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卓越老师

2019-06-08 00:17:17 百科
卓越老师

卓越老师

它是一个指点迷津的智者,它是一位肺腑相见的良友,它是一剂安度心灵的妙药,它是一册饱藏智慧的锦囊。

陪伴师生根本性成长,追问教育的本质,以未来的眼光应对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一本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读本。《中国小教师职业行为规範》全新解读,让每个老师都甘当职业楷模和行业标兵。

一本优秀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指南。严把《教师专业标準》,关注素质教育,注重教育革新,倡导因材施教,快乐学习。引进古今中外先进教育理念,深度分析实用教学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本贴心的教师心理健康减压手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师生心理健康。解开教师心理冲突和困惑,引导老师调节情绪,纾减压力,回归快乐幸福的原点。

一本智慧的教育关係管理锦囊。师生关係是教育活动的中心,也是最纷繁複杂的环节。针对教学活动中师生关係最常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桿明晰的学生成长风向标。帮老师重新认识学生,帮学生重新认识教育,关心真正的成长,真正地关心成长。

基本介绍

  • 书名:卓越老师—教育新坐标
  • 又名:卓越老师—德才兼备
  • 作者:戴军 吴一凡
  • ISBN:978-7-5166-0574-5
  • 页数:236
  • 定价:29.8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8
  • 开本:16

基本信息

卓越老师—教育新坐标
主编:戴军 吴一凡 副主编:王耀祥 邓琳
选题策划:陕西中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燕玲 封面设计:赵颖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成品尺寸:165mm×230mm
印张:15.5字数:202千字
版次:2013年8月第一版印次:2013年8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0574-5
定价:29.80元

前言

他原本大可以从此奔向乡间,
为自己新获的自由而欢欣雀跃,
但他却想到那些仍然留在洞穴里的人。
于是他回到洞中,试图说服其他的穴居人,
使他们相信洞壁上那些影子只不过是“真实”事物的闪烁影像罢了。
……
——柏拉图《洞穴神话》
在柏拉图的洞穴神话里,一群人被困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他们被绑上了手脚,背朝洞口席地而坐,因为无法活动,他们只能看到眼前洞穴的后壁,而无法转身回顾。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影来回走过,他们手中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人偶被举过墙头,通过洞口火把的微光,在洞穴后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穴中人唯一能看到有关外界的信息就是这些忽明忽暗的“皮影”。
这些投影到底是什幺?它们来自哪里?
如果你是穴居人中的一员,如果有机会挣脱束缚,转身看一看身后,有没有重获自由的喜悦和强烈想找出答案的好奇?有没有勇气爬过高墙,一探外面的真相?
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的成绩也许就是投在教育活动这个洞穴后壁上的投影,有时固然栩栩如生,但毕竟只是一些贫乏单调的影子,它们只是一个断面、一个凝固的瞬间或者是抽离了生机的时空标本。教育有时候不能离得太近,太近了看得太少、太窄,教育又不能只看短期,短期看不到学生的全貌。而有时我们又常常自缚手脚,自废武功,把自己囚禁在思想和观念的牢笼里。透过影影幢幢的斑驳,你只要一个迴转身,就能一睹学生的真颜和教育的真相,那是无比灿烂的真实。
伊桑是一个八岁大的小男孩,心里充满了奇思妙想。在他眼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路边的小水坑发半天呆,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然而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简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上课走神,成绩奇差,逃学,打架……
作业本上错字满篇,考试卷上乱涂乱画,他对学习充满了困惑,那些文字和符号都像是狰狞可恶的敌人,恶狠狠地盯着他,嘲笑他。老师也拿他束手无策。最终只能建议他的父母把他送到残障学校去学习……
这就像教育萤幕上的一个投影,倘若习惯了惯性思维,就会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忘记了回头看一看影子的原形,从而发现学生,发现真相。幸运的是,小伊桑遇到了自己的“救世主”,那个勇敢而细心的老师冲破了重重迷雾,穿过教与学、现象与本质、表象与规律的高墙,看到了伊桑的真相。原来他是一个有先天性“读写障碍”的孩子,成绩差并不是因为他智力差或者不愿意学好,他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先前的老师都被迷惑了,只是通过表象来衡量他,从而让老师和学生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很多时候,走了太久,心就容易疲惫,以为眼前的场景断无改变的可能,我们就像被从小拴着的小象,长大之后却还没能挣脱那根绊住手脚的绳子,其实只是自己习惯了那样背朝大海的角度而已。你需要做的,只是一个转身。
在只有照片的情况下,纸片里的景色依然那样生动活泼,流光溢彩,令人神往。但毕竟它只是一张平面扁平的印刷物而已,远没有真实的景象那样立体、丰富和深刻。就像一只玩偶与一个真实的婴儿之间的区别。
如果你已经冲出岩洞,看见了灿烂夺目的阳光,看见了碧水蓝天,有没有勇气返回,唤醒沉睡的伙伴?
这一切,只需要一个转身,我们就能看到教育的未来。在教育的天地里,每个人都是救世主。
编者
2013年6月25日

