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宗易(せんのそうえき):Senno Soueki
幼名与四郎,号抛荃斋(ほうせんさい),安土桃山时代(织丰时代)活跃于界的茶道名家。天正十三年(1585年),作为丰臣秀吉的茶头主持一次宫内茶会,被天皇赐予“利休”法名,即后广为人知的千利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千宗易
- 外文名:Senno Soueki
- 别名:Senno Soueki幼名与四郎,号抛荃斋
- 国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1522年
- 逝世日期:1591年4月21日
- 职业:茶道家
- 主要成就:发起的北野大茶汤擅长茶汤曾帮松永久秀于永禄八年举办多闻山茶会
介绍
千宗易(せんのそうえき):Senno Soueki
幼名与四郎,号抛荃斋(ほうせんさい),安土桃山时代(织丰时代)活跃于界的茶道名家。天正十三年(1585年),作为丰臣秀吉的茶头主持一次宫内茶会,被天皇赐予“利休”法名,即后广为人知的千利休。
请参考百度词条“千利休”。
(日本语: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sup]Sen no Rikyu[/sup],生于1522年,卒于1591年4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着名的茶道宗师,日本人称茶圣。本名田中与四郎,家纹是“利休梅”。时人把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称为“天下三宗匠”。
历史
千利休的祖父为千阿弥, 以千为姓,为室町幕府足利义政同朋众一员,庆仁之乱时因被怀疑通敌逃亡至堺,后复出服侍足利义尚直到义尚于近江征伐六角氏时战死,因病回到堺养病,父亲田中与兵卫(法名一忠了専)自称新田里见田中氏一族,但无据可考,在和泉国的堺经营鱼问屋(批发),名称为“鱼屋(ととや)”,为堺会合众纳屋十人众其中一人。出身于“时宗”的僧侣阶层但较为富裕的家庭。幼名叫与四郎(与四郎),法名则为宗易(そうえき)、居士斋号为抛筌斋(ほうせんさい)。他从小就爱好茶道,17岁拜北向道陈为师,不久向武野绍鸥学习寂茶。1540年19岁时父亲与兵卫过世,同年改名为宗易,号抛筌斋。广为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年丰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向正亲町天皇献茶,并準备于此时就任关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赐“丰臣”之姓氏。因此天皇赐给“利休”之居士号,在此之前,他对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他因擅长茶汤曾帮松永久秀于永禄八年举办多闻山茶会,三年后随久秀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信长死后,他转而侍奉丰臣秀吉。1587年起他主办秀吉发起的北野大茶汤, 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时间权势大振,曾获三千石知行地,之后发生“黄金茶室”事件发生争执,小田原之战时在阵城其弟子成为秀吉茶头的山上宗二,于谈话中触怒秀吉而被流放,之后投靠后北条氏,利休被处死的真实原因不明,通说是因为作为资助大德寺三门重造的千利休在山门金毛阁上放置自己的木雕像,二年后被石田三成等人弹劾,千利休曾找细川忠兴与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向秀吉说情,但没有结果,被秀吉敕令回堺闭门思过(蛰居,自我幽禁),尚未返回堺市,及被丰臣秀吉召回京都,木像被处以腰斩,利休居士被则被命令切腹,切腹时遗留辞世之句为: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这宝剣 祖佛共杀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时ぞ天に抛
