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原名千佛禅寺,千佛庵。坐落于安徽省萧县车牛返村,五洞山南麓,坐南朝北,属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始建于公元688年唐朝武则天时期,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是皖北众庙观之首,香火持久不衰。下辖皇藏峪、瑞云寺、天门寺、圣泉寺和淮北相山显通寺并负责各寺庙的食宿开支。
寺庙布局为上中下三进院落,布局合理,大殿内塑有释迦牟尼像和四大金刚塑像等,院墙绘有十八罗汉等图像。寺院内现存有3棵大针叶松树,和4棵常青松1棵腊梅花树。1块乾隆时期《圣谕碑》,1块康熙时期《千佛庵题名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千佛寺
- 外文名称:Qianfo Temple
- 地理位置:安徽省萧县车牛返村
-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 开放时间:7:30-18:00
- 门票价格:免费
- 着名景点:鞭打芦花处、四贤祠遗址、千佛禅寺、惠我南黎石碑、乾隆圣谕碑
历史沿革
千佛禅寺原名“千佛庵”,始建于唐朝武则天(公元688年)时期,已有1300余年历史。
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寺庙达到鼎盛。
民国三十年(1941年),经当时寺庙江亭主持第三次重修。雕刻千佛禅寺石牌坊。
“文革时期”,萧县王寨区政府对“千佛禅寺”进行过一次彻底的破坏,庙石、砖瓦、浮雕木料运到王寨新区政府,使其500多年的巨观遭到灭顶之灾。
2005年9月,被萧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萧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千佛禅寺遗址被列入安徽省乡村旅游规划。
2014年,车牛返村委会经过村民募捐筹款进行重建千佛寺。重绘有十八罗汉图像。
建筑格局
千佛禅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分山门、前院、中院、后院、西院。前院东大殿悬挂乾隆皇帝的圣旨和历代名人的题字。中院的东大殿、中大殿和后院的东大殿和中大殿,以及后院的南大殿分别塑有释迦牟尼、十圣、如来、八十菩萨、圣观音、三十面观音、五大明王、十八罗汉、十四奼女、西天二十八组、十方佛像等雕像。
千佛寺

山门楹联为:“林泉绕殿千佛寺,石峭迎门五洞山“。此山门楹联是民国时期的大和尚每年春节都悬挂此对联在山门两旁,但从未树牌,现后人为圆大和尚之心愿,现将此楹联树匾悬挂于山门两侧。东大殿正厅悬挂乾隆皇帝亲笔手书的“惠我南黎”和南墙悬挂的“孝道永弘”金字大匾。中大殿悬挂数吨重的大铜钟,正门悬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题字三米见方的“宝藏”金字巨匾。西大厅经房存放着大量经典佛学着作,据记载内有四十二刚经、大藏经、法华经、华严经、佛教十三经、心经等众多佛学经书。后院西侧是后花园,有众多名贵树木和奇异花草。“千佛禅寺”在康熙时期已经是皖北众庙观之首,下辖皇藏峪瑞云寺、天门寺、圣泉寺和淮北相山显通寺。并负责各寺庙的食宿开支。
主要景点
小孤山汉墓
小孤山汉墓在车牛返闵子骞覆车古道旁的一座小山丘上,此墓历史上经过多次盗挖,墓口散落着各种陶器碎片。经初步目测,墓口外南北两侧有古槐各1棵,墓形均为2米左右长宽,3米深的方形大墓,墓室底部向周外拓展,内部空间很大,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鞭打芦花处
在村东头山脚下鞭打芦花处立了一块石碑,由李恆章撰文、王兆敏书丹、蒋相帆刻石、杜长耀竖碑。碑文为:“孝哉闵子!人无间言,必在汶上,忠操靡坚。哀之今人,忠孝蕩然。求则得之,效法前贤。”此碑损坏后,后人又在原址上重立一碑,上刻“鞭打芦花处”(此碑刻于民国乙卯年),至今保存尚好。
四贤祠
为纪念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唐代唐元宗时期,追封三人为萧伯。明朝嘉靖十三年,知县朱同芳在白茅山(今圣泉寺三仙台)建三贤堂,孟子后裔于元大德初年由邹县迁萧,为祀奉孟子,于车牛返建四贤祠,以作尊贤而张读书之风,祠堂外还有“四贤晒书台”、“子骞泉”、“子柳泉”、“子张泉”等遗蹟,今仅存祠堂遗址。
五洞山
五洞山坐落于萧县车牛返村北堍,海拔247.5米。《萧县志》记载五洞山是宋朝当地村民躲避金兵扫蕩躲藏在此。有南洞和北洞遥相对望,南洞犹如悬崖峭壁,洞门下有一处古井泉,此井常年不枯,并有泉水。山下是薛显故里薛村。
山脉