目录

师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一章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3
爱国守法是安身立命的基础/3
明礼诚信是立人之本/5
如何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8
第二章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11
教师的威信建立在责任心上/11
树立崇高的理想/14
如何在岗位中奉献自己/16
第三章 关爱学生,成就学生/19
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19
严慈相济,关心学生的安全和成长/20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22
第四章 教书育人,因材施教/25
成就每个学生/25
不做分数的奴隶/27
莉莉老师的素质教育/29
第五章 为人师表,身教为先/33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33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36
为人师表的秘密/38
第六章 终身学习,勇于成长/41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41
新手老师成功记/43
做最好的老师/46
才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第七章 深钻学科特点,巩固专业技能/51
做个教育的有心人/51
发现学科规律/53
教育现场有神灵/56
第八章 不断创新与反思/59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59
让学生越来越喜爱学习/61
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63
第九章 快乐学习法/67
苏霍姆林斯基快乐学校/67
愉快教育法/68
让学生轻鬆愉快地学习/69
第十章 发现学生,因材施教/7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73
因材施教,不可拔苗助长/75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77
第十一章 师生角色定位/79
谁才是教学的中心/79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81
如何回归教育的本真/83
第十二章 教学管理艺术/85
大禹治水的启示/85
巧用“小集团”/88
把自己和班级融为一体/90
第十三章 师生沟通艺术/93
亦师亦友/93
积极的话语更有效/95
不带情绪的坚决/98
第十四 章学点“学习经济学”/101
什幺是“学习经济学”/101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103
如何套用“学习经济学”/105
心理
做幸福的老师
第十五章 给教师的生命教育/109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109
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111
如何成就圆满的人生/112
第十六章 认识未知的自己/115
教师的价值和自我实现/115
生命无可限量/117
用行动创造幸福人生/119
第十七章 不做思维的奴隶/121
安全感的奴隶/121
观念的奴隶/123
追求快乐与幸福/125
第十八章 自我认知与评价/127
警惕“小我”的把戏/127
反省是认识自己的钥匙/129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132
第十九章 守护自己的内心/135
成长是一种坚持/135
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理/137
如何守护自己的灵魂/138
第二十章 停止做上帝/141
走出“自恋”情结/141
放下恐惧选择爱/143
改变从自己发生/146
第二十一章 教师减压秘笈/151
承认生命中的不完美/151
让教育自由流动/153
慢慢来,都还来得及/156
关係策略
师生关係管理学
第二十二章 教育关係管理智慧/161
师生关係是一门高深的管理学/161
积极主动地处理学生关係/163
如何做好师生关係管理/166
第二十三章 成长的困惑/169
此生为何而来/169
生命的意义在每一个当下/171
如何帮助学生解开成长中的困惑/173
第二十四章 信仰与价值观的确立/175
信仰让生命更加坚实/175
“三观”是人生的导航标/178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幸福/180
第二十五章 学习的意义/183
认识自己/183
认识世界/185
学习的三个境界/186
第二十六章 升学压力平衡/189
世界很大,升学很小/189
不为了升学而学习/192
学习无处不在/195
第二十七章 抵御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197
我们所需要的其实很少/197
乱花迷人眼/200
明白自己想要的/202
第二十八章 青春期成长手册/205
青春期很坦蕩,无需故作神秘/205
学生是丰富多彩的/208
谁的青春不迷茫/210
第二十九章 成就最好的学生/213
学生不是师长生命的延伸/213
不做学生成长的障碍/214
最好的人才都是社会的/217
第三十章 我们理想中的教育/219
《易经》的智慧/219
理想是无限靠近目标的过程/221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223
第三十一章 学生的共性与个性/225
共性是基础/225
个性是方向/227
一视同仁与重点培养/228
第三十二章 课堂与课外学习/231
藏息相辅之道/231
广泛涉猎,培养兴趣/23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34

