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依据历史记载,叙述了北魏王朝从兴起到衰亡的170余年历史,对一个马背民族鲜卑族从塞外一步步入主中原的过程一一展现,同时也对百余年间中华大地起伏跌宕的历史变局进行了重点落笔。全书以史为鉴,引人入胜。
基本介绍
- 书名:北魏传奇:3分之1中国人的祖宗逸事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页数:337页
- 开本:16
- 品牌:金城出版社
- 作者:袁玉骝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550182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北魏传奇:三分之一中国人的祖宗逸事》编辑推荐:谨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谨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改革皇帝——孝文帝拓跋宏!
作者简介
袁玉骝,山东省单县人,曾担任高中语文教师,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当地政府机关工作,期间笔耕不辍,作品多次发表于国内重要媒体。代表作有:1983年,文章《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必须解决陈腐观念》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反响。1985年,发表文章《关于乡镇改革的若干建议》,此文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关注并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88年,与北京航天大学孔令闻教授合作完成30万字的纪实文学《湖西“肃托”始末》。1994年,专着《中国姓名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着作类),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该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年,文章《姓氏改革势在必行》在《中国人口报》头版发表,该报加编者按开闢专栏就此开展讨论,持续一年半。同年5月,光明日报《生活周刊》头版发表论文《实行父母双姓制如何》,引起广泛讨论。2012年,探索地球生命的专着《读易见天心》一书即将出版。
图书目录
自序
01大鲜卑山在哪儿?
02拓跋鲜卑有神仙血统
03卫瓘犯了大错
04十六国外的编外小国
05鲜卑剋星是苻坚
06拓跋珪一路顺风顺水
07参合陂一战定乾坤
08拓跋攻慕容
09流浪的皇帝
10磨刀霍霍向后秦
11百年基业,始于平城
12英雄老爹PK流氓儿子
13黄河两岸和亲第一
14昙花一现却月阵
15为于什门而战
16千军万马困虎牢
17北魏进取中原
18卧榻之侧,有大夏国
19拓跋焘横扫统万城
20赫连氏最后一局烂棋
21北燕政变连续剧
22一定要知道天高地厚
23沮渠氏自作孽不可活
24给刘义隆的当头一棒
25盖吴起义是导火索
26杨难当事件引爆南北战争
27王玄谟吃梨的教训
28西线争夺战
29南北辩士唇枪舌剑
30北朝打到了长江
31天师出世
32中国第一次灭佛运动
33神仙死于大脑短路
34世间再无拓跋焘
35刘宋王朝大屠杀
36宋明帝大输特输
37杀一个回马枪
38北魏饮马淮河水
39皇帝的寿命在缩短
40母亲倾国倾城
41太上皇18岁
42多余的田地都分了
43一切服从中央政府
44鲜卑族第一次发工资
451500年前推广国语
46恋爱需要有规矩
47迁都洛阳,继续改革
48南朝人轮流坐龙椅
49华夏正统不祭神
50彻底改革,就得改名换姓
51太子叛乱,死罪难逃
52南朝也有硬骨头
53高允的唠叨千古流芳
54皇帝被绿帽子击倒
55最后的念想:赐死皇后
56北魏南征,兵来将挡
57南梁北伐,水来土掩
58王肃是个被缅怀的人
59北魏开始江河日下
60佛寺比宫殿更华丽
61国库属于有力气的人
62老百姓星火燎原
63朝官赴死,太后捉鳖
64天下英雄竞折腰
65偏偏遇见二楞子皇帝
66雄起一回的下场
67东边出了个高欢
68西边出了个宇文泰
69向左走?向右走?
70天下谁敢硬碰硬?
71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
72 “狗脚朕”的最后一瞥
73魏国的太阳落山了
74北魏的歌唱到今天
75皇帝的脸刻在云冈石窟
01大鲜卑山在哪儿?
