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简称“堰”,别称“车城”,是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地级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十堰地处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全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1995年在郧阳发现中国唯一一处白垩纪龙蛋共存的化石群,1975年发现于郧阳的轰动古人类考古学界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盖骨化石。中国现存唯一巡抚志《郧台志》揭示了十堰郧阳明清时期曾经是鄂豫川陕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现在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堰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成立新的地级十堰市。
十堰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形成了汽车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旅游、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智慧型装备製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世界级名片。十堰是世界文化遗产着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
十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十堰
- 外文名称:Shiyan
- 别名:汽车城,卡车之都,东方底特律
-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 所属地区:华中地区
- 下辖地区:3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
- 政府驻地: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 电话区号:国际(+86)719,国内:0719
- 邮政区码:442000-442700
- 地理位置:秦巴山区汉水谷地
- 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 人口:346万人(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郧阳小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太极湖、野人谷、九龙瀑、上津古城、楚长城
- 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
- 火车站:十堰站,武当山站,十堰北站,武当山西站
- 车牌代码:鄂C
- 高等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
- 市花市树:石榴花,月季花;香樟树,广玉兰
-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张维国,市长陈新武
- GDP:1747.8亿元(2018年)
- 行政代码:420300
历史沿革
古代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阳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距今100多万年的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断代的空白,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阳、郧西、房县、竹山、竹溪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
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镇,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淅川的交界处。
春秋时期公元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
战国时期十堰初属楚国之上庸六县(上庸、房陵、钖、长利、武当、武陵)。公元前312年秦张仪取上庸后,十堰属秦。公元前304年,秦昭王将上庸地还于楚。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后,十堰终属秦。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阳五峰),武陵县(今竹谿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属南阳郡。
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
东汉承西汉建制。东汉长利县併入钖县、武陵县併入上庸县。东汉末年,十堰境有上庸郡、新城郡,以及上庸郡之上庸县、武陵县,新城郡之房陵县,西城郡之钖县,南阳郡之武当县。
三国时期,十堰地域属曹魏之荆州,境域有两郡八县。即上庸郡、新城郡、上庸县、北巫县、武陵县、建始县、房陵县、昌魏县、钖县、武当县。
两晋时期,本区域建置有二郡十一县: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微阳县、钖县、郧乡县、长利县、房陵县、昌魏县、武当县。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本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辖全境)
隋朝建置为州、县二级制。炀帝时废州为郡,以郡统县。十堰地域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四郡。境内有房陵郡和丰利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上津县,安福县,郧乡县,武当县。武当县于隋文帝开皇初改为均州,炀帝大业初废州为县。
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
北宋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南宋划分为十六路。宋行政区划分路、州、县三级制。十堰分属京西路南路和陕西路永兴军路。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制。十堰分属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和陕西行省管辖。十堰地区建置州县有均州、房州和武当县、郧县(郧县之名始此)、房陵县、竹山县,上津县。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郧阳府所辖。十堰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阳、房县、竹山县、上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县脩文、宜阳等乡置保康县。成化十二年后郧阳府辖郧阳、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谿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明洪武年间,废武当县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后,均州仍属襄阳府,此后州无领县。成化十二年以后,郧阳府和襄阳府及诸县统属郧阳抚治管辖。