意为“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
此辞世之句为仿中国禅僧乾利休的遗偈:“人生七十力口希‧肉痩骨枯气未微‧这里咄提王宝剑‧露呈佛祖杀机。”故此辞世语不容易详尽意译,譬如“祖佛共杀”:指超越对本师 释迦牟尼佛及达摩祖师之执着,达到自身即究尽十方世界之境地。此外,“力囲希咄”,即汉传佛经常见的“咄咄咄。力口希。”不应该译为“力图命拙”咄咄咄是顿悟之感叹声,这里大意为千利休认为自己顿悟而无念(日本有种切腹亦作无念腹),宝剑则指金刚明王之剑,后面的具足为“可以用的惯手武器”可能指禅茶一味,最后一句是今天此时拨云(妄想)见日,心境空明定和。
死罪的原因
利休触怒秀吉,造成死罪的原因,通说是“大德寺三门(金毛阁)改修之际的增上慢,在楼门的二阶设定自身的木像,让秀吉从下方通过”,但是也有以下各种说法,原因仍不明。另外,也有秀吉只命令蛰居,无意判处死罪,但是利休完全不做解释、谢罪,更加怒触怒秀吉,所以被命令切腹之说。
低价茶器类以高额卖出,有中饱私囊(卖僧行为)之嫌。擅自携出天皇陵之石,用作手水钵、庭石等。和秀吉在茶道的看法上对立。秀吉希望纳利休女儿为妾,但是利休以“不希望被认为是靠女儿出世”而拒绝,秀吉因此事怀恨。秀吉企图独占交易,利休想保护堺的权益,因此被厌恶。被捲入丰臣秀长死后丰臣政权内的政治斗争。
利休七哲是千利休七位着名弟子的合称,出自江岑宗左(逢源斎)所着的江岑夏书。
细川忠兴(三斋)古田重然(织部)芝山宗纲(监物)高山重友(右近/南坊)牧村利贞(兵部)蒲生氏乡濑田正忠(扫部)
之后出现加上织田长益(有乐斋)、千道安、荒木村重(道薰)并称十哲的说法,另有除去千道安 改列前田利长、有马丰氏或金森长近的说法。
流派
藤林流
属于“江户诸流派”的“石州流系”,其风格与古石州流相似,再未有任何变化古市流:创始人古市宗庵,江户初期的名茶人,藩中的茶头,开创的古市流是肥后古流三家之首。与小堀流、萱野流并称为肥后古流三家。
不昧流
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隶属于日本江户时代 石州流系(道安系) 。创始人松平不昧,出云松江藩主。最初学习一尾流,后来向伊佐幸琢学习石州流,加入自己独特的茶风开创的分派。
细川三斋流:创始人细川三斋忠兴,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谨守利休茶汤的正统,在武家大名间广为流传。
细川三斋流:创始人细川三斋忠兴,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谨守利休茶汤的正统,在武家大名间广为流传。
堀内流
创始人堀内浄佐,表千家的茶家,利休流茶道的分派。所用茶碗必须是俱攞钵,茶道风格更像是一种祭祀仪式,后因为二战争造成俱攞钵产量急剧减少所以此派消失
松尾流
迁玄哉(?至天正四年1576十一月十日)。京都德连歌师、茶人。屋号墨屋,是禁中御用的吴服商人。师从绍鸥学习茶道二十年。被称为绍鸥的“一之弟子”,山下宗二评价其“茶汤天下一之下手”,从绍鸥处得到《珠光一纸目录》,曾指导利休台子之古法,后来千家称该技法为“墨屋传授”。所持名物有鬼桶信乐水指。其三代目宗二时,改姓松尾,称松尾流茶道,玄哉被尊为松尾流的始祖。
利休流
千利休师从绍鸥,集珠光流、绍鸥流之大成,于桃山时代建立。门徒遍布天下,流派分支众多。
壶月远州流
全日本26%的阴阳师习用的都是此派,因此派风格奇异多参杂祭祀内容
紫野千家
(むらさきのせんけ) 秋野月紫。尾张徳川の家老家に伝わった今沢流の系谱。
覚花一心流
(こうかいっしんりゅう) 巓峥宗弘。商家において家伝として伝承。中宫寺御流(ちゅうぐうじごりゅう) 奈良中宫寺歴代宫门迹に伝承されている。
茶碗开碗方法
《东洋见闻录》
日本的茶碗,除青瓷和有田烧等瓷器,大多陶器类的茶碗、盘子用前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处理叫做“开壶”。
1:每个茶碗10克御守塩调和洗米用过的水煮。(日本古代用御守塩配合海带一起煮)
2:锅底需要放入毛巾垫着,以免茶碗底部加热过快爆裂。
3:煮开之后微火再煮20-30分钟,然后自然放凉使用即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打开锅不然茶碗会爆裂。