02拓跋鲜卑有神仙血统
03卫瓘犯了大错
04十六国外的编外小国
05鲜卑剋星是苻坚
06拓跋珪一路顺风顺水
07参合陂一战定乾坤
08拓跋攻慕容
09流浪的皇帝
10磨刀霍霍向后秦
11百年基业,始于平城
12英雄老爹PK流氓儿子
13黄河两岸和亲第一
14昙花一现却月阵
15为于什门而战
16千军万马困虎牢
17北魏进取中原
18卧榻之侧,有大夏国
19拓跋焘横扫统万城
20赫连氏最后一局烂棋
21北燕政变连续剧
22一定要知道天高地厚
23沮渠氏自作孽不可活
24给刘义隆的当头一棒
25盖吴起义是导火索
26杨难当事件引爆南北战争
27王玄谟吃梨的教训
28西线争夺战
29南北辩士唇枪舌剑
30北朝打到了长江
31天师出世
32中国第一次灭佛运动
33神仙死于大脑短路
34世间再无拓跋焘
35刘宋王朝大屠杀
36宋明帝大输特输
37杀一个回马枪
38北魏饮马淮河水
39皇帝的寿命在缩短
40母亲倾国倾城
41太上皇18岁
42多余的田地都分了
43一切服从中央政府
44鲜卑族第一次发工资
451500年前推广国语
46恋爱需要有规矩
47迁都洛阳,继续改革
48南朝人轮流坐龙椅
49华夏正统不祭神
50彻底改革,就得改名换姓
51太子叛乱,死罪难逃
52南朝也有硬骨头
53高允的唠叨千古流芳
54皇帝被绿帽子击倒
55最后的念想:赐死皇后
56北魏南征,兵来将挡
57南梁北伐,水来土掩
58王肃是个被缅怀的人
59北魏开始江河日下
60佛寺比宫殿更华丽
61国库属于有力气的人
62老百姓星火燎原
63朝官赴死,太后捉鳖
64天下英雄竞折腰
65偏偏遇见二楞子皇帝
66雄起一回的下场
67东边出了个高欢
68西边出了个宇文泰
69向左走?向右走?
70天下谁敢硬碰硬?
71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
72 “狗脚朕”的最后一瞥
73魏国的太阳落山了
74北魏的歌唱到今天
75皇帝的脸刻在云冈石窟
序言
自 序
1995年春,我应《中国人口报》杨泉福主任之约为该报写了《姓氏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作为讨论的主题,发表于该报当年5月17日第一版,由此引发一年多的大辩论,影响波及国内外。
谈到姓氏改革,我自然想到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革,那就是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于是,我就查资料。我住在县城,连一部《魏书》也找不到。从一些零星资料中。我写了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的历史意义”发表在《中国人口报》大讨论专栏。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对孝文帝的评价是: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空前绝后的改革皇帝。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一写北魏和孝文帝。于是,我按照写《中国姓名学》的方法收集资料,从点点滴滴到只言片语,到有关文章。兴趣来了,就写成小片段,小卡片存放在那里,从几十字到几百字不等。我相信,上天不负苦心人、有心人。没有想法,就没有希望,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就这样,几年下来,积累了上千个小片断。
从2003年起,我逐步整理、归纳这些片断,于是就有了这部几十万字的书。在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两个鲜明的主题:第一个是伟大的鲜卑族;第二个是伟大的改革皇帝拓跋宏。
历史学家把鲜卑族列为“五胡”之一,往往把南北朝时期说成“五胡乱中华”。这一影响可谓大矣!在国中上历史课时,第一次听到老师讲“五胡乱中华”,至今难忘。现在,连一般的老百姓,也往往从说书唱戏中,知道“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的故事。因此,从青少年起,“五胡”通过这几年对鲜卑族的研究,我的思想来了180度的大转变。其实,现在的许多人,都是鲜卑族的后代,至少流淌着鲜卑族的血脉,留存着他们的基因。如果汉族以10亿人口计算,那幺至少有4亿人口是鲜卑族的后代!