郧阳抚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阳,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湖广郧阳府、襄阳府、荆州府、安陆府(治钟祥)各州县,河南南阳府各州县,四川夔州府(治奉节)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西安府之商州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自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
清朝改明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十堰地区仍为郧阳府,属湖北省所辖。郧阳府辖郧阳、房县、竹山县、竹谿县、保康县、郧西县六县。明之上津县省入郧西县。均州属襄阳府管辖。
近代
民国初期,十堰地区有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谿县、保康县、均县归属湖北省安襄郧荆道,后改名鄂北道(襄阳道)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十堰地区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公署设郧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改称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地及辖县未变。
现代
1948年5月,十堰地域各县属陕南区。陕南区于1948年6月成立。十堰地域诸县属第四地委、专署管辖(南三县未解放)。四地委、公署下辖郧县、郧西、均县、上关、镇安、山阳、白河八县。
1949年1月,四地委改为两郧地委、专署。
1949年7月,两郧地委、专署机关从郧西迁往郧县城关。此时两郧地委辖郧县、郧西、均县、竹山、竹溪、房县六县。
1950年1月,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两郧专署隶属陕西省。
1950年2月,两郧地区划归湖北省管辖。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署并仍下辖六县。
1952年12月,撤销郧阳专署,划入襄阳专署,后属襄阳地区。
1965年6月,复设郧阳地委,并成立郧阳地委办事处。7月,设立郧阳专员公署,公署机关驻郧县。8月,郧阳专区辖郧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均县六县。1967年,郧阳地区党委、行政公署迁往十堰。
1969年12月,撤销“十堰办事处”,成立十堰市,为隶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郧阳地区辖十堰、郧县、均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
1973年2月,郧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地市分离。升格后十堰市辖十堰、茅箭、白浪、大川、东风、花果、黄龙、大峡等八个人民公社。十堰市和第二汽车製造厂实行政企合一,一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两块牌子。郧阳地区仍辖六县不变。
1982年4月,十堰市和第二汽车製造厂实行政企分离,十堰市独立成立十堰市委、市政府,所辖不变。郧阳地区所辖六县仍旧。
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县级市)。郧阳地区辖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谿县和丹江口市。
1984年5月,十堰设张湾、茅箭两个市辖区(正县级)。
1991年,省级白浪经济开发区成立,设管委会,划茅箭区白浪街道管理。
1994年10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郧阳地区、十堰市合併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批覆》,下发《关于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併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併。将原地区所属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谿县、房县、丹江口市划归十堰市管辖。地市合併后的十堰市(地级市)辖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谿县、房县和丹江口市,以及茅箭、张湾两个市辖区。
1997年,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成立,行使县级管理职能和许可权。
1991年8月,成立了十堰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画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2012年12月,十堰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12月17日,郧县成功撤县设区,挂牌改为郧阳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底,十堰市辖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及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谿县、房县,下设13 个街道办事处、72 个镇、34 个乡、1842 个村委会、159 个居委会。十堰市政府驻地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行政区 | 面积/KM2 | 人口 | 街道 | 镇 | 乡 | 居委会 | 村委会 | 政府驻地 |
茅箭区 | 638 | 42.51万 | 4 | 1 | 2 | 30 | 36 | 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71号 |
张湾区 | 652 | 39.40万 | 4 | 2 | 2 | 35 | 68 | 十堰市张湾区公园路85号 |
郧阳区 | 3863 | 57.44万 | 0 | 16 | 3 | 8 | 340 | 郧阳区城关镇金沙路2号 |
丹江口市 | 3121 | 44.92万 | 5 | 12 | 0 | 35 | 226 | 丹江口市人民路16号 |
郧西县 | 3509 | 43.56万 | 0 | 9 | 7 | 10 | 338 | 郧西县城关镇人民街1号 |
竹山县 | 3586 | 42.08万 | 0 | 9 | 8 | 13 | 253 | 竹山县城关镇人民路92号 |
竹谿县 | 3279 | 31.66万 | 0 | 11 | 4 | 16 | 289 | 竹谿县城关镇北大街41号 |
房县 | 5115 | 40.23万 | 0 | 12 | 8 | 12 | 292 | 房县城关镇诗经广场 |
十堰市 | 2.36万 | 341.8万 | 13 | 72 | 34 | 159 | 1842 | 十堰市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东与湖北襄阳市的保康、谷城、老河口3县市接壤,东北与河南南阳市的淅川县相连,北与陕西商洛市的商南、山阳、镇安3县相接,西与陕西安康市的白河、旬阳、平利、镇坪4 县毗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市的巫溪县交界。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全境面积约23680平方公里,地跨北纬31°30′至33°16′,东经109°29′至111°16′,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195.5公里。
十堰地图
气候
十堰市地处中纬度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96年7月1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1976年1月16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mm,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降水量达456mm,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
