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十神汤

2018-01-09 10:48:21 百科

十神汤

十神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疏风散寒,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胃肠型感冒等属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者。

基本介绍

  • 名称:十神汤
  •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葛根、升麻、陈皮、甘草、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赤芍药、香附
  • 功用:疏风散寒,理气和中
  •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歌诀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组成

葛根、升麻、陈皮、甘草(炙)、川芎、紫苏叶、白芷、麻黄、赤芍药、香附各等份。

用法用量

加生姜、葱白,水煎服。

功用

疏风散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

方义

本方所治乃外感风寒,肺胃气滞之证,治宜疏风散寒,理气和中。方中麻黄、苏叶、白芷解表散寒,疏风散邪;香附、陈皮又可助苏叶理气解郁,行气宽中之力;葛根、升麻解肌发表,配伍赤芍,既可清气滞郁而化热,又能防辛温之品伤津助热之弊;炙甘草调药和中;煎加生姜、葱白,加强通阳解表之力。

运用


1.本方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为诊断要点。

2.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胃肠型感冒等属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者。

附方

名称:十神汤
组成:芍药、当归、川芎、生地、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甘学、防风、防己、白朮、苍朮、草乌、南星、石膏、香油、香附、荆芥、羌活、枳实、全蝎、秦艽、白芷、细辛
主治:痫发证有宜外解者
出处:《证治宝鉴》
名称:十神汤
组成:葛根10g,升麻9g,白芷6g,赤芍8g,川芎3g,香附10g,陈皮3g,苏叶5g,麻黄3g,甘草3g
用法:煎汤混饮,以生药计,按每羽1~2g给药
主治:风寒感冒或时行感冒初期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解表散寒,理气解肌
名称:十神汤
组成:香附子、紫苏叶、升麻、赤芍药、麻黄、陈皮、川芎、乾葛、白芷、甘草各一钱
用法:上锉,作一贴,人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
主治:两感风寒,头痛寒热无汗
出处:《东医宝鉴》
名称:十神汤
组成:川芎120g,炙甘草120g,麻黄120g,升麻120g,葛根420g,赤芍120g,白芷120g,陈皮120g,紫苏120g,香附120g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g,加生姜5片,水煎服
主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鼻塞,胸脘满闷或呕吐不食者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发汗解表,理气和中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汤头歌决》:“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瘟疫)感冒效堪夸。(葛根、升麻、陈皮、甘草、川芎、白芷、紫苏、麻黄、赤芍、香附等分,加姜、葱煎,治风寒两感,头痛发热,无汗恶寒,咳嗽鼻塞。芎、麻、升、葛、苏、芷、香附,辛香利气,发表散寒。加芍药者,敛阴气于发汗之中;加甘草者,和阳气于疏利之队也。吴绶曰:此方用升麻、乾葛,能解阳明瘟疫时气。若太阳伤寒发热用之,则引邪入阳明,传变发斑矣,慎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