——敏而好学,慎思明辨;
“致公”——致力奉公,公平公正。
“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融合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既传承了南审人的创业精神,又吸纳了当代中国审计文化的精神核心。诠释校训的“诚信品质、科学精神、追求卓越、致公情操”成为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行动指南和核心价值追求。

校徽

标识含义
该LOGO运用了“审”字的手写体突出了审计学院的特色,“审”字字型的张弛稳健、四平八稳意为“诚信 致公”,体现了审计的公平公正、透明严谨的办学特色,也体现了审计学院错落有致,端庄秀美的建筑风格。
内部图形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个“钟”的形状,意为学校秉承“求是 笃学”的校训,督促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体现了大学文化。同时寓意审计人要警钟长鸣,维护国家财政国家财产的安全和有效。
“审”字的艺术处理使其外框与“南”字相似,表明“南审”之意,中英文的结合体现了学校国际化的特徵。
南京审计大学

校歌

南审之歌
南京审计大学
朗朗书声情悠远,赤子情怀永相传。
朝霞清、晚霞绚,春风化雨,立公心、求真言,育人爱为先。
青青老山层林染,润泽湖畔长流连。
春花美、秋月朗,学子竞秀,走千里、行万里,师恩记心间。

现任领导

党委常委
晏维龙、刘旺洪、张建红、王会金、张钦文、裴育、杭连生、王书龙、李群、董必荣、李乾文、强飙、张维
党委领导
行政领导
党委书记
晏维龙
校长
刘旺洪
党委副书记
刘旺洪
副校长
王会金
党委副书记
张建红
副校长
张金城
党委副书记
王会金
副校长
张钦文
纪委书记
王书龙
副校长
裴育
副校长
杭连生
副校长
俞安平
副校长
董必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