地质
十堰工作区地质构造十分複杂,总体地处崑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反射弧,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第二沉降带中段交接部位。区域性大断裂将其分割成不同的构造单元,控制性断裂分别为:①青峰断裂(Ⅰ):贯穿整个调查区,呈北东东向展布于竹溪风溪至房县青峰一带,倾角20°—45°,严断裂带挤压破碎、柔皱现象明显,断裂破碎频宽度在30~150m,断裂破碎带沿线因断裂作用构成宽大的角砾岩带、糜棱岩带和错断形成的构造岩块。两侧发育走向与主断裂平行向北缓倾的次级沖断层,是一条多旋迴发展的断裂;②竹山断裂(Ⅱ):呈北西走向,经竹山秦古、宝丰、至房县与青峰断裂会聚,区内长130km。断面倾向北东,形态上俱上陡下缓的铲状特徵,剖面上断面形成叠瓦状组合,具逆沖或斜沖性质。该断裂起始于加里东期,并具长期複合断裂性质,工作区宝丰、房县盆地均受其控制;③两郧断裂(Ⅲ):呈北西向,穿越工作区郧西县东北部,延伸长120km,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平面上具分支複合现象,断面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不等,破碎频宽20—50m。该断裂主要活动期为印支—燕山期,第四系亦具活动特点,仍然是丹江口水库内的发震构造。
十堰市境内以青峰断裂为界,南属扬子準地台区的青峰台褶束,北为秦岭褶皱系。其中秦岭褶皱系区又以两郧断裂、竹山断裂分别隶属于金鸡岭复向斜区、武当山复背斜区及北大巴山褶皱区,各区构造形迹差异明显。
地形地貌
十堰市山脉分属3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十堰北部,武当山位于十堰中部,大巴山的东段横列于十堰西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海拔87米。十堰市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十堰市可分为丘陵、低山、中山、高山4种主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
水文
十堰市河流众多,总计有2489条。堵河为十堰市最大河流,全长338.6公里,承雨面积12431平方公里,在湖北省中、小河流中仅次于清江,位居第二。汉江是十堰市过境河流,流经郧西、郧县和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km。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根据2017年6月十堰市政府官网显示,十堰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达386.66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过境客水285.99亿立方米,市内自产水100.67亿立方米。十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4.54亿立方米,是市内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十堰地表水年径流量90.69亿立方米,占湖北省陆面流径总量9%以上。多年平均入水量60.6亿立方米,是十堰市区工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汉江是十堰市过境河流,流经郧西、郧县和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公里,平均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达262亿立方米。入库汉水转变为巨大的电能送往华中大地,灌溉湖北、河南两省350万亩良田。十堰市地下水贫乏,十堰市多年平均流量为9.98亿立方米。十堰山泉质量甚优,由于丹江口水库水质清秀少污染,跨世纪南水北调宏大工程国家已选定中线方案。
动物资源
根据2017年6月十堰市政府官网显示,十堰动物分布具有南北兼有的特徵,野生动物种类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十堰市分布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4纲,28目,69科,207种,其中:国家一级10种,金丝猴、梅花鹿、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豹、金钱豹、丹顶鹤、林麝等。国家二级40种,分别是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大灵猫、鬣羚(苏门羚、明鬃羊)、小天鹅、凤头蜂鹰、凤头鹰、松雀鹰、毛脚鵟、草原鵟、草原鹞(鹞子)、红脚隼、勺鸡、黄喉貂、水獭、金猫、河麂、斑羚、鸳鸯、鸢、栗鸢、大鵟、鹰鵰、秃鹫、鹊鹞、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领角鸮、褐林鸮、长耳鸮(长耳猫头鹰)、拉步甲(昆虫)、灰鹤、雕鸮(猫头鹰)、灰林鸮、虎纹蛙(蛙类)、三尾褐凤蝶(昆虫)。湖北省重点保护72种,分别是狐、貉、黄腹鼬(黄鼠狼)、狗獾、猪獾、花面狸(果子狸)、豹猫(夜猫子)、小麂、毛冠麂、狍、红白鼯鼠(飞鼠)、棕足鼯鼠、复齿鼯鼠、赤腹松鼠、豪猪、普通鸬鹚、苍鹭、大白鹭、中白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灰胸竹鸡、华东环颈雉、贵州环颈雉、珠颈斑鸠、大杜鹃、小杜鹃、普通夜鹰、短嘴金丝燕、棕腹啄木鸟、家燕、金腰燕、虎纹伯劳、棕背伯劳、黄鹂、黑卷尾、八哥、松鸦、红嘴蓝鹊、灰喜鹊、喜鹊、大嘴乌鸦、白颈鸦、画眉、红嘴相思鸟、寿带、大山雀、蓝喉太阳鸟、草绿龙蜥、丽纹龙蜥、脆蜥、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滑鼠蛇、玉斑锦蛇、棕锦蛇、尖吻蝮、中华大蟾蜍、泽蛙、黑斑蛙、湖北金钱蛙、合征姬蛙、鼬獾、赤麻鸭、环颈雉、红胸田鸡、董鸡、白腰杓鹬、丘鹬、普通燕鸥、回声杜鹃等。
植物资源
根据2017年6月十堰市政府官网显示,十堰植被因海拔高度呈垂直生物气候带:海拔1200米以下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常见的树种有栎类、响叶杨等;海拔800米以下多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杉木以及果树经济林等;海拔1200-2000米为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带,主要树种有亮叶桦、水青冈、山杨、漆树、华山松、巴山松、铁尖杉等;海拔2000米以上为温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灌木矮林、高山草甸,常见树种有巴山松、冷杉、红桦、山杨、杜鹃、竹类及草本植物。据调查资料,十堰拥有木本植物113科,376属,计1470种。其中乔木702种,灌木644种,藤本1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含亚种变种):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水杉、银杏、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树种28种:篦子三尖杉、大果青扦、巴山榧树、榧树、连香树、杜仲、闽楠、红豆树、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黄连、榉树、大叶榉、红椿、毛红椿、川黄檗、鹅掌楸、樟树、楠木、花榈木、秤锤树、香果树、秦岭冷杉、喜树、黄杉、金钱松、华南五针松。地方重点保护植物6种:七叶树、剌五加、蜡梅、麦吊云杉、巴东木莲、紫茎。十堰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业物产十分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等;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蓖麻等;豆杂粮作物有马铃薯、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高粱、栗谷、大麦、荞麦、山药等;棉麻作物有棉花、苎麻等;主要蔬菜作物有大白菜、萝蔔、黄瓜、辣椒、番茄、包菜、花菜、芹菜、茄子、南瓜、冬瓜等;特色作物有黄姜、魔芋、茶叶、柑桔、菸叶、绞股蓝等;食用菌类有黑木耳、香菇、平菇、金针菇等;主要中草药植物有柴胡、草决明、桔梗、川乌、留兰香、天麻、党参、白朮、板蓝根、玄参、独活等。此外,还盛产竹笋、香椿、蕨菜等武当山珍系列产品。