卓越手记

1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服务,而不是生产,成功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去“生产”自己。学生自己才是生产自己的主体,而不是执行教育指令的机器。
2.问题是一个机会,它是打开生命的一个出口。学生每呈现一个问题,就为自己的生命多了一份呼吸。解决问题首先是从承认它开始的,如果你否定它,打压它,轻视它,那都是在逃避,逃避只会把我们带去问题的荒原。只有承认才能产生真理,让我们看到真实,快慰真相。
3.要想跟人打交道,就要以人的姿态和人的样子来表现,而不能以神自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老师总是处处以老师自居,处处都做学生的老师,处处表现完美,学生就会把你当作为神一样供起来,虽然敬仰,必然远之,因为人神不可共处。
4.有时候,慢反而是一种最快的节奏,看上去最远的,却已经是最大的捷径。就像婉转的山路,弯弯曲曲,迂迂迴回,但它巧妙地避过了山险,绕过了绝壁,看似曲折,却走出了最简洁的步子。

精彩摘抄

很多时候,走了太久,心就容易疲惫,以为眼前的场景断无改变的可能,我们就像被从小拴住的小象,长大之后却还没能挣脱那根绊住手脚的绳子,其实只是自己习惯了那样背朝大海的角度而已。你需要做的,只是一个转身。(《卓越老师》前言)
在教育的天地里每个人都是救世主!(《卓越老师》前言)
大道至简。很多深刻的道理往往以极其简单的方式来呈现和表达。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它看起来很简单,却十分重要,说起来很简单,要真正做到却很难,需要每个人时刻记在心里,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卓越老师》P8)
有时候我们觉得沮丧,可能仅仅是因为太急;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公平,也许只是因为轻看了生命的意义和工作的价值;有时候,我们委屈,或许是因为我们还看得不够远。(《卓越老师》P14)
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理解和打开思路的过程,如果只照着课本做一种标準答案,就等于说一个个机灵活泼的孩子,人还不如“死”的书,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卓越老师》P29)
如果自己都不相信,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学生去完成,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在“忽悠”自己,对老师所传授的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产生怀疑。他们会想:如果这些东西真像老师说得那样好,为什幺他自己都不去做,不去坚持呢?这是教学过程中最深入浅出的道理,看似很简单,却蕴藏着教育的极大智慧。(《卓越老师》P35)
“一个残忍的表象下往往深埋着一颗脆弱的心。”同样,一个看似一无是处的孩子,他并不是为了讨人厌,更不是为了让老师和家长这些大人们恨他,而是相反,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师长们的爱,只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粗心的老师和家长误解了孩子,于是他们改用“错误”的方式来回应。(《卓越老师》P53)
就像对待生命的态度一样,很多人轻生就是因为没有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学生如果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他们也会“轻学”,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重要甚至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当然就不会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注意力。(《卓越老师》P72)
邯郸学步里依然深具教育的真义。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这样一种过程:它就像是学打太极拳,开始需要完全按照师傅的话,记住每一句口诀,体证每一个心法和熟练每一个动作,而且能够达到自动化可以以假乱真的境界,达到融会贯通,然后再“忘掉”所有的招式,回归自己的打法。(《卓越老师》P84)
一千个浮光掠影的关係都比不上一次深入的连线。如果你总是在以“你”的身份存在于关係之中,就只能在关係的外围徘徊,深刻的融入需要放下自己。老师如果总是以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来教学,就无法与真实的学生相遇,就无法锲入真正的教育。当你放下自己的时候,学生才会向你打开自己的心。(《卓越老师》P90)
真正的教育是从学生不再把你当做老师而是当成和自己一样,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人开始的。在此之前,“你站在讲台上看学生,学生在座位上看你,你装饰了学生的成长,学生装饰了你的梦。”老师与学生之间都不过是一种礼貌上不得已的关照,不存在真正的交流。(《卓越老师》P90)
教育教学中要求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不要总是“高高在上”以教育者的身份来了解学生,因为你端着教师的架子,学生必然也会以“受教育者”的姿态来保护自己,对你敬而远之。这样师生的沟通就会陷入“礼节上的虚伪”,无法达到真实有效的连线,也无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係”。(《卓越老师》P94)
要想跟人打交道,就要以人的姿态和人的样子来表现,而不能以“神”自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老师总是处处以老师自居,处处都做学生的老师,处处表现完美,学生就会把你当做神一样供起来,虽然敬仰,必然远之,因为人神不可共处。(《卓越老师》P95)
教育孩子需要一种“不带情绪的坚决”态度。不带情绪的坚决就是在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决不姑息纵容、“心慈手软”,但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和偏见所左右,使自己陷入“无意识”的情感发泄,甚至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学生的身上,把无辜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出气筒。(《卓越老师》P98)