铁壶保养分类
中国铁壶保养
使用铁壶原因:具有陶瓷不容易破碎,导热速度快,保养目标是养壶如新。需要去掉铁壶中的沉澱物和铁鏽。
操作方法:
1:利用丝瓜瓤加水,将壶内的锈斑剥落,反覆多次直到再无铁鏽脱落。
2:发酵程度低的茶类为主。例如:高山茶、绿茶、普洱新茶等将5-10克茶叶放入铁壶,加水蒸煮约10分钟。茶叶中所含的丹宁和铁壶中溶解出的铁份,会在铁壶表面形成一层丹宁铁的皮膜,将更不容意生绣;同时可去除新壶的异味。烧开后将壶内水倒掉,每天重複2-3次,持续15天左右直至水质清澈即可。使用
2:发酵程度低的茶类为主。例如:高山茶、绿茶、普洱新茶等将5-10克茶叶放入铁壶,加水蒸煮约10分钟。茶叶中所含的丹宁和铁壶中溶解出的铁份,会在铁壶表面形成一层丹宁铁的皮膜,将更不容意生绣;同时可去除新壶的异味。烧开后将壶内水倒掉,每天重複2-3次,持续15天左右直至水质清澈即可。使用
日本铁壶保养
使用铁壶原因:虽然铁壶很早传入日本但是一直没有广泛传播。到18世纪中期日本茶道开始形成统一的意识,他们发现煮茶最好的水源的河床都有大量铁砂成分,用铁壶煮水可以提高茶味品质。因此18世纪开始大量仿造唐代铁壶,并且形成自己的风格。
操作方法:
1:10克御守塩调和200克醋(白醋为佳),放入壶中小火煮,不能干烧。(御守塩与醋混合加热时产生次氯酸消除壶中细菌群落,御守塩没有海塩那样的强腐蚀性所以日本茶道多用)
2: 5克御守塩配合200克清水与15克裙带菜(或海带),放入壶文火中煮。(在御守塩促进下海藻会释放岩藻多糖成分和褐藻酸塩钠,这个本身可以在壶内形成包浆,而且岩藻多糖成分在现代医学中发现是抑制和预防癌细胞生长的)
3: 放入竹节、竹根、竹叶混合250克入清水,放入壶里煮30分钟。
4:擦乾后下次就可以煮水泡茶饮用
2: 5克御守塩配合200克清水与15克裙带菜(或海带),放入壶文火中煮。(在御守塩促进下海藻会释放岩藻多糖成分和褐藻酸塩钠,这个本身可以在壶内形成包浆,而且岩藻多糖成分在现代医学中发现是抑制和预防癌细胞生长的)
3: 放入竹节、竹根、竹叶混合250克入清水,放入壶里煮30分钟。
4:擦乾后下次就可以煮水泡茶饮用
茶道名器
《东洋见闻录》记载如下:
乙御前釜
茶汤釜的一种,乙御前的意思是多福,指较丰满之物。织田信长所持,赠于柴田胜家,此外也有一些相关的记载。
大井户加贺
大井户的朝鲜茶碗,加贺前田家所有,因此得名。同类中的最上品,别称狮子,与喜左卫门、细川并称天下三井户。
绍鸥茄子
汉作茄子茶器,茶人武野绍鸥所有,因此得名。是饴色小茶器,被列为天下四茄子之一。
松屋肩沖
汉作肩沖茶器,别名松本肩沖,奈良涂师松屋从村田珠光手中所受。许多大名、富豪企图得到这一名品,都未能如愿。
一重切园城寺
竹製花器,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石,千利休取伊豆韮山竹製做,赠子少庵。据说此物妙处就在那略微漏水之处。
曜变稻叶天目
最有名的曜变天目茶碗,为淀藩主稻叶家所有。茶碗内侧的黑底色上有7色星纹,因此得名,后从稻叶家转卖于别家。
松花
中国南部所做的叶茶壶,与松岛、三日月并称天下三名壶,从村田珠光经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手,最后流传至尾张德川家。
国司茄子
汉作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原为伊势国司北皇家所有,因此得名。后为茶人松花堂昭乘所收藏,成为八幡名物中的首品。
富士茄子
唐物茄子茶器,天下三茄子之一。正姿令人联想起富士山,因此得名。经足利义辉、丰臣秀吉之手,最后为加贺前田家所有。
大讲堂釜
茶汤釜的一种,最初据说是由比睿山延曆寺的香炉转用而来的,特徵是釜体上铸有横书“大讲堂”文字。
三好粉吹
朝鲜茶碗中的名品,碗体涂以纯白色的漆粉,原为三好长庆所有,因此得名。经丰臣秀吉和金森宗和等人之手流传到了三井家。
相似茄子
代价100贯,别名百贯茄子,与九十九发茄子得名的由来颇为相似,因此得名。大友宗麟所有。
上杉瓢箪
汉作唐物茶器,天下六瓢箪之一,上杉景胜所有,取物主之名,别名也称大内瓢箪、大友瓢箪,后流传至纪州德川家。二重切夜长竹製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製成,同时所作其他二支分赠其子与秀吉,夜长为利休自己爱用。