矿产资源
根据2017年6月十堰市政府官网显示,十堰市已查明矿产共有54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33种,矿床、矿(化)点总计8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22个,中型矿床19个,小型矿床34个。通过地质工作已普查、详查矿区160处,勘探矿区12处。矿产类型涵盖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金属、非金属、能源、水汽四个大类。包括:贵金属矿金、银、铂、钯、铀矿;有色金属矿铜、铅、锌、钼、镍、钴、汞、锑等;黑色金属矿铁、钛、钒、铬、锰等;稀有稀土金属矿有铌、锆及轻稀土元素等;能源燃料矿产有煤、石煤矿等;冶金辅助原料矿有白云石、石灰石、石英岩、铝土矿等;化工原料矿有硫、磷、重晶石、含钾岩石;建材矿产、宝玉石及其他非金属矿包括板石、石棉、粘土、石灰岩、大理石、绿松石、矿泉水等。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铌、稀土、钒、石煤、锆石、瓦板石、绿松石等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省首位,银、金、锑、铅、锌、铜7种矿产的储量居全省第二、三位,磷、煤、钛3种矿产居全省7—10位。按矿产分类,十堰市矿产有六大类:(1)贵金属矿产。主要是金和银,其次有少量的铂、钯矿。已知银、金矿床(点)72处,其中大型银金矿床1处,小型金银矿床12处;有砂金矿床中型1处,小型7处。地质普查评价储量:金(金属量)45吨,银(金属量)2093吨;已探明储量:金32 吨,银1620吨;(2)稀土金属矿产。主要矿种为铌──稀土矿,次为铌钽矿、锶、锗、铀钒钼矿,计有大型矿床2处,矿(化) 点27处。十堰地区铌、稀土资源丰富,截至1990年底,探明储量在全国分别列第二、第三位;(3)有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共有十三种矿产,十堰市已发现铜、铅、锌、锑、汞、镍、钴、钼、铝、镁等十种。已查明大型伴生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9处,矿(化)点150处,全地区六县市均有分布。全区已初步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金属量)为:铜10787吨、铅37731吨、锌135543吨、锑4580吨、伴生钼矿2465吨、镍998吨、钴119吨,金属镁(MgO)地质普查储量超过2000万吨;(4)黑色金属矿产。十堰市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钒、锰、钛四种元素、十一个矿种,共发现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2处、矿(化)点217处。已探明铁矿储量85164.10万吨;(5)能源矿产煤、石煤及伴生钒矿。十堰市煤资源丰富,以下古生界石煤为主,兼有其他年代煤。石煤地质储量195000万吨,探明储量16197.7万吨,查明煤及石煤矿产地95处;石煤钒及钒钼矿床中型5处,小型1处,矿(化)点19处;(6)非金属矿产。除煤矿资源外,初步查明有八类,三十余个矿种,矿产地214处,大型矿床18处。
土地资源
根据2017年6月十堰市政府官网显示,十堰市土地总面积236.74万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96.93万公顷,建设用地8.56万公顷,未利用土地31.27万公顷。在农业用地中,耕地0.69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8.74%;园地4.99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2.11%;林地162.64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68.7%;牧草地1.93 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0.82%;其他农用地6.68 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2.82%。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5.36 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2.26%;交通运输用地0.47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0.20%;水利设施用地2.73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1.15%。在未利用土地中,未利用土地26.46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11.17%;其他未利用土地4.80万公顷,占十堰市土地总面积2.03%。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十堰市公安户籍总户数118万户,户籍总人口34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其中男性182.8万人,女性163.9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36.7万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8‰。
2016年,十堰市公安户籍总户数119.42万户,户籍总人口347.50万人,其中男性183万人,女性164.5万人。年末,十堰市常住人口34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4‰。
民族
十堰市是湖北省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地区之一,有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44个少数民族成分。2016年,十堰少数民族人口为2.25万人,占十堰市总人口的0.65%,其中回族人口1.9万人,分布在十堰市八县市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张维国 |
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市长 | 陈新武 |
市委副书记 | 刘海军 |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暂缺 |
市政协主席 | 师永学 |
以上资料来源截止2017年11月,参考资料来源
友好城市
克拉约瓦(罗马尼亚)、卡塞尔市(德国)、恩格斯市(俄罗斯)、完州郡(韩国)、天津市河西区、北京市丰台区、淄博市、淮安市、南充市、渭南市、四平市、博尔市。
经济
综述
经核算,2017年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163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83.4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666.3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2:48:40.8,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9%、46.7%、48.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4775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2%。