不要再给自己的懦弱找藉口,一个职业不是一上手就能一步登天的,想要有所突破都要经历卧薪尝胆的反思和钻研,不是因为教师的岗位能让你怎样你才会去当老师,而是你当了老师之后做过了什幺才会怎幺样,不是教师这个行业能带给你满足能带给你尊重你才喜欢这个行业,而是因为你喜欢它尊重它用心去投入才会收穫内心的满足和它所带来的一切附带价值。(《卓越老师》P122)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要做一位好老师也要一日三省。反省是否还保持最初选择教育事业的那份真心,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表达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方式是否是孩子可接受的。(《卓越老师》P133)
有坚持的人是幸福的,命运会让他看到独有的壮丽景象。(《卓越老师》P136)
有一篇叫《小马过河》的课文。小马来到河边,问老牛能不能过河,老牛说水才没过脚踝,过河很简单。小松鼠却说危险,它的一个朋友就是刚刚淹死的。对于老师和学生也是一样,不亲自钻研和实践,只是在书本上看别人的东西,就像“不知深浅”的小马,别人的话都只是空话,有时候甚至你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真实的含义。(《卓越老师》P137)
心是需要安慰和保护的器官,坚定的修持和成长就是它最好的防护。选择做教师可能会面临众多的不解甚至嘲笑,但是要知道面对嘲笑几乎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别人嘲笑只是因为他不了解,就像一只老鼠嘲笑苍鹰一样,老鼠的理想是终日饱餐,而苍鹰则嚮往最高远的天穹。(《卓越老师》P139)
人生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把老天的事放心交给老天,别人的事放手给别人,管好自己的事就能活出简单快乐的人生。人总是太容易自恋,觉得自己可以主宰一切,比如可以控制教学的节奏,可以改变学生的习性,甚至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每个人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卓越老师》P141)
心里没有的,外面永不会有。所以,要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身开始,老师变了,学生自然跟着变,老师不变,而要把自己成长的责任强加给学生,只会换来学生更大的反弹。(《卓越老师》P147)
放鬆来自于对真实的承认,世界本身都是不完美的,你又如何去要求它所生出的人和事十全十美?如果你是一个极端完美主义者,恭喜你,你会度过忙碌但紧张乏味的一生。如果你是一个老师,而你要求自己是完美的,也要求学生完美,你们只会在紧张与对立里相互折磨。(《卓越老师》P151)
世界不完美,每个人都不完美,也不存在任何所谓完美的事情,这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真实。你抗拒也好,承认也好,这都是事实。而一颗敢于承认和面对真实的心就有了化腐朽为神奇、转悲为喜的力量。(《卓越老师》P151)
教育就像一条河道,学生就像一湾溪水,教育只需要提供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如果管得太多,要求太死,学生势必要冲击“河道”落得两败俱伤。(《卓越老师》P153)
有时候,慢反而是一种最快的节奏,看上去最远的,却已经是最大的捷径。就像婉转的山路,弯弯曲曲,迂迂迴回,但它巧妙地避过了山险,绕过了绝壁,看似曲折,却走出了最简洁的步子。(《卓越老师》P156)
慢慢来,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就会看到原来结果就像是花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悄悄地绽放,学生的进步就像那慢慢变绿的嫩芽,只有你停下来观察才会看见它在长大。(《卓越老师》P156)
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幺,看到别人要,自己也跟着抢,到头来却发现并非所愿,空忙一场。清楚自己想要什幺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常常要扪心自问,问问自己的心,当初的初衷是什幺。(《卓越老师》P202)
“初心”是一把尺子,能辨别真伪,能衡量是非。当老师的初心,教书育人的初心,第一次入学翻开崭新课本的初心,那份激动能告诉你,什幺才是你的选择,什幺才是你应该坚持的。或许你会无数次想到放弃,一想起那时的初心它就能告诉你想要的到底是什幺。(《卓越老师》P202)
有一首流行歌叫《爱要坦蕩蕩》。何止是爱,我们整个的人生都需要以一种坦蕩蕩的胸怀去度过。青春期每个人都有,老师也有,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和权利过好自己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自然生理周期,而自然的东西往往不需要过多的干涉就能自然顺畅地运行。(《卓越老师》P205)
生命里没有浪费,迷茫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没有困惑那是圣人的境界,然而圣人也是由凡人修炼而来的。(《卓越老师》P210)
问题是一个机会,它是打开生命的一个出口。学生每呈现一个问题,就为自己的生命多了一份呼吸。解决问题首先是从承认它开始的,如果你否定它,打压它,轻视它,那都是在逃避,逃避只会把我们带去问题的荒原。只有承认才能产生真理,让我们看到真实,快慰真相。(《卓越老师》P210)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服务,而不是生产,成功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去“生产”自己。学生自己才是生产自己的主体,而不是执行教育指令的机器。老师和家长如果要打心里培养真正优秀的人才,就要把学生的成长看成独立的另一场生命、完全崭新的生命,而不是自己生命的衍生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学生身上。(《卓越老师》P213)
每一种经历都会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地,让我们重新看待世界,看待教育,看待学生。而这些经历会使我们的精神更加深刻和富足。而每一种试探都能使我们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东西。(《卓越老师》P233)