历史上真正称得起伟大的人物并不多,北魏孝文帝是其中之一。他推动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汉化改革,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只有他提出把自己的民族,通过思想、文化、习俗、语言、姓氏、髮型、服饰等等方面,彻底“汉化”到汉族之中。事隔1500多年,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鲜卑族人。鲜卑族虽然在历史上 消失了,但是,鲜卑族的基因却留在了我们的血脉中。
自秦汉以来,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立国达100年以上的只有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12个朝代。如果将标準提高到150年,那幺就只剩下西汉、东汉、北魏(包括西魏、东魏),唐、宋(包括北宋、南宋)、明、清共7个朝代。在这7个长命的王朝中,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是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 建国,达170年;第二个是满族人入关后建立的清王朝,达295年。
鲜卑族在历史上立国达170余年,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鲜卑族人;在56个民族的名字中,也没有这个民族,鲜卑族哪里去了?答案是明确的,鲜卑族已经彻底汉化,成为汉族中的一分子。鲜卑族的汉化过程大约用了300年的时间。
鲜卑族的汉化改革是大张旗鼓,通过行政的手段,以皇帝的诏令推动的。这位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把皇族姓——拓跋氏——改成元姓。所以说,现在的元姓,尤其是洛阳附近的元姓,如果家谱保存完好,那幺追根溯源,他们应该是真正的鲜卑族的后代。
谨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谨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改革皇帝——孝文帝拓跋宏!
1995年春,我应《中国人口报》杨泉福主任之约为该报写了《姓氏改革势在必行》一文,作为讨论的主题,发表于该报当年5月17日第一版,由此引发一年多的大辩论,影响波及国内外。
谈到姓氏改革,我自然想到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改革,那就是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于是,我就查资料。我住在县城,连一部《魏书》也找不到。从一些零星资料中。我写了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北魏孝文帝姓氏改革的历史意义”发表在《中国人口报》大讨论专栏。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对孝文帝的评价是: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空前绝后的改革皇帝。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写一写北魏和孝文帝。于是,我按照写《中国姓名学》的方法收集资料,从点点滴滴到只言片语,到有关文章。兴趣来了,就写成小片段,小卡片存放在那里,从几十字到几百字不等。我相信,上天不负苦心人、有心人。没有想法,就没有希望,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就这样,几年下来,积累了上千个小片断。
从2003年起,我逐步整理、归纳这些片断,于是就有了这部几十万字的书。在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两个鲜明的主题:第一个是伟大的鲜卑族;第二个是伟大的改革皇帝拓跋宏。
历史学家把鲜卑族列为“五胡”之一,往往把南北朝时期说成“五胡乱中华”。这一影响可谓大矣!在国中上历史课时,第一次听到老师讲“五胡乱中华”,至今难忘。现在,连一般的老百姓,也往往从说书唱戏中,知道“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的故事。因此,从青少年起,“五胡”通过这几年对鲜卑族的研究,我的思想来了180度的大转变。其实,现在的许多人,都是鲜卑族的后代,至少流淌着鲜卑族的血脉,留存着他们的基因。如果汉族以10亿人口计算,那幺至少有4亿人口是鲜卑族的后代!
历史上真正称得起伟大的人物并不多,北魏孝文帝是其中之一。他推动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汉化改革,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只有他提出把自己的民族,通过思想、文化、习俗、语言、姓氏、髮型、服饰等等方面,彻底“汉化”到汉族之中。事隔1500多年,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鲜卑族人。鲜卑族虽然在历史上 消失了,但是,鲜卑族的基因却留在了我们的血脉中。
自秦汉以来,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立国达100年以上的只有西汉、东汉、东晋、北魏、唐、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12个朝代。如果将标準提高到150年,那幺就只剩下西汉、东汉、北魏(包括西魏、东魏),唐、宋(包括北宋、南宋)、明、清共7个朝代。在这7个长命的王朝中,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是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 建国,达170年;第二个是满族人入关后建立的清王朝,达295年。
鲜卑族在历史上立国达170余年,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鲜卑族人;在56个民族的名字中,也没有这个民族,鲜卑族哪里去了?答案是明确的,鲜卑族已经彻底汉化,成为汉族中的一分子。鲜卑族的汉化过程大约用了300年的时间。
鲜卑族的汉化改革是大张旗鼓,通过行政的手段,以皇帝的诏令推动的。这位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拓跋宏把皇族姓——拓跋氏——改成元姓。所以说,现在的元姓,尤其是洛阳附近的元姓,如果家谱保存完好,那幺追根溯源,他们应该是真正的鲜卑族的后代。
谨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民族——鲜卑族!谨以此书献给一个伟大的改革皇帝——孝文帝拓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