2016年,十堰市实现生产总值 (GDP)142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4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81.6亿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574.2亿元,同比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47.7:40.2。人均GDP为41923元,同比增长8.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同比增长6.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7%,金融业同比增长7.1%,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18.9%,非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8.2%。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 (CPI)为10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9.1%。
2016年,十堰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9.4亿元,增长7.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9.9%。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7.3亿元,增长4.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22.5亿元,增长3.2%,其中教育支出49.8亿元,增长2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0亿元,增长1.5%;科学技术支出3.4亿元,下降12.3%;医疗卫生支出29.1亿元,增长12.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0亿元,增长17.6%。
2016年,十堰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030元,增长8.2%。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15544元,增长11.0%。城镇居民恩格尔係数为31.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6平方米,增长3.3%。
2016年,十堰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14元,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06: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84元,增长13.2%。农村居民恩格尔係数为39.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85平方米,增长10.1%。
第一产业
2016年,十堰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3.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4.1%。
2016年,十堰市粮食作物播种达到417.2万亩,比上年增加3.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5.6万吨,下降10.2%。其中,夏粮34.3万吨,增长0.9%;秋粮71.4万吨,下降14.7%。油料作物面积124.8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蔬菜面积116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油料产量13.64万吨,增长0.7%;蔬菜产量161.24万吨,增长1.4%;水果产量39.35万吨,增长3.1%。
2016年,十堰市生猪出栏192.50万头,下降3.5%;牛出栏13.5万头,增长0.6%;羊出栏111.78万只,增长0.2%;家禽出笼2536万只,下降18.9%。猪牛羊禽肉产量22.08万吨,下降4.9%。其中,猪肉产量14.44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2.02万吨,增长0.5%;羊肉产量1.67万吨,增长0.2%;禽肉产量3.95万吨,下降14.3%;禽蛋产量5.14万吨,下降8.4%;水产品产量7.92万吨,增长3.4%。
第二产业
至2016年末,十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95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2015年相比增长11.4%。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增长10.4%,轻工业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0%;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下降7.6%,集体企业增长5.2%,股份制企业增长1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9.2%,其他类型企业增长22.4%;按行业分,汽车工业增长16.8%,医药製造业增长7.7%,纺织行业增长9.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4%,食品製造业增长20.2%,饮料製造业增长18.2%,化学製品业下降14.8%,有色金属冶炼业下降2.2%,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3.6%,电力生产及供应业下降6.2%。
2016年,十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8.98亿元,增长12.3%,利润总额183.75亿元,增长10.6%,税金总额60.7亿元,增长18.6%。亏损企业130家,亏损面达13.6%,比上年缩小1.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7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42.5%。
2016年,十堰市轻工业完成产值297.8亿元,增长20.2%,占十堰市工业比重14.6%;十堰市非汽车製造业完成产值729.8亿元,增长2.7%,占十堰市工业比重35.9%;十堰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7.3%;十堰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299.9亿元,同比增长17.0%。
2016年,十堰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达237家,比上年减少43家,完成施工产值388.9亿元,增长3.5%;实现增加值64.78亿元,增长4.5%。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3.2万平方米,增长11.6%。其中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4.7万平方米,增长21.5%。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十堰市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23.8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8.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有454个,完成投资898.5亿元,增长6.0%。按隶属关係分,中央投资39亿元,增长71.4%;地方投资1284.8亿元,增长16.9%。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5亿元,增长5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7.7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7.6亿元,增长16.3%。按建设性质分,新建投资993.5亿元,增长 17.0%;扩建投资 77.8亿元,增长510.0%;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18.7亿元,下降20.6%。
