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升仙台

2017-12-04 04:54:35 百科
升仙台

升仙台

升仙台又称老君堂遗址,为柘城县的“七台八景”之一。位于河南省柘城县远襄镇老君堂村,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文化遗存。

1979年,升仙台被柘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4月,升仙台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升仙台

柘城升仙台

升仙台遗址中部为夯土台,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遗址文化层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汉代墓群,发现大量的空心砖墓、画像石墓,墓内文物较为丰富。出土有大量彩绘陶罐,是柘城县汉墓中少有的现象。尤其是画像石墓,对研究汉代文化很有价值;下层为新石器文化聚落遗存,曾出土一些绳纹陶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有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在钱币学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979年,升仙台被柘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4月,升仙台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了标誌牌,划定了保护範围,指派了文物通讯员。

什邡升仙台

升仙台即传为李冰“导洛通山”病中于此飞升病逝之所。《大安王庙记》称:“……上考《蜀名宦志》,秦昭王时,蜀守李冰行部至于湔山,见水为民害,遣二郎董治其事,因地势而利导之。先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三十六江以次而沛其流。西南十数州县,高者得种,低者可耕。蜀中沃壤千里,号称陆海,万民利之。迄今二千余年 ,民服其畴,士食其德,厥功懋焉。冰一日循视水道,至广汉溯江而上,因有马沿河之名;只于后城山,遇羽衣人,谓冰曰:公德入于民深,名注天府久矣。上帝有诏,命予来迎。遂挟之飞升而去。今祠岭之西,即后城治,上有礼斗峰、升仙台或即其事欤?…….大宋熙宁甲寅(公元1074年)春,张某书…….”。这通石碑对李冰晚年经过及死地记载颇详。
在古雒城地址不远的后城治山上,苍翠的岩石崖壁上,石刻今天犹存。山上有石头庙一座,大坪石崖刻有“使成仙造供养”等字,南向峰头,有“礼斗峰”三大字,两旁小字刻“仲秋建安”“门人羽客摩崖”,峰侧“李公冰升仙处”等及方形斗状石穴多处。《蜀中名胜记》卷九记载:“(志)云:章山后崖有大冢。碑云:秦李冰葬所。按《开山记》云:什邡公慕(化)治上有升仙台,为李冰飞升之处。古《蜀记》谓李冰功配夏后,升仙在后城化(治),藏衣冠章山冢中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