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水质的水体中特有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所具有的特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水质等级生物特徵
- 外文名: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gradation
基本含义
生物及其群落都要求适宜的环境条件,其种类、数量、群落组成与结构随环境条件而变。在特定的水体中,往往生长着某些占优势的生物种群;水质变化后,原有的生物种群消失或衰落,代之兴起的是另一些优势种群。德国学者B.科尔克维茨和M.马松发现有机污染河流的不同污染带,存在着表示这一污染带特徵的生物群落。按照河水污染程度,常划分为4带。
可根据不同条件下的水生生物状况,以及绘製的水质与生物相变化图和生物学水质等级图来评价水质。但是,生物在水中一般呈连续性分布,不存在分明的分界线。同时,水中生物分布除受污染因素影响外,还受多种环境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故在利用水中生物监测和评价水质方面尚有不同意见。
多污带
此带中细菌最多,每毫升水中有100万个以上,其中主要有浮游球衣菌和贝式硫细菌等。动物以摄食细菌的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以及变形虫、纤毛虫类居多,但无太阳虫、双鞭毛虫和吸管虫,也无硅藻、绿藻及高等植物。水螅、淡水海绵、小型甲克类、贝类和鱼类,均不能在此带中生存。
α-中污带
此带中细菌仍较多,每毫升水中有10万个以上。动物仍以摄食细菌为主,食肉动物增多,原生动物中出现太阳虫、吸管虫类,但无双鞭毛虫。有大量绿藻、接合藻、硅藻,但无淡水海绵。贝类、甲克类、昆虫和鱼类中的鲤、鲫、鲶等在此带中栖息。
β-中污带
此带中细菌减少,每毫升水中含量在10万个以下;有双鞭毛虫出现,有多种硅藻、绿藻和接合藻,是鼓藻的主要分布区,并有多种淡水海绵、水螅、贝类、小型甲壳类、昆虫、两栖类和鱼类等出现。
寡污带
此带中细菌很少,每毫升水中在100个以下。水中藻类少,着生藻类多;动物多种多样,但鞭毛虫和纤毛虫类少,昆虫幼虫多。