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银钟花(学名:Halesia carolina L.)是安息香科银钟花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栽培条件下常较低矮而多分枝。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长5-16厘米,宽4-7厘米,叶缘有锯齿。花簇生,下垂,花冠白色,钟形4。核果乾燥,长约4厘米。花期3-4月,秋季成熟,部分果实宿存至次春。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喜光,也耐半阴环境,喜酸性而排水良好的湿润和肥沃土壤,不耐乾旱和高温环境。
北美银钟花花型为钟形且花序下垂,先叶开放,花色洁白如雪,树叶在秋天变为金黄,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树种及行道树树种。也是丰富的蜜源植物,果实可以被松鼠等食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美银钟花
- 学名:Halesia carolina L.
- 别称:罗莱纳银铃木、雪滴花树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合瓣花亚纲
- 目:柿目
- 科:安息香科
- 属:银钟花属
- 种:北美银钟花
- 命名者及年代:L.,1759
形态特徵
落叶乔木,高达10米,栽培条件下常较低矮而多分枝。树干纵裂;小枝有柔毛,1年生枝灰色。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长5-16厘米,宽4-7厘米,叶缘有锯齿。花簇生,下垂,花冠白色,钟形,长达2.5厘米,花瓣4。核果乾燥,长约4厘米,具4翅,熟时褐色。花期3-4月,秋季成熟,部分果实宿存至次春。
北美银钟花

生长环境
北美银钟花在美国原产地的温度变化较大,1月均温为-1至13℃,7月均温为21-27℃,年均极端最高温为32-41℃,年均极端最低温为-4至-21℃。喜湿润的树种,原产地北部的年降水量为1020-1140毫米,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生长时,年降水量甚至可以达到2030毫米。
北美银钟花偏好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微酸性(pH5.0-6.0)的壤土,在酸性偏高或pH达到7.0的土壤中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pH较高的土壤中易患萎黄病。中国土壤酸硷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南主要为酸性土壤,土壤pH主要集中在4.0-7.0範围内,因而适宜北美银钟花生长;而华北和西北绝大部分为pH>7.0的中性或硷性土壤,其中pH为8.0-8.5的土壤比例高,因而不太适宜北美银钟花生长。在自然状态下,北美银钟花适合生长于湿润的溪边、林下等地,耐阴、喜爱排水良好、肥沃、枯叶凋落物覆盖的土壤。
分布範围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主要分布在美国南、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东部,乔治亚洲和阿拉巴马州的山麓。北美银钟花在中国的适宜栽培区主要包括中国台湾岛东部和北部、海南岛东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大陆中东部4个区域。其中,中国大陆中东部适宜栽培区分布最为集中,其北界在北亚热带北缘,约在北纬32°左右,南界抵达南亚热带,约在北纬22.5°左右,东界抵达海边,西界在云贵高原中部,约在东经106.5°左右。
北美银钟花的高度适宜栽培区集中分布于中国台湾岛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一带;台湾岛以外的地区均为中度、一般或低度适宜区。其中,中度适宜栽培分布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南大部、江西西北部、安徽东南部、大别山一带和浙江中部;一般适宜栽培区位于中度适宜栽培区的外围,还包括福建东部和湖北西南部等地;低度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于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贵州东部、江西大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海南岛东部。
栽培技术
在栽培北美银钟花时,应注意栽植于土层深厚的潮湿环境中,适合点缀于河边、湖岸周围的坡地,或在山谷、山脚的林缘地带,不宜栽植于土壤瘠薄、乾旱缺水的荒山地带。此外,在引种栽培过程中,除了气候因素外,土壤、地形、病虫害等因素也值得考虑。
主要价值
北美银钟花花型为钟形且花序下垂,先叶开放,花色洁白如雪,树叶在秋天变为金黄,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树种及行道树树种。也是丰富的蜜源植物,果实可以被松鼠等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