2016年,十堰市完成房地产投资87.3亿元,增长5.1%。房屋施工面积1720.6万平方米,增长16.3%,房屋竣工面积142.9万平方米,增长44.2%。房地产销售面积21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62.97万平方米,增长51.0%;期房销售面积156.59万平方米,增长45.4%;商品房销售额达到100.6亿元,增长58.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6年,十堰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0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13.4%。按城乡分,城镇实现零售额580.0亿元,增长13.3%;乡村实现零售额145.0亿元,增长13.6%。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59.0亿元,增长12.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36.4亿元,增长11.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9亿元,增长10.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6.1亿元,增长16.9%。
2016年,十堰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37亿元,下降11.2%。其中,进口0.87亿元,下降32.0%;出口33.50亿元,下降10.5%。新批外资企业4个,实际利用外资27752万美元,增长16.6%。
保险事业
至2016年末,十堰市拥有地市级保险机构33家,共完成保费收入52.5亿元,增长27.9%,赔付19.4亿元,增长36.7%。其中,寿险公司14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8.6亿元,增长39.2%,给付金额11.6亿元,增长59.1%;财产险公司19家,保费收入13.9亿元,增长4.6%,赔款金额7.9亿元,增长13.3%。
金融存款
至2016年末,十堰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4.8亿元,比年初增加193.3亿元,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为1137.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4亿元,增长10.1%。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6年,十堰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27.9万册,民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文物事业机构15个。全年共举办艺术活动1810次,观众人数达到177.14万人。举办民众性文化展览次数60次。博物馆12个,有陈列展览60个,参观人数达到168.7万人。
十堰市是多种宗教的地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齐全,2016年,十堰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场所62处,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192人,信仰各种宗教的民众8万余人。成立市级宗教团体5个,县级宗教团体14个。
医疗卫生
2016年,十堰市拥有医院55家,其中综合性医院33家,中医医院8家,专科医院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6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5个,乡镇卫生院121个,村卫生室1985个,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510个。专业卫生机构38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5个,妇幼保健院7个,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0个。卫生技术人员27213人,其中执业 (助理)医师9312人,注册护士12267人。十堰市共有病床床位28222张,其中医院19231张,基层卫生机构7660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31张。全年共诊疗患者2440.6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859.6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1472.7万人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诊疗108.2万人次。
医院名称 | 医院地址 | 医院类别 |
---|---|---|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 十堰市人民南路32号 | 西医三级甲等 |
十堰市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 十堰市朝阳中路39号 | 西医三级甲等 |
东风公司总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 | 十堰市大岭路10号 | 西医三级甲等 |
十堰市中医院 | 十堰市丹江路1号 | 中医三级甲等 |
社会保障
2016年,十堰市城镇新增就业4.58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0.76万人,十堰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6018人,为企业招聘各类人才5.34万余人。
2016年,十堰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3.85万人次,其中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38.0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1.3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0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01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909人次。年内征缴城乡各项社会保险费35.01亿元。全年共立案各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2251,结案2164件,其中劳动者胜诉1693件,用人单位胜诉153件,双方部分胜诉318件。
2016年,十堰市城镇和农村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2.35万人和9.65万人。通过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万人,优抚补助金额2068.3万元。十堰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36个,床位1.9万张,收养1.5万人,城镇社区服务机构417个。十堰市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79亿元。
