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成立于一九二○年,经历八十多个春秋,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着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物理系之一。1984年,声学和无线电专业从物理系中调整出来,组建了信息物理系(现改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1994年,以物理系中一些研究组为基础,发展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八十多年奋斗,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藉助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东风,物理系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诸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
2009年12月30日,南京大学根据学科划分在原有的物理学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套用科学学院。
新的物理学系依託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具有一流的基础研究实力和水平,与国际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繫。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电子层次上研究凝聚态物质中不同类型微结构组态、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转变规律, 揭示它们与巨观物理性质间的内在联繫,并将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与当代先进实验手段相结合,探索、设计和製备各种类型的微结构材料,研究其物理机制和新效应,为发展新型微结构材料奠定基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南京大学物理学系
- 创办时间:1920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理工
- 属性:南京大学物理学科创立于1915年的南京高等师範学校,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创立最早的物理学科之一。
- 主管部门:南京大学
- 专职院士:9
学科设定
南京大学物理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物理学科之一,经历了九十多个春秋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着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物理院系之一。南京大学物理学科名家辈出,培养了许多杰出人物,为我国的教育、科研和国家建设以及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9年,南京大学物理学科为谋求自身进一步的发展,调整了院系设定。在原物理学系的优势学科,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物理学系。物理学系依託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具有一流的基础研究实力和水平,与国际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繫。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在电子层次上研究凝聚态物质中不同类型微结构组态、分布、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转变规律, 揭示它们与巨观物理性质间的内在联繫,并将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与当代先进实验手段相结合,探索、设计和製备各种类型的微结构材料,研究其物理机制和新效应,为发展新型微结构材料奠定基础。
新的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所在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有教职工215人,学院现有教授92人、副教授5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项目首席科学家9人。
物理学院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生物物理与软物质、原子与分子团簇物理、套用电子学与技术物理等,其中“理论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声学”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拥有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纳米技术)、以及十余个跨学科研究所与研究中心,跨学科的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正在筹建中。物理学院是国家物理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是国家物理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物理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方向
1. 超导物理学和强关联电子系统:研究掺杂莫特绝缘体的物性,包括高温超导体在内的各种非常规超导体的超导机理与物性,钙钛矿氧化物物理学,铁电体介电体物理学,多铁性系统相变,磁电耦合物理与材料製备,功能陶瓷薄膜和异质结材料及套用等
2. 介观物理学和电子输运:研究自旋电子学,介观体系中的量子输运过程和新奇量子效应,如掺杂锰氧化物中的巨磁电阻效应、纳米异质结构中的隧道磁电阻效应、铁磁/超导隧道结等。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预计纳米结构中的电流性质、电子电子互作用对电流性质的影响、电子的自旋自由度对输运特性的影响,以及纳米结构中热输运的性质等。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未来新一代微纳电子器件的设计。
3. 计算凝聚态物理和材料设计:通过计算模拟的办法研究碳纳米管、钙钛矿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等物理体系的电子输运特性、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磁学性质等多种物性。为设计新一代纳米器件提供材料和物理基础。
4. 磁性物理学: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及其与微结构的关联。例如: 磁性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 纳米线阵列的磁性; 磁电阻效应, 磁光效应, 磁热效应,薄膜与颗粒膜的反常霍尔效应; 纳米微晶软磁与永磁材料; 半金属与赝金属材料; 稀磁半导体材料的研究等。这一方向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利用自旋极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磁性纳米结构的物性。
5. 团簇物理学:研究多种团簇结构的各种物性,例如金属和半导体团簇的结构和性质,团簇组装纳米结构的量子性质,金属和氧化物纳米线的结构和性质,包裹团簇的热力学性质——纳米喷,以及雷射调控磁性半导体纳米结构等。
6. 固态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领域是超导量子计算和超导器件,以及巨观量子相关现象。实验观测到约瑟夫森节中的量子相干振荡,不仅证实了量子力学可以套用于巨观变数,而且开创了运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广阔前景。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