佛事活动

每年的农曆正月廿四车牛返村千佛禅寺隆重举行每年一度的春季文化古庙会。古庙会历时三天,期间举行开幕式、佛供养、禅论坛、书画展、诵经礼忏、民俗表演、戏曲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动。
千佛禅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千佛禅寺春季文化古庙会和纪念孝圣闵子骞的中华孝文化节同样重要。春季的文化古庙会,更能体现百姓的参与,与民同乐,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地域特色较为浓郁;重在禅佛文化的传播和纪念活动。祈祷世界和平、社会和谐、风调雨顺、百姓安康。
历史文化
乾隆御书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黄河泛滥,山东、河南、安徽之间广大地区一片汪洋。是年乾隆南巡江浙皖,沿途亲睹这些地方灾情,回朝后,便命吏部侍郎裘曰修会同山东 河南安徽巡抚进行治理。裘侍郎会同安徽巡抚高晋同赴萧邑、灵璧、虹县(泗县)进行实地勘察。他们在徐溪口看到该城“宛在水中”,便命同行的凤阳知府项樟环城筑堤以资保护。并查明“濉河自徐溪口至符离集七十余里,沙淤平岸,河形全失;自符离集至霸王城一百数十里,俱间段淤塞”,于是便提出治理方案,绘图上报朝廷,经允準后于当年秋季开工治理,经一冬春,于翌年夏初竣工。冬春季施工时,天晴气暖,风雪不兴,民众情绪高昂,都感到这是象山神在暗助,于是纷纷提议愿意重修残破的千佛庵,以答谢神灵。此议得到裘侍郎和高巡抚的支持,于是便向朝廷写奏摺拨款,将残破的千佛庵重修得焕然一新。
乾隆二十三年,裘侍郎“阅工经象山,备览舆情,为请于朝,蒙御书‘惠我南黎’,颁挂神庙,以昭崇敬之典。”当年除夕,高巡抚由凤阳知府项樟等陪同,冒雪亲临濉溪查看新修堤防(后人称此堤曰“项公堤”)。次日新年,于象山庙举行恭悬钦赐匾额典礼,高巡抚亲将匾额悬于大殿之上。后由宿州知州张开士将御书摹刻于石,陈设于大殿之东厢。
碑匾
名字 | 简介 |
---|---|
乾隆圣谕碑 | 乾隆御笔圣旨石碑现存千佛禅寺遗址内,此碑刻于大清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十三日(公元1767年),上有记录有关于本寺庙官方用地拨地等重要的详细信息。 |
惠我南黎金匾 | 东大殿正厅悬挂乾隆皇帝亲笔手书的“惠我南黎”和南墙悬挂的“孝道永弘”金字大匾。 |
米芾“宝藏”巨匾 | 据清朝《赵绍祖金石学三种》记载:宋“宝藏”二字在无为州,未见。米芾书。原碑在无为县,清朝时期就已不存。之前“千佛禅寺”内中大殿悬挂的“宝藏”巨匾可认为清朝前所遗存之珍品,整匾共三米长,一米二高。 |
千佛庵题名碑记 | 书曰作善降祥又曰无德不报盖以言感召之必然也都人士而外则鹹寄其权于佛教焉佛不事劝论而若或道之佛不事名法而若或齐之者则以有一好善者倡之于前而千百亿万众有以承之于后也车牛坂(返)千佛古剎襟山带河轮迴辉煌萧邑巨观也没于岁晚务见瞧察如云衲不同启者振兴乡区也无论远近时无论丰歉其输诚拜祷者三年于兹矣其好善宁有竞乎佛经云欲知来世因今生作者是余嘉其好善之有成而知其迎祥食报之不也因记其姓氏而不衰,邑序床膳生员任谒董木拜撰,康熙三十三年岁次甲戌菊月榖旦,落碑石路九先书,主持僧如德建造 |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免费
千佛寺
交通信息:千佛寺坐落于安徽省萧县车牛返村,五洞山南麓。萧县汽车客运西站到芦花方向车至车牛返村西头路口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