体育事业
2016年,十堰市共有体育场馆3372个,其中主城区768个。全年共举办市县级以上群体比赛50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730人。十堰市共有等级以上裁判员702人,其中一级裁判110人,二级裁判592人。等级以上运动员534人,其中一级运动员22人,二级运动员512人。
教育事业
十堰拥有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本科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鄂渝陕豫毗邻地区唯一的国家高等本科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以及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汉江师範学院。
2016年,十堰市拥有幼稚园546所,在园幼儿11.51万人;国小428所,招生人数4.09万人,在校人数23.08万人;国中146所,招生人数3.34万人,在校人数8.96万人;高中23所,招生人数1.65万人,在校人数4.8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招生120人,在校人数655人。国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国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15%。中等职业学校20所,其中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12所,中等技术学校8所;招生8627人,在校生22858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人数3714人,在校9861人。拥有普通高校7所,招生1.57万人,在校生5.25万人;成人高校1所,招生287人,在校生565人。十堰市基础教育学校教职工总人数为3.78万人,其中幼稚园教职工9299人,国小教职工13017人,国中教职工10584人,高中教职工4697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18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2416人;高校教职工4265人。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学校级别 |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 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 | 理工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 |
湖北医药学院 | 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 医科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 |
汉江师範学院 | 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 师範类高等本科公立大学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 工科类高等职业公立大学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 十堰市车城西路133号 | 工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 十堰市上海路特1号 | 医科类高等本科独立学院 |
十堰教育学院 | 十堰市柳林路柳小巷 | 普通教育综合性学院 |
武当职业学院 | 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 区通神大道6号 | 综合类民办专科院校 |
科技发展
2016年,十堰市安排市级科技项目79项,科技投入150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7项,科技投入1516.6万元。专利申请3273件,增加500项;专利授权1436件,增加19项。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24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中小企业创新奖3项。
基础设施
交通
十堰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73对旅客列车停靠十堰站,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宝鸡、武汉、郑州、哈尔滨、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广州、福州等地,有两列始发动车组到武汉。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达海。随着火车提速,武白、郧十一级路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银福高速穿市而过,即将竣工的十天高速和在建的十房高速,谷竹高速,郧十高速,将十堰打造成三横一纵的交通枢纽。2016年2月5日,武当山机场通航。2018年7月,郧西机场、竹山机场、房县机场、竹溪机场在规划选址中。境内襄渝铁路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9、316国道纵横连线东西南北,高速公路直达武汉、西安、郑州、重庆,人来人往四面八方。
2016年,十堰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981.7公里,其中等级以上公路里程27981.2公里,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99.9%。年末十堰市营运客车数量2039台,增长21%;营运货车数量21668台,下降5.7%。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353万人次,增长3.0%;旅客周转量30.11亿人公里,增长3.6%;完成货物运输量5977万吨,增长7.4%;货运周转量120.85亿吨公里,增长5.6%。

交通方式 | 名称 | 地点 |
---|---|---|
铁路 | 十堰火车站 | 十堰市车站路11号 |
武当山火车站 | 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 | |
新火车站(规划) | 十堰市浙江路桐树沟 | |
公路 | 十堰客运中心站 | 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南路1号 |
十堰客运南站 | 十堰市茅箭区车站路6号 | |
公交 | 十堰城市公交集团 | 十堰市张湾区汉江南路29号 |
高速 | 十堰高速客运站 | 十堰市张湾区凯旋大道刘家村 |
航空 | 十堰武当山机场 | 十堰经济开发区方块村 |
城市管理
2016年,十堰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87.28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面积24.2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32.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723公里,面积70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3327.7公顷。十堰市自来水综合能力37.11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11577.2万立方米。供热能力860吨/小时,供热总量350万吉焦,供热面积871万平方米。主城区拥有市容环卫专用车辆245台。