理论佐证

1.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幺》第一中国教育缺服务意识。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你们所受的高等教育、师範教育中,没有听过教育服务这个概念。教育服务是最近提出的,最近一两年才开始引起大家的重视。
《卓越老师》P71.要反覆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课堂给学生。要让学生始终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的学习状况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卓越老师》P213.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服务,而不是生产,成功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去“生产”自己。学生自己才是生产自己的主体,而不是执行教育指令的机器。
2.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幺?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卓越老师》P19.尊重学生就是培育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生命之花,而不是给每个学生染上自己的颜色
《卓越老师》P213.每个生命都有它独立的价值,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
老师和家长如果要打心里培养真正优秀的人才,就要把学生的成长看成独立的另一场生命、完全崭新的生命,而不是自己生命的衍生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学生身上。
《卓越老师》P214.每个学生都有成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和动力。
3.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
《卓越老师》P156.有时候,慢反而是一种最快的节奏,看上去最远的,却已经是最大的捷径。就像婉转的山路,弯弯曲曲,迂迂迴回,但它巧妙地避过了山险,绕过了绝壁,看似曲折,却走出了最简洁的步子。
4.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卓越老师》P84.邯郸学步里……
5.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卓越老师》P112.对于教师来说,成就学生和成就自己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为学生既是教学的目标,成就学生是教育所追求的结果
7.《罗素论教育》在苗圃培育树苗的人,要为它们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与空气,宽敞的空间和良好的伙伴。他不会在各别分隔的地窖里把树一棵棵培育出来。然而,只要孩子们呆在现代都市家庭里,他们就只能象在地窖里那样培育成长。儿童和树苗一样,也需要他们自己的土壤、阳光、空气和伙伴。
《卓越老师》P221.我们理想的教育就是把整个教育体系都化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背景”,让学生在其中任意翱翔,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不需要的时候教育则选择“默不作声”的备用待命状态。
8.叔本华论教育:我们应该确实遵循自然规律来教育儿童。让儿童头脑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或最少应该用同样的方法去进行检验,这样才能使儿童有自己的思想。
《卓越老师》P153.我们要的是学生自己站成一棵树,流成一条溪,最终汇入生命宽广深沉的大海。这就需要老师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主张、感觉、经验和所谓的权威、成见为中心,而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沿着他们成长的溪流加以牵引和导流,而不是“挥刀断流”,把自己逼上教学的死角,把学生堵得走投无路。
6.任正非——把指挥权交给离炮声最近的人。
《卓越老师》P59.学生就像教育的一面镜子,而老师就是那个第一个“照到镜子”的人。因此,在教育革新领域的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资格有责任承担教育改革创新的使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