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协和(汉语词语)

2017-08-08 21:59:24 百科
协和(汉语词语)

协和(汉语词语)

协和有协和万邦的观念,是第一次以下列的形式被表述出来:"日若稽古,帝尧日放勛,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亲九族"就是首先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平章百姓"就是继而把自己的国治理好;进而使各国团结起来,这就是"协和万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协和
  • 拼音:xié hé
  • 词性:名词
  • 解释:指和睦,融洽

拼音

xié hé

引证详解

1、指和睦,融洽。(名词)
①《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孔颖达 疏:“能使九族敦睦,百姓显明,万邦和睦。”
②《周书·齐炀王宪传》:“辑睦我君臣,协和我骨肉。”
③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太祖 闻而患之,下诏书戒励,使与长吏协和。”
④《明史·西域传四·哈烈》:“亲者尚尔乖戾,疏者安得协和。”
⑤毛泽东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着 陈代军长 等悉心整饬该军,团结内部,协和军民。”
2、指使协调融洽(.动词)——出自《现代汉语词典》
①《后汉书·刘恺传》:“协和阴阳,调训五品。”
②《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
③元 贡师泰《送国字张教授》诗:“黄钟大吕都协和,铁画银钩谩摹录。”
④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有时数种音波,过于杂乱,彼此冲突,在人耳中发生跳动或触犯的效果,永不相协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