环境保护
2016年,十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年度省定减排目标。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34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Ⅰ~Ⅲ类标準的断面31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91.2%;水质劣于Ⅴ类标準的断面有2个,占总监测断面数的5.9%;超标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十堰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十堰市全年城区环境空气品质达到优良的天数为295天,其中达到Ⅰ级 (API≤50)的72天,达到Ⅱ级 (50<API≤100)的223天。市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度均值到达 《环境空气品质标準》二级标準。十堰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A声级55.6分贝,十堰市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平均等效A声级为68分贝。

旅游事业
2016年,十堰市实现旅游总收入361.2亿元,增长20.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179万美元,增长4.6%。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702.8万人次,增长17.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8.8万人次,增长3.1%。十堰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83家、A级旅游景区58家、各类旅行社60家。
武当山

邮政事业
2016年,十堰市邮政业务总量 3.96亿元,增长22.1%。在邮政业务中,函件业务量29.29万件,下降72.8%;订销报刊累计数3308.61万份;快递706.96万件,增长51.9%。

风景名胜
十堰市是一个山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是着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

以下为十堰主要旅游景点:
1.十堰市区:赛武当自然保护区,牛头山森林公园,四方山植物园,人民公园,黄龙古镇,黄龙库区漂流,东风商用车公司总装配厂装配线。
2.丹江口市:武当山峡谷漂流,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大坝,千岛画廊,松涛山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银梦湖,太极峡风景区,武当山南神道,武当净乐宫,丹江口库区旅游中心港,丹江口国家森林公园,骡马沟村武柱峰景区。
3.武当山特区:玄武门,玉虚宫,磨针井,太子坡,武当南神道,紫霄宫,五龙宫,南岩宫,金顶,太极湖,玄岳门。
4.郧阳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吟峡,仙女洞,虎啸滩,金沙湾水上乐园,郧阳岛旅游度假区,沧浪山国家森林公园。
5.郧西县:五龙河旅游风景区,龙潭河风景区,天河七夕广场,上津古城,虎豹峡景区,悬鼓观。
6.竹山县:女娲山天池,九华山森林公园,驴头峡漂流,上庸古城,施洋故居。
7.竹谿县:楚长城鄂陕界关垭城门,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森林公园。
8.房县:野人谷野人洞,温泉度假村,挂榜岩,显圣殿,庐陵王故居。
着名人物
尹吉甫,《诗经》的主要採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陈世美,均州人氏,清代顺治年间官员陈世美,又名陈年穀,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杨献珍,1896年7月生于郧阳(今郧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
施洋,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当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何世昌,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
梅洁,郧阳中学1958届毕业生,国家一级作家,《长城文艺》编辑。
杨正刚,空军中将,1993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贺炜,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天下足球》栏目主持人。
刘合炳,有当代“鲁班”之称的郧西籍农民工头。
王建军,十堰市郧县人,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
江诗信,原籍郧西县,1935年生,资助莘莘“寒门学子”十春秋“希望老人”
白国伟,祖籍湖北十堰郧阳区,影视演员,画家,演讲家。
华晨宇,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冠军,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
获得荣誉
获得时间 | 获得荣誉 |
1999年 | 国家园林城市 |
2000年 | 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
2001年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02年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
2003年 |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
2004年 | |
2005年 | |
2004年 | 全国双拥模範城 |
2005年 |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
2006年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 |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百佳城市 | |
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武当山) | |
2007年 | 中国最安全城市 |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 |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武当山) | |
最受民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武当山) | |
2011年11月24日 | 国家卫生城市 |
2012年12月19日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2015年7月19日 | 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 |
2016年9月19日 | 国家森林城市 |
2017年11月17日 |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
2017年12月2日 | 2017美丽山水城市 |
2017年12月15日 |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
2017年12月24日 |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2018年2月14日 | 2018年国际候鸟养生之都 |
2018年12月12日 | 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