三日月叶
茶壶,有七枚大瘤,形似倾斜的蛋黄,因此得名。经由足利义政、三好义贤流入织田信长之手,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九十九发茄子
绰号“流转的茶器”,战国时代第一名品茶器。村田珠光以99贯购入,因此得名,曾为朝仓宗滴、松永久秀、织田信长等人所有。
平蜘蛛釜
天下之名品,平整之型令人联想起地上爬行的蜘蛛,因此得名。松永久秀拒绝转让于织田信长,装满火药将其炸毁。
青磁千鸟
砧青磁香炉,丰臣秀吉所有。盗贼石川五右卫门打算将其从伏见城盗出之际,因盖上千鸟的饰头鸣起而事败被捕。
黑乐大黑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碗,利休七品之一,碗体颇伟,因此得名。从千利休之手经历诸家辗转至鸿池家。
松岛
叶茶壶,壶面多瘤,使人联想起奥州的名胜松岛,因此而得名。经由三好家、今井宗久,流入织田信长之手,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珠光小茄子
珠光名品之一,又列居天下四茄子。据说织田信长家臣泷川一益希望得到其作为恩赏,未能如愿后大为感慨,本能寺之变中被烧毁。
青磁砧大内筒
最有名的砧青磁筒型花器之一,周防大内家所有,因此而得名。由底至口呈漂亮的筒型,十分珍贵。
赤乐早船
长次郎所作的黑乐茶碗,利休七品之一。因千利休为举办茶会派人从京都快船取来而得名,由利休转让于蒲生氏乡。
四十石
叶茶壶,足利义政家臣以四十石土地交换来此物,因此而得名。丰臣秀吉时代被评为“三日月、松岛逝后,此物天下第一”。
楢柴肩沖
汉作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从博多商人岛井宗室转入秋月种实之手,九州征伐之际,作为投降的信物献于丰臣秀吉,后讯息不明。
新田肩沖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村田珠光所有,曾流传于三好政长、大友宗麟、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之手,大坂落城后成为德川家宝。
初花肩沖
唐物肩沖茶器,天下三肩沖之一。据说是杨贵妃的油壶,姿态的高贵不亚于初放的花朵,足利义政因此而命名,后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所有。
灰被虹天目
属于灰被天目的茶碗名品,纹理令人联想起彩虹,因此而得名。原是东山御物,后流传于东大寺、京三井家、若狭酒井家。
桥立
七斤重的叶茶壶,在丹后国被发现时,以名胜天之桥立而命名。外表华美,深受千利休喜爱。
朝仓文琳
文琳型茶器,越前朝仓家所有,因此得名。由织田信长捐赠给本能寺,又称本能寺文琳。
达磨堂釜
是茶汤釜的一种,转用自京都高桐院清严和尚所建堂内的香炉,特徵是铸有文字“达磨堂”。
云鹤匹田筒
云鹤手的朝鲜茶碗,有四尾鹤和四枚菊丸的纹理,为京都豪商匹田宗观所有,因此得名。后流传到若狭酒井家。
迟樱肩沖
汉作肩沖茶器,比初花发现得晚,足利义政便以金叶集中的诗句命名,经藤堂高虎、松平忠明之手,流传入德川将军家。
尺八
竹製花器,跟从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从军之际,千利休取伊豆韮山之竹製成,献于秀吉。据说利休自杀后,此物即为秀吉所毁。
三岛桶
三岛手的朝鲜茶碗,样子似桶,因此得名。千利休所有,后经长男千道安之手流传到尾张德川家。
打云大海
汉作唐物茶器,柿红底色上浮起黑色的阴云纹理,足利义政因此而命名。经过足利义政、丰臣秀吉、京极家之手,后为德川将军家所有。
芦屋真型釜
茶汤釜的一种,是筑前国远贺川河口附近某芦屋所制釜的总称,是茶汤釜的基本形状,直到桃山时代京釜盛行之前,一直广为製作。
鱼屋饭柜高丽
朝鲜茶碗中的名品,形状略象汤婆子,因其这一形状,兼为高丽茶碗,故而得名。经过龟田荣、古田织部之手流转到芸州浅野家。
稻叶瓢箪
唐物茶器,淀藩主稻叶家所有,因此而得名。天下六瓢箪之一,明治时代从稻叶家转为岩崎弥之助所有。
货狄
固定在地板间的舟型花器,以织田信长所持、烧毁于本能寺之变的和茜屋宗佐以600贯购入的二支为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